CN218645772U - 热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5772U
CN218645772U CN202223072734.XU CN202223072734U CN218645772U CN 218645772 U CN218645772 U CN 218645772U CN 202223072734 U CN202223072734 U CN 202223072734U CN 218645772 U CN218645772 U CN 218645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vaporator
volute
curved surfa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27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裕
向毅
王伟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27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5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5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577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499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818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813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839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812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83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组件、热泵组件。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冷凝器,热泵组件包括:底座、外罩、压缩机、蒸发器、风机组件,外罩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依次相连并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动时冷凝器与水箱换热以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风机组件包括:蜗壳、蜗壳延伸部、风轮,蜗壳设于蒸发器的远离压缩机的一侧,蜗壳延伸部的一端与风道出口相连,蜗壳延伸部的另一端与出风口相对,从风道出口朝向出风口的方向、蜗壳延伸部朝向蒸发器的方向倾斜设置。由此,增加蜗壳风道出口处的出风量,以使空气能够及时排出,提高外罩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热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蜗壳具有的风道出口与出风口相对,受制于风道出口形状的限制,风道出口的形状设计的不够合理,不能使风道出口保持最大的出风量,且外罩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热泵热水器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热泵热水器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泵热水器,可以增加外罩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大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组件、热泵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冷凝器,所述水箱内用于存储水,所述热泵组件包括:底座、外罩、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风机组件,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外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罩与所述底座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外罩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节流装置设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相连并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动时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水箱换热以对所述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蜗壳延伸部、风轮,所述蜗壳设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蜗壳具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所述蜗壳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出口相连,所述蜗壳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从所述风道出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蜗壳延伸部朝向所述蒸发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适于流经所述蒸发器并与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经所述风道进口进入所述蜗壳并通过所述风道出口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在蜗壳的风道出口处设置倾斜的蜗壳延伸部,可以充分利用蒸发器顶部的空间,便于增加风道出口的面积,有利于使风道出口与出风口相对,增加蜗壳风道出口处的出风量,以使空气能够及时排出,提高外罩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可以避免外罩在与底座装配时,风道出口与外罩形成干涉,影响外罩的装配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延伸部包括:开口段、连接段,所述开口段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开口段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开口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出口连接,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包括:第一曲面段、第二曲面段、第三曲面段、第四曲面段、第五曲面段、第六曲面段,所述第一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三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曲面段与所述蒸发器的面向所述风机组件的一侧表面相对,所述第五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四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六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五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六曲面段的另一侧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六曲面段与所述第一曲面段