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7520U -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7520U
CN218577520U CN202223158600.XU CN202223158600U CN218577520U CN 218577520 U CN218577520 U CN 218577520U CN 202223158600 U CN202223158600 U CN 202223158600U CN 218577520 U CN218577520 U CN 218577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panel
jig
main body
panel part
desig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86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本健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7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7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仪表盘表面的设计面美观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仪表盘本体部(10),构成车辆的仪表面板;仪表盘零件(20),安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以及夹具(30),固定于仪表盘零件(20)并且卡止于仪表盘本体部(10),仪表盘本体部(10)具有:安装部(11),安装有仪表盘零件(20);本体部设计面(12),露出于车厢内;以及突出部(13),在本体部设计面(12)的安装部(11)侧的端部向仪表盘零件(20)突出,仪表盘零件(20)具有形成于所述车厢侧的端部,覆盖夹具(30)及突出部(13)且露出于车厢内的零件设计面(23)。

Description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仪表盘本体部组装仪表盘零件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在车辆的仪表盘(仪表面板)的仪表盘本体部组装仪表盘零件,通常将设于仪表盘零件的夹具卡止于仪表盘本体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仪表面板中,当在下仪表面板(仪表盘本体部)组装下盖(仪表盘零件)时,将设于下面板的夹具及安装片卡止于下仪表面板的安装部。此时,夹具插入到形成于下仪表面板的夹具安装孔,安装片卡止于形成于下仪表面板的扣合爪的钩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7253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仪表面板中,将仪表盘零件组装于仪表盘本体部时,夹具或安装片接触仪表盘本体部的设计面(露出于外部的部分),设计面可能会受到损伤。仪表盘由于容易引起坐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人员的注意且划痕显眼,因此要求确保美观。
根据此种观点,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仪表盘表面的设计面美观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包括:仪表盘本体部,构成车辆的仪表面板;仪表盘零件,安装于所述仪表盘本体部;以及夹具,固定于所述仪表盘零件并且卡止于所述仪表盘本体部。所述仪表盘本体部具有安装有所述仪表盘零件的安装部、露出于车厢内的本体部设计面、以及在所述本体部设计面的所述安装部侧的端部向所述仪表盘零件突出的突出部。所述仪表盘零件具有零件设计面,所述零件设计面形成于所述车厢侧的端部,覆盖所述夹具及所述突出部且露出于所述车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夹具抵接而卡止于突出部,但突出部及夹具被零件设计面覆盖,因此从车厢内隐藏。而且,突出部位于本体部设计面的安装部侧的端部,因此夹具与本体部设计面的距离变大。因此,组装仪表盘零件时夹具不易接触本体部设计面,能抑制损伤本体部设计面。进而,零件设计面形成于仪表盘零件的车厢侧的端部,因此不接触仪表盘本体部。因此,能够确保仪表盘表面的设计面的美观。
另外,技术方案中的前后方向以将仪表盘零件安装于仪表盘本体部时的安装方向(压入方向)为基准。即,“前”为安装方向里侧,“后”为安装方向近前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能够确保仪表盘表面的设计面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的(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的夹具的仰视图,图3的(b)是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的仪表盘零件的零件侧接合面部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的仪表盘零件的零件侧接合面部安装夹具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6的(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的图5的B-B线剖视图,图6的(b)是图5的C-C线剖视图。
图7的(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的仪表盘零件的组装时状态的图5的D-D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仪表盘零件的组装后状态的图5的D-D剖视图。
[符号的说明]
1: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10:仪表盘本体部
