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3114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3114U
CN217383114U CN202221264825.0U CN202221264825U CN217383114U CN 217383114 U CN217383114 U CN 217383114U CN 202221264825 U CN202221264825 U CN 202221264825U CN 217383114 U CN217383114 U CN 217383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48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亮亮
邓文祥
李文杰
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48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3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3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3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风道件,风道件设置于壳体内,风道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连通;风机,风机设置于风道件内;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换热器包括:翅片和扁管,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扁管之间,翅片具有朝向第二出风口的进风侧和朝向第一出风口的出风侧,出风侧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朝向第一出风口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90°。此时翅片上的局部阻碍面积较小,可以减少气流换热时间,防止气流在第一出风口处形成凝露,另外,这样也可以加快气流经过换热器,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使用的平行流换热器安装在后板上,平行流换热器主要包括扁管和翅片,翅片的进出风方向垂直于换热器的平面。
但是,换热器部件受壳体宽高比的限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气流经风道件进入翅片时流向变化剧烈(接近77度),故该部位的风阻较高,局部能量损失大,气流换热时间增加,在出风时容易形成凝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不易在第一出风口处形成凝露,而且可以加快气流经过换热器,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翅片和扁管,所述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所述翅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进风侧和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侧,所述出风侧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出风侧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朝向第一出风口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90°,此时翅片上的局部阻碍面积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气流换热时间,防止气流在制热时出风温度较低,制冷时出风温度较高,从而容易在第一出风口处形成凝露,另外,这样设置也可以加快气流经过换热器,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α满足关系式:30°<α<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翅片在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形成有多个流体风道,所述流体风道相对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翅片包括:波峰部、主片体部和波谷部,所述主片体部连接于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之间,以在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形成所述流体风道,所述波峰部设置于一个所述扁管上,所述波谷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扁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扁管的两端,位于上方的所述集流管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位于下方的所述集流管安装在所述风道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风道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集流管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板,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均对应有所述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面罩和后板,所述面罩和所述后板连接,所述风道件固定于所述后板上,所述换热器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后板和所述风道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件为蜗壳,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换热器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图5是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调器室内机;
10、壳体;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面罩;14、后板;20、风道件;21、第二进风口;22、第二出风口;30、风机;40、换热器;41、翅片;42、扁管;43、进风侧;44、出风侧;45、流体风道;46、波峰部;47、主片体部;48、波谷部;49、集流管;5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10、风道件20、风机30和换热器40。壳体10可以构造成空调器室内机1的整体外观结构,而且可以起到安装和保护的作用,防止壳体10内部的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风道件20主要用于风通过,一般将风机30设置于风道件20内,通过风机30的转动工作,可以将风吸入到风道件20内。而换热器40可以起到换热的作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风道件20设置于壳体10内,风道件20包括: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第二进风口21与第一进风口11相连通,换热器40设置于壳体10内且位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之间,也就是说,在风机30工作后,风机30产生吸力,室内的空气先通过第一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然后通过第二进风口21进入到风道件20内,再通过第二出风口22排出,此时排出的空气均需要通过换热器40,经过换热器40的换热后形成冷空气或热空气,最后从第一出风口12释放到室内,实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如图3所示,换热器40包括:翅片41和扁管42,冷却液可以在扁管42中流通,将翅片41设置于相邻的扁管42之间,当气流经过翅片41时,冷却液可以通过翅片41对流经的气流升温或降温,从而实现制冷和制热的效果。翅片41具有朝向第二出风口22的进风侧43和朝向第一出风口12的出风侧44,也就是说,当气流从第二出风口22排出时,可以沿着进风侧43通过翅片41,并且在换热后,沿着出风侧44从第一出风口12释放到室内。
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气流在经过翅片41时会在翅片41形成局部阻碍,局部阻碍是气流由于变相、变径等因素而产生能量损失的区域,该区域的面积与流向变化的剧烈程度正相关,将出风侧44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40朝向第一出风口12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90°,此时翅片41上的局部阻碍面积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气流换热时间,防止气流在制热时出风温度较低,制冷时出风温度较高,从而容易在第一出风口12处形成凝露,另外,这样设置也可以加快气流经过换热器40,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α满足关系式:30°<α<90°。也就是说,在出风侧44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40朝向第一出风口12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同时,还需要大于30°,由于出风侧44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40朝向第一出风口12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30°及以下时,气流的出风方向就会偏离第一出风口12,不利于出风。
此外,如图5所示,翅片41在相邻的扁管42之间形成有多个流体风道45,流体风道45相对换热器40朝向第一出风口12一侧倾斜设置。流体风道45主要用于气流通过,翅片41在相邻的扁管42之间形成有多个流体风道45,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气流通过,加快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流体风道45相对换热器40朝向第一出风口12一侧倾斜设置,这样可以使气流的出风方向与换热器40朝向第一出风口12一侧的表面之间形成夹角,而且夹角小于90°,减少气流换热时间,防止气流在制热时出风温度较低,制冷时出风温度较高,从而容易在第一出风口12处形成凝露。
