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4638U - 空调器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4638U
CN218544638U CN202222904396.5U CN202222904396U CN218544638U CN 218544638 U CN218544638 U CN 218544638U CN 202222904396 U CN202222904396 U CN 202222904396U CN 218544638 U CN218544638 U CN 218544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volute
outdo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43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先许
朱建国
李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43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4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4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4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室外机包括:空调风壳体,具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新风壳体,安装于空调风壳体外且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蜗壳,安装于新风壳体内且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蜗壳进风口与新风进口连通,蜗壳出风口与新风出口连通,新风蜗壳为塑料材料制成;新风风机,安装于新风蜗壳内;加热件,设于新风蜗壳内且位于蜗壳出风口处;安装部件,安装于新风蜗壳且位于蜗壳出风口处,安装部件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凸起部,加热件安装于凸起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能够提高室外新风舒适性,优化新风凝露问题,且可以减小加热件向新风蜗壳的热量传递。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外机通常设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的新风壳体设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出口,以将室外新风导流至室内并调整室内空气的比例,但是,当室内和室外的温差较大或者室外湿度较大时,易导致新风通过管道进入室内时管道的表面产生冷凝水,一些技术中通过设置加热件来加热室外新风,减小室内室外温差以及室外新风的湿度,进而优化凝露问题,但是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加热件与新风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较大,使新风壳体的寿命降低,易使新风壳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外机能够提高室外新风舒适性,优化新风凝露问题,且可以减小加热件向新风蜗壳的热量传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空调风壳体,具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换热器,安装于所述空调风壳体;室外风机,安装于所述空调风壳体,通过所述室外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进风口引导至所述空调风壳体内,并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所述换热气流从所述室外出风口引导至所述空调风壳体外;新风壳体,安装于所述空调风壳体外且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蜗壳,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内且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蜗壳为塑料材料制成;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蜗壳内;加热件,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且位于所述蜗壳出风口处,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所述新风进口引导至所述新风壳体内,再从所述蜗壳进风口引导至所述新风蜗壳内,并经过所述加热件形成加热气流,然后经过所述蜗壳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引导至室内;其中,通过所述加热件的开启,以加热所述蜗壳出风口处的室外空气,减小从所述蜗壳出风口处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通过所述加热件的关闭,以停止加热所述蜗壳出风口处的室外空气;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新风蜗壳且位于所述蜗壳出风口处,所述安装部件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凸起部,以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不接触,减少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传递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能够提高室外新风舒适性,优化新风凝露问题,且可以减小加热件向新风蜗壳的热量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其余部分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凸出的距离不小于8mm,以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的间距不小于8mm,延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通过室外空气传热的传热路径的长度,以减小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传递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件的形状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形状相同或相似,所述加热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所述凸起部连接,以减少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加热件的接触面积,减小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加热件之间的传递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件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的表面积,以减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件的接触面积,减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件之间的传递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垂直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蜗壳出风口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所围绕出的区域在所述加热件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所围绕出的区域之内,以使从所述新风蜗壳内流至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室外空气经过所述加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远离第二凸起部的一侧设有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延伸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离第一凸起部的一侧设有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延伸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触,以固定