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3791U -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3791U
CN218483791U CN202222183602.8U CN202222183602U CN218483791U CN 218483791 U CN218483791 U CN 218483791U CN 202222183602 U CN202222183602 U CN 202222183602U CN 218483791 U CN218483791 U CN 218483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ir inlet
chamber
ai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36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智
任三兵
朱彬彬
李巍
雷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36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3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3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3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雾化芯具有雾化腔,雾化腔内设有发热件,发热件具有一雾化面;雾化芯还具有连通雾化腔的进气通道,由进气通道流入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雾化面。上述雾化芯,通过使流向雾化面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于雾化面的设置,从而提高了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提升了流出电子雾化器的气溶胶的口感,优化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雾化装置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然而,在目前的电子雾化器通常设有雾化腔及收容于雾化腔的发热件,发热件可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这些气溶胶与进入雾化腔中的空气混合后流出雾化腔以供用户吸食。但是由于电子雾化器中存在的结构缺陷,导致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不够均匀,换热效率较低,影响了流出电子雾化器的气溶胶的口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不够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该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可以达到提高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具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内设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具有一雾化面;
所述雾化芯还具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气通道,由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包括顶盖,所述雾化腔和所述进气通道均形成于所述顶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的中心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具有腔顶壁及沿周向围绕所述腔顶壁的腔侧壁,所述发热件与所述腔顶壁间隔设置,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腔顶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顶壁朝向所述发热件的一侧表面设有进气部,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进气部,所述进气部朝向所述雾化面的一侧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雾化腔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雾化面并经过所述雾化面的中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沿一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具有两个所述进气通道,两个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发热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两个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包括腔顶壁及沿周向围绕所述腔顶壁的腔侧壁,所述发热件与所述腔顶壁间隔设置,所述腔顶壁连接所述腔侧壁的边缘形成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腔侧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腔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
所述导流面的一侧连接所述腔侧壁,所述导流面的另一侧朝所述发热件弯曲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上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壳体,所述雾化芯配接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一端内,所述雾化壳体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排气通道,所述雾化面面向所述排气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上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配接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以为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上述雾化芯,通过使流向雾化面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于雾化面的设置,从而提高了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提升了流出电子雾化器的气溶胶的口感,优化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垂直于X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雾化器垂直于X方向的另一角度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子雾化器垂直于Y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垂直于Y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电子雾化器垂直于Y方向的另一角度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电子雾化器;120、雾化组件;121、雾化壳体;1212、储液腔;1214、排气通道;123、雾化芯;122、顶盖;1221、第一安装部;1222、第二安装部;1223、连接部;1224、雾化腔;1226、进气通道;1227、进气部;1227a、连通口;1225、排气口;1228、导流面;1229、进气口;124、发热件;140、电源组件;141、外壳;143、安装支架;145、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器100,包括雾化组件120及电源组件140,电源组件140配接于雾化组件120的一端并与雾化组件120电性连接,雾化组件120可在电源组件140的电能作用下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使用。
其中,所述加热方式可以为对流、传导、辐射或者其组合。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形态可以是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等。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体时,其可以是粉碎状、颗粒化、粉末状、粒状、条状或片状形式的固体。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例如,气溶胶生成基质为药液、油类,或者,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为植物类材料,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芽、种子等。
请参阅图2至图4,电源组件140包括外壳141、安装支架143以及电芯145。外壳141呈一端开口的柱状结构,安装支架143收容于外壳141内,电芯145限位于安装支架143中。
雾化组件120配接于电源组件140的一端,包括雾化壳体121及雾化芯123。雾化壳体121呈一端开口的壳体状结构,雾化壳体121设有开口端的一端插设于电源组件140的外壳141内。雾化芯123收容于雾化壳体121的开口端内,雾化壳体121内的另一端设有排气通道1214及沿周向环绕排气通道1214的储液腔1212,排气通道1214的一端连通雾化芯123,排气通道1214的另一端穿过雾化壳体121的封闭端连通外界环境。储液腔1212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腔1212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进入雾化芯123中被雾化芯123加热雾化。
雾化芯123具有一雾化腔1224,雾化腔1224内设有发热件124,发热件124具有一雾化面1241,雾化面1241设有可产生热量的发热丝,从而加热流入雾化芯123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气溶胶。与此同时,外界空气可进入雾化腔1224中,与气溶胶混合后通过排气通道1214流出雾化壳体121以供使用者吸食。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流向雾化面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雾化面平行而形成“冷空气横掠热壁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壁面边界层导致近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很小(处于层流边界层范围时尤其如此),因此换热效率很低,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不够充分,影响了流出电子雾化器的气溶胶的口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雾化芯123还具有连通雾化腔1224的进气通道1226,流入雾化组件120的气流通过进气通道1226流入雾化腔1224,且流入雾化腔1224的气流垂直流向雾化面1241以与雾化面1241生成的气溶胶混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流向雾化面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雾化面平行,本申请中的流向雾化面124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设置,从而提高了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提升了流出电子雾化器100的气溶胶的口感,优化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雾化芯123包括顶盖122,顶盖122配接于电源组件140的安装支架143的一端,雾化腔1224和进气通道1226均形成于顶盖122。可以理解,雾化芯123的构造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腔1224和进气通道1226也可由其他部件形成。
