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5415U -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95415U
CN218395415U CN202222069790.1U CN202222069790U CN218395415U CN 218395415 U CN218395415 U CN 218395415U CN 202222069790 U CN202222069790 U CN 202222069790U CN 218395415 U CN218395415 U CN 218395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avity
seat
groov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97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孜俊
邓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Yuanzhe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Yuanzhe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Yuanzhe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Yuanzhe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97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95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95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95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包括下模座、驱动机构及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模槽、第一折弯座及第二折弯座,所述模槽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型腔及第二型腔,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模槽上、并用以形成一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的V型折弯槽;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远离端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反向同步转动,所述上模座设置于所述V型折弯槽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大小更精准。

Description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钢板的折弯是通过将钢板放置于下模上,利用上模对钢板施加压力以使钢板被折弯、并依据上模下压行程可以使折角呈现不同的角度。
申请号202021335706.0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形无痕折弯模具结构,所述V形无痕折弯模具结构,包括底座、下压模仁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折弯模具,下压模仁可上下移动,下压模仁底部为V字形,折弯模具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折弯槽与第二折弯槽、设置在第一折弯槽内的第一折弯块和设置在第二折弯槽内的第二折弯块,下压模仁设置在第一折弯槽与第二折弯槽的对称轴上方,第一折弯槽与第二折弯槽结构相同,第一折弯槽为弧形,第一折弯块与第二折弯块结构相同,第一折弯块底部为弧形,第一折弯块和第一折弯槽的圆心相同,第一折弯块通过圆心同轴设置在第一折弯槽内,工件放置于第一折弯块和第二折弯块上。
上述折弯模具结构中,需要依靠上模下压的行程来决定钢板折角的角度大小,这样容易导致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角度大小不精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折弯模具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弯模具结构,需要依靠上模下压的行程来决定钢板折角的角度大小,这样容易导致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角度大小不精准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包括:
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模槽、第一折弯座及第二折弯座,所述模槽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型腔及第二型腔,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模槽上、并用以形成一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的V型折弯槽;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远离端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反向同步转动;
上模座,所述上模座设置于所述V型折弯槽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腔壁均为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模槽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各个所述固定杆的轴心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圆心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腔壁贴合、并可相对于腔壁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套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的中轴线与所述V型折弯槽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模槽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容纳槽,各个所述容纳槽的顶部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模槽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各个所述空腔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容纳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板、若干个连杆、两个连接座、两个丝杆、两个从动斜齿轮、驱动杆、两个主动斜齿轮及手轮,各个所述升降板分别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并可沿着所述容纳槽上下滑动,各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板铰接,各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远离端铰接,各个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各个所述丝杆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丝杆的顶部转动安装于所述模槽上,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螺孔、并经由对应的所述螺孔套设于所述螺纹上,各个所述从动斜齿轮分别固定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的底部,所述驱动杆水平并转动设置于所述模槽内、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至所述模槽外,所述驱动杆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斜齿轮,各个所述主动斜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斜齿轮啮合,所述手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
进一步的,与各个所述升降板铰接的若干个所述连杆、其相邻所述连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在使用时,首先将折弯模具组件安装在压力机上,再根据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提前调节好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使得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与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相等,通过操控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折弯座和第二折弯座反向同步转动,即可调节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再将钢板放置于第一折弯座和第二折弯座上,通过压力机驱动上模座下移并对钢板施加压力,钢板被折弯,其折角大小与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相等,这样可以使得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大小更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的第一折弯座和第二折弯座在另一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的第一折弯座和第二折弯座在另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中:100-下模座、110-模槽、111-第一型腔、112-第二型腔、113-固定杆、114-容纳槽、115-空腔、120-第一折弯座、130-第二折弯座、200-驱动机构、210-升降板、220-连杆、230-连接座、240-丝杆、250-从动斜齿轮、260-驱动杆、270-主动斜齿轮、280-手轮、300-上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下模座100、驱动机构200及上模座300,所述下模座100包括模槽110、第一折弯座120及第二折弯座130,所述模槽110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型腔111及第二型腔112,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内,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模槽110上、并用以形成一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的V型折弯槽;所述驱动机构200与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的相互远离端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反向同步转动;所述上模座300设置于所述V型折弯槽的正上方。
在使用时,首先将折弯模具组件安装在压力机上,再根据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提前调节好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使得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与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相等,通过操控所述驱动机构200,使得所述驱动机构200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反向同步转动,即可调节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再将钢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上,通过压力机驱动所述上模座300下移并对钢板施加压力,钢板被折弯,其折角大小与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相等,这样可以使得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大小更精准。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的腔壁均为圆弧形结构,以使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在转动时,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的腔壁贴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模槽110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113,各个所述固定杆113的轴心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的圆心同轴,以使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在绕着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杆113转动时,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的腔壁贴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的腔壁贴合、并可相对于腔壁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的腔壁可以对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套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杆113上,以使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可以绕着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杆113转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上模座300的中轴线与所述V型折弯槽的中轴线重合,以使所述上模座300在向下运动并对钢板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的受力均相同。