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9173U -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9173U
CN218269173U CN202222500515.0U CN202222500515U CN218269173U CN 218269173 U CN218269173 U CN 218269173U CN 202222500515 U CN202222500515 U CN 202222500515U CN 218269173 U CN218269173 U CN 218269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gas
channel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0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叶步青
颜运宇
吴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00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9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9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9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和灶具。燃气炉头包括:外环结构,包括底部相连、顶部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并形成过气通道,过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引射通道、外环混合腔和分配通道,外环混合腔和分配通道沿外环结构的周向布置,引射通道设置在分配通道下方。分流板,盖设在外环结构上,包括位于外环混合腔上方的第一分流区和位于分配通道上方的第二分流区,第一分流区和第二分流区上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过气通孔和第二过气通孔。燃气炉头能够使空气和燃气更充分的混合,使混合气体排出的方向一致,保证设置有盖燃气炉头的上进风燃烧器和灶具燃烧的火焰平稳均匀、燃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具的燃烧器根据进风方式可分为下进风燃烧器和上进风燃烧器。与下进风燃烧器相比,上进风燃烧器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均从灶具面板上进行补充,使用更加安全、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上进风燃烧器通常包括喷嘴座、燃气炉头及火盖。其中喷嘴座包括喷嘴,喷嘴将燃气喷射至燃气炉头内与空气进行一次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进入到火盖中进行燃烧。燃气炉头内形成有引射管和上侧开口的过气通道,引射管与过气通道连通,火盖盖设在过气通道上。喷嘴向引射管内喷入燃气,燃气在引射管内与空气初步混合并进入到过气通道内,混合气体在过气通道内流动,并从不同的位置进入到火盖中进行燃烧。一方面,由于引射管长度有限,导致燃气和气体混合不够均匀,影响燃烧效率;另一方面,过气通道内的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较为杂乱,从而导致进入到火盖燃烧后火焰不够稳定。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气炉头,能够使空气和燃气更充分的混合,燃气燃烧效率高,且使混合气体排出的方向一致,保证后续燃烧火焰平稳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进风燃烧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燃气炉头,燃气燃烧效率高、产生的火焰平稳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灶具,通过设置上述的上进风燃烧器,燃气燃烧效率高、产生的火焰平稳均匀。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炉头,包括:
外环结构,所述外环结构包括底部相连、顶部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并形成过气通道,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过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引射通道、外环混合腔和分配通道,所述外环混合腔和所述分配通道沿所述外环结构的周向布置,所述引射通道设置在所述分配通道下方;
分流板,盖设在所述外环结构上,所述分流板包括位于所述外环混合腔上方的第一分流区和位于所述分配通道上方的第二分流区,所述第一分流区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过气通孔,所述第二分流区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过气通孔。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气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过气通孔的横截面积。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分流区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过气通孔;和/或
所述第二分流区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气通孔。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内环壁朝向所述外环壁一侧和/或所述外环壁朝向所述内环壁一侧凸设有承载凸台,所述分流板支撑于所述承载凸台上。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分流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凸台。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分流板的底面高于所述引射通道的出气端的最高点;和/或
所述分流板的顶面低于所述内环壁的顶面。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被配置为与外环火盖凹凸配合以定位所述外环火盖。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外环壁对应于所述外环混合腔处包括彼此相连接的外环下周壁和外环上周壁,所述外环下周壁外扩设置,所述外环上周壁内收设置,所述外环上周壁位于所述外环混合腔的上方,并使所述外环混合腔形成第一回流区。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外环结构包括两个所述过气通道,两个所述过气通道的所述外环混合腔之间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使两个所述外环混合腔分别形成第二回流区。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燃气炉头还包括内环结构,所述内环结构设置在所述内环壁内侧并形成有内环混合腔,所述外环混合腔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内环混合腔连通,所述分配通道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内环混合腔连通。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喷嘴座和所述的燃气炉头,所述喷嘴座用于向所述引射通道喷射燃气,所述外环火盖盖设在所述外环结构上并承接来自所述燃气炉头的混合气体。