具体地,如图5所示,翅片41包括:波峰部46、主片体部47和波谷部48,主片体部47连接于波峰部46和波谷部48之间,以在相邻的扁管42之间形成流体风道45,波峰部46设置于一个扁管42上,波谷部48设置于另一个扁管42上。主片体部47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将主片体部47连接于波峰部46和波谷部48之间,这样可以将波峰部46和波谷部48连接起来,而且通过多个波峰部46、多个主片体部47和多个波谷部48之间的连接,这样可以在相邻的扁管42之间形成多个流体风道45,使更多的气流通过,加快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而波峰部46设置于一个扁管42上,波谷部48设置于另一个扁管42上,这样冷却液可以同时通过波峰部46和波谷部48对流经的气流升温或降温,从而更好地实现制冷和制热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换热器40还包括:集流管49,集流管49分别设置于扁管42的两端,位于上方的集流管49安装在壳体10上,位于下方的集流管49安装在风道件20上。将集流管49分别设置于扁管42的两端,扁管42中的冷却液可以汇聚到集流管49中,然后通过集流管49流通到下一部件中,从而可以实现冷却液的制冷或制热循环。而位于上方的集流管49安装在壳体10上,位于下方的集流管49安装在风道件20上,这样可以合理地将换热器40整体设置于壳体10内,而且这样可以使换热器40的安装更加牢固,提升换热器40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3所示,换热器40还包括:安装板50,安装板50设置于集流管49上,安装板50安装在壳体10和/或风道件20上。安装板50则可以起到安装的作用,在集流管49上设置有安装板50,这样位于上方的集流管49可以通过安装板50安装在壳体10上,位于下方的集流管49也可以通过安装板50安装在风道件20上,从而可以保证换热器40整体安装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集流管49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板50,集流管49的两端均对应有安装板50。在每个集流管49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板5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换热器40整体安装的老固定和稳定性,而在集流管49的两端均对应有安装板50,这样通过两端的安装板50的安装,可以使集流管49的两端受力均匀,避免集流管49的一端受力过大而易受到损坏。
可选地,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面罩13和后板14,面罩13和后板14连接,风道件20固定于后板14上,换热器40倾斜地设置于后板14和风道件20上。面罩13是空调器室内机1前侧的罩体机构,后板14位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后侧,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面罩13和后板14连接,这样可以使壳体10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观结构更加整体。风道件20固定于后板14上,由于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竖直向上,换热器40倾斜地设置于后板14和风道件20上,这样换热器40在风道件20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二出风口22,这样从第二出风口22排出的风,需要全部经过换热器40换热,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冷制和制热的可靠性。
当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均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第一进风口11位于第一出风口12的下方。将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均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而且第一进风口11位于第一出风口12的下方,这样设置合理,可以使第一进风口11与风道件20的第二进风口21更好地连通,而且便于放置和固定换热器40。
除此之外,如图2所示,风道件20为蜗壳,风机30为离心风机30。将风道件20设置为蜗壳,这样便于将风机30设置于风道件20,从而可以减小风机30的占用空间,而风机30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方便,而且可以产生离心力,便于将室内的风吸入到风道件2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翅片和扁管,所述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所述翅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进风侧和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侧,所述出风侧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α<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α满足关系式:30°<α<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在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形成有多个流体风道,所述流体风道相对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波峰部、主片体部和波谷部,所述主片体部连接于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之间,以在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形成所述流体风道,所述波峰部设置于一个所述扁管上,所述波谷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扁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扁管的两端,位于上方的所述集流管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位于下方的所述集流管安装在所述风道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集流管上,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风道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流管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板,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均对应有所述安装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罩和后板,所述面罩和所述后板连接,所述风道件固定于所述后板上,所述换热器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后板和所述风道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为蜗壳,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CN202221264825.0U 2022-05-24 2022-05-24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7383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4825.0U CN217383114U (zh) 2022-05-24 2022-05-24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4825.0U CN217383114U (zh) 2022-05-24 2022-05-24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3114U true CN217383114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6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4825.0U Active CN217383114U (zh) 2022-05-24 2022-05-24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3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45772U (zh) 热泵热水器
CN109028304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16897531U (zh) 空调器
CN2119530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3831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29516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5808899U (zh) 一种厨房空调器
CN212108832U (zh) 一种板管间接和分离式热管组合的多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0242099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0856708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12524704A (zh) 一种厨房空调器
CN202066251U (zh) 多段式换热器及设有此换热器的空调器柜机
CN218763703U (zh) 移动空调
CN22050699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544609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526018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51151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205920U (zh)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KR200239504Y1 (ko) 냉난방기의 공냉식 응축기 열교환 장치
CN21643194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1122326U (zh) 一种制冷吸油烟机的制冷组件及制冷吸油烟机
CN217540925U (zh) 冷媒管路及除湿机
CN21628172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536802U (zh) 一种换热器及应用有该换热器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4581938U (zh) 一种水冷式冷风机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