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出口的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两个角处分别具有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所述第二曲面段和所述第三曲面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圆角处,所述第五曲面段连接在所述第二圆角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面段沿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朝向所述蜗壳的中心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曲面段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段的中心轴线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α,所述α满足:α≤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曲面段沿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朝向所述蜗壳的中心倾斜延伸,所述第四曲面段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段的中心轴线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纵向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β,所述β满足:β≤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蜗壳延伸部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蜗壳延伸部远离所述风道出口的一端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最大为A,所述A满足:1/6≤A≤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延伸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连接处圆角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第一外罩、第二外罩,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蒸发器的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二外罩连接在所述第一外罩的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蒸发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外罩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外罩的宽度之比为B,所述B满足:3/7≤B≤1。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P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网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网组件和外罩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热泵热水器;
10、水箱组件;11、水箱;
20、热泵组件;21、底座;22、外罩;221、进风口;222、出风口;23、压缩机;24、蒸发器;241、避让部;
25、风机组件;251、蜗壳;2511、风道进口;2512、风道出口;2513、第一外罩;2514、第二外罩;252、蜗壳延伸部;253、开口段;254、连接段;2541、第一曲面段;2542、第二曲面段;2543、第三曲面段;2544、第四曲面段;2545、第五曲面段;2546、第六曲面段;
255、风轮;256、第一圆角;257、第二圆角;258、电控盒;259、第三圆角;
30、安装座;
40、滤网组件;41、滤网;42、安装支架;421、连接部;422、配合部;423、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100,包括:水箱组件10、热泵组件20。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水箱组件10包括水箱11和冷凝器,水箱11内用于存储水,热泵组件20包括:底座21、外罩22、压缩机23、蒸发器24、风机组件25,底座21设于水箱11的顶部,外罩22设在底座21上,外罩22与底座21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外罩22上形成有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压缩机23和蒸发器24均设于底座21上,且压缩机23和蒸发器24位于容纳腔内,蒸发器24位于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之间,节流装置设于蒸发器24和冷凝器之间,压缩机23、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24依次相连并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动时冷凝器与水箱11换热以对水箱11内的水进行加热。其中,风机组件25包括:蜗壳251、蜗壳延伸部252、风轮255,蜗壳251设于蒸发器24的远离压缩机23的一侧,蜗壳251具有风道进口2511和风道出口2512,蜗壳延伸部252的一端与风道出口2512相连,蜗壳延伸部252的另一端与出风口222相对,从风道出口2512朝向出风口222的方向、蜗壳延伸部252朝向蒸发器24的方向倾斜设置,风轮255设在蜗壳251内,从进风口221进入的气流适于流经蒸发器24并与蒸发器24换热后、经风道进口2511进入蜗壳251并通过风道出口2512从出风口222排出。
例如,热泵热水器100在工作时,在接通电源后,风机组件25开始运转,外部空气通过蒸发器24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后的空气从风机组件25排出,同时,蒸发器24内部的制冷剂吸热汽化后被吸入压缩机23中,压缩机23将回流的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送入缠绕在水箱11外侧壁上的冷凝器内,冷凝器可以为导热件,导热件为空心的管状结构,例如,冷凝器为铜管,经压缩机23处理后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生的热量经铜管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水箱11内部提高水箱11内的水的温度供用户使用,而制冷剂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被冷却成液体,该液体经热泵热水器100中设置的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后再次流入蒸发器24中,由于蒸发器24内的压力骤然降低,因此液态的制冷剂在此迅速蒸发成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在风机组件25的作用下,大量的空气流过蒸发器24的外表面,空气中的能量被蒸发器24吸收,空气中的温度降低变成冷气释放,此时吸收一定能量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23中再次循环,如此反复循环工作,空气中的热能被不断送到水中,使水箱11里的水温逐渐升高。