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0665U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40665U CN217440665U CN202221565309.1U CN202221565309U CN217440665U CN 217440665 U CN217440665 U CN 217440665U CN 202221565309 U CN202221565309 U CN 202221565309U CN 217440665 U CN217440665 U CN 2174406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assembly
- cavity
- suspension assembly
- rod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总成和车辆,所述悬置总成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形成有气腔;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杆体部和与所述杆体部的端部相连的活塞部,所述活塞部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气腔内且将所述气腔分割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杆体部伸至所述壳体组件外,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杆体部中的一个用于与车身相连且另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设有阀门组件,且适于通过所述阀门组件与外部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可以在活塞部高频运动时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且在低频运动时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提高了悬置总成对动力总成的减振效果,降低了振动的影响,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置总成和具有该悬置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几年,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主机厂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整车品质。现阶段,中、高端乘用车型发动机左悬置、右悬置多采用液压形式,后悬置多采用拉杆式橡胶结构以此提升整车驾驶舒适性。现有的拉杆式橡胶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由于该类型悬置主要依靠橡胶的阻尼特性进行隔振,在低频工况下有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橡胶高频硬化现象愈加严重,阻尼叫增加,从而导致隔振能力变差,表现在整车方面为高速行驶驾驶室地板及方向盘振动,影响驾驶品质,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置总成,可以在活塞部高频运动时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且在低频运动时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提高了悬置总成对动力总成的减振效果,降低了振动的影响,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形成有气腔;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杆体部和与所述杆体部的端部相连的活塞部,所述活塞部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气腔内且将所述气腔分割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杆体部伸至所述壳体组件外,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杆体部中的一个用于与车身相连且另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设有阀门组件,且适于通过所述阀门组件与外部大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通过活塞部将气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且对应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设有阀门组件,当活塞部在气腔内高频小行程运动时,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容积变化小,阀门组件可以将第一腔和第二腔与外界连通,以减小活塞部的运动难度,利于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而当活塞部在气腔内低频大行程运动时,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容积变化大,阀门组件可以在气压低于大气压时将第一腔或第二腔与外界连通,使得第一腔和第二腔的气体量增大,增加活塞部的运动难度,利于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从而针对性提高了悬置总成的减振效果,降低了振动的影响,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间隔开分布的单向阀和双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为从所述外部大气到所述第一腔或所述第二腔单向导通,所述双向阀用于将所述外部大气与所述第一腔或所述第二腔选择性地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双向阀设置为在所述第一腔或所述第二腔与所述外部大气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密封盖,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敞开口,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敞开口且与所述壳体限定出所述气腔,所述阀门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杆体部贯穿所述密封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连杆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杆体部外且适于与所述气腔的第一端内壁相抵,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活塞部背离所述杆体部的一端且适于与所述气腔的第二端内壁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环状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支撑环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适于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且另一端用于和车身相连;和/或,万向连杆,所述万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杆体部背离所述活塞部的一端相连,且所述万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总成相连。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悬置总成。