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加热件长度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接触,以固定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蜗壳连接板,与所述新风蜗壳连接,所述蜗壳连接板为金属材料制成;安装板,安装于所述蜗壳连接板的朝向所述新风蜗壳内的一侧,所述安装板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蜗壳连接板的宽度,以使所述安装板的强度小于所述蜗壳连接板的强度,多个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多个所述凸起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蜗壳连接板接触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蜗壳具有横截面积增大段,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蜗壳出风口之间,所述新风风机引导所述新风蜗壳内的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和所述蜗壳出风口,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横截面积,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侧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具有开口,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截面沿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从所述新风蜗壳外向所述新风蜗壳内逐渐增大,所述蜗壳连接板从所述新风蜗壳的内侧安装于所述开口处,以封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新风蜗壳的外表面完整,且减少所述蜗壳连接板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所述蜗壳连接板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传递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新风壳体的内壁构造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蜗壳进风口之间,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插入所述安装槽;通风格栅,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内且封盖所述安装槽,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所述通风格栅上的格栅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新风壳体内的室外空气接触,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所述新风进口引导至所述新风壳体内,并经过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新风壳体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再将所述室外空气从所述蜗壳进风口引导至所述新风蜗壳内,并经过所述加热件形成所述加热气流,然后经过所述蜗壳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引导至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壳体和新风蜗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壳体和新风蜗壳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壳体和新风蜗壳的又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蜗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C处的详细视图。
图10是图8的B-B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蜗壳的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外机1、
空调风壳体100、室外进风口110、室外出风口120、
室外换热器200、
新风壳体300、新风进口310、新风出口320、新风管330、凸块部340、新风过孔341、过滤件350、安装槽360、
新风蜗壳400、蜗壳进风口410、蜗壳出风口420、横截面积增大段430、开口431、新风风机500、加热件600、
安装部件700、蜗壳连接板710、安装板720、凸起部721、第一凸起部722、第二凸起部723、第三凸起部724、第一定位部725、第二定位部726、第三定位部727、
温湿度传感器800、通风格栅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包括空调风壳体100、室外换热器200、室外风机、新风壳体300、新风蜗壳400、新风风机500、加热件600和安装部件700。
空调风壳体100具有室外进风口110和室外出风口120,室外换热器200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室外风机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通过室外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110引导至空调风壳体100内,并经过室外换热器200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换热气流从室外出风口120引导至空调风壳体100外,新风壳体300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外且具有新风进口310和新风出口320,新风蜗壳400安装于新风壳体300内且具有蜗壳进风口410和蜗壳出风口420,蜗壳进风口410与新风进口310连通,蜗壳出风口420与新风出口320连通,新风蜗壳400为塑料材料制成,新风风机500安装于新风蜗壳400内,加热件600设于新风蜗壳400内且位于蜗壳出风口420处,通过新风风机500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310引导至新风壳体300内,再从蜗壳进风口410引导至新风蜗壳400内,并经过加热件600形成加热气流,然后经过蜗壳出风口420和新风出口320引导至室内,安装部件700安装于新风蜗壳400且位于蜗壳出风口420处,安装部件700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向新风蜗壳400内凸出的凸起部721,加热件600安装于凸起部721,以使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不接触,减少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的传递热量。
其中,通过加热件600的开启,以加热蜗壳出风口420处的室外空气,减小从蜗壳出风口420处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通过加热件600的关闭,以停止加热蜗壳出风口420处的室外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通过将空调风壳体100构造有室外进风口110和室外出风口120,室外换热器200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室外风机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通过室外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110引导至空调风壳体100内,并经过室外换热器200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换热气流从室外出风口120引导至空调风壳体100外。
这样,室外空气能够通过室外进风口110进入空调风壳体100,并在空调风壳体100内与室外换热器200换热,换热后再通过室外出风口120排出空调风壳体100,进而可以利用室外空气不断地与室外换热器200进行换热,例如,在对室内制热时,室外换热器200可以充当蒸发器,从而可以通过室外换热器200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再通过室内换热器向室内放热,以将室外热量传递至室内,为室内制热;在对室内制冷时,室外换热器200可以充当冷凝器,从而可以通过室外换热器200向室外空气中释放热量,再通过室内换热器吸收室内的热量,以将室内热量传递至室外,为室内制冷。
另外,新风壳体300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外且具有新风进口310和新风出口320,新风蜗壳400安装于新风壳体300内且具有蜗壳进风口410和蜗壳出风口420,蜗壳进风口410与新风进口310连通,蜗壳出风口420与新风出口320连通,新风蜗壳400为塑料材料制成,新风风机500安装于新风蜗壳400内。其中,新风壳体300安装于空调风壳体100的上方。