蜗壳延伸部252朝向蒸发器24所在的一侧倾斜设置,可以使蜗壳延伸部252在远离蒸发器24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空间,便于蜗壳251外部的其他系统的设置,且朝向蒸发器24一侧倾斜设置,可以利用部分蒸发器24周边的空间,以使热泵组件20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出风的同时,增加出风口222处的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100,在蜗壳251的风道出口2512处设置倾斜的蜗壳延伸部252,可以充分利用蒸发器24顶部的空间,便于增加风道出口2512的面积,有利于使风道出口2512与出风口222相对,增加蜗壳251风道出口2512处的出风量,以使空气能够及时排出,提高外罩22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可以避免外罩22在与底座21装配时,风道出口2512与外罩22形成干涉,影响外罩22的装配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蜗壳延伸部252包括:开口段253、连接段254,开口段253的一端与出风口222相对,开口段25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连接段254的一端与开口段253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段254的另一端与风道出口2512连接,连接段254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也即,连接段254与开口段253连接,开口段253远离连接段254的一端与出风口222相对,连接段254远离出口段的一端与风道出口2512连接,风道出口2512流出的气流依次经过连接段254和开口段253从出风口222流出。且开口段25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便于增大蜗壳251延伸段的流出面积,以使与出风口222形状相适配。连接段254远离开口段253的一端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以便于能够与蜗壳251的风道出口2512的形状相适配,这里以蜗壳251的风道出风口222形状为矩形为例,特别地,对于风道出口2512的形状为其他形状的蜗壳251,连接段254的形状与风道出口2512的形状相匹配。由此,蜗壳延伸部252的开口段253为圆形,连接段254为矩形,可以便于蜗壳延伸部252与蜗壳251的风道出口2512的形状相适配,增加蜗壳251风道出口2512的面积,增大蜗壳251的出风量,有利于提高蒸发器24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段254包括沿蜗壳251的风道出口2512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曲面段2541、第二曲面段2542、第三曲面段2543、第四曲面段2544、第五曲面段2545和第六曲面段2546,第一曲面段2541的一侧与蒸发器24连接,第二曲面段2542的一侧与第一曲面段2541的另一侧连接,第三曲面段2543的一侧与第二曲面段2542的另一侧连接,第四曲面段2544的一侧与第三曲面段2543的另一侧连接,第四曲面段2544与蒸发器24的面向风机组件25的一侧表面相对,第五曲面段2545的一侧与第四曲面段2544的另一侧连接,第六曲面段2546的一侧与第五曲面段2545的另一侧连接,第六曲面段2546的另一侧与蒸发器24连接,第六曲面段2546与第一曲面段2541相对。且至少第二至第五曲面段2545沿风道出口2512朝向出风口222的方向逐渐朝向蒸发器24倾斜延伸,第一曲面段2541至第六曲面段2546的外周面均为不规则的曲面。例如,第四曲面段2544邻近开口段253的部分曲率半径大于第四曲面段2544邻近风道出口2512部分的曲率半径。风道出口2512的端面包括第一连接段254、第二连线段、第三连线段、第四连线段、第五连线段和第六连线段,其中,第一连接段254的两端的端点沿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开口段253对应点的连线围成的区域形成第一曲面段2541,同样地,第二曲面段2542至第六曲面段2546依次类推。由此,多个曲面段从风道出口2512朝向开口段253倾斜延伸,可以使蜗壳延伸部252根据风道出口2512的形状形成连接段254,增大蜗壳251的空间以最大化的保证连接段254的横截面积与风道出口2512相适应,增发蜗壳251的出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道出口2512的远离蒸发器24的两个角处分别具有第一圆角256和第二圆角257,第二曲面段2542和第三曲面段2543连接在第一圆角256处,第五曲面段2545连接在第二圆角257处。风道出口2512处形成的第一圆角256和第二圆角257由蜗壳251在成形过程中形成,可以有效降低气流在蜗壳251内部流动的阻力,便于蜗壳延伸部252的安装。第二曲面段2542、第三曲面段2543和第五曲面段2545在朝向开口段253延伸时,曲面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第一圆角256和第二圆角257的设置,可以便于降低气流在蜗壳251内部流动的阻力,同时,便于对应曲面段的形成,以使曲面段与风道出口2512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曲面段2541沿风道出口2512向出风口222的方向朝向蜗壳251的中心倾斜延伸,第一曲面段2541在过风轮255的中心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与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在过风轮255的中心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α,α满足:α≤5°。也即第一曲面段2541在蒸发器24上的正投影与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角度为α,其中α=5°。由此,限定第一曲面段2541与开口段253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以使连接段254在合理的范围内,便于蜗壳延伸部252与出风口222相对,避免外罩22与开口段253干涉,影响外罩22的设置,同时,提高外罩22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四曲面段2544沿风道出口2512向出风口222的方向朝向蜗壳251的中心倾斜延伸,第四曲面段2544在过风轮255的中心的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与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在过风轮255的中心的纵向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β,β满足:β≤3°。例如,过风轮255的中心的纵向平面指的是过风轮255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为纵向平面,且该纵向平面沿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第四曲面段2544在纵向平面内的正投影与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在纵向平面内的夹角为β。若第四曲面段2544与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气流在流经第四曲面段2544时受第四曲面段2544倾斜角度的影响导致气流的方向变化较大,会在第四曲面段2544附近形成涡流,影响蜗壳延伸部252内气流的流出速率,降低风道出口2512的出风量。由此,限定第四曲面段2544与开口段25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以使蜗壳延伸部252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有效降蜗壳延伸部252对气流的阻力,保证风道出口2512的出风能够及时从蜗壳延伸部252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蒸发器24具有用于避让蜗壳延伸部252的避让部241,避让部24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蜗壳延伸部252远离风道出口2512的一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最大为A,A满足:1/6≤A≤1/2。蜗壳延伸部252的部分位于蒸发器24设置的避让部241内,蒸发器24的部分被构造为蜗壳延伸部252的部分。