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5801U -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5801U
CN218585801U CN202222879606.XU CN202222879606U CN218585801U CN 218585801 U CN218585801 U CN 218585801U CN 202222879606 U CN202222879606 U CN 202222879606U CN 218585801 U CN218585801 U CN 218585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pulator
guide rail
support
wire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96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秋雄
郭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aoze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aoze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aoze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aoze Jing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96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5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5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5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绕线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两组绕线器,每组绕线器内均包括第一机械手、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支架上设置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圆环导轨设于支架的上表面且圆环导轨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支架的上表面,圆环导轨上通过驱动装置滑动设置第二机械手,支架上设有与每个第二机械手配合的勾线装置和输线装置,支架在第一机械手的行程范围与拉线机械手的行程范围的交集内,解决了目前没有自动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的机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绕线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背景技术
现在电气行业的很多零部件需要将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如图1所示),这样的工艺要求磁环30上有30度的角度(如图2所示)不缠绕铜线29,而针对这样的工艺,目前没有自动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的机器,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缠绕,主要是人工缠绕时,工人的左手握住磁环30,右手将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这样的好处是工人的左手可以根据右手缠绕铜线29的情况转动磁环30(磁环30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便可以形成图1所示的状态。但是这样的方式是的工作效率特别低,一个工人一天也只能缠绕100多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制作上述产品的自动绕线机,来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设置两组内部均包括第一机械手、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勾线装置、输线装置、拉线机械手的绕线器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能够通过第一机械手自动将磁环拾取到第二机械手上,使得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勾线装置、输线装置、拉线机械手相互配合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解决了目前没有自动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的机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两组绕线器,每组所述绕线器内均包括第一机械手、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所述支架上设置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所述圆环导轨设于支架的上表面且圆环导轨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圆环导轨上通过驱动装置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机械手,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每个所述第二机械手配合的勾线装置和输线装置,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机械手的行程范围与拉线机械手的行程范围的交集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械手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机械手与所述第二机械手之间预设间隙,所述第一机械手与所述圆环导轨之间预设间隙,所述第二机械手在所述第一机械手的行程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一个转盘,所述转盘与每个所述圆环导轨之间均预设间隙,所述转盘上围绕圆心圆周阵列有若干立柱,所述支架上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盘,所述转盘上的所述立柱均分在两个绕线器的第一机械手的行程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拉线机械手包括第一拇指气缸、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所述第一拇指气缸的输出端分别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连接线段平行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上夹持部、下夹持部、第二拇指气缸,所述第二拇指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位于所述下夹持部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拇指气缸上还设有顶升杆,所述顶升杆垂直于所述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的连接线段,所述顶升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的连接线段,所述第二拇指气缸与所述圆环导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机械手还包括座体,所述第二拇指气缸转动设于所述座体上,且所述第二拇指气缸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拇指气缸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指向所述圆环导轨的轴线,所述座体与所述圆环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架上在每个所述圆环导轨旁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拇指气缸的尾端配合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闭口端固定连接转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支架与所述转动电机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指向所述圆环导轨的轴线且平行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所述座体沿所述滑轨移动的伸缩气缸。。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圆环导轨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圆环导轨同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径向的固定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平行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圆环导轨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拇指气缸。
