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0701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0701U
CN219550701U CN202320190120.7U CN202320190120U CN219550701U CN 219550701 U CN219550701 U CN 219550701U CN 202320190120 U CN202320190120 U CN 202320190120U CN 219550701 U CN219550701 U CN 21955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fan
outdoor unit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01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泽
秦鸿亮
赵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01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隔板,设于机壳内将机壳的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隔板的顶端设有连通风机腔和压机腔的开口;压缩机,设于压机腔内;气液分离器,设于压机腔内且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安装口,开设于隔板上;挂钩,设置于气液分离器上,挂钩挂接于安装口处;电控盒,设于开口处且其底部具有散热器;风道,罩设于所述散热器的外部且与所述压机腔、风机腔连通;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驱动所述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风道带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防水罩,设置于风道的外壁上,防水罩位于风机腔内且罩设于安装口的外部用以遮蔽安装口,避免风机带动雨水通过安装口进入压机腔内,防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具有形成其外观的机壳,机壳内设置隔板用以将机壳内部的容纳空间分隔为放置室外风机的风机腔与放置电控盒及其他电器元件的压机腔,隔板能够阻挡室外风机甩出的水滴,以免水滴进入到电控盒及电器元件中。
气液分离器是空调器中的常用部件,通常设置于压机腔内且安装在冷凝器和压缩机之间,用以防止压缩机的进气口吸进液态冷媒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
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器固定方式包括通过支架将气液分离器固定在室外机的底盘上或者利用挂钩将气液分离器挂设于隔板上的安装口处,采用挂钩固定于支架固定方式相比更加优异,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底盘的占用空间,避免各管路走管困难,且便于气液分离器的定位以及安装。
但使用挂钩固定方式需要在隔板上开设安装口,淋雨天气,风机转动带动雨水极容易由安装口处进入压机腔,导致压机腔内电器元件及线路触水,大大增加了电器元件短路损坏及安全事故风险。现有技术中,多通过在安装口处贴设防水海绵进行防水处理,防水海绵的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使其存在防水效果差的缺点,同时,贴设海绵还存在增加了生产工序以及不必要的生产成本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机壳,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且其顶端与底端为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两端;
隔板,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的顶端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开口;
压缩机,设于所述压机腔内用以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
气液分离器,设于所述压机腔内且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安装口,开设于所述隔板上;
挂钩,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上,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安装口处;
电控盒,设于所述开口处且所述电控盒的底部具有散热器;
风道,罩设于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与所述压机腔、风机腔连通;
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室外风机驱动所述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
防水罩,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上,所述防水罩位于所述风机腔内且罩设于所述安装口的外部用以遮蔽所述安装口。
本技术方案,通过罩设于散热器外部的风道,可在风道的出风口处产生负压,使得压机腔内的气流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并流经散热器,带走散热器的热量后,加速流入风机腔内,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防水罩,罩设于安装口的外部并遮蔽安装口,避免风机带动雨水通过安装口进入压机腔内,提高了压机腔内各电器元件的安全性能,且防水罩设置在风道上,在导风罩安装时对安装口进行自然遮蔽,无需在安装口处单独设置防水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贴设海绵,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防水罩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风道的外壁连接且其贴靠于所述隔板朝向风机腔的一侧面;和凹陷部,形成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凹陷部呈凹槽状且其罩设于所述安装口的外部;该设置使得防水罩贴靠于隔板上,无需在隔板上进行连接安装,简单方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口的顶壁,且所述导向部由部分所述隔板朝向所述风机腔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挂钩相适配且所述导向槽的底端与所述风机腔连通;通过设置导向部对挂钩的挂接进行导向定位,操作简单,提高了安装口处的挂接准确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倒角的设置方便了挂钩的挂接,使得在挂钩在安装时避免与导向槽的边角发生碰撞而割伤操作人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且其连接于所述挂钩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安装板抵接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压机腔的一侧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隔板连接固定,便于气液分离器的安装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中,所述安装板的投影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投影的外部,这样便于将安装板与隔板连接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风道包括:
进风通道,用以容纳所述散热器且其具有与所述压机腔连通的进风口;
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且具有与所述风机腔连通的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背离所述室外风机设置;
挡水筋,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处;
其中,所述室外风机转动驱动所述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经过所述出风通道、出风口流入所述风机腔。通过倾斜设置的出风通道使得风道形成迷宫式风道,且出风口背离室外风机设置使得流经风道的气流带走散热器热量的同时防止室外风机甩水通过出风口、出风通道进入压机腔,提高了散热效果和防水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其通风效果。同时,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挡水筋,使得进入风道少量水滴被阻拦,大幅度提高了防水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导风罩,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导风罩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电控盒连接,所述防水罩与所述导风罩一体设置,该设置使得防水罩无需单独安装,提高了整机装配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隔板的开口处设置有翻边,所述导风罩的外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导风罩的底端搭接于所述翻边的顶面上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隔板贴合;该设置使得导风罩在安装进行定位作用,解决导风罩在安装时定位困难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翻边连接的至少一个加强筋,提高了翻边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省略出风格栅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省略机壳与电控盒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气液分离器与隔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气液分离器与隔板的局部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气液分离器、隔板与导风罩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导风罩、电控盒的局部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外机省略前面板的正视图;
图19是图1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隔板与电控盒、导风罩的连接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导风罩与电控盒的连接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外机100;机壳1;前面板11;侧面板12;机壳第一侧面板121;机壳第二侧面板122;底板13;顶板14;室外风进口15;第一进口151;第二进口152;第三进口153;室外风出口16;出风格栅17;导风圈18;后面板19;隔板2;开口21;安装口22;导向部23;连接孔24;风机腔3;室外风机31;室外换热器32;压机腔4;压缩机41;气液分离器42;电控盒5;盒体51;盒盖52;电控板53;散热器54;散热翅片541;散热通道542;固定组件6;挂钩61;安装板62;固定板63;紧固件64;导风罩7;罩体71;贯通口711;连接部712;导风部72;倾斜板721;连接板722;进风通道73;挡水筋731;出风通道74;进风口75;出风口76;限位部77;搭接槽78;挡水板79;防水罩8;本体81;凹陷部82;翻边9;加强筋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100,下面参考图1~22对空调室外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图2为空调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参考图1~图4,空调室外机100包括机壳1,机壳1安装于室外,机壳1形成空调室外机100的整体外观,且机壳1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机壳1具有顶端与底端,且顶端与底端为机壳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如图5所示的F1的方向即为竖直方向。
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2,机壳1包括位于机壳1前侧的前面板11、位于机壳1后侧的后面板19、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19之间的一对侧面板12,以及位于一对侧面板12的上方的顶板14和位于一对侧面板12下方的底板13。
机壳1的前面板11、后面板19、侧面板12、顶板14和底板13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其中,顶板14形成机壳1的顶端,底板13形成机壳1的底端。其中,参考图5,侧面板12包括位于机壳1左侧的机壳第一侧面板121以及位于机壳右侧的机壳第二侧面板122。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外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定义空调室外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外机的方向区分左右。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3,机壳1上还限定出室外风进口15和室外风出口16。室外风进口15与室外风出口16均与容纳空间连通。
具体的,室外风进口15可以设于后面板19上,室外风出口16位于前面板11上。当然,室外风进口15还可设于侧面板12上,即室外风进口15可以设于后面板19和/或侧面板12上。其中,室外风进口15还可只设于机壳第一侧面板121或者只设于机壳第二侧面板122上或者同时设于机壳第一侧面板121和机壳第二侧面板122上。