11:安装部
12:本体部设计面
13:突出部
20:仪表盘零件
22:夹具固定部
23:零件设计面
24:固定臂部
25:突条部
26:卡止销
30:夹具
31:底板部
32:第一倾斜板部
33:第二倾斜板部
34:伸出板部
36:卡止孔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元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1是在车辆的仪表盘本体部10组装仪表盘零件20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在副驾驶座侧的仪表盘本体部10组装空调零件作为仪表盘零件20的例子。说明方向时的前后方向以将仪表盘零件20安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时压入的方向(安装方向)为基准。即,“前”为安装方向里侧,“后”为安装方向近前侧。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仪表盘零件20是从车辆方向的后方向前方压入而安装于副驾驶座侧的仪表盘本体部10,因此仪表盘零件20的安装方向的前后方向与驾驶者看到的前后方向相同。
另外,在仪表盘零件20的安装方向为车体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安装方向的前后方向成为车体的左右方向。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1包括仪表盘本体部10、仪表盘零件20及夹具30(参照图2)。仪表盘本体部10是构成车辆的仪表面板的部位,配置在驾驶座及副驾驶座的前面。如图2所示,仪表盘本体部10具有安装部11、本体部设计面12及突出部13。
安装部11是安装有仪表盘零件20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副驾驶座侧的仪表盘本体部10的前方里侧。本体部设计面12是露出于车厢内的部分,构成仪表面板的室内侧表面。突出部13是卡止夹具30的部位,在本体部设计面12的安装部11侧的端部,朝向仪表盘零件20向上方突出。突出部13的剖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突出部13的前端面(上端面)平坦地形成。
仪表盘零件20是安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的零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空调的操作面板和送风口21的盒状空调零件成为仪表盘零件20。仪表盘零件20具有夹具固定部22及零件设计面23。
如图2及图4所示,夹具固定部22是将夹具30固定支撑的部分,形成于仪表盘部分20的下端面。夹具固定部22包括固定臂部24、突条部25及卡止销26。固定臂部24是从下侧支撑夹具30的部位,在宽度方向两侧隔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一对。固定臂部24从仪表盘零件20的下端面朝向下方(仪表盘本体部10侧)伸出,从其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即,固定臂部24侧视下呈L字形状,以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支撑部24a”)支撑夹具30。在左右的固定臂部24的前方分别形成有加强肋27。加强肋27与固定臂部24的后端连续而向后方延伸。加强肋27分别配置于夹具30的设置位置的左右外侧。加强肋27从仪表盘零件20的底面下垂规定深度。加强肋27的下端部位于较夹具30的下述底板部31的配置位置更靠下方。即,加强肋27分别配置于底板部31的左右两侧。在加强肋27的相互相向的内侧面设有定位肋28。定位肋28限制夹具3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从左右两侧夹住底板部31(参照图5)。
突条部25是从上侧抵接于夹具30的部位,从仪表盘零件20的底面向下方突出。突条部25配置于左右的固定臂部24的内侧。突条部25在左右隔着规定间隔设有一对,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突条部25与固定臂部24的支撑部24a相合而夹持夹具30(参照图6)。突条部25也起到加强仪表盘零件20的底面的作用。
卡止销26是成为将夹具30在规定位置卡止的止动部的部位,从仪表盘零件20的底面向下方突出。卡止销26以插入到形成于夹具30的卡止孔36的状态,卡止于卡止孔36的后缘部。卡止销26的前端部稍微进入卡止孔36。从底面观察,卡止销26呈前方沿左右扩展的T字形状。卡止销26的前端缘呈形成倾斜面的锥形形状,容易将夹具30从前方向后方安装。卡止销26的后端缘与卡止孔36的后端缘的内周面接触而卡止。
零件设计面23形成于仪表盘零件20的车厢侧的端部,露出于车厢内。零件设计面23从后方覆盖夹具30及突出部13。具体而言,零件设计面23在夹具固定部22的后方(安装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从仪表盘零件20的下表面后端部向下方伸出。零件设计面23位于夹具30及突出部13的后方,起到从室内侧看不见夹具30及突出部13的隐藏作用。零件设计面23的后侧表面露出于室内侧,成为从室内可以视认的设计面。零件设计面23的前端部(下端部)与仪表盘本体部10的本体部设计面12隔着规定间隔以非接触方式靠近。
如图2及图3所示,夹具30是用于将仪表盘零件20固定于仪表盘本体部10的构件,固定于仪表盘零件20并且卡止于仪表盘本体部10。如图3所示,夹具30是将金属制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夹具30包括底板部31、第一倾斜板部32、第二倾斜板部33及伸出板部34。
底板部31位于夹具30的前部,俯视下呈前方沿左右扩展的T字状的平板形状。底板部31的沿左右扩展的扩幅部35、扩幅部35分别卡止于固定臂部24的支撑部24a(参照图4)。扩幅部35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后方角部被倒角。在底板部31的后端部,在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卡止孔36。卡止孔36是用于将夹具30固定于仪表盘零件20时将卡止销26卡止的孔,俯视下呈沿前后左右扩展的矩形形状。在底板部31的前端连续形成有下垂板部37。下垂板部37沿左右方向延伸,起到加强夹具30的作用。
