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077415A1 -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077415A1
WO2024077415A1 PCT/CN2022/124109 CN2022124109W WO2024077415A1 WO 2024077415 A1 WO2024077415 A1 WO 2024077415A1 CN 2022124109 W CN2022124109 W CN 2022124109W WO 2024077415 A1 WO2024077415 A1 WO 202407741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ir inlet
atomization
cavity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241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文孝
汪新宇
陶榕
Original Assignee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1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77415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407741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077415A1/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雾化芯(4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芯(40)包括雾化壳体(41),包括安装腔(418)及连通安装腔(418)的雾化腔(4141);发热件(412),收容于安装腔(418)内,发热件(43)具有朝向雾化腔(4141)的雾化面(432);密封件(45),沿周向包覆于发热件(43)外并构造形成暴露雾化面(432)的出气开口;其中,雾化面(432)突出于出气开口的至少部分边缘。雾化芯(40),密封件(45)并未完全包覆于发热件(43)的雾化面(432)的边缘,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在遇冷后形成的冷凝液不会聚集在雾化面(432)上,而是从雾化面(432)突出于出气开口的边缘流出,从而保证了气溶胶可顺畅地从雾化面(432)流出,保证流出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出烟量。

Description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气溶胶生成装置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然而,目前的一些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发热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但由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缺陷,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会在发热件的表面积累,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输出的烟雾量偏小,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一种雾化芯,包括:
雾化壳体,包括安装腔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雾化腔;
发热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件具有朝向所述雾化腔的雾化面;以及
密封件,沿周向包覆于所述发热件外并构造形成暴露所述雾化面的出气开口;
其中,所述雾化面突出于所述出气开口的至少部分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背向所述安装腔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突出于所述出气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缘,所述雾化芯包括两条所述进气通道,两条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设于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每条所述进气通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雾化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雾化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由所述安装腔指向所述雾化腔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雾化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雾化面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雾化面靠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储液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靠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雾化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沿所述进气通道的气流流动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体还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所在平面位于所述雾化面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芯,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芯电性连接以为所述雾化芯提供电能。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公开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雾化组件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雾化芯的发热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发热座、发热件以及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雾化组件;20、外壳;21、排气通道;23、储液腔;40、雾化芯;41、雾化壳体;412、发热座;411、进液部;4112、底部进液腔;4114、顶针安装孔;4116、底部导液槽;4118、导液柱;413、进气部;4132、进气孔;414、支撑件;4141、雾化腔;4143、下液通道;4145、进气通道;4145a、第一表面;4145b、第二表面;4145c、储液槽;4145d、导气槽;416、密封顶盖;418、安装腔;43、发热件;432、雾化面;45、密封件;452、密封件主体;4521、第一密封部;4523、第二密封部;4523a、侧向导液槽;4523b、周向导液槽;454、搭接部;60、正极顶针;70、负极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使用。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例如,气溶胶生成基质为药液、油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组件100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100电性连接以为雾化组件100提供电能,雾化组件100可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在电源组件的电能作用下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供人吸食。