参考图4、图5,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隔板2,隔板2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机壳1内且将机壳1内的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3和压机腔4。
本实施例中,风机腔3与压机腔4分别位于机壳1的左侧与右侧,后面板19上对应风机腔3的部分开设的敞口式的室外风进口15为第一进口151,风机腔3的机壳第一侧面板121上开设的室外风进口15为第二进口152,且第一进口151与第二进口152形成机壳1的进风侧,在前面板11上对应风机腔3的部分设有室外风出口16,室外风出口16形成机壳1的出风侧。
参考图3,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室外风机31,室外风机31设于风机腔3内且朝向室外风出口16设置,也就是说,室外风机31设于室外风出口16的内侧。
室外风机31包括室外风扇和室外电机(未图示),其中,室外电机连接在机壳1上且设于室外风扇靠近室外换热器32的一侧,室外电机的输出轴与室外风扇连接,室外电机驱动室外风扇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室外风机31正常工作。室外风机31可为轴流风机,使得气流轴向流入与流出室外风机31。
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出风格栅17,出风格栅17连接于机壳1上且位于室外风出口16处。机壳1上形成有导风圈18,室外风扇设于导风圈18内,出风格栅17覆盖在导风圈18的前侧。具体的,参考图1、图3,在当前实施例中,导风圈18形成于机壳1的前面板11上,且出风格栅17设置于前侧的室外风出口16。
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室外换热器32,室外换热器32设于风机腔3内且安装于室外风进口15的内侧,也就是说,室外换热器32位于室外风机31靠近室外风进口15的一侧。
室外风机31安装在室外换热器32和室外风出口16之间,在室外风机31的作用下,室外空气经由室外风进口15进入风机腔3内,室外空气在风机腔3内与室外换热器3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外空风在室外风机31的驱动下从室外风出口16排出机壳1。
室外换热器32可以为板式换热器,在尽量缩小空调室外机100的尺寸的情况下,为了增大室外换热器32的换热面积,室外换热器32可设置为L形换热器。其中,当室外换热器32为L形换热器时,室外换热器32对应进风侧设置。也就是说,参考图2、图4,室外换热器32的一部分对应后面板19上的第一进口151,室外换热器32的另一部分对应机壳第一侧面板121上的第二进口152。
参考图5,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压缩机41以及节流装置(未图示)。本实施例中,压缩机41以及节流装置设置于压机腔4中,节流装置可以为膨胀阀。
具体地,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将冷凝器冷凝后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膨胀阀,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参考图5,隔板2的顶端设置有连通风机腔3和压机腔4的开口21,实现压机腔4与风机腔3之间的气流流通。
进一步的,参考图10,压机腔4的机壳第二侧面板上设置室外风进口15,且其为第三进口152,在室外风机31的作用下,室外空气经机壳第二侧面板122上的第三进口153进入压机腔4,并经由开口21流向风机腔3。
继续参考图10,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电控盒5,电控盒5设于开口21处内,且电控盒5沿机壳1的左右方向延伸,使得电控盒5的左侧位于风机腔3内,其右侧位于压机腔4内。
参考图11、图13,电控盒5包括盒体51、盒盖52、电控板53以及散热器54。盒体51内部中空且其顶端敞开,且盒盖52与盒体51连接形成容纳腔,电控板53设置于容纳腔内电控板53用于实现空调器的电控功能。散热器54设置于电控盒5的底部且与电控板53连接用以实现电控板53的散热。本实施例中,电控盒5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还开设有若干与容纳腔连通的散热孔55,压机腔4内的气流可经过位于压机腔4内的散热孔55进入容纳腔带走容纳腔内的热量,再经由位于风机腔3内的散热孔55流入风机腔3,实现电控盒内部的散热。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风道,风道罩设于散热器的外部,风道通过进风口与压机腔4连通、且风道通过出风口与风机腔3连通。通过罩设于散热器54外部的风道,可在风道的出风口处产生负压,室使得外空气经第三进口进入压机腔4,压机腔4内的气流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并流经散热器54,经过出风口流入风机腔3内,进入风道内的气流带走散热器54的热量后,加速流入风机腔内,从而提高了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控盒5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的,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42,气液分离器42连接于蒸发器的出口以及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用以防止压缩机的进气口吸进液态冷媒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100,其气液分离器42通过固定组件6挂接于隔板上,且通过防水罩8对挂钩61的挂接处进行防水设置,简单方便。
具体地,参考图6~图8,固定组件6包括挂钩61,隔板上开设有安装口22,挂钩61设置于气液分离器42上,挂钩61挂接于安装口22处以使气液分离器42通过挂钩61挂接于隔板上,防水罩8设置于风道的外壁上,防水罩8位于风机腔内且罩设于安装口22的外部用以遮蔽安装口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设置防水罩8罩设于安装口22的外部用以遮蔽安装口22,避免风机带动雨水通过安装口22进入压机腔内,提高了压机腔内各电器元件的安全性能,且防水罩8设置在风道上,在导风罩安装时对安装口22进行自然遮蔽,装配效果高且无需在安装口22周围的隔板上单独设置防水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贴设海绵,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参考图12,防水罩8包括本体81和凹陷部82。本体81与风道的外壁连接且其贴靠于隔板朝向风机腔的一侧面,凹陷部82形成于本体81上且其罩设于安装口22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82呈凹槽状,且凹陷部82由本体81朝向风机腔的方向凹陷形成。通过设置本体81使得防水罩8贴靠于隔板上,无需在隔板上进行连接安装,简单方便。
安装口22通常设置的宽度尺寸较小,为了实现挂钩61顺利挂接于安装口22处,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导向部23,通过设置导向部23对挂钩61的挂接进行导向定位,使得挂钩61的挂接操作简单,提高了安装口22处的挂钩61的挂接准确性。