所述车辆和所述悬置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悬置总成100,
壳体组件1,壳体11,密封盖12,气腔13,第一腔131,第二腔132,连接凸台14,
连杆结构2,杆体部21,活塞部22,第一限位部23,第二限位部24,
阀门组件3,单向阀31,双向阀32,第二连杆4,万向连杆5,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滚珠53,球形容纳槽54,车辆200,车身201,动力总成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100,包括:壳体组件1和连杆结构2。其中,壳体组件1内形成有气腔13;连杆结构2包括杆体部21和与杆体部21的端部相连的活塞部22,活塞部22可活动地安装于气腔13内且将气腔13分割为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杆体部21伸至壳体组件1外,壳体组件1和杆体部21中的一个用于与车身201相连且另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300相连;其中,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均设有阀门组件3,且适于通过阀门组件3与外部大气连通。
由此,可以在活塞部22高频小行程运动时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且在活塞部22低频大行程运动时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提高了悬置总成100对动力总成300的减振效果,降低了振动的影响,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例如,参照图1-图2,悬置总成100设有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可以构造为柱状结构,壳体组件1内形成有气腔13,气腔13内安装有沿轴向可活动的活塞部22,活塞部22用于将气腔13分隔为大小可调的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杆体部21与活塞部22相连,且杆体部21适于沿轴向贯穿壳体组件1的侧壁以伸至壳体组件1外。
其中,可以将杆体部21伸出壳体组件1的一端与车身201相连,且将壳体组件1背离杆体部21的一端与动力总成300相连;或者,可以将杆体部21伸出壳体组件1的一端与动力总成300相连,且将壳体组件1背离杆体部21的一端与车身201相连。这样,可以将悬置总成100安装在车身201和动力总成300之间,当动力总成300产生振动时,杆体部21可以带动活塞部22相对壳体组件1活动,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容积和气压发生变化,以对活塞部22的运动进行阻碍,从而减小动力总成300的振动。
具体地,当活塞部22向第一腔13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腔131的容积减小且气压增大,第二腔132的容积增大且气压减小,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之间形成有气压差,且气压差用于阻碍活塞部22向第一腔131的运动;或者,当活塞部22向第二腔132的方向运动时,第二腔132的容积减小且气压增大,第一腔131的容积增大且气压减小,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之间形成有气压差,且气压差用于阻碍活塞部22向第二腔132的运动。
例如,参照图2,可以在壳体组件1上分别两个阀门组件3,两个阀门组件3分别对应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设置,阀门组件3用于选择性地将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与外部大气进行连通。其中,当动力总成300处于高频振动时,活塞部22的运动行程较小,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空间变化较小,可以通过阀门组件3将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与外部大气进行连通,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内的气压易于平衡,以使活塞部22运动时两侧的气压差较小,以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以更好地对动力总成300进行减振。
而当动力总成300处于低频振动时,活塞部22的运动行程较大,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空间变化较大,在第一腔131容积增大且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将第一腔131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得外界空气可以流入第一腔131内,且在第二腔132容积增大且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将或第二腔132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得外界空气可以流入第二腔132内。这样,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内的气体量增多,以使活塞部22运动时两侧的气压差较大,以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以更好地对动力总成300进行减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100,通过活塞部22将气腔13分为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且对应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分别设有阀门组件3,当活塞部22在气腔13内高频小行程运动时,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容积变化小,阀门组件3可以将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与外界连通,以减小活塞部22的运动难度,利于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而当活塞部22在气腔13内低频大行程运动时,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容积变化大,阀门组件3可以在气压低于大气压时将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与外界连通,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气体量增大,增加活塞部22的运动难度,利于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从而针对性提高了悬置总成100的减振效果,降低了振动的影响,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3包括间隔开分布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单向阀31设置为从外部大气到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单向导通,双向阀32用于将外部大气与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选择性地导通。