优选的,所述勾线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勾针,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圆环导轨的下方,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竖直向上的所述勾针,所述勾针与所述圆环导轨同轴,所述圆环导轨的中央在所述勾针的行程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输线装置包括线圈安装辊、输线轮、出线嘴、输线架、剪刀,所述出线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输线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机械手上,所述输线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线圈安装辊、输线轮、剪刀、出线嘴,所述线圈安装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输线轮的轴线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出线嘴的上方在出线嘴的轴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所述输线轮,所述剪刀的刀刃平行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对应每个所述圆环导轨设有护线板,所述护线板上设有贯穿护线板的上下表面的槽口,所述护线板的两端之间的贯穿与所述圆环导轨的一个侧壁,所述槽口的一端在所述圆环导轨的中心的上方,所述圆环导轨的轴线在所述槽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采用设置两组内部均包括第一机械手、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勾线装置、输线装置、拉线机械手的绕线器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能够通过第一机械手自动将磁环拾取到第二机械手上,使得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驱动装置、勾线装置、输线装置、拉线机械手相互配合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解决了目前没有自动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的机器的问题。
2、本申请将第一机械手设于所述支架上,并且使得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具有一定的距离,同时使第一机械手也与所述圆环导轨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整个全自动环形双工位蝶形绕线机上的个部件连为一体,方便搬运更换工作场景。
3、本申请通过设置转盘和立柱,使得可以通过人工将磁环套设在立柱上供第一机械手夹取,并且如此设计之后,使得设计一个转盘便可以供应两组绕线器的第一机械手去夹取,不必为每一组的绕线器各设一个转盘,节约了一个转盘的制造成本。
4、本申请通过第一拇指气缸控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去配合输线装置和勾线装置将铜线缠绕在磁环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缠绕了铜线的磁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第一机械手与输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拉线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第一机械手;3、圆环导轨;4、转盘;5、立柱;6、伺服电机;7、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第一拇指气缸;10、上夹持部;11、下夹持部;12、第二拇指气缸;13、顶升杆;14、座体;15、U型槽;16、转动电机;17、滑轨;18、驱动电机;19、固定器;20、传动杆;21、升降装置;22、勾针;23、线圈安装辊;24、输线轮;25、出线嘴;26、输线架;27、剪刀;28、护线板;29、铜线;30、磁环;31、槽口;32、伸缩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8,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两组绕线器,每组所述绕线器内均包括第一机械手2、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3、驱动装置,所述支架1上设置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3、驱动装置,所述圆环导轨3设于支架1的上表面且圆环导轨3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圆环导轨3上通过驱动装置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机械手,所述支架1上设有与每个所述第二机械手配合的勾线装置和输线装置,所述支架1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与拉线机械手的行程范围的交集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第一机械手2将磁环30夹起,由于磁环30正常处于放置状态时是端面与支撑面(盛装磁环30的筐或者输送磁环30的传送带)接触的,因此,第一机械手2将磁环30从支撑面上夹起来时,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方式是采用内撑式,采用内撑式时,第一机械手2与磁环30的接触面为磁环30内相对的两处内表面;另一个方式是采用外夹式,采用外夹式时,第一机械手2与磁环30的接触面为磁环30的外圆周面上相对的两处;无论采用哪个方式,都会阻碍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因此第一机械手2需要将磁环30递交给第二机械手,目的是改变磁环30的被夹持部分,使得第二机械手在夹持磁环30时是夹持住磁环30的上下表面,这样才能方便将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在第二机械手夹持住磁环30后,支架1上设置的与第二机械手配合的输线装置将铜线29的一端输送直至贯穿磁环30的中央,然后拉线机械手再将铜线29贯穿磁环30的中央的一端从磁环30外拉到磁环30中央的上方,之后,支架1上设置的与第二机械手配合的勾线装置再将拉线机械手拉到磁环30的中央上方的铜线29的一端拉入磁环30的中央,使得拉线机械手拉到磁环30的中央上方的铜线29的一端贯穿磁环30的中央到达磁环30的下方;此后,勾线装置与拉线机械手遵循上述运行规律如此反复即可,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机械手在设于支架1的上表面的圆环导轨3运动,配合勾线装置和拉线机械手将铜线29缠绕在磁环29上;在这个方式中,不仅要保证支架1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内,第一机械手2上夹持住的磁环30便可以交到第二机械手上,而还要保证支架1在拉线机械手的行程范围,这样搞拉线机械手便可以配合勾线装置将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而支架1上设有两组绕线器,并且每组绕线器内均包括第一机械手2、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3、驱动装置,因此本申请中每一次可以同时独立缠绕两个磁环3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机械手2设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一机械手2与所述第二机械手之间预设间隙,所述第一机械手2与所述圆环导轨3之间预设间隙,所述第二机械手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内。