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4717U -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4717U
CN218644717U CN202223139260.6U CN202223139260U CN218644717U CN 218644717 U CN218644717 U CN 218644717U CN 202223139260 U CN202223139260 U CN 202223139260U CN 218644717 U CN218644717 U CN 218644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cavity
driving
liquid chamber
de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92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92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4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4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4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车辆的悬置包括:悬置主体内形成有腔体;气室隔膜设置于腔体内,将腔体分隔为气室腔和液室腔;解耦组件设置于液室腔内,分隔出上液室腔和下液室腔,解耦组件内形成有惯性通道,惯性通道连通在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之间;驱动组件设置于悬置主体上,驱动组件与解耦组件传动配合,增大或减小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解耦组件运动,可以增大或减小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从而增大或减小悬置的阻尼,使悬置的阻尼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另外,在气室隔膜上方形成气室腔,通过改变气室腔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的压强,从而改变悬置主体相对外界的变形的量,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悬置系统主要功能为支撑、限位与隔振,使动力总成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动姿态,不与周边件发生干涉,同时将产生的运动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消减,使驾乘人员拥有一个安静放松的驾驶环境。液压悬置多采用惯性通道—解耦膜式,该结构液压悬置优势在于,改善橡胶悬置及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提升整车NVH特性,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解耦膜可运动地设置于流道板和底座之间,然后流道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进行连接,此种解耦膜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现在液压悬置多采用此种结构。但是,悬置的阻尼不能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不能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悬置,该车辆的悬置可以使悬置的阻尼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而且可以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悬置,包括:悬置主体,所述悬置主体内形成有腔体;气室隔膜,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以将所述腔体分隔为气室腔和液室腔;解耦组件,所述解耦组件设置于所述液室腔内,以分隔出上液室腔和下液室腔,所述解耦组件内形成有惯性通道,所述惯性通道连通在所述上液室腔与所述下液室腔之间;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悬置主体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解耦组件传动配合,以增大或减小所述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悬置,通过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解耦组件运动,增大或减小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当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减小时,可以增大悬置的阻尼,当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增大时,可以减小悬置的阻尼,从而使悬置的阻尼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另外,在腔体对应气室隔膜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通过改变气室腔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与下液室腔的压强,从而改变悬置主体相对外界的变形的量,提升或降低悬置刚度,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组件包括:流道板、解耦膜、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流道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以将所述腔体分隔出上液室腔和下液室腔,所述解耦膜、所述主动件和所述从动件均设置于所述流道板内,所述解耦膜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件与所述流道板之间,所述主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配合,所述从动件与所述主动件传动配合,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所述惯性通道且在所述主动件的驱动下增大或减小所述惯性通道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从动件包括:多个弧形体,多个所述弧形体在周向上顺次排布且整体呈环状,多个所述弧形体均与所述主动件传动配合,以在所述主动件的驱动下径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多个摇臂,多个所述摇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件上,多个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弧形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且驱动所述传动件向邻近所述解耦组件或远离所述解耦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主动件传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主动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主体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解耦组件的上方,所述气室隔膜设置于所述限位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气室隔膜粘接于所述限位筋上;或所述限位筋设置有卡设部,所述气室隔膜卡设于所述限位筋上;或所述气室隔膜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限位筋上;或所述气室隔膜硫化连接于所述限位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悬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气室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悬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弧形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悬置;
