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0420U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0420U
CN218310420U CN202222506414.4U CN202222506414U CN218310420U CN 218310420 U CN218310420 U CN 218310420U CN 202222506414 U CN202222506414 U CN 202222506414U CN 218310420 U CN218310420 U CN 218310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e
unit
groov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64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文灯
马朋超
朱志飞
李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064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0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0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0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具。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和第三模具单元。第一模具单元包含有第一成型面;第二模具单元包含有第二成型面;第三模具单元包含有外框、内模具和第一驱动件,外框包含有第三成型面和凹槽,第三成型面围绕凹槽设置,内模具与凹槽的槽侧壁滑动配合,内模具包含有第四成型面;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一模具单元与第三模具单元配合,第一成型面、第三成型面和第四成型面围成用于板料拉延的第一成型腔,当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第二模具单元与第三模具单元配合,第二成型面、第四成型面和凹槽的槽侧壁围成用于板料翻边的第二成型腔,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内模具沿第一方向移动。本申请提供的模具能够节省模具开发所需成本。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工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像加工发盖外板类带翻边零件,一般需要开发包括拉延及翻边两工序模具。现有的用于拉延工序和翻边工序的软模的开发成本较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用以改善现有的模具开发成本较高的缺点,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第二模具单元和第三模具单元。第一模具单元包含有第一成型面;第二模具单元包含有第二成型面;第三模具单元包含有外框、内模具和第一驱动件,所述外框包含有第三成型面和凹槽,所述第三成型面围绕所述凹槽设置,所述内模具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内模具包含有第四成型面;所述模具具有拉延状态和翻边状态,当所述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配合,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三成型面和所述第四成型面围成用于板料拉延的第一成型腔,当所述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配合,所述第二成型面、第四成型面和所述凹槽的槽侧壁围成用于板料翻边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模具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内模具还包括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一模具单元和第三模具单元合模,位于第一模具单元和第三模具单元之间的板料被第一成型面、第三成型面和第四成型面围成的第一成型腔压制成型;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第二模具单元和第三模具单元合模,第二成型面将板料压在第一成型面并推动内模具沿第一方向移动,随着内模具的移动,板料被逐步压入凹槽,直至被第二成型面、第四成型面和凹槽的槽侧壁围城的第二成型腔压制成型;本申请提供的模具适用于拉延工艺和翻边工艺,相较于拉延工艺和翻边工艺各自需要一套模具的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模具开发使用的材料更少,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模具单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开口,所述外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凹槽的槽底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内模具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件设置于连接件上的开口内,免于占据凹槽的内部空间,使模具处于翻边作业时,内模具能够具有较大的移动距离,第二成型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可调范围较大,能够满足较多尺寸的板料加工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模具单元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顶杆连接所述内模具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顶杆使内模具的移动范围朝向背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移动,便于使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模具单元还包括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顶杆和所述内模具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垫块设置于顶杆的一端,内模具设置于第一垫块,第一垫块能够为内模具提供相较于顶杆更大的安装空间,使内模具能够稳定安装于第一垫块,使本申请提供的模具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杆均连接于内模具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杆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成型面、第四成型面和凹槽的槽侧壁将板料压制成型时,内模具会受到来自板料和第二模具单元的挤压力,挤压力能够分散在多个顶杆上,降低单个顶杆因承受的挤压力过大而弯折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二垫块,当所述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第二垫块支撑于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二垫块支撑于内模具和凹槽的槽底壁之间,限制内模具的移动,使第四成型面能够与第三成型面拼合在一起,降低拉延成型的板料上被压出凹凸不平的痕迹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具包括压边件和第二驱动件,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压边件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或靠近第三模具单元,用于固定所述板料;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边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压边件将板料压紧在所述第三成型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拉延作业开始前,板料放置于压板件的顶面,第二驱动件驱动压边件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三模具单元移动并将板料压紧在第三成型面,然后第一模具单元与第三模具单元合模将板料压制成型,压边件能够协同第三模具单元对板料进行定位,便于拉延作业的正常进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具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当所述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压边件活动配合以引导所述压边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活动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合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导向柱能够通过自身与压边件的活动配合,引导压边件在第一幕剧本体的约束下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使放置于压边件的板料能够对准第三成型面;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导向柱能够通过自身与第二模具单元的活动配合,引导第二模具单元和第一模具单元沿第一方向合模,使第二成型面能够对准第四成型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边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穿过的第一导向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可以凸出于第三模具单元的表面,导向柱活动穿插于第一导向孔内,导向柱能够对第一导向孔的孔壁进行限位,进而使压边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稳定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模具单元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穿过的第二导向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部可以凸出于第二模具单元的表面,导向柱活动穿插于第二导向孔内,第一导向孔的孔壁能够对导向柱进行限位,进而第二模具单元和第三模具单元能够稳定沿第一方向合模。