原本只要保证支架1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与拉线机械手的行程范围的交集内即可,但是将第一机械手2设于所述支架1上,并且使得第一机械手2与第二机械手具有一定的距离,同时使第一机械手2也与所述圆环导轨3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整个全自动环形双工位蝶形绕线机上的个部件连为一体,方便搬运更换工作场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支架1上设有一个转盘4,所述转盘4与每个所述圆环导轨3之间均预设间隙,所述转盘4上围绕圆心圆周阵列有若干立柱5,所述支架1上设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传动连接所述转盘4,所述转盘4上的所述立柱5均分在两个绕线器的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内。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可以通过人工将磁环套设在立柱5上供第一机械手2夹取,并且如此设计之后,使得设计一个转盘4便可以供应两组绕线器的第一机械手2去夹取,不必为每一组的绕线器各设一个转盘4,节约了一个转盘4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拉线机械手包括第一拇指气缸9、第一夹板7、第二夹板8,所述第一拇指气缸9的输出端分别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8,所述第一夹板7与所述第二夹板8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夹板7与第二夹板8之间的连接线段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这样设置,通过第一拇指气缸9控制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8去配合输线装置和勾线装置将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上夹持部10、下夹持部11、第二拇指气缸12,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上夹持部10和下夹持部11,所述上夹持部10位于所述下夹持部11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上还设有顶升杆13,所述顶升杆13垂直于所述上夹持部10与下夹持部11之间的连接线段,所述顶升杆13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上夹持部10与下夹持部11之间的连接线段,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与所述圆环导轨3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上夹持部10和下夹持部11的方式,使得第二机械手在接第一机械手2送来的磁环30时,是夹持住磁环的上下端面,从而不会阻碍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顶升杆13的设置是调整第二机械手夹持磁环30的位置,避免第二机械手在夹持磁环30时第二机械手的自由端伸入到磁环30的中央位置而挡住铜线29贯穿磁环30,第二拇指气缸12在圆环导轨3上滑动使得磁环30能够产生绕磁环30自身的中心轴转动,这样便使得铜线29能缠满在磁环29的环形上(除被第二机械手夹持住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二机械手还包括座体14,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转动设于所述座体14上,且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与所述座体14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与所述座体14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指向所述圆环导轨3的轴线,所述座体14与所述圆环导轨3滑动连接,所述支架1上在每个所述圆环导轨3旁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的尾端配合的U型槽15,所述U型槽15的闭口端固定连接转动电机16的输出端,所述支架1与所述座体14之间通过滑轨17滑动连接,所述滑轨17指向所述圆环导轨3的轴线且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支架1上设有驱动所述座体14沿所述滑轨移动的伸缩气缸32。通过设置座体14和滑轨17以及伸缩气缸32,可以使U型槽15向圆环导轨3内运动而卡住第二拇指气缸12以及使U型槽15被向圆环导轨3内运动而释放第二拇指气缸1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设于所述圆环导轨3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与所述圆环导轨3同轴,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通过径向的固定器19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0,所述传动杆20平行于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圆环导轨3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由于固定器19的设置,使得传动杆20与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之间产生一个距离,从而使得传动杆20偏离圆环导轨3的轴线,这样便使得传动杆20不会影响铜线29缠绕在磁环30上,使得传动杆20的运动与第二拇指气缸12驱动上夹持部10和下夹持部11之间相对不干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勾线装置包括升降装置21、勾针22,所述升降装置21位于所述圆环导轨3的下方,所述升降装置21的顶端设置竖直向上的所述勾针22,所述勾针22与所述圆环导轨3同轴,所述圆环导轨3的中央在所述勾针22的行程范围内。通过升降装置21驱动勾针22做轴向运动而实现将铜线29勾到磁环30的中央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输线装置包括线圈安装辊23、输线轮24、出线嘴25、输线架26、剪刀27,所述出线嘴25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输线架26固定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上,所述输线架26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线圈安装辊23、输线轮24、剪刀27、出线嘴25,所述线圈安装辊23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输线轮24的轴线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出线嘴25的上方在出线嘴25的轴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所述输线轮24,所述剪刀27的刀刃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在缠绕完成一个磁环30之后,通过剪刀27将缠绕磁环30与出线嘴25之间的铜线29剪断。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支架1上对应每个所述圆环导轨3设有护线板28,所述护线板28上设有贯穿护线板28的上下表面的槽口31,所述护线板28的两端之间的贯穿与所述圆环导轨3的一个侧壁,所述槽口31的一端在所述圆环导轨3的中心的上方,所述圆环导轨3的轴线在所述槽口31内。护线板28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铜线29在缠绕磁环30的过程中铜线29的表面被刮伤。