第一倾斜板部32、第二倾斜板部33及伸出板部34位于夹具30的前部。第一倾斜板部32呈向后方延伸的矩形平板形状,与底板部31的后端部(安装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连续而向仪表盘本体部10侧倾斜(随着朝向后方而远离仪表盘零件20)。第一倾斜板部32相对于底板部31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如下角度:将仪表盘零件20组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时,第一倾斜板部32仅在突出部13滑动,不与本体部设计面12接触(参照图7的(a))。第一倾斜板部32在组装仪表盘零件20时与突出部13的后方上侧的角部接触并相对于底板部31弹性变形,向仪表盘零件20侧推弯。
第二倾斜板部33呈向后方延伸的矩形平板形状,与第一倾斜板部32的后端部(安装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连续而向仪表盘零件20侧(后方上侧)倾斜。第二倾斜板部33与第一倾斜板部32相合而呈剖面V字形。
伸出板部34呈平板形状,与第二倾斜板部33的后端部(安装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连续而弯曲,并向后方伸出。在将仪表盘零件20固定于仪表盘本体部10时,伸出板部34卡止于突出部13的前端面。伸出板部34的左右两端的后方角部被倒角。
其次,对使用所述结构的夹具30将仪表盘零件20组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的步骤进行说明,并且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1的作用效果。
将仪表盘零件20固定于仪表盘本体部10时,如图5所示,首先,将夹具30固定于仪表盘零件20底面的夹具固定部22。以伸出板部34位于后方的方式把持夹具30,从固定臂部24的前方向后方插入。此时,将底板部31的扩幅部35以搁在固定臂部24的支撑部24a上的方式插入。如此一来,夹具30夹于支撑部24a与突条部25之间,夹具30的设置高度被限制。进而,将夹具30插入至固定位置,卡止销26进入卡止孔36而被卡止,夹具30的前后方向位置被限制。压入夹具30时,通过按压前端部的加强肋27,变得容易把持且容易压入。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夹具30仅压入夹具固定部22便可固定于仪表盘零件20,因此与通常进行焊接固定的现有夹具相比,固定作业简化。
其次,如图7所示,将固定有夹具30的仪表盘零件20组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的安装部11。仪表盘零件20从室内侧朝向安装部11以规定高度在沿着夹具30的底板部31的方向上呈直线状插入。此时,夹具30的第一倾斜板部32先触碰到突出部13的后方上端的角部,第一倾斜板部32的后端部成为在最接近本体部设计面12的状态下隔着间隙S的状态(参照图7的(a))。因此,夹具30不接触本体部设计面12。进而将仪表盘零件20呈直线状插入后,第一倾斜板部32在组装仪表盘零件20时与突出部13的后方上侧的角部接触并滑动。第一倾斜板部32相对于底板部31弹性变形,向仪表盘零件20侧推弯。其后,当第一倾斜板部32与第二倾斜板部33的下端的弯曲部超出突出部13后,第二倾斜板部33在突出部13的前方上侧的角部滑动,并且夹具30的弹性变形依次解除。最终,如果第二倾斜板部33的后端部超出突出部13,则伸出板部34载置于突出部13的前端面(参照图7的(b))。此时,夹具30的弹性变形(恢复力)还稍有残留,伸出板部34向突出部13施压,夹具30确实地卡止于突出部13。进而,通过第二倾斜板部33按压突出部13,向前方对夹具30及仪表盘零件20施压。由此,仪表盘零件20相对于仪表盘本体部10的安装部11不易向后方脱落。因此,仪表盘零件20对仪表盘本体部10的固定强度变大。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1,通过将夹具30抵接而卡止于突出部13,仪表盘零件20固定于仪表盘本体部10,但由于突出部13及夹具30被零件设计面23覆盖,因此从车厢内隐藏。而且,突出部13位于本体部设计面12的安装部11侧的端部,因此夹具30与本体部设计面12的距离变大。由此,在组装仪表盘零件20时,夹具30不易接触本体部设计面12,能够在本体部设计面12与夹具30之间确保间隙S。因此,能够抑制损伤本体部设计面12。进而,零件设计面23形成于仪表盘零件20的车厢侧的端部,因此不与仪表盘本体部10接触。通过以上所述,在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1中能够确保仪表盘表面的设计面的美观。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具30的后部包括第一倾斜板部32及第二倾斜板部33,在组装仪表盘零件20时,第一倾斜板部32仅在突出部13滑动。由此,能够抑制损伤本体部设计面12。而且,当由于维护等而拆卸仪表盘零件20时,第二倾斜板部33沿着突出部13滑动而越过突出部13,因此能容易地拆卸。
进而,夹具30还包括向后方伸出的伸出板部34,伸出板部34卡止于突出部13的前端面,因此可将夹具30的后端部以稳定状态卡止于突出部13。
而且,仪表盘零件20包括向仪表盘本体部10伸出且从其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固定臂部24,通过将夹具30自前方侧向后方侧安装于固定臂部24,夹具30固定于仪表盘零件20,从而夹具30的后端部被固定臂部24朝向下方的突出部分从后方按压。因此,在组装仪表盘零件20时能够有效率地抵抗将仪表盘零件20向前方压入时的按压反作用力。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1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仪表盘零件20是组装于副驾驶座侧的空调零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便是音响零件或汽车导航零件等其他零件,也可以适当组装于仪表盘本体部10。