若避让部241与蜗壳251延伸段投影面积之比小于1/6,不能合理的利用蒸发器24内部的空间,不利于热泵组件20的小型化设计,且出风效果不够理想。若避让部241与蜗壳延伸部252的投影面积之比大于1/2,蜗壳延伸部252可能会遮挡风道出口2512的出风,降低风道出口2512封出风量。由此,限定避让部241与开口段253的面积之比,增大蜗壳251内部的空间,可以满足风道出口2512的出风量的以使气流能够快速并高效的流向出风口222从出风口222排出,同时,可以便于外罩22上出风口222的设计,避免出风口222与开口段253安装产生干涉,并且能够提高蜗壳延伸部252、蜗壳251和蒸发器24的结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蜗壳延伸部252的另一端与蒸发器24的连接处圆角过渡。也即蜗壳延伸部252的连接段254与风道出口2512在邻近蒸发器24一侧的连接处圆角过度,该圆角为第三圆角259。气流在流出风道出口2512时能够延伸连接处流向蜗壳延伸部252。由此,蜗壳延伸部252与蒸发器24的连接处使用圆角过度,可以增加连接处对气流的导向性,以使气流沿着圆角流出避免气流在连接处方向改变影响蜗壳延伸部252的出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蜗壳251包括:第一外罩2513、第二外罩2514,第一外罩2513与蒸发器24的侧板连接,第一外罩2513与侧板为一体成型件,第二外罩2514连接在第一外罩2513的远离蒸发器24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蜗壳251沿风轮255的中心轴线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罩2513和第二外罩2514,其中第一外罩2513与蒸发器24的侧板一体成型,蒸发器24包括用于蒸发的管路和安装管路的侧板。由此,侧板与第一外罩2513一体成型可以减小零件的数量,便于提高蜗壳251的安装效率,保证蜗壳251与蒸发器24之间的密封性,增加对蒸发器24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加风道进口2511的进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蒸发器24的厚度方向也即风轮255的中心轴线方向,第一外罩2513的宽度与第二外罩2514的宽度之比为B,B满足:3/7≤B≤1。若第一外罩2513与第二外罩2514之间的宽度之比小于3/7,不能充分的利用蒸发器24侧板内部的空间,第一外罩2513与蒸发器24连接的结构强度较低。若第一外罩2513与第二外罩2514之间的宽度之比大于1,第一外罩2513容易与蒸发器24内部的结构产生干涉,保证风道出口2512的出风量。由此,通过限定第一外罩2513与第二外罩2514的宽度之比,以使第一外罩2513能够合理的利用侧板的空间,便于蜗壳延伸部252与出风口222相对,保证第一外罩2513与蒸发器24的连接强度,增大蜗壳251的空间提高蜗壳251的进风量和出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10所示,热泵热水器100进一步包括:滤网组件40,滤网组件40设在外罩22内,外罩22上形成有开口,滤网组件40与开口配合,且滤网组件40与进风口221相对,滤网组件40与外罩22可拆卸连接,例如,开口的侧壁上形成有安装槽(图未示出),滤网组件40与安装槽配合,沿安装槽实现与外罩22的装配;或者滤网41组包括滤网41和安装支架42,滤网41可拆卸地设在安装支架42上,安装支架42与外罩22为一体成型件。安装支架42具有连接部421和配合部422,配合部422与外罩22上的开口适配,连接部421的一端与配合部422连接,连接部421的另一端朝向外罩22的中心延伸。连接部421远离配合部422的一端上设有通孔,通孔与进风口221相对,滤网41与安装支架42上的通孔相对,安装支架42上可以设有导向槽423,滤网41与导向槽423配合。由此,滤网组件40整体与外罩22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滤网组件40与外罩22分别制造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安装效率,滤网组件40包括的安装支架42与外罩22一体成型则可以提高外罩22的结构强度,便于滤网41的更换,降低后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
可选地,如图所示,水箱组件10邻近热泵组件20的一端设有安装座30,安装座30与水箱11外壳限定出安装腔,水箱11位于安装腔内,底座21与安装座30连接形成热泵组件20与水箱组件10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增加安装座30对热泵组件20的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冷凝器,所述水箱内用于存储水;
热泵组件,所述热泵组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水箱的顶部;
外罩,所述外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罩与所述底座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外罩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设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相连并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动时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水箱换热以对所述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设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蜗壳具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
蜗壳延伸部,所述蜗壳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出口相连,所述蜗壳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对,从所述风道出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蜗壳延伸部朝向所述蒸发器的方向倾斜设置;
风轮,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适于流经所述蒸发器并与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经所述风道进口进入所述蜗壳并通过所述风道出口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延伸部包括:
开口段,所述开口段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开口段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开口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出口连接,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包括:
第一曲面段,所述第一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第二曲面段,所述第二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
第三曲面段,所述第三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
第四曲面段,所述第四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曲面段与所述蒸发器的面向所述风机组件的一侧表面相对;
第五曲面段,所述第五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四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