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处于拉延状态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处于拉延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处于翻边状态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处于翻边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外框和连接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第一模具单元;2-第二模具单元;3-第三模具单元;4-压边件;5-导向柱;101-第一成型面;201-第二成型面;310-外框;311-第三成型面;320-内模具;321-第四成型面;330-第一驱动件;301-凹槽;340-连接件;350-顶杆;360-第一垫块;302-第一通孔;370-第二垫块;401-第一连接部;202-第二连接部;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其能改善现有的模具存在的,部件数量较多从而导致开发模具所需的材料和时间成本较高的缺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具,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单元1、第二模具单元2和第三模具单元3。第一模具单元1包含有第一成型面101;第二模具单元2包含有第二成型面201;第三模具单元3包含有外框310、内模具320和第一驱动件330,外框310包含有第三成型面311和凹槽301,第三成型面311围绕凹槽301设置,内模具320与凹槽301的槽侧壁滑动配合,内模具320包含有第四成型面321;模具具有拉延状态和翻边状态,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一模具单元1与第三模具单元3配合,第一成型面101、第三成型面311和第四成型面321围成用于板料拉延的第一成型腔,当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第二模具单元2与第三模具单元3配合,第二成型面201、第四成型面321和凹槽301的槽侧壁围成用于板料翻边的第二成型腔,第一驱动件330用于驱动内模具320沿第一方向X移动;内模具320还包括侧面,侧面与凹槽301的槽侧壁贴合。
如图所示的X方向为第一方向X。
拉延是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翻边是利用模具把板料的孔缘或外缘翻成整边的冲压加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板料可以为平板毛坯也可以为开口空心件。
第一模具单元1为凸模,第二模具单元2为凸模,第三模具单元3为凹模。
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一成型面101朝向第三模具单元3凸出;第一模具单元1可以为静模,第三模具单元3为动模,或者,第一模具单元1可以为动模,第三模具单元3为静模。
当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第二成型面201朝向第三模具单元3凸出;第二模具单元2可以为静模,第三模具单元3为动模,或者,第二模具单元2可以为动模,第三模具单元3为静模。
第一方向X为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一模具单元1和第三模具单元3的合模方向。第一方向X为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第二模具单元2和第三模具单元3的合模方向。
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一模具单元1和第三模具单元3合模,位于第一模具单元1和第三模具单元3之间的板料被第一成型面101、第三成型面311和第四成型面321围成的第一成型腔压制成型;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第二模具单元2和第三模具单元3合模,第二成型面201将板料压在第一成型面101并推动内模具320沿第一方向X移动,随着内模具320的移动,板料被逐步压入凹槽301,直至被第二成型面201、第四成型面321和凹槽301的槽侧壁围城的第二成型腔压制成型;本申请提供的模具适用于拉延工艺和翻边工艺,相较于拉延工艺和翻边工艺各自需要一套模具的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模具开发使用的材料更少,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本申请提供的模具可以为软模,软模是模具的一种,软模所出零件一般用于产品零件功能性验证和快速制作样件用于装车试验,软模工艺与量产工艺有很大不同,一般只制造成形类模具,如拉延和整形。软模的寿命及精度要求低,需尽可能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三模具单元3还包括连接件340,连接件340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驱动件330的开口,外框310设置于连接件340,凹槽301的槽底壁开设有与第一驱动件330对应的第一通孔302,第一驱动件330的输出端被配置为穿过第一通孔302与位于凹槽301内的内模具320连接。
连接件340可以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外框310朝向连接件340的面贴合。
第一驱动件330设置于连接件340上的开口内,免于占据凹槽301的内部空间,使模具处于翻边作业时,内模具320能够具有较大的移动距离,第二成型腔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的可调范围较大,能够满足较多尺寸的板料加工需求。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三模具单元3还包括顶杆350,顶杆35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302内,顶杆350连接内模具320和第一驱动件330的输出端。
顶杆350使内模具320的移动范围朝向背离第一驱动件330的方向移动,便于使用。例如:翻边作业完成后,第二模具单元2与第三模具单元3分开,第一驱动件330可以通过顶杆350驱动内模具320沿第一方向X移动伸出凹槽301,以将加工完成的板料从第三模具单元3上推出,脱模快捷。
当连接件具有第一表面时,第一驱动件可以不超过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三模具单元3还包括第一垫块360,第一垫块360设置于顶杆350的一端且位于顶杆350和内模具320之间。
第一垫块360设置于顶杆350的一端,内模具320设置于第一垫块360,第一垫块360能够为内模具320提供相较于顶杆350更大的安装空间,使内模具320能够稳定安装于第一垫块360,使本申请提供的模具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顶杆3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顶杆350均连接于内模具320和第一驱动件330的输出端,第一通孔3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顶杆350与多个第一通孔302一一对应。
第二成型面201、第四成型面321和凹槽301的槽侧壁将板料压制成型时,内模具320会受到来自板料和第二模具单元2的挤压力,挤压力能够分散在多个顶杆350上,降低单个顶杆350因承受的挤压力过大而弯折的风险。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模具还包括第二垫块370,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二垫块370支撑于内模具320和凹槽301的槽底壁之间。
第二垫块370为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部件。
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第二垫块370支撑于内模具320和凹槽301的槽底壁之间,限制内模具320的移动,使第四成型面321能够与第三成型面311拼合在一起,降低拉延成型的板料上被压出凹凸不平的痕迹的风险。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模具包括压边件4和第二驱动件,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压边件4可活动地套设于第一模具单元1,且能够沿第一方向X远离或靠近第三模具单元3,用于固定板料;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压边件4沿第一方向X移动,以使压边件4将板料压紧在第三成型面311。