这样,新风壳体300可以容纳固定新风蜗壳400和新风风机500,新风风机500运转能够形成气流,以使室外新风可以依次引导经过新风进口310、蜗壳进风口410、蜗壳出风口420和新风出口320进入室内,进而利用室外新风净化室内空气,调整室内空气的比例。
此外,加热件600设于新风蜗壳400内且位于蜗壳出风口420处,通过新风风机500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310引导至新风壳体300内,再从蜗壳进风口410引导至新风蜗壳400内,并经过加热件600形成加热气流,然后经过蜗壳出风口420和新风出口320引导至室内,安装部件700安装于新风蜗壳400且位于蜗壳出风口420处。
举例而言,空调器室外机1还具有新风管330,新风管330的一端通过新风出口320伸入新风壳体300并连接至新风蜗壳400,新风管330与蜗壳出风口420连通,新风管330的另一端伸入到室内,从而加热气流通过新风管330进入到室内。
由此,可以利用加热件600加热室外新风,例如,当室内制热时,室内温度大于室外温度,通过将室外新风加热可以减小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进而可以避免新风出口320处的温度过低,从而可以避免室外空气通过新风管330进入到室内时,室内空气在新风管330的外周面产生冷凝水,而且,通过加热件600将室外新风加热升温,室外新风与室内所需要制热的温度更贴近,从而可以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功率,降低能耗;当室内制冷时,室外温度大于室内温度,通过加热件600将室外新风继续加热至更高的温度,可以降低室外新风的湿度,以提高室外新风的抗凝露的能力,进而可以避免室外新风在温度下降时析出冷凝水,进一步提高了防凝露效果,有利于降低室外新风的湿度,以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舒适性。
并且,安装部件700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向新风蜗壳400内凸出的凸起部721,加热件600安装于凸起部721,以使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不接触,减少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的传递热量。
也就是说,加热件600可以通过安装部件700安装于新风蜗壳400,不仅便于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的连接固定,拆装方便,而且通过安装部件700的凸起部721,可以将新风蜗壳400与加热件600间隔开,避免了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直接接触,进而可以大幅地降低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传递的热量,同时也可以降低加热件600向新风壳体300传递的热量,从而可以避免加热件600的温度过高而导致新风蜗壳400甚至新风壳体300熔化,有利于延长新风壳体300和新风蜗壳400的使用寿命。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能够提高室外新风舒适性,优化新风凝露问题,且可以减小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的热量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凸起部721相对于安装部件700的其余部分向新风蜗壳400内凸出的距离不小于8mm,以使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的间距不小于8mm,延长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通过室外空气传热的传热路径的长度,以减小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的传递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的导热系数小于安装部件700的导热系数,也就是说,加热件600的热量通过空气介质向新风蜗壳400传递热量的传导效率较低,通过将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间隔较大,可以降低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的传热效率,而且加热件600的热量在向新风蜗壳400传递的过程中可以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进而可以避免加热件600的高温传递至新风蜗壳400,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传递的热量更低,进一步地避免了新风蜗壳400被加热件600的高温加热熔化。
当然,凸起部721相对于安装部件700的其余部分向新风蜗壳400内凸出的距离可以根据新风蜗壳400内的空间设置,在满足空间装配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使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的间距尽可能地大,以更有效地降低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的热量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加热件600的形状与蜗壳出风口420的形状相同或相似,加热件600的厚度方向与蜗壳出风口420的开口431方向为同一方向。
这样,加热件600可以与蜗壳出风口420的位置对应,进而可以更好地覆盖蜗壳出风口420,室外新风流向蜗壳出风口420时会先流经加热件600,进而可以提高加热件600加热室外新风的比例,也就是说,经蜗壳出风口420流出的室外新风全部或者近似全部被加热件600加热,进一步避免了新风出口320处产生冷凝水的问题。
另外,安装部件700安装于蜗壳出风口4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凸起部721连接,以减少安装部件700与加热件600的接触面积,减小安装部件700与加热件600之间的传递热量。
这样,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都可以通过安装部件700与新风蜗壳400固定连接,不仅可以将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都固定,以提高加热件600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加热件600位置发生偏移,固定更加稳定,而且可以将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都通过安装部件700与新风蜗壳400间隔开,且加热件600的位置固定更加可靠,便于将加热件600的外表面都与新风蜗壳400间隔开,更进一步地降低了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的热量传递效率,更进一步地降低了加热件600向新风蜗壳400传递的热量,更有效地避免了加热件600的高温熔化新风蜗壳400,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另外,通常情况下,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的表面积小于加热件600的厚度方向的侧面的表面积,因此通过将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与安装部件700连接,从而使加热件600与安装部件700的接触面积更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凸起部721与加热件600的接触面积小于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的表面积,以减少凸起部721与加热件600的接触面积,减少凸起部721与加热件600之间的传递热量。
换言之,凸起部721凸出于安装部件700的朝向加热件600的一侧,且凸起部721只止抵于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不会全部都与安装部件700接触,从而可以降低加热件600与安装部件700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地降低加热件600与安装部件700的传热效率,单位时间内加热件600向安装部件700传递的热量更少,安装部件700向新风蜗壳400传递的热量更少,综上所述,加热件600能够传递到新风蜗壳400上的热量更少,新风蜗壳400更不容易被加热件600的高温熔化,有利于提高新风蜗壳4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垂直于蜗壳出风口420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上,蜗壳出风口42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所围绕出的区域在加热件600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所围绕出的区域之内,以使从新风蜗壳400内流至蜗壳出风口420的室外空气经过加热件600。