例如,参照图2,可以设置阀门组件3包括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间隔设置在壳体组件1的周壁上。其中,对应第一腔131设置的单向阀31用于将外部大气单向导通至第一腔131,对应第一腔131设置的双向阀32用于将外部大气与第一腔131选择性地导通,对应第二腔132设置的单向阀31用于将外部大气单向导通至第二腔132,对应第二腔132设置的双向阀32用于将外部大气与第二腔132选择性地导通。
例如,当动力总成300处于高频振动时,活塞部22的运动行程较小,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空间变化较小,可以将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全部导通,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可以与外部大气连通。这样,当活塞部22向第一腔131运动时,第一腔131的容积减小且第二腔132的容积增大,第一腔131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双向阀32流出至外界,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流入第二腔132;而当活塞部22向第二腔132运动时,第一腔131的容积增大且第二腔132的容积减小,第二腔132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双向阀32流出至外界,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流入第一腔131内。由此,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内的气压趋于平衡,使得活塞部22的运动阻碍较小,利于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
而当动力总成300处于低频振动时,活塞部22的运动行程较大,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空间变化较大,可以将双向阀32关闭,且将单向阀31导通。这样,当第一腔131的容积增大至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外界空气壳体通过单向阀31流入第一腔131,且当第二腔132的容积增大至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外界空气壳体通过单向阀31流入第一腔131,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内的气体量增多,在活塞部22朝向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运动过程中,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之间的气压差增大,对活塞部22的运动阻碍较大,利于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双向阀32设置为在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与外部大气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关闭。
例如,当动力总成300处于高频振动状态时,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均处于连通状态下。而当动力总成300转换至低频振动时,活塞部22的运动行程较大。在活动塞朝向第一腔131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双向阀32的流量限制,第一腔131内的空气流出速度较慢导致第一腔131内的气压增大,当第一腔131内的气压和大气压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对应第一腔131的双向阀32和对应第二腔132的向阀均关闭;或者,在活动塞朝向第二腔132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双向阀32的流量限制,第二腔132内的空气流出速度较慢导致第二腔132内的气压增大,当第二腔132内的气压和大气压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对应第一腔131的双向阀32和对应第二腔132的向阀均关闭。这样,在活塞部22的往复运动中,当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的气压低于大气压时,外界空气可以通过单向阀31流入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内,在活塞部22朝向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运动过程中,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之间的气压差增大,对活塞部22的运动阻碍较大,利于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
其中,当动力总成300从低频振动转换至高频振动时,活塞部22的行程变小,使得第一腔131相对大气压的最大压差和第二腔132相对大气压的最大压差均小于设定值,对应第一腔131的双向阀32和对应第二腔132的双向阀32均开启,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利于减小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之间的气压差,降低了对活塞部22的阻碍,利于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值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11和密封盖12,壳体11的一端形成有敞开口,密封盖12安装于敞开口且与壳体11限定出气腔13,阀门组件3安装于壳体11。
例如,参照图1-图2,可以设置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11和密封盖12,壳体11构造为筒状结构,壳体11的一端形成有敞开口,密封盖12相对与敞开口随形设置,密封盖12用于安装在敞开口处以密封敞开口,从而在密封盖12与壳体11之间限定出密封的气腔13。气腔13内可活动地安装有活塞部22,活塞部22可以与壳体11限定出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中的一个,且活塞部22可以和壳体11、密封盖12限定出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中的另一个。