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5007U -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95007U CN211695007U CN202020151592.8U CN202020151592U CN211695007U CN 211695007 U CN211695007 U CN 211695007U CN 202020151592 U CN202020151592 U CN 202020151592U CN 211695007 U CN211695007 U CN 2116950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accumulator
- flow passage
- combustion
- air flow
- kitchen ba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在炉头内具有多个相对隔离的混合腔,相邻的两个混合腔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通道,每个混合腔分别与燃烧头和预混装置连通,每个混合腔的上方分别覆盖有一上盖板,燃烧头固定在上盖板上,在炉头上方设置有若干凸台,蓄热体放置在凸台上,灶盆采用镂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但有利于在燃烧时降低蓄热体温度,避免由于蓄热体温度过高而损坏,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溢液排出,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属于燃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蓄热式燃气灶一般由灶盆、炉头、燃烧组件及点火装置组成,其中,燃烧组件安装在炉头的上方,燃烧组件和点火装置被安装在灶盆内,灶盆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架,烹饪时将锅具放置在支撑架上。
燃烧组件主要包括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在蓄热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孔,燃烧头对应插入通孔中,蓄热体直接放置在炉头的上表面上,混合气体从燃烧头的喷嘴中喷出点火燃烧,在燃烧过程中,蓄热体起着辅助燃烧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灶盆、炉头均为封闭的结构,燃烧时不但使蓄热体温度过高,易于损坏,而且在烹饪时,如果有食物残渣或汤、水等液体溢出锅外时,就会顺着灶头流下进入燃烧器的内部,造成燃烧器的堵塞和损坏,缩短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在燃烧时降低蓄热体温度,提高燃烧效率,同时有利于溢液排出,提高燃烧器使用寿命的蓄热式燃气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所述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所述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在所述炉头内具有多个相对隔离的混合腔,相邻的两个混合腔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通道,每个所述混合腔分别与燃烧头和预混装置连通,每个混合腔的上方分别覆盖有一上盖板,所述燃烧头固定在上盖板上。
进一步,多个所述混合腔呈相互套装的结构,第一混合腔位于中心,第二混合腔为环形套在第一混合腔的外侧,依次第N混合腔为环形套在第N-1混合腔外侧,第一混合腔为圆筒状或为环形,对应的上盖板为圆盘形或环形。
进一步,所述混合腔为相互套装的二个或三个。
进一步,所述预混装置包括预混腔,所述预混腔的一端连通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空气流道上设置空气入口,燃气流道上设置燃气入口,所述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被配置成使进入预混腔的气流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采用夹层结构,所述空气流道由夹层结构的内层围成,所述燃气流道由夹层结构的外层围成,所述燃气流道呈环形包围在空气流道的外侧,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环形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燃气通过的通气孔。
进一步,所述环形壁设置在空气流道的尾端部,或所述环形壁设置在空气流道的中间,围成空气流道的内层的尾端伸入至预混腔内。
进一步,在所述预混腔与每个混合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口,在连通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入该混合腔内混合气量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阀、调节杆及锁紧螺母,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调节阀,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预混腔的壳体,所述锁紧螺母安装位于壳体外侧的调节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所述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在所述炉头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向上凸出的凸台,所述蓄热体放置在凸台上,凸台与燃烧头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凸台的高度为5-2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所述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所述灶盆采用镂空结构。