参考图8,导向部23设置于安装口22的顶壁,且导向部23由部分隔板朝向风机腔的方向凹陷形成,且导向部23与隔板之间形成导向槽,导向槽的底端与风机腔连通,且导向槽与挂钩61相适配便于挂钩61置于导向槽内。
具体的,当前实施例中,导向部23设置于安装口22的顶壁朝向风机腔的方向凹陷,也就是说,安装口22与导向槽连通且安装口22位于导向槽的底端,同时,导向槽的底端与风机腔连通设置,在挂钩61需要挂接时,首先可将挂钩61放置于导向槽内且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向下滑动,插入安装口22后继续滑动使得挂钩61挂接于安装口22处,实现气液分离器42的挂接与定位。
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3与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倒角的设置方便了挂钩61的挂接,使得在挂钩61在安装时避免与导向槽的边角发生碰撞。
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安装板62,安装板62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且其连接于挂钩61与气液分离器42之间。本实施例中,安装板62抵接于隔板朝向压机腔的一侧且且通过紧固件64与隔板连接固定,便于气液分离器42的安装固定。
具体地,安装板62上可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相应地,隔板上设有与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连接孔24,紧固件64可先后穿设在安装孔孔和连接孔24中,以实现安装板62和隔板的连接固定。其中,紧固件64可以是螺栓、螺钉等。
在组装空调室外机100时,将配合安装好的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42安放于压机腔4中,并将挂钩61挂接至隔板的安装口22上,气液分离器42通过挂钩61完成预安装,然后再采用螺栓贯穿安装孔、连接孔24,通过螺栓将隔板与安装板62进行固定连接,实现气液分离器42与隔板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参考图8,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固定板63,固定板63的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器42的顶部,其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板62远离挂钩6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3由安装板62远离挂钩61的一端朝向气液分离器42的方向折弯延伸形成,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中,安装板62的投影位于气液分离器42的投影的外部,这样便于将安装板62与隔板连接固定。
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导风罩7,风道形成于导风罩7内,导风罩7设置于开口21处且与电控盒5连接,防水罩8与导风罩7一体设置,且导风罩7安装于开口21处时导风罩7罩设于安装口22处用以遮蔽安装口22。该设置使得防水罩8无需单独安装,提高了整机装配效率。
参考图15、图16,风道包括连通的进风通道73与出风通道74,进风通道73用以容纳散热器54,且进风通道73具有与压机腔4连通的进风口75。出风通道74与进风通道73连通,且出风通道74具有与风机腔3连通的出风口76。室外风机31驱动压机腔4内的气流加速经进风口75进入进风通道73,带走散热器54的热量后,并经由出风通道74、出风口76流出至风机腔3内,提高了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其中,图15所示中的箭头方向为风道内的气流方向。
继续参考图16,至少部分出风通道74沿朝向隔板2的方向向下倾斜,且出风口76背离室外风机31设置。本实施例中,出风口76背离室外风机31设置使得流经风道的气流带走散热器54热量的同时防止室外风机31甩动淋雨水通过出风口76进入风道内,进而避免通过风道进入压机腔4。倾斜设置的出风通道74使得风道形成迷宫式风道,即使有淋雨水从出风口76处进入到出风通道74内也会顺着倾斜的出风通道74流出,进一步防止淋雨水进入风道内,提高了散热效果和防水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其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7,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防水效果,空调室外机100100还包括挡水筋731,挡水筋731设置于进风通道73内且位于进风口75处。风道的进风口75处设置有挡水筋731,该设置使得进入风道内的少量水滴会被挡水筋731阻拦,避免水滴通过风道进入压机腔4内,大幅度提高了防水性能。
进风口75位于压机腔4内,且进风通道73的底壁沿靠近风机腔3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也就是说,进风通道73的底壁为进风口75到贯通口711的方向(靠近风机腔3的方向)向下倾斜为斜面,该设置使得进风通道73的底壁形成的斜面具有导流作用,可以将挡水筋731拦截后的少量水滴导流回到风机腔3。
导风罩7包括罩体71以及与罩体71连接的导风部72。
具体地说,参考图15~图17,罩体71的顶端具有与电控盒5连接的敞口,罩体71的内部中空形成进风通道73。罩体71设置于开口21处且罩体71沿机壳1的左右方向延伸,且罩体71在机壳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位于风机腔3与压机腔4内,且进风口75开设于罩体71位于压机腔4内的一端,且罩体71的底壁远离进风口75的一端开设有贯通口711,贯通口711供进风通道73内的气流流出。
参考图14、图16,本实施例中,散热器54设置于进风通道73内,且散热器54具有设置于电控盒5外部的多个散热翅片541,多个散热翅片541平行且间隔设置于进风通道73内,且相邻的散热翅片541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通道542,散热通道542与进风通道73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当前实施例中,散热通道542和进风通道73的延伸方向均为水平,这样可以增大气流与散热器54的接触面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散热器54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7,为了实现导风罩7与电控盒5的连接,罩体71的敞口的边沿设置有连接部712,连接部712朝向风道的外部延伸且用以与电控盒5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部712具有与电控盒5的底部贴合的接触面,方便其与电控盒5连接。装配时,接触面与电控盒5的盒体51贴合,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64可拆卸连接。
