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6279U -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6279U
CN218096279U CN202221953211.3U CN202221953211U CN218096279U CN 218096279 U CN218096279 U CN 218096279U CN 202221953211 U CN202221953211 U CN 202221953211U CN 218096279 U CN218096279 U CN 218096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air duct
shell
symme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32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l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Donlim Weil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Donlim Weil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Donlim Weil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32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6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6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6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包括壳体、隔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扇,隔板设置有与贯流风扇相切合的弧形段,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构成对称的风道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贯流风扇与隔板的弧形段相配合,形成紧凑的对称风道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达到减小壳体体积的目的,对称式的风道结构使得构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零部件可以相互通用,仅需一套规格的零部件即可满足生产装配要求,通过零部件不同的方向位置装配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满足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适用于冷风机、小型移动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中。

Description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产品日益普及,电器产品的品类也越来越多,功能各异。在炎热的夏天,气温过高会给人们造成不适,在室内环境下,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些调温电器设备来改善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感,例如风扇和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一般的风扇为单纯的气流鼓动设备,对人体的吹拂降温效果不佳,而一般的空调器则多为固定式结构,灵活性不足。因此,近年来功能更为优异的冷风机和小型移动空调器以其良好功能效果和性价比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种电器设备主要是靠其内部的风道结构和制冷系统来实现冷风和温度调节功能的。但是由于现有的冷风机和小型移动空调器在风道结构的设计不够科学,使得电器设备内部结构布局不够紧凑,导致电器设备的体积过大,与这些电器设备本身小型化设计的理念相背离,因此有必要对这类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布局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减少这类电器设备体积和提高的功能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包括壳体、隔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第一出风口流动;第二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第一出风口流动;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扇,所述隔板设置有与贯流风扇相切合的弧形段,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构成对称的风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壳体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蜗舌,和/或,
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蜗舌。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下风侧,且所述第一蜗舌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壳体的第一出风口处;和/或,
所述第二蜗舌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下风侧,且所述第二蜗舌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壳体的第二出风口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具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者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运行的制冷系统,电器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对称式风道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压缩机和第二风机在壳体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压缩机设置在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下方,且压缩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同向设置;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错位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或者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贯流风扇与隔板的弧形段相配合,形成紧凑的对称风道结构,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达到减小壳体体积的目的,对称式的风道结构使得构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零部件可以相互通用,仅需一套规格的零部件即可满足生产装配要求,通过零部件不同的方向位置装配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满足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适用于冷风机、小型移动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器设备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器设备的内部结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电器设备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电器设备的内部结构截面图。
附图标记:壳体1、隔板2、弧形段201、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第一进风口5、第一出风口6、第二进风口7、第二出风口8、第一蜗舌9、第二蜗舌10、压缩机11、冷凝器12、蒸发器13、水箱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包括壳体1、隔板2、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隔板2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在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5和第一出风口6,所述第一风机3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5向第一出风口6流动;第二风道在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8,所述第二风机4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5向第一出风口6流动;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为贯流风扇,所述隔板2设置有与贯流风扇相切合的弧形段201,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构成对称的风道结构。
采用本实施例的风道结构设计,由于采用的贯流风扇能够很好地与隔板2的弧形段201相配合,形成紧凑的风道结构,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壳体1内的空间,达到减小壳体1体积的目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更加适用于冷风机、小型移动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中;另一方面,对称式的风道结构使得构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零部件可以相互通用,仅需一套规格的零部件即可满足生产装配要求,通过零部件不同的方向位置装配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满足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3与隔板2弧形段201的相切合是指第一风机3靠近但不接触弧形段201,使第一风机3(贯流风扇)的轴向截面大致能够遮挡住第一风道横截面的结构状态,第二风道的结构设计和原理与第一风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证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气流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空间体积,有利于进行其应用电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使电器设备的体积更小。