一种灶具,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炉头时,燃气先在引射通道内与空气进行初步混合,接着进入到外环混合腔内进一步混合,从而使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外环混合腔内的气体一部分向上运动并经分流板上的第一过气通孔排出,一部分气体水平运动并进入到分配通道中,从而使混合气体充满过气通道,分配通道内的气体在经第二过气通孔排出。分流板的第一分流部对外环混合腔内的气体产生阻挡,第二分流部对分配通道内的气体产生阻挡,从而使气体在外环混合腔和分配通道分别进行迂回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均匀性。第一过气通孔和第二过气通孔分别设置为上下方向,使燃气炉头沿周向各个位置排出的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统一,进而使外环火盖燃烧后的火焰更均匀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进风燃烧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燃气炉头,燃气燃烧效率高、产生的火焰平稳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灶具,通过设置上述的上进风燃烧器,燃气燃烧效率高、产生的火焰平稳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喷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炉头去掉分流板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在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炉头在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炉头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配合状态下在一个位置处的竖直方向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中的结构去掉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后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燃气炉头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配合状态下在另一个位置处的竖直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
100、燃气炉头;10、外环结构;11、内环壁;12、外环壁;121、外环下周壁;122、外环上周壁;13、引射通道;14、外环混合腔;15、分配通道;16、承载凸台;161、安装孔;17、分流部;171、沉孔;181、第一回流区;182、第二回流区;19、过气间隙;20、内环结构;21、侧周壁;22、底板;23、内环混合腔;30、分流板;31、第一分流区;311、第一过气通孔;32、第二分流区;321、第二过气通孔;33、通孔;34、第一定位部;40、第一通道;50、第二通道;
200、喷嘴座;201、底座;202、供气通道;203、供气管路;204、喷嘴;
300、外环火盖;301、第二定位部;
400、内环火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炉头100、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其中灶具包括至少一个上进风燃烧器。具体灶具包括的上进风燃烧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在此不做限定。如图1-图2所示,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喷嘴座200、燃气炉头100、外环火盖300和内环火盖400,燃气炉头100支撑在喷嘴座200上,外环火盖300和内环火盖400均设置在燃气炉头100上,喷嘴座200能向燃气炉头100喷射燃气,燃气在燃气炉头100中与空气进行混合,最后进入到外环火盖300和内环火盖400中进行燃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喷嘴座200包括底座201、供气通道202、供气管路203和喷嘴204。供气通道202和供气管路203均形成于底座201或支撑在底座201上,供气通道202的一端与气源相连通,另一端与供气管路203连通,喷嘴204设置在供气管路203的出口端并用于将燃气喷射到燃气炉头100中。可选地,底座201包括两个供气管路203和两个喷嘴204,两个喷嘴204均可以向燃气炉头100内喷射燃气,其他实施例中,供气管路203和喷嘴204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如图2和图4所示,燃气炉头100包括外环结构10和内环结构20,外环结构10套设在内环结构20的外侧,外环火盖300盖设在外环结构10的上方,内环火盖400盖设在内环结构20的上方。外环结构10和内环结构20相连通,喷嘴204喷射的燃气先进入到外环结构10中并与空气进行混合,接着部分混合气体从外环结构10直接进入到外环火盖300中进行燃烧,部分混合气体从外环结构10中进入到内环结构20中,最终从内环结构20进入到内环火盖400中进行燃烧。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外环结构10包括底部相连、顶部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并形成过气通道,沿气流流动方向,过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引射通道13、外环混合腔14和分配通道15,外环混合腔14和分配通道15沿外环结构10的周向布置,引射通道13设置在分配通道15下方。内环结构20设置在内环壁11的内侧并形成有内环混合腔23,过气通道与内环混合腔23相连通。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内环结构20包括侧周壁21和底板22,侧周壁21设置在内环壁11的内侧,底板22连接在侧周壁21的下方,从而围设形成内环混合腔23。外环混合腔14通过第一通道40与内环混合腔23连通,分配通道15通过第二通道50与内环混合腔23连通。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进风燃烧器在工作时,喷嘴204将燃气喷射到引射通道13内,燃气在引射通道13内与空气进行初步混合,接着进入到外环混合腔14内,并在外环混合腔14内进一步地混合,从而保证燃气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接着,外环混合腔14内的混合气体第一部分向上进入到外环火盖300中进行燃烧。外环混合腔14内的混合气体第二部分从第一通道40进入到内环混合腔23中。外环混合腔14内的混合气体第三部分沿水平方向流动进入到分配通道15内,以使混合气体充满整个过气通道。分配通道15内的气体一部分向上进入到外环火盖300中进行燃烧,从而使火焰沿外环火盖300的周向分布均匀,分配通道15内的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二通道50进入到内环混合腔23中,最终进入到内环火盖400进行燃烧。即外环结构10中的气体通过两个通道向内环混合腔23内供气,使得气体在内环混合腔23内分布更为均匀,第一通道40内的气体和第二通道50内的气体进入到内环混合腔23内后进一步降低流速,并进行充分混合后再进入到内环火盖400燃烧,使得混合气体燃烧充分。