如图1至图4所示,雾化组件100包括外壳20及雾化芯40。外壳20呈一端开口的壳体状结构,雾化芯40收容于外壳20的开口端内,外壳20内的另一端设有排气通道21及沿周向环绕排气通道21的储液腔23,排气通道21的一端连通雾化芯40,排气通道21的另一端穿过外壳20的封闭端连通外界环境。储液腔23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腔23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流入雾化芯40中被雾化芯40加热雾化,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排气通道21流出外壳20以供使用者吸食。电源组件配接于雾化组件100设有雾化芯40的一端,电源组件与雾化芯40电性连接以为雾化芯40供电。
在下列实施例中,定义外壳20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图3中的X方向),定义外壳20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即图4中的Y方向),定义外壳20的高度方向(即排气通道21的延伸方向)为第三方向(即图3中的Z方向),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请参阅图2至图5,雾化芯40包括雾化壳体41、发热件43以及密封件45。雾化壳体41具有安装腔418及位于安装腔418一侧的雾化腔4141,发热件43收容于安装腔418内,密封件45沿周向包覆于发热件43外以将发热件43限位于安装腔418内。雾化腔4141的一端连通安装腔418,雾化腔4141远离安装腔418的另一端连通外壳20的排气通道21。发热件43可吸收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可从安装腔418中流出,然后经过雾化腔4141流入出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壳体41包括相互配接的发热座412、支撑件414以及密封顶盖416。
请结合图6所示,具体地,发热座412大致呈中心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回转体状结构,包括发热座底壁及沿周向围绕发热座底壁边缘的发热座侧壁,发热座底壁的中心区域朝向排气通道21凸起形成进液部411,进液部411朝向排气通道2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底部储液腔23。
进一步地,进液部411还开设有两个顶针安装孔4114,两个顶针安装孔4114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结合图4所示,雾化组件100还包括正极顶针60和负极顶针70,正极顶针60和负极顶针70的一端连接电源组件,另一端沿第三方向穿过顶针安装孔4114与发热件43电性连接以为发热件43供电。
请继续参阅图3、图4以及图5,支撑件414大致呈中心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回转体状结构,支撑件414沿第三方向配接于发热座412设有进液部411的一端,支撑件414的一轴向端与发热座412共同界定形成用于容纳发热件43的安装腔418,支撑件414的另一轴向端形成连通安装腔418的雾化腔4141,外壳20的排气通道21可配接于支撑件414远离发热座412的一侧以连通雾化腔4141。
进一步地,支撑件414开设有两个下液通道4143,两个下液通道4143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于安装腔418和雾化腔4141的相对两侧,每个下液通道4143的一端连通外壳20的储液腔23,另一端沿第 三方向朝发热座412的底部储液腔23延伸。如此,储液腔23中储存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通过下液通道4143流至底部储液腔23中。
如图4及图6所示,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发热座412的进液部411上开设的底部储液腔23的腔底壁开设有底部导液槽4116,底部导液槽4116对应连通下液通道4143,以将从下液通道4143中流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至底部储液腔23的其他区域。具体在一实施例中,底部导液槽4116的一端对应连通其中一个下液通道4143,底部导液槽4116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直至对应连通另一个下液通道4143。如此,储液腔23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两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下液通道4143流入底部储液腔23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然后沿着底部导液槽4116流动至底部储液腔23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发热件43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储液腔23的腔底壁还凸设有多个围绕底部导液槽4116的导液柱4118,相邻导液柱4118之间形成导液间隙。如此,利用相邻导液柱4118之间的毛细力,底部储液腔23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沿着导液柱4118向上爬升进入安装腔418的发热件43中。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密封顶盖416沿第三方向罩设于支撑件414远离发热座412的一端,从而封闭发热座412与储液腔23之间的间隙,密封顶盖416上开设有连通孔以连通储液腔23和下液通道4143、雾化腔4141和排气通道21。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密封顶盖416采用可产生弹性形变的硅胶等材料形成,从而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发热件43呈立方体状结构,发热件43的宽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发热件43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发热件43的高度方向沿第三方向延伸。发热件43通过密封件45限位于发热座412与支撑件414共同界定形成的安装腔418内,发热件43朝向雾化腔4141一侧的上表面形成可产生热量的雾化面432,雾化面432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发热件43朝向发热座412一侧的下表面连通进液部411的底部储液腔23。如此,发热件43可从进液部411的底部储液腔23中吸收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后生成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雾化面432流出。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密封件45的一端配接于发热座412,密封件45的另一端沿周向包覆于发热件43外,并构造形成暴露雾化面432的出气开口和暴露发热件43朝向底部储液腔23的一侧表面的进液开口。如此,底部储液腔23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通过进液开口进入发热件43内,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发热件43中受热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可通过出气开口从雾化面432流出。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导液速度,密封件45与发热件43之间形成连通底部储液腔23的侧部导液通道。如此,底部储液腔23中的一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密封件45的进液开口从发热件43的下表面进入发热件43内,另一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则通过侧部导液通道从侧向进入发热件43内,从而保证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发热件43的速度,有效防止发热件43因缺少气溶胶生成基质而急剧升温,继而阻 止发热件43产生干烧而产生有害气体及焦味,有效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密封件45与发热件43之间具有多条侧部导液通道,密封件45与发热件43之间形成连通底部储液腔23的侧部导液通道,每条侧部导液通道沿第三方向延伸。
结合图8所示,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5的内侧壁开设有侧向导液槽4523a,侧向导液槽4523a的槽壁与发热件43的侧壁共同界定形成侧部导液通道,从而不需要对发热件43的形状进行更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发热件43的侧壁上开设凹槽以形成侧部导液通道。