其中,壳体11的外周壁处设有阀门组件3,两个阀门组件3沿轴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以分别与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阀门组件3设置在壳体11上,利于减小拆装过程对阀门组件3的影响,提高了阀门组件3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参照图2,可以将对应第一腔131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沿壳体11的径向相对设置,且将对应第二腔132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沿壳体11的径向相对设置;或者,可以将对应第一腔131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和对应第二腔132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沿轴向一一正对设置;或者,可以将对应第一腔131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和对应第二腔132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沿轴向一一错开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杆体部21贯穿密封盖12。例如,参照图2,杆体部21连接在活塞部22朝向密封盖12的一侧,且杆体部21沿轴向朝密封盖12延伸,密封盖12上对应杆体部21设有通孔,杆体部21适于从通孔处贯穿密封盖12以伸至壳体组件1外。这样,在维修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密封盖12拆离壳体11以将杆体部21拆离壳体11,且用户可以驱动杆体部21运动以将活塞部22从敞开口处取出。由此,利于降低活塞部22的拆卸难度,降低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结构2还包括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第一限位部23固定于杆体部21外且适于与气腔13的第一端内壁相抵,第二限位部24设于活塞部22背离杆体部21的一端且适于与气腔13的第二端内壁相抵。
例如,参照图2,可以设置连杆结构2具有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第一限位部23设置在活塞部22朝向第一腔131的一侧,且第二限位部24设置在活塞部22朝向第二腔132的一侧。这样,当活塞部22朝向第一腔131运动至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3可以与气腔13的内侧壁相抵,且当活塞部22朝向第二腔132运动至最大位置时,第二限位部24可以与气腔13的内侧壁相抵。由此,可以避免活塞部22的端部与气腔13的内侧壁直接接触,且避免了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压缩过大,利于对活塞部22进行保护,提高了悬置总成100的可靠性。
例如,参照图2,可以再第一限位部23固定在杆体部21上,第一限位部23沿杆体部21的径向向外延伸布置以凸出于杆体部21的外周壁,且第一限位部23与活塞部22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第二限位部24设于活塞部22背离杆体部21的端面上,第二限位部24朝向远离杆体部21的方向布置以凸出于活塞部22的端面。这样,当活塞部22朝向靠近密封盖12的方向运动至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3可以支撑在密封盖12上,以避免活塞部22与密封盖12直接接触,且当活塞部22朝向远离密封盖12的方向运动至最大位置时,第二限位部24可以支撑壳体11的端部上,以避免活塞部22的端部与壳体11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3构造为环状凸起和/或第二限位部24构造为支撑环凸。
例如,参照图2,可以将第一限位部23构造为环状凸起,第一限位部23环绕杆体部21的外侧壁设置且向外凸出。这样,可以在第一限位部23处构造出环状的支撑面,利于提高第一限位部23与密封盖12的接触面积,且使得密封盖12对杆体部21的支撑力可以沿杆体部21的轴向延伸,降低了杆体部21产生倾斜的可能性,利于提高悬置总成100的可靠性。
例如,参照图2,可以将第二限位部24构造为支撑凸环,第二限位部24设置在活塞部22端面的径向中部且沿活塞部22的轴向延伸布置。这样,可以在第二限位部24处构造出环状的支撑面,利于提高第二限位部24与壳体11的内侧面的接触面积,且使得壳体11对活塞部22的支撑力可以沿杆体部21的轴向延伸,降低了活塞部22产生倾斜的可能性,利于提高悬置总成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均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将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设置为橡胶或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由此,当活塞部22运动至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可以弹性抵压在气腔13的端壁上,减小了活塞部22对壳体组件1的冲击,利于提高悬置总成1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总成100,还包括:第二连杆4和万向连杆5。其中,第二连杆4的一端适于与壳体11可拆卸地相连,且另一端用于和车身201相连;万向连杆5的一端与杆体部21背离活塞部22的一端相连,且万向连杆5的一端与动力总成300相连。
例如,参照图1和图2,可以在壳体11背离敞开口的一侧设有连接凸台14,连接凸台14设有朝外敞开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杆4的左端构造为具有外螺纹的柱体结构,第二连杆4的左端适于伸至螺纹孔内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1上,且第二连杆4的右端用于和车身201相连,以将悬置总成100固定在车身201上。
例如,参照图1-图3,可以在杆体部21背离活塞部22的一端连接有万向连杆5,万向连杆5包括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第一杆体51的右端用于和杆体部21的左端进行固定,且第一杆体51的左端设有敞开的球形容纳槽54,第二杆体52的右端设有滚珠53,第二杆体52的滚珠53适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杆体51的球形容纳槽54内,使得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的相对角度可以发生变换,且第二杆体52的左端用于和动力总成300相连。由此,通过在杆体部21与动力总成300之间设有万向连杆5,当动力总成300产生振动且与悬置总成10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悬置总成100始终可以对动力总成300进行减振,利于提高减振的可靠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车辆200。
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200,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悬置总成100。通过活塞部22将气腔13分为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且对应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分别设有阀门组件3,当活塞部22在气腔13内高频小行程运动时,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容积变化小,阀门组件3可以将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与外界连通,以减小活塞部22的运动难度,利于满足小刚性小阻尼的需求,而当活塞部22在气腔13内低频大行程运动时,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容积变化大,阀门组件3可以在气压低于大气压时将第一腔131或第二腔132与外界连通,使得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的气体量增大,增加活塞部22的运动难度,利于满足大刚性大阻尼的需求,从而针对性提高了悬置总成100的减振效果,降低了振动的影响,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提高了车辆2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内形成有气腔(13);