也就是说,加热件600在垂直于蜗壳出风口42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的面积需大于蜗壳出风口420的横截面积,这样,加热件600能够完全遮盖蜗壳出风口420,进一步提高了加热件600加热室外新风的效率,以使所有或者近似所有的室外新风在流向蜗壳出风口420时都会先流经加热件600而被加热,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以及室外新风的湿度,以避免新风出口320处产生冷凝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凸起部721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凸起部722、第二凸起部723和第三凸起部724。
第一凸起部722和第二凸起部723位于加热件6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凸起部722的远离第二凸起部723的一侧设有向新风蜗壳400内延伸的第一定位部725,第二凸起部723的远离第一凸起部722的一侧设有向新风蜗壳400内延伸的第二定位部726,第一定位部725和第二定位部726分别与加热件6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触,以固定加热件600在加热件600长度方向的位置;第三凸起部724在加热件6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凸起部722和第二凸起部723之间,第三凸起部724在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三定位部727,第三定位部727与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接触,以固定加热件600在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725向新风蜗壳400内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定位部725由第一凸起部722向靠近加热件600的方向延伸。第二定位部726向新风蜗壳400内延伸,也就是说,第二定位部726由第二凸起部723向靠近加热件600的方向延伸。第三定位部727向新风蜗壳400内延伸,也就是说,第三定位部727由第三凸起部724向靠近加热件600的方向延伸。
这样,第一定位部725、第二定位部726和第三定位部727可以止抵于加热件600的外表面,进而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725、第二定位部726和第三定位部727对加热件600的位置进行定位,便于加热件600与安装部件700的连接固定,且有利于提高对加热件600的固定可靠性,避免加热件600位置发生偏移。
举例而言,沿向新风蜗壳400内延伸的方向,第一定位部725的远离第一凸起部722的一端与加热件600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增大,第二定位部726的远离第二凸起部723的一端与加热件600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增大,这样,第一定位部725的远离第一凸起部722的一端和第二定位部726的远离第二凸起部72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加热件600在第一定位部725和第二定位部726之间的长度,从而加热件600在与安装部件700进行装配时,第一定位部725和第二定位部726不仅可以对加热件600进行夹持固定,还可以对加热件600的装配进行导向,以便于加热件600安装到第一定位部725和第二定位部726之间。
同理,第三定位部727的远离第三凸起部724的一端与加热件600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增大,这样,第三定位部727的远离第三凸起部724的一端和另一个第三定位部727的远离第三凸起部724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加热件600在两个第三定位部727之间的宽度,这样,加热件600在与安装部件700进行装配时,第三定位部727不仅可以对加热件600进行夹持固定,还可以对加热件600的装配进行导向,以便于加热件600安装到两个第三定位部727之间。
由此,第一定位部725和第二定位部726可以对加热件600的长度方向进行定位,而两个第三定位部727可以对加热件600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加热件600的位置固定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安装部件700包括蜗壳连接板710和安装板720。
蜗壳连接板710与新风蜗壳400连接,蜗壳连接板710为金属材料制成,安装板720安装于蜗壳连接板710的朝向新风蜗壳400内的一侧,安装板720为金属材料制成,多个凸起部721形成于安装板720,安装板720位于多个凸起部721之间的部分与蜗壳连接板710接触且连接。
举例而言,安装板720位于多个凸起部721之间的部分的朝向新风蜗壳400内的一侧可以设有螺纹柱,螺纹柱向内凸出于安装板720,螺纹柱内设有螺柱孔,且螺纹柱的高度小于凸出部721的高度,安装板720的与蜗壳连接板710接触的部分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蜗壳连接板710,这样,螺纹柱不会与加热件600发生干涉,而且螺纹柱也不会与蜗壳连接板710发生位置干涉,以使安装板720能够更好地与蜗壳连接板710贴合,便于安装板720与蜗壳连接板710的连接固定,拆装更加可靠。
而且,通过将螺纹柱向安装板720的背向蜗壳连接板710的一侧设置,可以增大安装板720与连接安装板720与蜗壳连接板710的螺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使安装板720与螺栓的螺接配合面积更大,连接更加可靠。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件700通常为钣金件,通过将安装部件700分设为蜗壳连接板710和安装板720,蜗壳连接板710的结构强度高,便于实现安装部件70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的可靠连接,安装板720的结构强度低,便于在安装板720上构造有凸起部721,可以简化安装部件700的结构,从而可以简化钣金件的结构,以便于安装板720的加工制造和蜗壳连接板710的加工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9和图11所示,新风蜗壳400具有横截面积增大段430,横截面积增大段430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新风风机500和蜗壳出风口420之间,新风风机500引导新风蜗壳400内的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横截面积增大段430和蜗壳出风口420,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横截面积大于蜗壳出风口420的横截面积,加热件600位于横截面积增大段430,安装部件700与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侧壁连接。
这样,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空间更大,便于安装固定加热件600,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600的横截面积大于蜗壳出风口420的横截面积,以便于加热件600将流向蜗壳出风口420的室外新风都加热升温,通过将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横截面积大于蜗壳出风口420的横截面积,可以使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横截面积设置大于加热件600的横截面积,进而可以将加热件600安装到横截面积增大段430,以便于固定加热件600。并且,无需将整个新风蜗壳400的横截面积增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具有开口431,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截面沿开口431的开口431方向从新风蜗壳400外向新风蜗壳400内逐渐增大,蜗壳连接板710从新风蜗壳400的内侧安装于开口431处,以封盖开口431并使新风蜗壳400的外表面完整,且减少蜗壳连接板71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蜗壳连接板710与新风蜗壳400之间的传递热量。
通过在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设置开口431,也就是说,蜗壳连接板710的背向加热件600的一侧可以不完全与新风蜗壳400接触,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间隔开,更有效地降低了加热件600的传递至新风蜗壳400的热量,进而可以避免新风蜗壳400收到加热件600的高温影响而熔化。
