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4711U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44711U CN218644711U CN202223139258.9U CN202223139258U CN218644711U CN 218644711 U CN218644711 U CN 218644711U CN 202223139258 U CN202223139258 U CN 202223139258U CN 218644711 U CN218644711 U CN 2186447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uspension
- air chamber
- vehicle
- decoupl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车辆的悬置包括:悬置主体,所述悬置主体内形成有腔体;解耦组件,所述解耦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所述腔体在所述解耦组件上方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所述上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气室隔膜,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下方,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与所述解耦组件之间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所述下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的下方形成气室腔。在气室隔膜下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通过改变气室腔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的压强,从而改变外界对悬置主体所施加的力,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从而可以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悬置系统主要功能为支撑、限位与隔振,使动力总成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动姿态,不与周边件发生干涉,同时将产生的运动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消减,使驾乘人员拥有一个安静放松的驾驶环境。液压悬置多采用惯性通道—解耦膜式,该结构液压悬置优势在于,改善橡胶悬置及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提升整车NVH特性,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解耦膜可运动地设置于流道板和底座之间,然后流道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进行连接,此种解耦膜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现在液压悬置多采用此种结构。但是,悬置的阻尼不能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不能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悬置,该车辆的悬置可以提升或降低刚度,从而可以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悬置,包括:悬置主体,所述悬置主体内形成有腔体;解耦组件,所述解耦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所述腔体在所述解耦组件上方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所述上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气室隔膜,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下方,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与所述解耦组件之间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所述下液室腔与所述惯性通道相连通,所述腔体在所述气室隔膜的下方形成气室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悬置,在腔体对应气室隔膜下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通过改变气室腔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的压强,从而改变外界对悬置主体所施加的力,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从而可以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主体包括:主簧、底座和下壳,所述主簧、所述底座和所述下壳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所述解耦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解耦组件和所述气室隔膜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安装台,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安装台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气室隔膜粘接于所述安装台上;或所述安装台设置有卡设部,所述气室隔膜卡设于所述安装台上;或所述气室隔膜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台上;或所述气室隔膜硫化连接于所述安装台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硫化在所述下壳的内周壁上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壳设置有缺口,在所述橡胶环变形时,所述橡胶环可外凸于所述缺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气室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封液珠,所述悬置主体对应所述解耦组件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所述封液珠密封于所述注液孔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组件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解耦膜设置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且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共同形成所述惯性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悬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悬置;
10、悬置主体;11、腔体;110、下液室腔;111、上液室腔;112、气室腔;12、主簧;13、底座;14、下壳;140、安装台;141、卡接部;15、注液孔;20、解耦组件;21、惯性通道;22、上流道板;23、下流道板;24、解耦膜;30、气室隔膜;40、橡胶环;50、通气管;60、封液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1,包括:悬置主体10、解耦组件20和气室隔膜30。悬置主体10为悬置1的主体部分,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解耦组件20可以控制悬置1内液体的流动,满足低频大振幅和高频小振幅工况需求。而气室隔膜30可以产生形变,起到调节悬置1整体刚度的目的。
如图2所示,悬置主体10内形成有腔体11,解耦组件20设置于腔体11内,而且解耦组件20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21,腔体11在解耦组件20上方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111,上液室腔111与惯性通道21相连通,气室隔膜30设置于腔体11内,而且气室隔膜30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下方,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与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110,下液室腔110与惯性通道21相连通,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的下方形成气室腔112。