顶盖122包括第一安装部1221、第二安装部1222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221和第二安装部1222之间的连接部1223。其中,第一安装部1221配接于安装支架143,第二安装部1222配接于雾化壳体121,雾化腔1224形成于连接部1223和第一安装部1221内,发热件124收容于雾化腔1224远离第二安装部1222的一端。如此,第二安装部1222形成雾化腔1224的腔顶壁,中间连接部1223形成雾化腔1224的腔侧壁,且腔侧壁沿周向围绕腔顶壁,发热件124与腔顶壁间隔设置,腔侧壁沿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延伸,外界空气可由第一安装部1221流入雾化腔1224中。
进一步地,为了使雾化腔1224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流入排气通道1214,雾化腔1224的腔顶壁开设有连通排气通道1214和雾化腔1224的排气孔,因此雾化腔1224中的气流可携带气溶胶通过排气孔流入排气通道1214中。雾化面1241可设置面向排气通道1214。
发热件124呈立方体状结构,发热件124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图3中的X方向),发热件124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即图3中的Y方向)。可以理解,发热件124的形状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要求。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123,在该雾化芯123中,由进气通道1226流入雾化腔1224的气流垂直流向雾化面1241的中心点。
如此,气流从进气通道1226进入雾化腔1224后,气流的射流直径不断扩大,而在其中心处则仍然保持着一个速度均匀的核心区。当气流抵达雾化面1241后,射流向四周沿着雾化面1241形成壁面射流区,雾化面1241上的流动边界层的厚度较薄,因此换热效率较高,可有效提升空气和气溶胶混合后的温度。而现有技术中的气流方向与雾化面1241平行,因此在雾化面1241上形成壁面边界层,导致靠近雾化面1241的区域(特别是层流边界层)的对流换热系数很小,所以空气和气溶胶混合后的温度较低。
具体地,腔顶壁朝向发热件124的一侧表面设有进气部1227,该进气部1227凸出于腔顶壁并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进气部1227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凸伸出腔侧壁。进气通道1226形成于进气部1227并沿进气部1227的长度方向贯穿进气部1227的相对两端,进气部1227朝向发热件124的一侧侧壁开设有连通进气通道1226和雾化腔1224的连通口1227a,且连通口1227a的中心轴线垂直于雾化面1241并经过雾化面1241的中心。腔顶壁上还开设有两个排气口1225,两个排气口1225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于腔顶壁的相对两侧。
如此,腔顶壁具有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1226,雾化腔1224外的气流从进气通道1226的两端进入进气通道1226,然后沿第二方向朝进气通道1226的中心流动,然后通过连通口1227a沿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冲击雾化面1241。
如图5及图6所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123,在该雾化芯123中,由进气通道1226流入雾化腔1224的气流垂直流向雾化面1241的边缘。
具体地,雾化腔1224具有两个进气通道1226,两个进气通道1226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雾化腔1224的相对两侧,每个进气通道1226的一端靠近腔顶壁,进气通道1226的另一端朝雾化面1241延伸,且腔侧壁靠近腔顶壁的一侧开设有连通进气通道1226的进气口1229。
如此,雾化腔1224外的空气从进气口1229分别进入两个进气通道1226中,然后分别沿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流向雾化面124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相较于气流平行于雾化面1241流动,雾化腔1224内的涡流减少,空气与气溶胶混合均匀,有利于提升流出电子雾化器100的气溶胶的细腻度,从而提升口感。相反,如果气流沿平行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流向雾化面1241,则容易产生许多涡流区域,从而使气溶胶难以被带出,空气与气溶胶的混合程度较差。
更具体地,为了引导气流沿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流动,腔顶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连接腔侧壁的边缘分别形成导流面1228,导流面1228的一侧连接腔侧壁,导流面1228的另一侧朝发热件124弯曲延伸。如此,导流面1228与腔侧壁共同界定形成进气通道1226,雾化腔1224外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229进入进气通道1226,然后在导流面1228与腔侧壁的内表面的引导下沿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流向雾化面1241。
上述雾化芯123、雾化组件120及电子雾化器100,通过使流入雾化腔1224的气流沿垂直于雾化面1241的方向流向雾化面1241,加强了空气与雾化面1241的换热效果,使得空气与气溶胶混合更加均匀,提升了流出电子雾化器100的混合后的气溶胶的温度和口感细腻度,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具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内设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具有一雾化面;
所述雾化芯还具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气通道,由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顶盖,所述雾化腔和所述进气通道均形成于所述顶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的中心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具有腔顶壁及沿周向围绕所述腔顶壁的腔侧壁,所述发热件与所述腔顶壁间隔设置,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腔顶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顶壁朝向所述发热件的一侧表面设有进气部,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进气部,所述进气部朝向所述雾化面的一侧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雾化腔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雾化面并经过所述雾化面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沿一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具有两个所述进气通道,两个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发热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两个所述进气通道流入所述雾化腔的气流垂直流向所述雾化面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包括腔顶壁及沿周向围绕所述腔顶壁的腔侧壁,所述发热件与所述腔顶壁间隔设置,所述腔顶壁连接所述腔侧壁的边缘形成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腔侧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腔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
所述导流面的一侧连接所述腔侧壁,所述导流面的另一侧朝所述发热件弯曲延伸。
10.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壳体,所述雾化芯配接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一端内,所述雾化壳体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排气通道,所述雾化面面向所述排气通道。
11.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配接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性连接以为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CN202222183602.8U 2022-08-18 2022-08-18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Active CN218483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3602.8U CN218483791U (zh) 2022-08-18 2022-08-18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3602.8U CN218483791U (zh) 2022-08-18 2022-08-18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3791U true CN218483791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3602.8U Active CN218483791U (zh) 2022-08-18 2022-08-18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3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1898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104922U (zh) 雾化器
CN21810492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114794583A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8483791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8104924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716110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835467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37453A1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3966871A (zh) 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
CN112956750A (zh) 雾化芯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1716279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848496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45811U (zh) 一种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218898354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650319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284787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器
CN218337732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736937U (zh) 雾化器
CN215684836U (zh) 抽吸组件及雾化装置
WO2024077415A1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39777A1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2036950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2049427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84802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