10、悬置主体;11、腔体;110、上液室腔;111、下液室腔;112、气室腔;12、主簧;13、底座;14、下壳;140、卡接部;15、橡胶环;16、限位筋;17、注液孔;20、解耦组件;21、惯性通道;22、上流道板;23、解耦膜;24、主动件;240、第二配合部;241、第二斜面;25、从动件;250、弧形体;26、摇臂;27、下流道板;30、驱动组件;31、驱动件;32、传动件;320、第一配合部;321、第一斜面;40、气室隔膜;50、通气管;60、封液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1,包括:悬置主体10、解耦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悬置主体10为悬置1的主体部分,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解耦组件20可以控制悬置1内液体的流动,满足低频大振幅和高频小振幅工况需求。而驱动组件30可以提供驱动力,起到驱动的作用。
如图2所示,悬置主体10内形成有腔体11,气室隔膜40设置于腔体11内,以将腔体11分隔为气室腔112和液室腔,解耦组件20设置于液室腔内,以分隔出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解耦组件20内形成有惯性通道21,惯性通道21连通在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之间。
也就是说,解耦组件20整体设置于腔体11内的一个位置,腔体11在解耦组件20的下方形成下液室腔111,腔体11在气室隔膜40与解耦组件20之间的部分形成上液室腔110,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可以充入液体,而解耦组件20内形成有惯性通道21,并且惯性通道21分别与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连通,这样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惯性通道21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低频大振幅激励时,解耦组件20处于上极点或下极点,此时液体仅能通过惯性通道21在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流动,使整个悬置1刚度增大,起到增加阻尼衰减振动的作用。而在高频小振幅下,悬置主体10随着外界的振动进行压缩和伸长,导致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容积发生高频的小幅变化,惯性通道21液体的动态响应渐趋衰减,流动趋于截止,主要是解耦组件20在其自由行程内运动,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液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解耦组件20的上下运动而达到压力平衡,另一方面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液体也可以通过解耦组件20的外沿流通。
另外,腔体11在气室隔膜40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112,当车辆工况发生变化时,车辆的控制器根据车辆状况通过气泵改变气室腔112的压强,促使气室隔膜40状态进行改变,当气室隔膜40向下凸出时,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体积变小,进而增加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压强,这样悬置主体10相对外界的变形的量相应减小,实现提升悬置1刚度的目的,当气室隔膜40向上凹陷时,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体积变大,进而减小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压强,悬置主体10相对外界的变形的量相应增大,实现降低悬置1刚度的目的。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30设置于悬置主体10上,而且驱动组件30可以设置于悬置主体10的下方,这样便于驱动组件30与解耦组件20传动配合,驱动组件30可以驱动解耦组件20运动,而解耦组件20可以向靠近惯性通道21的方向运动,这样解耦组件20可以对惯性通道21进行遮挡,减小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当然,解耦组件20也可以向远离惯性通道21的方向运动,这样解耦组件20可以减少对惯性通道21的遮挡,增大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
由此,通过设置有驱动组件30,驱动组件30可以驱动解耦组件20运动,增大或减小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当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减小时,可以增大悬置1的阻尼,当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增大时,可以减小悬置1的阻尼,从而使悬置1的阻尼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另外,在腔体11对应气室隔膜40上方的部分形成气室腔112,通过改变气室腔112的压强,改变上液室腔110与下液室腔111的压强,从而改变悬置主体10相对外界的变形的量,提升或降低悬置1刚度,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解耦组件20包括:流道板、解耦膜23、主动件24和从动件25,流道板设置于腔体11内,以将腔体11分隔出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解耦膜23、主动件24和从动件25均设置于流道板内,解耦膜23可运动地设置于主动件24与流道板之间,主动件24与驱动组件30传动配合,从动件25与主动件24传动配合,从动件25与流道板之间形成惯性通道21,而且从动件25在主动件24的驱动下增大或减小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主动件24可以为主动盘,从动件25可以为从动环。
需要说明的是,流道板包括: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7,上流道板22的上端与气室隔膜40之间形成上液室腔110,下流道板27的下端形成下液室腔111,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的液体可以通过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7流动,解耦膜23、主动件24和从动件25均设置于上流道板22和下流道板27之间,这样设置合理,而且便于控制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的液体的流动。
将解耦膜23可运动地设置于主动件24与上流道板22之间,主动件24与驱动组件30传动配合,这样驱动组件30可以先驱动主动件24转动,从动件25与主动件24传动配合,这样主动件24又可以带动从动件25转动,在从动件25与下流道板27之间形成惯性通道21,从动件25在转动时,可以向靠近惯性通道21的方向运动,对惯性通道21进行遮挡,减小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也可以向远离惯性通道21的方向运动,减少对惯性通道21的遮挡,增大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从而使悬置1的阻尼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从动件25包括:多个弧形体250,多个弧形体250在周向上顺次排布,而且多个弧形体250整体呈环状,多个弧形体250均与主动件24传动配合,以在主动件24的驱动下径向运动。也就是说,在主动件24带动从动件25转动前,多个弧形体250在周向上顺次排布,成环形结构,在主动件24驱动从动件25转动后,主动件24的转动可以带动多个弧形体250向靠近惯性通道21的方向或远离惯性通道21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改变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使悬置1的阻尼根据工况进行相应的变化,实现全工况的减振效果,而且在多个弧形体250运动后,多个弧形体250依然可以形成密封的环形结构,从而可以提升从动件25的密封效果,保证悬置1的可靠性。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主动件24上设置有多个摇臂26,多个摇臂26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主动件24上,多个摇臂26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弧形体250上。在主动件24上设置有多个摇臂26,多个摇臂26均可以起到中间传动的作用,多个摇臂26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主动件24上,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弧形体250上,具体来说,当主动件24转动时,可以带动摇臂26发生偏转,由于摇臂26位置的改变,在摇臂26的带动下,从动件25向斜向外或斜向内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改变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的大小。