连杆结构(2),所述连杆结构(2)包括杆体部(21)和与所述杆体部(21)的端部相连的活塞部(22),所述活塞部(22)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气腔(13)内且将所述气腔(13)分割为第一腔(131)和第二腔(132),所述杆体部(21)伸至所述壳体组件(1)外,所述壳体组件(1)和所述杆体部(21)中的一个用于与车身(201)相连且另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300)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腔(131)和所述第二腔(132)均设有阀门组件(3),且适于通过所述阀门组件(3)与外部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3)包括间隔开分布的单向阀(31)和双向阀(32),所述单向阀(31)设置为从所述外部大气到所述第一腔(131)或所述第二腔(132)单向导通,所述双向阀(32)用于将所述外部大气与所述第一腔(131)或所述第二腔(132)选择性地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阀(32)设置为在所述第一腔(131)或所述第二腔(132)与所述外部大气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11)和密封盖(12),所述壳体(11)的一端形成有敞开口,所述密封盖(12)安装于所述敞开口且与所述壳体(11)限定出所述气腔(13),所述阀门组件(3)安装于所述壳体(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部(21)贯穿所述密封盖(12)。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2)还包括第一限位部(23)和第二限位部(24),所述第一限位部(23)固定于所述杆体部(21)外且适于与所述气腔(13)的第一端内壁相抵,所述第二限位部(24)设于所述活塞部(22)背离所述杆体部(21)的一端且适于与所述气腔(13)的第二端内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3)构造为环状凸起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24)构造为支撑环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4)均为弹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杆(4),所述第二连杆(4)的一端适于与所述壳体(11)可拆卸地相连,且另一端用于和车身(201)相连;
和/或,万向连杆(5),所述万向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杆体部(21)背离所述活塞部(22)的一端相连,且所述万向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总成(300)相连。
10.一种车辆(2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总成(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65309.1U CN217440665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65309.1U CN217440665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40665U true CN217440665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2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65309.1U Active CN217440665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40665U (zh) |
-
2022
- 2022-06-21 CN CN202221565309.1U patent/CN2174406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30803A (en) | Suspension-strut mounting for installation between a shock-absorber strut or spring strut and a vehicle body spring-supported with respect to the axles, in particular of a motor vehicle | |
US7389976B2 (en)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 |
US4657219A (en) | Fluid-filled engine mount device | |
KR100491848B1 (ko) | 엔진 기어 장치의 베어링 | |
CN109424693A (zh) | 发动机支座 | |
CN109424694B (zh) | 可切换液压安装件 | |
JP5695851B2 (ja) |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 |
CN217440665U (zh) | 悬置总成和车辆 | |
CN108843722B (zh) | 电控可变节流孔式半主动悬置 | |
CN113464595B (zh)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悬置 | |
CN213291973U (zh) | 液压悬置用解耦装置及液压悬置总成 | |
JP2008248898A (ja) | 筒型防振装置 | |
CN102207165B (zh) | 一种电控液压悬置 | |
CN218805056U (zh) |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 |
CN113983114B (zh) | 一种状态可切换的多惯性通道式动力总成液压悬置 | |
CN202108920U (zh) | 一种电控液压悬置 | |
US11255396B2 (en) | Fluid-sealed engine mount | |
KR102551674B1 (ko) | 차량용 롤로드 | |
CN217977157U (zh) | 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24053233A1 (ja) | 防振装置 | |
CN216078113U (zh) | 一种汽车液压悬置 | |
CN220248798U (zh) | 汽车减震器用帽构件以及汽车减震器 | |
CN218971720U (zh) | 解耦组件、车辆的悬置和车辆 | |
CN217977173U (zh) | 一种可承受大偏摆载荷的控制臂液压衬套 | |
JP2779714B2 (ja) | 鉄道車両用揺れ枕装置の空気ば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