进一步,所述灶盆由主体、环形边及多个连接部组成,蓄热体安装在主体内,环形边与支撑组件连接,环形边与主体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开口,环形边与主体之间通过间断的多个的连接部连接。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炉头内采用多个相互隔离的混合腔结构,且在混合腔之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道,不但有利于在燃烧时降低蓄热体温度,避免由于蓄热体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溢液排出,避免燃烧器堵塞和损坏,进而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炉头上方设置若干个凸台,蓄热体放置在凸台上,使蓄热体的底部与炉头之间间隔一定高度,不但可以避免蓄热体对炉头的直接接触热传导,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溢液排出,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灶盆采用镂空结构,不但有利于在燃烧时降低蓄热体温度,避免由于蓄热体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溢液排出,避免燃烧器堵塞和损坏,进而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在炉头前安装预混装置,让空气和燃气提前预混充分后再进入炉头内的混合腔,有利于简化炉头结构,同时也有昨于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灶盆1,主体1a,环形边1b,连接部1c,开口1d,燃烧器2,支撑组件3,连接圈4,安装台4a,支撑圈5,支撑凸起5a,安装凸沿5b,升降螺杆6,炉头7,底座7a,上盖板7b,蓄热体8,燃烧头9,喷嘴9a,凸台10,预混装置11,预混腔12,空气入口13,燃气入口14,通气孔15,调节阀16,调节杆17,锁紧螺母18,空腔19,点火常明火装置20,点火针20a,熄火保护感应针20b,常明火20c,安装座20d,压圈21,连通口22,空气流道23,燃气流道24,环形壁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主要包括灶盆1、安装在灶盆1内部的燃烧器2及安装在灶盆1上方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3。
其中,灶盆1的断面呈倒L形,燃烧器2安装在灶盆1的内部。支撑组件3由分体的连接圈4和支撑圈5组成,连接圈4套在灶盆1的外侧安装,支撑圈5可拆卸安装在连接圈4的上方,烹饪时锅具放置在支撑圈5上,连接圈4和支撑圈5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锅具的尺寸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圈5,提高通用性,同时还可以保证锅具距燃烧表面的距离在最佳距离范围内,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支撑圈5整体为由底部至顶部向中心收拢的拱形,支撑圈5顶部内圈的边缘具有向中心伸出的多个支撑凸起5a,锅具支撑在支撑凸起5a上。支撑圈5的底部边缘具有向外水平伸出的安装凸沿5b,优选安装凸沿5b的断面为倒L形。连接圈4的断面呈“Z”字形,安装凸沿5b的水平边搭置在连接圈4顶部的翻边上,安装凸沿5b的垂直边安装后卡在连接圈4顶部翻边的外侧,保证支撑圈5安装后稳定不会晃动。
连接圈4的底部的水平边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向中心凸出的安装台4a,安装台4a与灶盆1顶部的翻边之间通过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升降螺杆6固定连接。不但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灶盆1与支撑圈5之间安装的相对高度,通过升降螺杆6实现支撑圈5的升降,可以根据所需使用的锅具而调节灶盆1相对于支撑圈5的安装高度,进一步保证锅具距燃烧器2顶部的燃烧表面的距离在最佳距离范围内,提高燃烧效率。连接圈4与灶盆1之间具有呈环形的间隙,不但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避免连接圈4的温度过高,同时也方便支撑组件3与灶盆1之间的拆装。
在升降螺杆6的上部和下部还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销(图中未示出),用于限制升降螺杆6的最大抬升或下降的距离,即用于限制灶盆1最大和最小的安装高度,限定了灶盆1的安装高度的可调节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燃烧器2由炉头7、燃烧组件、点火常明火装置20组成。其中,燃烧组件包括蓄热体8和多个燃烧头9,蓄热体8安装在炉头7的上方,蓄热体8上设置有若干个上下贯穿的通孔8a,燃烧头9的上部分别对应插入安装在通孔8a内,燃烧头9的下部固定在炉头7上。点火装置和常明火装置20均安装在蓄热体8的一侧,点火和常明火装置20的底部通过安装座20d安装固定在炉头7上,点火常明火装置20包括点火针20a、熄火保护感应针20b及常明火20c。
炉头7包括底座7a和上盖板7b,灶盆1的底部搭置在上盖板7b上。底座7a与上盖板7b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直接焊接固定为一体的结构。在上盖板7b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图中未标示),多个燃烧头9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在上盖板7上的通孔中。燃烧头9由下方的进气管(图中未标示)和顶部的喷嘴9a组成,进气管的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上盖板7b上的通孔中,进气管的底部进气口与炉头7内的混合腔(图中未示出)连通,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从燃烧头9顶部的喷嘴9a喷出,在蓄热体8的上表面燃烧为锅体加热。
在炉头7的底座7a内具有多个相对隔离的混合腔,相邻的两个混合腔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通道(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优选,混合腔为相互套装的二个或三个,更优选采用具有三个混合腔的结构,第一混合腔位于中心,可以为圆筒状或为环形,第二混合腔为环形套在第一混合腔的外侧,依次第三混合腔为环形套在第二混合腔的外侧,第一混合腔与第二混合腔之间、第二混合腔与第三混合腔之间均具有上下贯通的通道。两个混合腔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部(图中未示出)连接,其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为中空的结构,作为混合腔与预混装置连通的通道。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扇形的上下贯通的通道,或者在底座7a的底板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混合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过孔,作为通道。
第一混合腔、第二混合腔、第三混合腔的上方分别覆盖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及第三上盖板,对应的第一上盖板为圆盘形或环形,第二上盖板及第三上盖板均为环形结构。在每个上盖板7b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供燃烧头9穿过固定的通孔,每个混合腔覆盖的上盖板7b对应安装若干个燃烧头9。