导风部72包括倾斜板721,倾斜板721形成出风通道74的底壁。具体地说,倾斜板721的一端连接于贯通口711的第一侧壁上,且第一侧壁相对贯通口711的其他侧壁远离进风口75设置,倾斜板721的另一端沿朝向隔板2的方向向下延伸,且出风口76位于倾斜板721远离贯通口71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贯通口711处设置倾斜板721,避免风机甩动淋雨水滴进入风道内,即便有水滴如果被甩进风道,也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倾斜板721流回风机腔3,降低了淋雨水等对压机腔4内各电气元器件的影响。
导风部72还包括两个连接板722,两个连接板722分别连接于倾斜板721相对设置的两侧,且两个连接板722与倾斜板721连接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74,出风通道74通过贯通口711与进风通道73连通,方便进风通道73内的气流经过贯通口711进入出风通道74内,实现对气流的导风作用。导风部72的端部与罩体71的底壁之间形成出风口76,该设置使得出风口76背离室外风机31设置,避免室外风机31甩动的水滴经出风口76进入风道。
当前实施例中,连接板722由贯通口711的第二侧壁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且连接板722向下延伸至与倾斜板721连接,其中,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邻设置,该设置使得导风部72与罩体71为一体式连接,结构简单且方便制造。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贯通口711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挡水板79,挡水板79由第三侧壁沿远离隔板2的方向延伸至与两个连接板722连接,且挡水板79延伸至连接板722的内侧,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导风部72的端部(连接板722的自由端与倾斜板721的自由端)罩体71的底壁之间形成出风口76,且连接板722由第二侧壁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形成,使得导风部72的端部与贯通口711靠近进风口75的第三侧壁之间形成出风口76。通过设置延伸至连接板722的内侧的挡水板79,可进一步在出风口76处对雨水进行阻拦,雨水将沿倾斜板721向下流回至风机腔3,避免了淋雨水随着室外风机31的转动进入风道。
参考图16,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上,挡水板79的自由端与连接板72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尺寸为d1,其中,d1为5mm。该设置使得挡水板79与连接板722的连接尺寸较小,避免影响风道的通风效果。
风道的出风口76与室外风机31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风道内的风速,进而影响电控盒5的散热效果。室外风机31逆时针转动时,室外风机31的边缘位置风速最大,相应的边缘位置压强最小,其他因素不变时,因压强差产生的风速最大。当出风口76的截面积一定时,通过截面的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带走的热量越多,散热效果越好。因此,在本公开中将出风口76靠近室外风机31的边缘设置,利用室外风机31边缘的产生的负压带走散热器54上更多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地说,参考图18、图19,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轴线上,出风通道74的底壁与室外风机3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尺寸为d2,其中,第一轴线为室外风机31的轴心到出风通道74的底壁上的垂线方向。本实施例中,d2为20mm,该设置使得出风口76距离室外风机31较近,出风口76处的负压低,提高了风道内的风速,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如图18所示,F2的方向为第一轴线的方向。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导风罩7稳定的置于隔板2上,在隔板2的开口21处设置有翻边9,导风罩7的外部设置有限位部77,安装时,导风罩7的底面搭接于翻边9的顶面上且搭接部与隔板2贴合。本实施例中,隔板2的开口21呈U形,搭接部为设置于导风罩7外部的限位筋,且防水罩8设置于导风罩7的一侧。
该设置使得导风罩7在安装进行定位作用,翻边9形成隔板2的搭接部,搭接部与导风罩7的底面之间形成搭接槽78,安装时,可以先将导风罩7的底面与翻边9相抵,使得搭接部与搭接槽78连接,再进行后续的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翻边9具有定位的作用,解决了在安装风道时定位困难的问题,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
参考图16,隔板2上设置有与翻边9连接的至少一个加强筋91,提高了翻边9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加强筋91呈三角状,且其连接于隔板2与翻边9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将连通风机腔3与压机腔4的风道罩设于散热器54外部,利用流经风道的气流带走散热器54热量,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通过在安装口22的外部罩设防水罩8用以遮蔽安装口22,避免风机带动雨水通过安装口22进入压机腔内,提高了压机腔内各电器元件的防水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且防水罩8设置在风道上,在导风罩7安装时对安装口22进行自然遮蔽,装配效果高且无需在安装口22周围的隔板2上单独设置防水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且其顶端与底端为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两端;
隔板,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风机腔和压机腔,所述隔板的顶端设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压机腔的开口;
压缩机,设于所述压机腔内用以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
气液分离器,设于所述压机腔内且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安装口,开设于所述隔板上;
挂钩,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上,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安装口处;
电控盒,设于所述开口处且其底部具有散热器;
风道,罩设于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风道与所述压机腔、风机腔连通;
室外风机,设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室外风机驱动所述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所述风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流入所述风机腔;