优选地,参见附图所示,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在壳体1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如此,方便对称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壳体1的前后两侧上形成相应的出风口,即第一风道在壳体1的前侧形成第一出风口6时,对称的第二风道则在壳体1的后侧形成第二出风口8,从而更好地适用于冷风机、小型移动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中。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进风口5和第二进风口7分设在壳体1的两个侧面上,与上述结构对应的是,第一进风口5设置在壳体1的一侧并与第一风道相连通,第二进风口7设置在壳体1的另一侧并与第二风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蜗舌9,第一蜗舌9设置在第一风机3的下风侧,具体来说是在径向上切合所述第一风机3设置,且第一蜗舌9延伸至靠近壳体1的第一出风口6处。设置的第一蜗舌9能够提高第一风机3的送风效率,从而在满足送风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第一风道的空间体积。同样的,在第二风道内也设置有第二蜗舌10,第二蜗舌10切合设置在第二风机4的下风侧并延伸至靠近壳体1的第二出风口8处,达到提高第二风机4送风效率,减小第二风道空间体积的效果,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减小壳体1的体积。
参见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一种电器设备,可以理解为一种冷风机或者小型移动空调器。该电器设备的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制冷系统,其制冷系统具体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和蒸发器13,三者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运行的制冷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压缩机11和第二风机4在壳体1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压缩机11设置在第一风机3与第二风机4之间,蒸发器13设置在第一进风口5处,冷凝器12设置在第二进风口7处。优选的,蒸发器13和冷凝器12错位设置,使蒸发器13更好地适配第一风道,冷凝器12更好地适配第二风道,能够在保证气流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宽度。电器设备运作时,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制冷系统均处于运行状态,其中在第一风道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5进入通过蒸发器13时被带走部分热量成为冷空气,并在第一风机3的作用下从壳体1前侧的第一出风口6吹出,形成吹送冷风的效果,即第一风道实际成为该电器设备的冷风道;而在第二风道内,空气从第二进风口7进入通过冷凝器12时吸收到热量成为热空气,并在第二风机4的作用下从壳体1后侧的第二出风口8吹出,形成热风排放的效果,即第二风道实际成为该电器设备的热风道。如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对称式风道结构结合制冷系统组成的电器设备,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了壳体1内部的有限空间,在同功率的情况下电器设备具有高度低、宽度小的特点,有利于电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参见附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压缩机11设置在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的下方,且压缩机11、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同向设置,其他结构设置及工作原理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此,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在同样保证结构紧凑性的同时,具有长度短、宽度小的特点,同样也有利于电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室内可移动使用的电器设备,本实施例中电器设备还设置有水箱14用于存储冷凝水。在附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水箱14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用于承接蒸发器13产生的冷凝水。位于底部的水箱14对壳体1的外形和结构影响较小,有利于壳体1外形结构的设计。参见附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水箱14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下部相对于上部的风道结构存在多余的空间,因此将水箱14设置在下部除了方便承接蒸发器13产生的冷凝水外,也对壳体1下部的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实现优化电器设备结构布局,减小电器设备体积的目的。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包括壳体、隔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壳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第一出风口流动;第二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第一出风口流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扇,所述隔板设置有与贯流风扇相切合的弧形段,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构成对称的风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壳体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称式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蜗舌,和/或,
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蜗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称式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下风侧,且所述第一蜗舌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壳体的第一出风口处;和/或,
所述第二蜗舌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下风侧,且所述第二蜗舌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壳体的第二出风口处。
5.一种电器设备,具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者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运行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对称式风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压缩机和第二风机在壳体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压缩机设置在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下方,且压缩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同向设置;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下部或者底部。
CN202221953211.3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Active CN218096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3211.3U CN21809627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3211.3U CN21809627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6279U true CN218096279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3211.3U Active CN21809627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6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45772U (zh) 热泵热水器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0986271Y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21336267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8096279U (zh) 一种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CN101178225A (zh) 双系统机柜空调器
CN218096280U (zh) 一种非对称式风道结构及其电器设备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307667A (zh) 便携空调器
CN201145358Y (zh) 双系统节能空调
CN212870005U (zh)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351215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节能制暖装置
CN216346673U (zh) 空调器、空调系统和热交换系统
CN112555981A (zh) 空调机组
CN218599878U (zh) 一种一体式双风道空调器
CN218972784U (zh) 一种整体式水源变频风管式空调
CN2133002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0406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40916U (zh) 多联机室外机
CN213020011U (zh) 空调器
CN218495131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30406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198881U (zh) 便于散热的空调
CN2166443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390507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434 Fusha Industrial Park, Fusha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eili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8434 Fusha Industrial Park, Fusha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DONGLIM WEIL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