第六曲面段,所述第六曲面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五曲面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六曲面段的另一侧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六曲面段与所述第一曲面段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口的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两个角处分别具有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所述第二曲面段和所述第三曲面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圆角处,所述第五曲面段连接在所述第二圆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段沿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朝向所述蜗壳的中心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曲面段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段的中心轴线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α,所述α满足:α≤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曲面段沿所述风道出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朝向所述蜗壳的中心倾斜延伸,所述第四曲面段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开口段的中心轴线在过所述风轮的中心的纵向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β,所述β满足:β≤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蜗壳延伸部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蜗壳延伸部远离所述风道出口的一端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最大为A,所述A满足:1/6≤A≤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延伸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连接处圆角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
第一外罩,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蒸发器的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件;
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连接在所述第一外罩的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蒸发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外罩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外罩的宽度之比为B,所述B满足:3/7≤B≤1。
CN202223072734.XU 2022-09-30 2022-11-18 热泵热水器 Active CN218645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2734.XU CN218645772U (zh) 2022-11-18 2022-11-18 热泵热水器
PCT/CN2023/114499 WO2024066818A1 (zh) 2022-09-30 2023-08-23 热泵热水器
PCT/CN2023/114813 WO2024066839A1 (zh) 2022-09-30 2023-08-24 热泵热水器
PCT/CN2023/114812 WO2024066838A1 (zh) 2022-09-30 2023-08-24 热泵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2734.XU CN218645772U (zh) 2022-11-18 2022-11-18 热泵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5772U true CN218645772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2734.XU Active CN218645772U (zh) 2022-09-30 2022-11-18 热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577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81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WO202406683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WO202406683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81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WO202406683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WO202406683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45772U (zh) 热泵热水器
CN21032035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020380U (zh) 一种用于储能设备的空调系统及储能系统
CN218600009U (zh) 热泵热水器
CN21336267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5585506A (zh) 空调器
CN21529516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500191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9561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846341U (zh) 一种空调结构
CN2173831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540916U (zh) 多联机室外机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763703U (zh) 移动空调
CN218544638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7464576U (zh) 吸油烟机
CN2165220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8088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02002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876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205920U (zh)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216897555U (zh) 风管机
CN2179289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17461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
CN218096279U (zh)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