优选地,如图6所示,外环壁12对应于外环混合腔14处包括彼此相连接的外环下周壁121和外环上周壁122,外环下周壁121外扩设置,外环上周壁122内收设置,外环上周壁122位于外环混合腔14的上方,并使外环混合腔14形成第一回流区181。外环上周壁122能够形成对气流的阻挡,从而使气流迂回并形成第一回流区181,相当于延长了气流在外环混合腔14内的流动时间,从而使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本实施例中,外环上周壁122的边缘构造为钩状,即形成有向下延伸的部分,从而提高对气体的阻挡效果,进而更有效地形成第一回流区181。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外环结构10包括两个过气通道,两个过气通道对称设置。两个过气通道的外环混合腔14相连通,且两个分配通道15相连通,两个外环混合腔14通过一个第一通道40与内环混合腔23连通,两个分配通道15通过一个第二通道50与外环混合腔14相连通。两个引射通道1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分配通道15的下方位置。对应地,喷嘴座200包括两个喷嘴204,每个喷嘴204能对应向一个引射通道13喷射燃气。
优选地,如图4和图7所示,两个外环混合腔14之间设置有分流部17,分流部17与第一通道40相对设置,并与内环壁11构成两个过气间隙19,两个过气间隙19分别连通对应的外环混合腔14和第一通道40,外环混合腔14内的气体通过对应的过气间隙19进入到第一通道40内,从而能够降低两个外环混合腔14内的气体的对冲,减轻气体的扰动,从而能够保证外环火盖300对应位置的火焰的稳定性。此外,如图7所示,分流部17对外环混合腔14内的气体产生阻挡,使得外环混合腔14内形成第二回流区182,相当于延长了气流在外环混合腔14内的流动时间,从而使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
优选地,如图2、图8-图10所示,燃气炉头100还包括分流板30,分流板30盖设在外环结构10上,且位于外环火盖300的下方。分流板30包括位于外环混合腔14上方的第一分流区31和位于分配通道15上方的第二分流区32,第一分流区31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过气通孔311,第二分流区32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过气通孔321。分流板30的第一分流部17对外环混合腔14内的气体产生阻挡,第二分流部17对分配通道15内的气体产生阻挡,从而使气体在外环混合腔14和分配通道15分别进行迂回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均匀性。第一过气通孔311和第二过气通孔321分别设置为上下方向,使燃气炉头100沿周向各个位置排出的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统一,进而使外环火盖300燃烧后的火焰更均匀稳定。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分流板30为环状的板件,且分流板30支撑在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之间。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过气通孔3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过气通孔321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混合气体在过气通道内的流动,会有一定的动能损失,气体流速会有所下降,因此外环混合腔14内的气体的流速大于分配通道15内的气体流速。本实施例通过将位于外环混合腔14上方的第一过气通孔311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小于分配通道15上方的第二过气通孔321的横截面积,可以使从第一过气通孔311排出的气体总量和从第二过气通孔321排出的气体总量相一致,进而保证外环火盖300沿周向各位置产生的火焰的长短一致。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分流区3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气通孔311,第二分流区32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气通孔321。从而保证燃气炉头100的外环结构10整体沿周向的出气分布均匀,进而保证外环火盖300沿周向的燃烧均匀稳定。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区31设置有四个第一过气通孔311,且四个第一过气通孔311均匀分布。第二分流区32设置有四个第二过气通孔321,且四个第二过气通孔321均匀分布。其他实施例中,具体第一过通孔33和第二过气通孔321的数量可以灵活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实现对分流板30的支撑,如图4、图9和图11所示,内环壁11朝向外环壁12的一侧凸设有承载凸台16,分流板30支撑于承载凸台16上。本实施例中,内环壁11上设置有三个承载凸台16,从而保证对分流板30稳定的支撑。其他实施例中,承载凸台16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承载凸台16也可以设置在外环壁12朝向内环壁11一侧,或者其中一部分承载凸台16设置在内环壁11朝向外环壁12一侧,另外一部分承载凸台16设置在外环壁12朝向内环壁11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如图8所示,分流板30的底面高于引射通道13出气端的最高点,从而使第一分流区31和第二分流区32分别对外环混合腔14和分配通道15内的气体进行有效的阻挡,进而提高气体在气流通道内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分流板30的顶面低于内环壁11的顶面,从而在竖直方向上为外环火盖300的安装留有一定的空间,当将外环火盖300安装在分流板30上时不会发生漏气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分流板30的具体高度可以通过承载凸台16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地,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分流板30通过紧固件(未图示)连接于承载凸台16上,从而能够避免分流板3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进而保证分流板30作用的可靠性。具体地,如图4所示,承载凸台16上设置有安装孔161,如图10和图11所示,分流板30上对应于安装孔161的位置设置有通孔33,紧固件穿设通孔33后与安装孔161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61可以为螺纹孔,此时紧固件为螺栓,螺栓穿设通孔33后与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实现对分流板30的锁定。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61也可以为销孔,此时紧固件为销钉。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分流板30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4,外环火盖30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01,第一定位部34与第二定位部301凹凸配合从而对外环火盖300进行限位。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定位部34为定位孔,第二定位部301为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能插入到定位孔中,从而实现对外环火盖300的定位。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1所示,分流部17上还设置有沉孔171,沉孔171位于第一定位部34的正下方,第二定位部301穿设第一定位部34后插入到沉孔171中,从而实现外环结构10、分流板30及外环火盖300三者之间的定位,进一步提高外环火盖300的定位可靠性。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4也可以设置为定位凸起,而第一定位部34设置为定位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环结构(10),所述外环结构(10)包括底部相连、顶部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并形成过气通道,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过气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引射通道(13)、外环混合腔(14)和分配通道(15),所述外环混合腔(14)和所述分配通道(15)沿所述外环结构(10)的周向布置,所述引射通道(13)设置在所述分配通道(15)下方;