当然,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30包括: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驱动件31与传动件32传动连接,而且驱动传动件32向邻近解耦组件20或远离解耦组件20的方向运动,传动件32与主动件24传动配合。驱动件31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驱动件31与传动件32传动连接,这样驱动件31可以驱动传动件32向邻近解耦组件20或远离解耦组件20的方向运动,又传动件32与主动件24传动配合,传动件32可以驱动主动件24转动,从而可以使从动件25向斜向外或斜向内的方向运动,改变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的大小。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传动件3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20,第一配合部3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321,主动件2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40,第二配合部24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241,第二斜面241与第一斜面321贴合设置。可以理解地,第一配合部320的第一斜面321可以与第二配合部240的第二斜面241贴合设置,当传动件32向上运动时,第一斜面321可以向上挤压第二斜面241,由于主动件2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保持不动,这样主动件24会在第一斜面321与第二斜面241挤压配合下转动,从而可以使从动件25向斜向外或斜向内的方向运动,改变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的大小。另外,斜面的结构简单可靠,也便于制作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驱动件31为电磁驱动件31,电磁驱动件3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传动件32为磁性件或设置有磁性件。举例而言,驱动件31为电磁驱动件31,这样可以根据输入端电压的高低,电磁驱动件31内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由于电磁感应效应,磁性件的位置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改变传动件32伸出的长度,调整从动件25向斜向外或斜向内的方向运动的量,进而可以精准地控制最终的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当然,驱动件31与传动件32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部件。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悬置主体10包括:主簧12、底座13、下壳14和橡胶环15,主簧12设置于底座13的上方,下壳14设置于底座13的下方,解耦组件20设置于底座13内,橡胶环15硫化在下壳14的内周壁上,而且橡胶环15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下方。也就是说,主簧12、底座13和下壳14在上下方向上依次设置,其中,底座13和下壳14之间可以卡接配合,将解耦组件20设置于底座13内,这样设置合理,主簧12的位置可以为上液室腔110,而下壳14的位置可以形成下液室腔111,而橡胶环15可以通过硫化的方式与下壳14组成一体,而且橡胶环15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下方,橡胶环15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弥补悬置1工作中,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体11积变化,维持悬置1的系统液压稳定。另外,橡胶环15可以替代传统结构的皮碗结构,节省悬置1整体的布置空间,并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此外,气室隔膜40和解耦组件20均设置于底座13,而且气室隔膜40和解耦组件20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合理,主簧12的位置可以为气室腔112,而气室隔膜40和解耦组件20之间可以留有空间,形成上液室腔110,另外,下壳14的位置则可以形成下液室腔111。
可选地,如图4所示,底座13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限位筋16,限位筋16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上方,气室隔膜40设置于限位筋16上。在底座13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限位筋16,限位筋16可以加强底座13的结构强度,使底座13不易受到损坏,而且气室隔膜40设置于限位筋16上,这样便于对气室隔膜40进行固定,使气室隔膜40的设置更加稳定可靠,另外,限位筋16位于解耦组件20的上方,当气室隔膜40设置于限位筋16上后,气室隔膜40和解耦组件2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会留有空间,可以形成上液室腔110。
当然,气室隔膜40粘接于限位筋16上,或限位筋16设置有卡设部,气室隔膜40卡设于限位筋16上,或气室隔膜40通过紧固件固定于限位筋16上,或气室隔膜40硫化连接于限位筋16上。也就是说,可以在气室隔膜40上涂设有粘接剂,这样气室隔膜4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于限位筋16上,这样粘接较为方便,而且气室隔膜40的固定效果较好,或者在限位筋16上设置有卡设的部件,气室隔膜40通过卡设的方式固定在限位筋16上,这样装配简单,可以提升气室隔膜40的安装效率,或者直接使用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将气室隔膜40固定于限位筋16上,这样可以使气室隔膜40的连接更加牢固,提升气室隔膜4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或者气室隔膜40硫化连接于限位筋16上,通过硫化的方式,可以使气室隔膜40固定于限位筋16上,同时还可以提升气室隔膜40的结构强度。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14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卡接部140,多个卡接部140分别卡接于底座13上。在下壳14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卡接部140,这样多个卡接部140可以分别卡接于底座13上,从而可以使下壳14与底座13之间固定连接,而且多个卡接部140之间可以均匀间隔设置,当多个卡接部140卡接于底座13时,可以使下壳14与底座1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靠。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车辆的悬置1还包括:通气管50,通气管50与气室腔112连通。设置有通气管50,这样悬置1外部的气泵可以通过通气管50将气体通入到气室腔112内,或气室腔112内的气体可以通过通气管50排出,从而可以改变气室腔112的压强,促使气室隔膜40状态进行改变。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的悬置1还包括:封液珠60,悬置主体10对应解耦组件20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17,封液珠60密封于注液孔17处。封液珠60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在悬置主体10对应解耦组件20的位置设置有注液孔17,封液珠60一般设置于所述注液孔17内,防止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内的液体通过注液孔17泄漏出来。如此,封液珠60和注液孔17的结构简单,设置简单,而且便于操作。