也就是说,解耦组件20整体设置于腔体11内的一个位置,腔体11在解耦组件20的上方形成上液室腔111,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与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110,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可以充入液体,而解耦组件20内形成有惯性通道21,并且惯性通道21分别与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连通,这样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惯性通道21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低频大振幅激励时,解耦组件20处于上极点或下极点,此时液体仅能通过惯性通道21在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流动,使整个悬置1刚度增大,起到增加阻尼衰减振动的作用。而在高频小振幅下,悬置主体10随着外界的振动进行压缩和伸长,导致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容积发生高频的小幅变化,惯性通道21液体的动态响应渐趋衰减,流动趋于截止,主要是解耦组件20在其自由行程内运动,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液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解耦组件20的上下运动而达到压力平衡,另一方面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液体也可以通过解耦组件20的外沿流通。
腔体11在气室隔膜30下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112,当车辆工况发生变化时,车辆的控制器根据车辆状况通过气泵改变气室腔112的压强,促使气室隔膜30状态进行改变,当气室隔膜30向上凸出时,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体积变小,进而增加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压强,这样外界改变悬置主体10所施加的力相应增大,实现提升悬置1刚度的目的,当气室隔膜30向下凹陷时,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体积变大,进而减小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压强,外界改变橡胶主簧12所施加的力相应增减小,实现降低悬置1刚度的目的。
由此,在腔体11对应气室隔膜30下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112,通过改变气室腔112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111与下液室腔110的压强,从而改变外界对悬置主体10所施加的力,提升或降低悬置1刚度,从而可以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悬置主体10包括:主簧12、底座13和下壳14,主簧12、底座13和下壳14共同限定出腔体11,解耦组件20设置于底座13,气室隔膜30设置于下壳14体,解耦组件20和气室隔膜3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地设置。也就是说,主簧12、底座13和下壳14在上下方向上依次设置,将解耦组件20设置于底座13,气室隔膜30设置于下壳14体,而且气室隔膜30和解耦组件2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地设置,这样设置合理,解耦组件20位于气室隔膜30的上方,主簧12的位置可以为上液室腔111,而气室隔膜30和解耦组件20之间可以留有空间,形成下液室腔110,另外,下壳14的位置还可以形成下液室腔110。
此外,如图2所示,下壳14体设置有安装台140,气室隔膜30设置于安装台140上。在下壳14体设置有安装台140,安装台140可以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将气室隔膜30设置于安装台140上,这样便于对气室隔膜30进行固定,使气室隔膜30的设置更加稳定可靠。
当然,气室隔膜30粘接于安装台140上,或安装台140设置有卡设部,气室隔膜30卡设于安装台140上,或气室隔膜30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安装台140上,或气室隔膜30硫化连接于安装台140上。也就是说,可以在气室隔膜30上涂设有粘接剂,这样气室隔膜3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于安装台140上,这样粘接较为方便,而且气室隔膜30的固定效果较好,或者在安装台140上设置有卡设的部件,气室隔膜30通过卡设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台140上,这样装配简单,可以提升气室隔膜30的安装效率,或者直接使用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将气室隔膜30固定于安装台140上,这样可以使气室隔膜30的连接更加牢固,提升气室隔膜3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或者气室隔膜30硫化连接于安装台140上,通过硫化的方式,可以使气室隔膜30固定于安装台140上,同时还可以提升气室隔膜30的结构强度。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14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卡接部141,多个卡接部141分别卡接于底座13上。在下壳14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卡接部141,这样多个卡接部141可以分别卡接于底座13上,从而可以使下壳14与底座13之间固定连接,而且多个卡接部141之间可以均匀间隔设置,当多个卡接部141卡接于底座13时,可以使下壳14与底座1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靠。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的悬置1还包括:橡胶环40,橡胶环40硫化在下壳14的内周壁上,而且橡胶环40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下方。橡胶环40可以通过硫化的方式与下壳14组成一体,而且橡胶环40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下方,橡胶环40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弥补悬置1工作中,上液室腔111和下液室腔110体11积变化,维持悬置1的系统液压稳定。另外,橡胶环40可以替代传统结构的皮碗结构,节省悬置1整体的布置空间,并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当然,下壳14设置有缺口,在橡胶环40变形时,橡胶环40可外凸于缺口处。可以理解地,当悬置1内外压力不平衡时,橡胶环40可以通过形变起到减振的效果,即橡胶环40可内凹或外凸以调整下液室腔110的容积,在下壳14上设置有缺口,当橡胶环40变形向外凸出时,缺口可以对橡胶环40进行避让,橡胶环40可以凸出于缺口处,从而可以使橡胶环40的变形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车辆的悬置1还包括:通气管50,通气管50与气室腔112连通。设置有通气管50,这样悬置1外部的气泵可以通过通气管50将气体通入到气室腔112内,或气室腔112内的气体可以通过通气管50排出,从而可以改变气室腔112的压强,促使气室隔膜30状态进行改变。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的悬置1还包括:封液珠60,悬置主体10对应解耦组件20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15,封液珠60密封于注液孔15处。封液珠60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在悬置主体10对应解耦组件20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15,封液珠60一般设置于所述注液孔15内,防止上液室腔111和下液室腔110内的液体通过注液孔15泄漏出来。如此,封液珠60和注液孔15的结构简单,设置简单,而且便于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解耦组件20包括:上流道板22、下流道板23和解耦膜24,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3上下相对设置,解耦膜24设置于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3之间,而且解耦膜24与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3共同形成惯性通道21。也就是说,上流道板22的上端可以形成上液室腔111,下流道板23的下端与气室隔膜30之间可以形成下液室腔110,上液室腔111和下液室腔110的液体可以通过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3流动,解耦膜24设置于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3之间,而且解耦膜24与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3共同形成惯性通道21,这样设置合理,而且便于控制上液室腔111和下液室腔110的液体的流动。