由在炉头7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道,不但使得空气通过通道在炉头7内流动,有利于在燃烧时降低蓄热体8的温度,避免由于蓄热体8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烹调时的溢液也可以通过通道排出至炉头7外部,可有效避免燃烧器堵塞和损坏,进而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如图1所示,在蓄热体8与灶盆1之间具有一环形的空腔19,该空腔19的设置起到利用空气层隔热的目的,蓄热体8散热的热量可通过该空腔18隔热,避免外圈的灶盆1温度过高。
在空腔19的上方安装一块环形的压圈21,压圈21采用铸铁件。在灶盆1顶部的内侧具有一台阶状的结构,压圈21的外圈边搭置在台阶状的结构上,压圈21的内圈边具有台阶状结构,该台阶状结构扣在蓄热体8的边缘上。压圈21可以进一步将蓄热体8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辐射出去,起到聚拢热量辅助燃烧的作用,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如图1所示,炉头7外安装有预混装置11,预混装置11包括预混腔12,预混腔12的一端连通空气流道23和燃气流道24,空气流道23上设置空气入口13,空气入口13与鼓风机(图中未示出)连接,燃气流道24上设置燃气入口14,燃气入口14与燃气进气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燃气进气管连接气源,炉头7内的三个环形混合腔分别与预混腔12连通。空气和燃气分别通过空气入口13及燃气入口14进入预混腔12内充分混合,再分别进入三个混合腔内,最后从燃烧头9喷出燃烧。
本实施例中,空气流道23和燃气流道24被配置成使进入预混腔的气流方向相同。具体为,空气流道23和燃气流道24采用夹层结构,空气流道23由夹层结构的内层围成,燃气流道24由夹层结构的外层围成,燃气流道24呈环形包围在空气流道23的外侧,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环形壁25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燃气通过的通气孔15。环形壁25设置在空气流道23的尾端部,或环形壁25设置在空气流道23的中间,围成空气流道23的内层的尾端伸入至预混腔12内。燃气从通气孔15穿过进入预混腔12。燃气包围在空气外侧呈环形进入预混腔12,有利于预混腔12内空气和燃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在预混腔12与每个混合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口22,在连通口22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入该混合腔内混合气量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阀16、调节杆17及锁紧螺母18,调节杆17的一端连接调节阀16,调节杆17的另一端穿过预混腔12的壳体,锁紧螺母18安装位于壳体外侧的调节杆17上。燃气预混后,通过调节调节杆17可分别调节调节阀16的开合各度,进而调整进入三个混合腔内的混合气量,在出厂前将各混合腔内的混合气量调节至最佳值,保证使用进各环的火都能稳定燃烧,调节杆17调节至最佳值后用锁紧螺母18固定,该调节杆17仅在出厂前设置,在出厂后则不再做调节。
如图1所示,在使用燃气灶时,空气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从空气入口13进入预混腔12,同时,燃气通过燃气入口14进入夹层结构内,通过通气孔15进入预混腔12,燃气和空气在预混腔12内充分混合,再同时分别进入三个混合腔,最后从若干个燃烧头9的顶部同时喷出,启动点火针10a点火,火焰迅速蔓延蓄热体8的上表面,在蓄热体8的上表面上燃烧。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混合腔的上盖板7b上还设置有多个向上凸出的凸台10,蓄热体8放置在若干个凸台10上,凸台10与用于穿过燃烧头9的通孔间隔设置。凸台10优选采用锥形台结构,高度优选采用5-20mm。
凸台10的设置将蓄热体8与炉头7之间隔出一定高度,不但可以避免蓄热体8对炉头7的直接接触热传导,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溢液排出,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灶盆1采用镂空结构,具体为,灶盆1由主体1a、环形边1b及多个连接部1c组成,蓄热体8安装在主体1a内,环形边1b与连接圈4连接,环形边1b与主体1a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开口1d,环形边1b与主体1a之间通过间断的多个的连接部1c连接。
由于灶盆1采用镂空结构,不但有利于空气流动,用以在燃烧时降低蓄热体8温度,避免由于蓄热体8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烹调时的溢液也可以通过环形的开口1d直接排出至灶盆1的外部,可有效避免燃烧器堵塞和损坏,进而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所述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在所述炉头内具有多个相对隔离的混合腔,相邻的两个混合腔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通道,每个所述混合腔分别与燃烧头和预混装置连通,每个混合腔的上方分别覆盖有一上盖板,所述燃烧头固定在上盖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混合腔呈相互套装的结构,第一混合腔位于中心,第二混合腔为环形套在第一混合腔的外侧,依次第N混合腔为环形套在第N-1混合腔外侧,第一混合腔为圆筒状或为环形,对应的上盖板为圆盘形或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为相互套装的二个或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装置包括预混腔,所述预混腔的一端连通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空气流道上设置空气入口,燃气流道上设置燃气入口,所述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被配置成使进入预混腔的气流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和燃气流道采用夹层结构,所述空气流道由夹层结构的内层围成,所述燃气流道由夹层结构的外层围成,所述燃气流道呈环形包围在空气流道的外侧,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环形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燃气通过的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设置在空气流道的尾端部,或所述环形壁设置在空气流道的中间,围成空气流道的内层的尾端伸入至预混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混腔与每个混合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口,在连通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入该混合腔内混合气量的调节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阀、调节杆及锁紧螺母,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调节阀,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预混腔的壳体,所述锁紧螺母安装位于壳体外侧的调节杆上。