拉延作业开始前,板料放置于压板件的顶面,第二驱动件驱动压边件4沿第一方向X朝向第三模具单元3移动并将板料压紧在第三成型面311,然后第一模具单元1与第三模具单元3合模将板料压制成型,压边件4能够协同第三模具单元3对板料进行定位,便于拉延作业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模具还包括导向柱5,导向柱5设置于第三模具单元3,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导向柱5与压边件4活动配合以引导压边件4沿第一方向X移动,当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导向柱5与第二模具单元2活动配合以引导第二模具单元2与第三模具单元3合模。
导向柱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两个、四个、六个等),多个导向柱5围绕第三成型间隔设置。
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导向柱5能够通过自身与压边件4的活动配合,引导压边件4在第一幕剧本体的约束下沿第一方向X进行移动,使放置于压边件4的板料能够对准第三成型面311;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导向柱5能够通过自身与第二模具单元2的活动配合,引导第二模具单元2和第一模具单元1沿第一方向X合模,使第二成型面201能够对准第四成型面321。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压边件4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01,第一连接部401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柱5穿过的第一导向孔。
第一连接部401可以凸出于压边件4的表面,导向柱5活动穿插于第一导向孔内,导向柱5能够对第一导向孔的孔壁进行限位,进而使压边件4能够沿第一方向X稳定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第二模具单元2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2,第二连接部202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柱5穿过的第二导向孔。
第二连接部202可以凸出于第二模具单元2的表面,导向柱5活动穿插于第二导向孔内,第一导向孔的孔壁能够对导向柱5进行限位,进而第二模具单元2和第三模具单元3能够稳定沿第一方向X合模。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模具,用于将板料拉延成型及翻边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单元,包含有第一成型面;
第二模具单元,包含有第二成型面;
第三模具单元,包含有外框、内模具和第一驱动件,所述外框包含有第三成型面和凹槽,所述第三成型面围绕所述凹槽设置,所述内模具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内模具包含有第四成型面;
其中,所述模具具有拉延状态和翻边状态,当所述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配合,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三成型面和所述第四成型面围成用于板料拉延的第一成型腔,当所述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配合,所述第二成型面、第四成型面和所述凹槽的槽侧壁围成用于板料翻边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内模具沿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内模具还包括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开口,所述外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凹槽的槽底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内模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还包括:
顶杆,所述顶杆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顶杆连接所述内模具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还包括:
第一垫块,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顶杆和所述内模具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杆均连接于内模具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杆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
第二垫块,当所述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第二垫块支撑于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压边件,当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压边件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或靠近第三模具单元,用于固定所述板料;
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边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压边件将板料压紧在所述第三成型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
导向柱,设置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当所述模具处于拉延状态时,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压边件活动配合以引导所述压边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模具处于翻边状态时,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活动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模具单元与所述第三模具单元合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穿过的第一导向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穿过的第二导向孔。
CN202222506414.4U 2022-09-21 2022-09-21 模具 Active CN218310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6414.4U CN218310420U (zh) 2022-09-21 2022-09-21 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6414.4U CN218310420U (zh) 2022-09-21 2022-09-21 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0420U true CN218310420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6414.4U Active CN218310420U (zh) 2022-09-21 2022-09-21 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0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27997U (zh) 一种高效型金属压铸模具
CN113799376A (zh) 冲坑模具结构、铝塑膜冲坑方法及电池
CN218310420U (zh) 模具
CN213793775U (zh) 一种易脱模的五金模具
CN115740213A (zh) 一种基于撕口成型的防爆盖成型模具及方法
CN112829357B (zh) 一种液压成型机
CN212072829U (zh) 一种模具顶出装置
CN111730805B (zh) 注塑嵌件精确定位装置
CN210702039U (zh) 一种防止薄料产品脱料变形的成型模具
CN215236964U (zh) 板材折弯成型模具
CN210080667U (zh) 航空发动机铝合金筒体件铸造模具
CN210436682U (zh) 一种冲压件的制作模具
CN218891085U (zh) 一种深拉延产品的冲压成型结构
CN219169397U (zh) 一种加工滑动天窗前支撑件的模具
CN116689594B (zh) 一种大型金属板材冲压的冲压方法
CN220177900U (zh) 冲模上一模多穴折弯机构
CN215882400U (zh) 用于成型灯配件的模具
CN216263059U (zh) 一种倒角冲压成型的搭扣加工模具
CN217021412U (zh) 冲坑模具结构及电池
CN217070433U (zh) 一种内部加强型组合模具
CN210907672U (zh) 顶盖切断翻边整形复合模具
CN219944327U (zh) 一种汽车罩板固定架整形模具
CN220611865U (zh) 一种管件压凸筋收口模
CN217123814U (zh) 一种精密塑胶注塑生产用快速成型模具
CN218798591U (zh) 一种汽车金属件加工用的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