而且,蜗壳连接板710可以封盖横截面积增大段4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开口431,这样,室外新风流经横截面积增大段430时会通过加热件600流向蜗壳出风口420,进而可以避免室外新风由开口431流向新风蜗壳400外,以保证了新风蜗壳400的密封性,室外新风进风效果更好。
举例而言,蜗壳连接板7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于开口431的一侧侧壁,而蜗壳连接板71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卡接固定连接于开口431的另一侧的侧壁,这样,在进行蜗壳连接板710于新风蜗壳400的装配时,可以先通过蜗壳连接板710的另一端于开口431的另一侧的侧壁卡接定位,再将蜗壳连接板710的一端与开口431的一侧侧壁螺栓连接,进而可以简化蜗壳连接板710与新风蜗壳400的连接步骤,拆装更加方便。
此外,可以将新风蜗壳400沿其厚度方向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这样,第一壳体上设有一个开口431,第二壳体上设有一个开口431,在进行装配时可以先将一个安装部件700与第一壳体装配到一起,再将另一个安装部件700与第二壳体装配到一起,然后将加热件600的一端通过卡接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部件700上,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从而可以将另一个安装部件700与加热件600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加热件600与新风蜗壳400的连接装配。
其中,新风蜗壳400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通过卡接连接,再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同时通过螺栓和卡接连接到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器室外机1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800和通风格栅900。
新风壳体300的内壁构造有安装槽360,安装槽360在新风进口310和蜗壳进风口410之间,温湿度传感器800插入安装槽360,通风格栅900安装于新风壳体300内且封盖安装槽360,温湿度传感器800通过通风格栅900上的格栅之间的间隙与新风壳体300内的室外空气接触,通过新风风机500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310引导至新风壳体300内,并经过温湿度传感器800,温湿度传感器800通过检测新风壳体300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再将室外空气从蜗壳进风口410引导至新风蜗壳400内,并经过加热件600形成加热气流,然后经过蜗壳出风口420和新风出口320引导至室内。
具体地,在新风进口310和蜗壳进风口410之间,新风壳体300的内壁可以向内凸出形成凸块部340,以便于凸块部340构造安装槽360,安装槽360可以沿凸块部340的内表面向内凹陷,温湿度传感器800可以通过卡接固定安装到安装槽360内,或者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安装槽360内,安装槽360可以对温湿度传感器800的周向进行遮挡,以对温湿度传感器800进行固定且避免其他部件与温湿度传感器800发生位置干涉,进而可以保护温湿度传感器800,并且,通过通风格栅900可以封盖安装槽360,进而可以避免温湿度传感器800脱离安装槽360,同时可以避免其他部件伸入安装槽360内与温湿度传感器800发生干涉,进一步提高了对温湿度传感器800的保护效果。
由此,室外新风由新风进口310流向蜗壳进风口410时,可以通过通风格栅900流向温湿度传感器800,进而可以利用温湿度传感器800检测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并将室外新风的温度信号和湿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室外新风的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加热件600加热室外新风,以减小室外新风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进而避免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接触后析出冷凝水,或者可以根据室外新风的湿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加热件600加热室外新风,进而可以避免室外新风的湿度过大而析出冷凝水,进而可以避免凝露问题,使室外新风的进风更加舒适。
另外,凸块部340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设有新风过孔341,室外新风由新风进口310再通过新风过孔341流向蜗壳进风口410,并且新风壳体300还可以设有过滤件350,过滤件350用于过滤从新风进口310进入新风壳体300内的室外空气,从而对进入到室外的新风进行净化,对人类生活更为有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空调器室外机1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室外机1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室外机1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风壳体,具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
室外换热器,安装于所述空调风壳体;
室外风机,安装于所述空调风壳体,通过所述室外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进风口引导至所述空调风壳体内,并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所述换热气流从所述室外出风口引导至所述空调风壳体外;
新风壳体,安装于所述空调风壳体外且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新风蜗壳,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内且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蜗壳为塑料材料制成;
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蜗壳内;
加热件,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且位于所述蜗壳出风口处,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所述新风进口引导至所述新风壳体内,再从所述蜗壳进风口引导至所述新风蜗壳内,并经过所述加热件形成加热气流,最后经过所述蜗壳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引导至室内;
其中,通过所述加热件的开启,以加热所述蜗壳出风口处的室外空气,减小从所述蜗壳出风口处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通过所述加热件的关闭,以停止加热所述蜗壳出风口处的室外空气;
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新风蜗壳且位于所述蜗壳出风口处,所述安装部件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凸起部,以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不接触,减少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传递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其余部分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凸出的距离不小于8mm,以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的间距不小于8mm,延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通过室外空气传热的传热路径的长度,以减小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传递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形状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形状相同或相似,所述加热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所述凸起部连接,以减少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加