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模槽110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容纳槽114,各个所述容纳槽114的顶部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111和所述第二型腔112连通,以使所述升降板210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14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模槽110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115,各个所述空腔115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容纳槽114连通,以使所述丝杆240安装于所述空腔115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两个升降板210、若干个连杆220、两个连接座230、两个丝杆240、两个从动斜齿轮250、驱动杆260、两个主动斜齿轮270及手轮280,各个所述升降板210分别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容纳槽114内、并可沿着所述容纳槽114上下滑动,各个所述连杆22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板210铰接,各个所述连杆220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的相互远离端铰接,各个所述连接座230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升降板210固定连接,各个所述丝杆240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空腔115内、且所述丝杆240的顶部转动安装于所述模槽110上,所述丝杆240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座230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螺孔、并经由对应的所述螺孔套设于所述螺纹上,各个所述从动斜齿轮250分别固定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240的底部,所述驱动杆260水平并转动设置于所述模槽110内、且所述驱动杆260的一端伸出至所述模槽110外,所述驱动杆260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斜齿轮270,各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斜齿轮250啮合,所述手轮280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杆260的一端,通过转动所述手轮280,可以使得所述手轮280驱动所述驱动杆260转动,所述驱动杆260带动两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转动,各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带动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斜齿轮250转动,所述从动斜齿轮250带动所述丝杆240转动,所述丝杆240转动会带动所述连接座230沿着所述丝杆240上下运动,进一步带动所述升降板210沿着所述容纳槽114上下滑动,各个所述连杆220推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向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即可调节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与各个所述升降板210铰接的若干个所述连杆220、其相邻所述连杆220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使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受力均衡。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使用时,首先将折弯模具组件安装在压力机上,根据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提前调节好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使得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与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相等,通过转动所述手轮280,可以使得所述手轮280驱动所述驱动杆260转动,所述驱动杆260带动两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转动,各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带动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斜齿轮250转动,所述从动斜齿轮250带动所述丝杆240转动,所述丝杆240转动会带动所述连接座230沿着所述丝杆240上下运动,进一步带动所述升降板210沿着所述容纳槽114上下滑动,各个所述连杆220推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反向同步转动,即可调节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再将钢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上,通过压力机驱动所述上模座300下移并对钢板施加压力,钢板被折弯,其折角大小与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相等,这样可以使得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大小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所述手轮280,可以使得所述手轮280驱动所述驱动杆260转动,所述驱动杆260带动两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转动,各个所述主动斜齿轮270带动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斜齿轮250转动,所述从动斜齿轮250带动所述丝杆240转动,所述丝杆240转动会带动所述连接座230沿着所述丝杆240上下运动,进一步带动所述升降板210沿着所述容纳槽114上下滑动,可以使得各个所述连杆220推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反向同步转动,有效的保证了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转动的同步性;
(2)使得压力机在对钢板进行折弯时,钢板的折角大小多种多样,且更容易调整钢板的折角大小;
(3)根据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提前调节好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使得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与钢板预折弯的折角大小相等,再将钢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座120和所述第二折弯座130上,所述上模座300下移并对钢板施加压力,钢板被折弯,其折角大小与所述V型折弯槽的夹角大小相等,这样可以使得钢板被折弯出来的折角的大小更精准。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包括模槽、第一折弯座及第二折弯座,所述模槽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型腔及第二型腔,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模槽上、并用以形成一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的V型折弯槽;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远离端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反向同步转动;
上模座,所述上模座设置于所述V型折弯槽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腔壁均为圆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槽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各个所述固定杆的轴心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圆心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的腔壁贴合、并可相对于腔壁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靠近端均转动套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的中轴线与所述V型折弯槽的中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槽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容纳槽,各个所述容纳槽的顶部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槽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各个所述空腔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容纳槽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板、若干个连杆、两个连接座、两个丝杆、两个从动斜齿轮、驱动杆、两个主动斜齿轮及手轮,各个所述升降板分别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并可沿着所述容纳槽上下滑动,各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板铰接,各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折弯座和所述第二折弯座的相互远离端铰接,各个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各个所述丝杆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丝杆的顶部转动安装于所述模槽上,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螺孔、并经由对应的所述螺孔套设于所述螺纹上,各个所述从动斜齿轮分别固定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的底部,所述驱动杆水平并转动设置于所述模槽内、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至所述模槽外,所述驱动杆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斜齿轮,各个所述主动斜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斜齿轮啮合,所述手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各个所述升降板铰接的若干个所述连杆、其相邻所述连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CN202222069790.1U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Active CN218395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9790.1U CN218395415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9790.1U CN218395415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95415U true CN218395415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9790.1U Active CN218395415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95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54479U (zh) 一种复式多定位机构折弯机
CN104441724A (zh) 一种冲压机
CN218395415U (zh) 一种折弯模具组件
CN110523823B (zh) 一种用于z字型结构金属板材折弯加工设备
CN219357642U (zh) 一种金属零部件加工用连续冲压模具
CN215355489U (zh) 一种旋转式折弯整形机构
CN213702096U (zh) 一种线切割机床用定位装置
CN209945898U (zh) 一种v形弯曲回弹实验模具
CN213288237U (zh) 一种钢板加工用折弯机
CN211360189U (zh) 自回程重型无痕折弯模
CN217044107U (zh) 一种折弯机用夹具
CN219112568U (zh) 一种折弯成型冲压模具
CN208341516U (zh) 一种母排折弯模具
CN117340063B (zh) 一种钣金机箱多点折弯机
CN104249097A (zh) 微型电机壳专用数控柔性滚弯全自动卷板机
CN218224156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生产加工用折弯机构
CN218656227U (zh) 一种液压折弯机的折弯机构
CN219130514U (zh) 一种汽车钣金件连续冲压模具
CN220127279U (zh) 金属制品加工用的稳定型折弯设备
CN117753812B (zh) 一体式水冷电机壳用铝合金挤压装置
CN218427765U (zh) 一种钳头旋转机构
CN218903184U (zh) 一种文件柜加工的折弯装置
CN220346933U (zh) 一种汽车金属零件折弯设备
CN215902569U (zh) 折负角一次成型冲压模具
CN218108951U (zh) 一种铝单板加工用折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