除此之外,通过更换阻尼液,也就是上液室腔111和下液室腔110内的液体,改变解耦膜24材质、结构,以及改变阻尼液的注射压力等措施,可以达到不同的控制精度,满足不同车型的性能要求,提升平台化能力,减少研发投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悬置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置主体(10),所述悬置主体(10)内形成有腔体(11);
解耦组件(20),所述解耦组件(20)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且内部形成有惯性通道(21),所述腔体(11)在所述解耦组件(20)上方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111),所述上液室腔(111)与所述惯性通道(21)相连通;
气室隔膜(30),所述气室隔膜(30)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20)的下方,所述腔体(11)在所述气室隔膜(30)与所述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下液室腔(110),所述下液室腔(110)与所述惯性通道(21)相连通,所述腔体(11)在所述气室隔膜(30)的下方形成气室腔(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体(10)包括:主簧(12)、底座(13)和下壳(14),所述主簧(12)、所述底座(13)和所述下壳(14)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11),所述解耦组件(20)设置于所述底座(13),所述气室隔膜(30)设置于所述下壳(14)体,所述解耦组件(20)和所述气室隔膜(3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4)体设置有安装台(140),所述气室隔膜(30)设置于所述安装台(14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隔膜(30)粘接于所述安装台(140)上;或
所述安装台(140)设置有卡设部,所述气室隔膜(30)卡设于所述安装台(140)上;或
所述气室隔膜(30)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台(140)上;或
所述气室隔膜(30)硫化连接于所述安装台(1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环(40),所述橡胶环(40)硫化在所述下壳(14)的内周壁上且位于所述解耦组件(20)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4)设置有缺口,在所述橡胶环(40)变形时,所述橡胶环(40)可外凸于所述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50),所述通气管(50)与所述气室腔(1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液珠(60),所述悬置主体(10)对应所述解耦组件(20)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15),所述封液珠(60)密封于所述注液孔(15)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组件(20)包括:上流道板(22)、下流道板(23)和解耦膜(24),所述上流道板(22)和所述下流道板(23)上下相对设置,所述解耦膜(24)设置于所述上流道板(22)和所述下流道板(23)之间且与所述上流道板(22)和所述下流道板(23)共同形成所述惯性通道(2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悬置(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39258.9U CN218644711U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39258.9U CN218644711U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44711U true CN218644711U (zh) | 2023-03-17 |
Family
ID=85499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39258.9U Active CN218644711U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44711U (zh) |
-
2022
- 2022-11-23 CN CN202223139258.9U patent/CN2186447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16173B2 (en) | Pneumatically switchable type fluid-filled engine mount | |
CN201090655Y (zh) | 活动解耦膜式防撞液压阻尼悬置 | |
US20060202399A1 (en) | Fluid-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 |
JP2001082534A (ja) | 切替制御型の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CN218644711U (zh)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
JP4171182B2 (ja)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 |
US20010004141A1 (en) | Hydraulic vibration isolator | |
JP4220099B2 (ja) | 制御型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CN218644718U (zh)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
KR101324533B1 (ko) | 하이드로 엔진마운트 | |
CN218644717U (zh)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
CN209909065U (zh) | 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结构 | |
JP2003156095A (ja)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
JP4188751B2 (ja)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CN209977146U (zh) | 一种多状态切换半主动悬置 | |
JP4138165B2 (ja)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CN115711274A (zh) | 车辆的悬置、车辆的悬置的控制方法和车辆 | |
JP3458185B2 (ja) | 制御型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CN221958051U (zh) | 一种液压悬置及一种车辆 | |
CN218971720U (zh) | 解耦组件、车辆的悬置和车辆 | |
JP2587360Y2 (ja) |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 |
JP2014202345A (ja) |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 |
CN217440665U (zh)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
JP3318645B2 (ja) | 制御型液封入防振マウント | |
JP2572377Y2 (ja) |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