分流板(30),盖设在所述外环结构(10)上,所述分流板(30)包括位于所述外环混合腔(14)上方的第一分流区(31)和位于所述分配通道(15)上方的第二分流区(32),所述第一分流区(31)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过气通孔(311),所述第二分流区(32)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过气通孔(3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通孔(3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过气通孔(321)的横截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区(3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过气通孔(311);和/或
所述第二分流区(32)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气通孔(3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壁(11)朝向所述外环壁(12)一侧和/或所述外环壁(12)朝向所述内环壁(11)一侧凸设有承载凸台(16),所述分流板(30)支撑于所述承载凸台(16)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0)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凸台(1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0)的底面高于所述引射通道(13)的出气端的最高点;和/或
所述分流板(30)的顶面低于所述内环壁(11)的顶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4),所述第一定位部(34)被配置为与外环火盖(300)凹凸配合以定位所述外环火盖(300)。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壁(12)对应于所述外环混合腔(14)处包括彼此相连接的外环下周壁(121)和外环上周壁(122),所述外环下周壁(121)外扩设置,所述外环上周壁(122)内收设置,所述外环上周壁(122)位于所述外环混合腔(14)的上方,并使所述外环混合腔(14)形成第一回流区(181)。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结构(10)包括两个所述过气通道,两个所述过气通道的所述外环混合腔(14)之间设置有分流部(17),所述分流部(17)使两个所述外环混合腔(14)分别形成第二回流区(182)。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炉头还包括内环结构(20),所述内环结构(20)设置在所述内环壁(11)内侧并形成有内环混合腔(23),所述外环混合腔(14)通过第一通道(40)与所述内环混合腔(23)连通,所述分配通道(15)通过第二通道(50)与所述内环混合腔(23)连通。
1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火盖(300)、喷嘴座(200)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炉头,所述喷嘴座(200)用于向所述引射通道(13)喷射燃气,所述外环火盖(300)盖设在所述外环结构(10)上并承接来自所述燃气炉头的混合气体。
12.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CN202222500515.0U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Active CN218269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0515.0U CN218269173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0515.0U CN218269173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9173U true CN218269173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0515.0U Active CN218269173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9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1851B2 (en) Inner swirling flame gas burner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11853789B (zh) 一种平板式燃烧器及平板式燃气灶
PL183105B1 (pl) Palnik gazowy do urządzeń kuchennych
CN210861084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8269173U (zh)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CN1099590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608436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8730979B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114556B (zh) 一种燃烧器
CN212511146U (zh) 炉头组件、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0688216U (zh) 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1043600A (zh) 一种双侧进气上进风式家用燃烧器炉头
CN111351039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878813A (zh) 炉头组件、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09840089U (zh)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CN207599789U (zh) 燃气轮机的后火焰燃料喷射装置
CN22003854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3066105U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5539946A (zh) 一种燃气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灶具
CN219640256U (zh) 分气盘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414750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CN218095937U (zh) 分火器组件和燃烧器
CN211695007U (zh)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