Claims (4)

1.一种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盘本体部,构成车辆的仪表面板;
仪表盘零件,安装于所述仪表盘本体部;以及
夹具,固定于所述仪表盘零件并且卡止于所述仪表盘本体部,
所述仪表盘本体部具有安装有所述仪表盘零件的安装部、露出于车厢内的本体部设计面、以及在所述本体部设计面的所述安装部侧的端部向所述仪表盘零件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仪表盘零件具有形成于所述车厢侧的端部,覆盖所述夹具及所述突出部且露出于所述车厢内的零件设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的后部包括:第一倾斜板部,向所述仪表盘本体部倾斜;以及第二倾斜板部,与所述第一倾斜板部的后端部连续且向所述仪表盘零件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倾斜板部的后端部连续且向后方伸出的伸出板部,
所述伸出板部卡止于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盘零件包括向所述仪表盘本体部伸出且从其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固定臂部,
通过将所述夹具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安装于固定臂部,而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仪表盘零件。
CN202223158600.XU 2022-02-02 2022-11-28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Active CN2185775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4944 2022-02-02
JP2022014944A JP2023112919A (ja) 2022-02-02 2022-02-02 インパネ部品組付け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7520U true CN218577520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8600.XU Active CN218577520U (zh) 2022-02-02 2022-11-28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12919A (zh)
CN (1) CN21857752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2919A (ja)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7706B2 (en)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cowl top for vehicle
WO2014199939A1 (ja) 車両用ドアライニングの取付構造
US5826836A (en) Self-aligned retaining clip fo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N108216069B (zh) 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
CN218577520U (zh) 仪表盘零件组装结构
JPH11128023A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支持構造
JP2979079B2 (ja) 自動車用内装材の取付構造
JP5093923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3690153B2 (ja) 自動車の内装部品の爪嵌合による連結構造
JP579208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3297629B2 (ja) 自動車用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パネルの位置決め構造
JPH065266Y2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取付け構造
CN111959277A (zh) 仪表板前端固定支架
JP6221175B2 (ja) 部品取付構造
US20230415626A1 (en) Vehicular door trim
JP4521325B2 (ja) 合成樹脂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9382170U (zh)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CN219883737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和座椅组件以及相关车辆
CN111591182B (zh) 儿童座椅锚固件安装构造
CN114607683A (zh) 一种内饰板的连接结构、驾驶室及汽车
JP4497071B2 (ja) 車両の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S621785Y2 (zh)
JP3014785U (ja) 車載無線機取付金具
JPH11240391A (ja) サイド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2593832Y2 (ja) 保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