进一步地,密封件45靠近底部储液腔23的一端开设有沿周向围绕发热件43的周向导液槽4523b,周向导液槽4523b连通底部储液腔23与侧部导液通道。如此,底部储液腔23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通过周向导液槽4523b进入侧部导液通道中,从而保证了侧向导液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面432突出于密封件45的出气开口的至少部分边缘。如此,密封件45并未完全包覆于发热件43的雾化面432的边缘,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在遇冷后形成的冷凝液不会聚集在雾化面432上,而是从雾化面432突出于出气开口的边缘流出,从而保证了气溶胶可顺畅地从雾化面432流出,保证流出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出烟量。
具体地,密封件45包括密封件主体452及搭接部454,密封件主体452包括第一密封部4521与第二密封部4523。第一密封部4521罩设于发热座412的进液部411,第二密封部4523连接于第一密封部4521的一端并沿周向包覆于发热件43外,且第二密封部4523远离第一密封部4521的一端边缘低于发热件43的雾化面432,从而使雾化面432沿第三方向突出于第二密封部4523的边缘。搭接部45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密封部4523远离进液部411的一端,搭接部454的另一端搭接于雾化面432的边缘。
如此,密封件主体452远离搭接部454的一端形成进液开口,密封件主体452连接搭接部454的一端与搭接部454共同形成暴露雾化面432的出气开口,发热件43的雾化面432上的冷凝液可从两个搭接部454之间流出。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雾化面432突出于密封件主体452的边缘的距离H1为0.1mm-1.5(如图3所示)。
可以理解,侧向导液槽4523a开设于密封主体452的第二密封部4523。而为了避免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侧部导液通道流出安装腔418,侧向导液槽4523a自密封件主体452远离雾化腔4141的一端延伸密封件主体452连接搭接部454的部分边缘。如此,搭接部454可对沿第三方向向雾化面432流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起到阻挡作用,避免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侧部导液通道流出安装腔418。
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气流进入雾化芯40内并携带气溶胶流入雾化腔4141,发热座412的发热座底壁的部分区域朝储液腔23的方向凸起形成进气部413,进气部413朝向储液腔23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外界环境的进气孔4132。支撑件414设有进气通道4145,进气通道4145的一端连通安装腔418,进气通道4145的另一端背向安装腔418沿第一方向延伸直至连通进气部413 的进气孔4132。如此,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通过进气孔4132流入进气通道4145内,然后沿进气通道4145流动至安装腔418,之后携带雾化面432产生的气溶胶通过雾化腔4141流入排气通道21中。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5包括两个搭接部454,两个搭接部454分别连接于密封件主体452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因此雾化面432突出于出气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缘。发热座412形成两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进气部413,支撑件414设有两条进气通道4145,两条进气通道4145在第一方向上分别设于安装腔418的相对两侧,每条进气通道4145均对应连通一个进气部413的进气孔4132。如此,从两个进气部413流出的气流分别通过两条进气通道4145由第一方向汇聚至安装腔418内。由于雾化面432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因此气流可与更多的气溶胶混合。
进一步地,进气通道4145具有在第三方向(即安装腔418指向雾化腔414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4145a和第二表面4145b,雾化面432位于第一表面4145a和第二表面4145b之间,且第一表面4145a位于雾化面432远离雾化腔4141的一侧,第二表面4145b位于雾化面432靠近雾化腔4141的一侧。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表面4145b与发热体的雾化面432之间的距离H2为0.5mm-0.5mm(如图3所示),从而使进气通道4145中的气流不会直接吹在雾化面432上而降低雾化面432的温度,从而保证发热件43具有足够的雾化量。而且,上述进气通道4145的设置在雾化面432上方形成带动气溶胶直接沿第三方向上升的气流,相较于气流呈螺旋流动的方式,上述气流流动方式形成了“气包烟”状态,一方面解决了混合烟气挂壁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聚拢混合烟气的作用。
请参阅图2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4145a自靠近雾化腔4141的一侧至远离雾化腔4141的一侧,第二表面4145b相对雾化面432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表面4145a开设有多个储液槽4145c,多个储液槽4145c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储液槽4145c沿第一表面4145a的延伸方向延伸。如此,从雾化面432流下的冷凝液沿着第一表面4145a的倾斜方向流动并储存在储液槽4145c中。可以理解,储液槽4145c的数量及形状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的储液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4145a开设有多个导气槽4145d,多个导气槽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导气槽4145d沿进气通道4145的气流流动方向纵长延伸。如此,通过导气槽4145d的设置以进一步限制气流的流动方向,避免气流直接吹向雾化面432而降低雾化面432的温度。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部413上开设的进气孔4132的出气端所在平面位于第一表面4145a和第二表面4145b之间,从而防止第一表面4145a上的冷凝液从进气孔4132漏出。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个进气部413上开设有多个直径较小的进气孔4132,由于进气孔4132的直径较小,因此冷凝液滴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不会通过进气孔4132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孔4132的出气端所在平面位于雾化面432远离雾化腔4141的一侧,即进气孔4132的出气端所在平面低于雾化面432。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进气孔4132所在平面与雾化面432 的距离为0.3mm-1.0mm,从而使得气流顺着发热件43的表面向上移动,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上述雾化芯4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一方面,发热件43的雾化面432上形成的冷凝液可从雾化面432的边缘流至进气通道4145内,因此可解决气溶胶生成装置烟雾量偏小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了底部导液与侧向导液相结合的方式为发热件43提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因此可避免发热件43在加热过程中因温度急剧升高而发生干烧等现象,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 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壳体,包括安装腔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雾化腔;