热件的接触面积,减小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加热件之间的传递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件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的表面积,以减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件的接触面积,减少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加热件之间的传递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蜗壳出风口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所围绕出的区域在所述加热件的正投影的外轮廓所围绕出的区域之内,以使从所述新风蜗壳内流至所述蜗壳出风口的室外空气经过所述加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远离第二凸起部的一侧设有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延伸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离第一凸起部的一侧设有向所述新风蜗壳内延伸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与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触,以固定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加热件长度方向的位置;
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接触,以固定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加热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包括:
蜗壳连接板,与所述新风蜗壳连接,所述蜗壳连接板为金属材料制成;
安装板,安装于所述蜗壳连接板的朝向所述新风蜗壳内的一侧,所述安装板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的宽度小于所述蜗壳连接板的宽度,以使所述安装板的强度小于所述蜗壳连接板的强度,多个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多个所述凸起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蜗壳连接板接触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蜗壳具有横截面积增大段,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蜗壳出风口之间,所述新风风机引导所述新风蜗壳内的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和所述蜗壳出风口,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蜗壳出风口的横截面积,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具有开口,所述横截面积增大段的截面沿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从所述新风蜗壳外向所述新风蜗壳内逐渐增大,所述蜗壳连接板从所述新风蜗壳的内侧安装于所述开口处,以封盖所述开口并使所述新风蜗壳的外表面完整,且减少所述蜗壳连接板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所述蜗壳连接板与所述新风蜗壳之间的传递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新风壳体的内壁构造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蜗壳进风口之间,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插入所述安装槽;
通风格栅,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内且封盖所述安装槽,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所述通风格栅上的格栅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新风壳体内的室外空气接触,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空气从所述新风进口引导至所述新风壳体内,并经过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新风壳体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再将所述室外空气从所述蜗壳进风口引导至所述新风蜗壳内,并经过所述加热件形成所述加热气流,然后经过所述蜗壳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引导至室内。
CN202222904396.5U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器室外机 Active CN218544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4396.5U CN218544638U (zh)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器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4396.5U CN218544638U (zh)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器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4638U true CN218544638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8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4396.5U Active CN218544638U (zh) 2022-10-31 2022-10-31 空调器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4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1206B1 (ko) 차량용 무시동 에어컨
CN218645772U (zh) 热泵热水器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1457481B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61870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544638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0624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09472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108744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763703U (zh) 移动空调
CN220205920U (zh)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11148651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390127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90128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90127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9012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00191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5638537A (zh) 空调器
CN21841008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55070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473818U (zh) 室内换热器
CN21988965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41342U (zh) 风管机
CN21526018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216483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