防水罩,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上,所述防水罩位于所述风机腔内且罩设于所述安装口的外部用以遮蔽所述安装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风道的外壁连接且其贴靠于所述隔板朝向风机腔的一侧面;
凹陷部,形成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凹陷部呈凹槽状且其罩设于所述安装口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口的顶壁,且所述导向部由部分所述隔板朝向所述风机腔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挂钩相适配且所述导向槽的底端与所述风机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且其连接于所述挂钩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安装板抵接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压机腔的一侧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隔板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中,所述安装板的投影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投影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
进风通道,用以容纳所述散热器且其具有与所述压机腔连通的进风口;
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且具有与所述风机腔连通的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背离所述室外风机设置;
挡水筋,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处;
其中,所述室外风机转动驱动所述压机腔内的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带走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并经过所述出风通道、出风口流入所述风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罩,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导风罩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电控盒连接,所述防水罩与所述导风罩一体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开口处设置有翻边,所述导风罩的外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导风罩的底端搭接于所述翻边的顶面上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隔板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翻边连接的至少一个加强筋。
CN202320190120.7U 2023-02-08 2023-02-08 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955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0120.7U CN219550701U (zh) 2023-02-08 2023-02-08 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0120.7U CN219550701U (zh) 2023-02-08 2023-02-08 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0701U true CN219550701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0120.7U Active CN219550701U (zh) 2023-02-08 2023-02-08 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0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00939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111457481B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55070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0624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09472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179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61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179060U (zh) 空调器
CN21991325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109880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119754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112238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79329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6375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26933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958907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75599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90128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119755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114665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6376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9132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12239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205920U (zh)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