    发热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件具有朝向所述雾化腔的雾化面;以及
    密封件,沿周向包覆于所述发热件外并构造形成暴露所述雾化面的出气开口;
    其中,所述雾化面突出于所述出气开口的至少部分边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背向所述安装腔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方向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突出于所述出气开口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缘,所述雾化芯包括两条所述进气通道,两条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设于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每条所述进气通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雾化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雾化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由所述安装腔指向所述雾化腔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雾化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雾化面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雾化面靠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储液槽。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自靠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至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雾化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沿所述进气通道的气流流动方向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体还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所在平面位于所述雾化面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
  11.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芯电性连接以为所述雾化芯提供电能。
PCT/CN2022/124109 2022-10-09 2022-10-09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7741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24109 WO2024077415A1 (zh) 2022-10-09 2022-10-09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24109 WO2024077415A1 (zh) 2022-10-09 2022-10-09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7415A1 true WO2024077415A1 (zh) 2024-04-18

Family

ID=9066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24109 WO2024077415A1 (zh) 2022-10-09 2022-10-09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407741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79622A1 (en) * 2018-12-10 2020-06-11 Airplove (Xiamen) Electronic Co., Ltd. Atomizer
CN112971217A (zh) * 2021-03-12 2021-06-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88828U (zh) * 2021-05-11 2022-03-22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135184U (zh) * 2021-03-12 2022-03-2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77359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79622A1 (en) * 2018-12-10 2020-06-11 Airplove (Xiamen) Electronic Co., Ltd. Atomizer
WO2022077359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971217A (zh) * 2021-03-12 2021-06-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35184U (zh) * 2021-03-12 2022-03-2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88828U (zh) * 2021-05-11 2022-03-22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30023A1 (zh) 电子烟雾化器
WO2021180061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2242691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24498A1 (zh) 雾化顶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5U (zh) 雾化腔设于雾化芯内底部的雾化器
CN218104922U (zh) 雾化器
CN113545527A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035952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WO2024077415A1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24809A1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JP2023542017A (ja) 加熱器及び加熱霧化装置
WO2022237453A1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50319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898354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35168A1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WO2022111358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0074459A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电子烟及其产生烟雾的方法
CN208573042U (zh) 电子烟用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5606868A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39777A1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974183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2294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483791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716279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