除此之外,通过更换阻尼液,也就是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内的液体,改变解耦膜23材质、结构,以及改变阻尼液的注射压力等措施,可以达到不同的控制精度,满足不同车型的性能要求,提升平台化能力,减少研发投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悬置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置主体(10),所述悬置主体(10)内形成有腔体(11);
气室隔膜(40),所述气室隔膜(40)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以将所述腔体(11)分隔为气室腔(112)和液室腔;
解耦组件(20),所述解耦组件(20)设置于所述液室腔内,以分隔出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所述解耦组件(20)内形成有惯性通道(21),所述惯性通道(21)连通在所述上液室腔(110)与所述下液室腔(111)之间;
驱动组件(30),所述驱动组件(30)设置于所述悬置主体(10)上,所述驱动组件(30)与所述解耦组件(20)传动配合,以增大或减小所述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组件(20)包括:流道板、解耦膜(23)、主动件(24)和从动件(25),所述流道板设置于所述腔体(11)内,以将所述腔体(11)分隔出上液室腔(110)和下液室腔(111),所述解耦膜(23)、所述主动件(24)和所述从动件(25)均设置于所述流道板内,所述解耦膜(23)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件(24)与所述流道板之间,所述主动件(24)与所述驱动组件(30)传动配合,所述从动件(25)与所述主动件(24)传动配合,所述从动件(25)与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所述惯性通道(21)且在所述主动件(24)的驱动下增大或减小所述惯性通道(21)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25)包括:多个弧形体(250),多个所述弧形体(250)在周向上顺次排布且整体呈环状,多个所述弧形体(250)均与所述主动件(24)传动配合,以在所述主动件(24)的驱动下径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24)上设置有多个摇臂(26),多个所述摇臂(26)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件(24)上,多个所述摇臂(26)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弧形体(2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所述驱动件(31)与所述传动件(32)传动连接且驱动所述传动件(32)向邻近所述解耦组件(20)或远离所述解耦组件(20)的方向运动,所述传动件(32)与所述主动件(24)传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20),所述第一配合部(3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321),所述主动件(2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40),所述第二配合部(24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241),所述第二斜面(241)与所述第一斜面(321)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体(10)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限位筋(16),所述限位筋(16)位于所述解耦组件(20)的上方,所述气室隔膜(40)设置于所述限位筋(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隔膜(40)粘接于所述限位筋(16)上;或
所述限位筋(16)设置有卡设部,所述气室隔膜(40)卡设于所述限位筋(16)上;或
所述气室隔膜(40)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限位筋(16)上;或
所述气室隔膜(40)硫化连接于所述限位筋(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50),所述通气管(50)与所述气室腔(112)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悬置(1)。
CN202223139260.6U 2022-11-23 2022-11-23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644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260.6U CN218644717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260.6U CN218644717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4717U true CN218644717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8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9260.6U Active CN218644717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4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6173B2 (en) Pneumatically switchable type fluid-filled engine mount
US8100389B2 (en) Pneumatic actuator for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H0262737B2 (zh)
CN218644717U (zh)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JP4171182B2 (ja)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US20010004141A1 (en) Hydraulic vibration isolator
CN218644718U (zh)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CN218644711U (zh)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CN110701236B (zh) 一种磁流变弹性体的半主动控制发动机悬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029280A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15711274A (zh) 车辆的悬置、车辆的悬置的控制方法和车辆
CN218971720U (zh) 解耦组件、车辆的悬置和车辆
CN207701658U (zh) 悬置刚度调节结构和液压悬置
CN209909065U (zh) 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结构
KR101585432B1 (ko) 차량용 엔진마운트
CN206598717U (zh) 一种轴套式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105673771A (zh) 一种切换型半主动发动机悬置
JP2587360Y2 (ja)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CN206361061U (zh) 一种副车架衬套限位垫圈及副车架衬套
JPS61197836A (ja) 防振装置
CN209977146U (zh) 一种多状态切换半主动悬置
CN217440665U (zh) 悬置总成和车辆
JP4234965B2 (ja) 2種類流体式の自動車用流体マウンティング
CN104154171B (zh) 空气弹簧式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
CN216128492U (zh) 药品包装用的吸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