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设有两组绕线器,每组所述绕线器内均包括第一机械手(2)、拉线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3)、驱动装置,所述支架(1)上设置第二机械手、圆环导轨(3)、驱动装置,所述圆环导轨(3)设于支架(1)的上表面且圆环导轨(3)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圆环导轨(3)上通过驱动装置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机械手,所述支架(1)上设有与每个所述第二机械手配合的勾线装置和输线装置,所述支架(1)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与拉线机械手的行程范围的交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手(2)设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一机械手(2)与所述第二机械手之间预设间隙,所述第一机械手(2)与所述圆环导轨(3)之间预设间隙,所述第二机械手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设有一个转盘(4),所述转盘(4)与每个所述圆环导轨(3)之间均预设间隙,所述转盘(4)上围绕圆心圆周阵列有若干立柱(5),所述支架(1)上设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传动连接所述转盘(4),所述转盘(4)上的所述立柱(5)均分在两个绕线器的第一机械手(2)的行程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械手包括第一拇指气缸(9)、第一夹板(7)、第二夹板(8),所述第一拇指气缸(9)的输出端分别轴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8),所述第一夹板(7)与所述第二夹板(8)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夹板(7)与第二夹板(8)之间的连接线段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上夹持部(10)、下夹持部(11)、第二拇指气缸(12),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的输出端设置所述上夹持部(10)和下夹持部(11),所述上夹持部(10)位于所述下夹持部(11)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上还设有顶升杆(13),所述顶升杆(13)垂直于所述上夹持部(10)与下夹持部(11)之间的连接线段,所述顶升杆(13)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上夹持部(10)与下夹持部(11)之间的连接线段,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与所述圆环导轨(3)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手还包括座体(14),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转动设于所述座体(14)上,且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与所述座体(14)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与所述座体(14)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指向所述圆环导轨(3)的轴线,所述座体(14)与所述圆环导轨(3)滑动连接,所述支架(1)上在每个所述圆环导轨(3)旁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的尾端配合的U型槽(15),所述U型槽(15)的闭口端固定连接转动电机(16)的输出端,所述支架(1)与所述座体(14)之间通过滑轨(17)滑动连接,所述滑轨(17)指向所述圆环导轨(3)的轴线且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支架(1)上设有驱动所述座体(14)沿所述滑轨移动的伸缩气缸(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设于所述圆环导轨(3)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与所述圆环导轨(3)同轴,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通过径向的固定器(19)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0),所述传动杆(20)平行于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圆环导轨(3)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拇指气缸(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装置包括升降装置(21)、勾针(22),所述升降装置(21)位于所述圆环导轨(3)的下方,所述升降装置(21)的顶端设置竖直向上的所述勾针(22),所述勾针(22)与所述圆环导轨(3)同轴,所述圆环导轨(3)的中央在所述勾针(22)的行程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线装置包括线圈安装辊(23)、输线轮(24)、出线嘴(25)、输线架(26)、剪刀(27),所述出线嘴(25)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输线架(26)固定在所述第一机械手(2)上,所述输线架(26)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线圈安装辊(23)、输线轮(24)、剪刀(27)、出线嘴(25),所述线圈安装辊(23)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输线轮(24)的轴线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出线嘴(25)的上方在出线嘴(25)的轴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所述输线轮(24),所述剪刀(27)的刀刃平行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对应每个所述圆环导轨(3)设有护线板(28),所述护线板(28)上设有贯穿护线板(28)的上下表面的槽口(31),所述护线板(28)的两端之间的贯穿与所述圆环导轨(3)的一个侧壁,所述槽口(31)的一端在所述圆环导轨(3)的中心的上方,所述圆环导轨(3)的轴线在所述槽口(31)内。
CN202222879606.X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Active CN218585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9606.XU CN218585801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9606.XU CN218585801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5801U true CN218585801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9606.XU Active CN218585801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5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3127B2 (en) Automatic toroidal core winding machine
CN206340439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磁环绕线机
CN205602821U (zh) 一种高效率六轴绕线机
CN103219149B (zh) 多组多工位磁环绕线机
CN103000364A (zh) 自动卷线机
CN102315014A (zh) 一种多段小型磁环绕线机
CN214123705U (zh) 一种可对绕线密度进行控制的电感自动绕线装置
CN110911162A (zh) 一种钩针式磁环自动绕线机
CN211110335U (zh) 一种线缆生产用绕线机
CN109702040B (zh) 转盘式钢丝自动收线机
CN218585801U (zh)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TWM468762U (zh) 環形電感繞線設備
CN1075241C (zh) 偏转线圈的绕线方法
CN115662784A (zh) 一种全自动环形双工位绕线机
CN102172748B (zh) 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
CN106385148B (zh) 一种12n16p小型电机定子立式自动缠线装置
CN115787199A (zh) 一种链式吊带的柔性吊装设备及方法
CN111081469A (zh) 一种用于磁环全自动线圈勾线机
CN113328591B (zh) 一种马达线圈的绕线系统
CN214610792U (zh) 一种线缆绕线机
CN113415681A (zh) 一种柔性复合管盘管装置
CN113823505A (zh) 钩针式电感绕线机
JP2846210B2 (ja) フィンコイル自動供給装置
CN215183530U (zh) 扫线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磁环绕线勾线机
CN215955080U (zh) 夹磁环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双轴磁环勾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