9.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所述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在所述炉头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向上凸出的凸台,所述蓄热体放置在凸台上,凸台与燃烧头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为5-20mm。
11.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包括灶盆、燃烧器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组件,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及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由蓄热体及安装在蓄热体内的多个燃烧头组成,所述蓄热体安装在灶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连接有预混装置,所述灶盆采用镂空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盆由主体、环形边及多个连接部组成,蓄热体安装在主体内,环形边与支撑组件连接,环形边与主体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开口,环形边与主体之间通过间断的多个的连接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51592.8U CN211695007U (zh) | 2020-02-04 | 2020-02-04 |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51592.8U CN211695007U (zh) | 2020-02-04 | 2020-02-04 |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95007U true CN211695007U (zh) | 2020-10-16 |
Family
ID=7277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51592.8U Active CN211695007U (zh) | 2020-02-04 | 2020-02-04 |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95007U (zh) |
-
2020
- 2020-02-04 CN CN202020151592.8U patent/CN2116950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05263A (en) | Sealed gas burner assembly | |
US6325619B2 (en) | Gas burner with multiple gas rings | |
CN112664981B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 |
CN111853789B (zh) | 一种平板式燃烧器及平板式燃气灶 | |
CN112161268A (zh) |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111964054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器 | |
CN109114556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11780170A (zh) | 一种具有调节燃烧效率的燃气灶 | |
CN211695007U (zh) | 一种蓄热式燃气灶 | |
CN110836411A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 | |
CN112128749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209569723U (zh)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 |
CN111121034A (zh)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 |
CN212132433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209569722U (zh)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 |
CN215336313U (zh) |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109990290B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20038544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18895403U (zh) |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 |
CN111102571A (zh) |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214249587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 |
CN112747318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14700686U (zh) | 燃烧器 | |
CN215523284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15863380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6 Address after: A13, No. 2-1 Donghai 1st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Patentee after: Qingdao Mose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03, unit 2, building 3, Hisense Phoenix golden bank, 257 Jialingjiang Ea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266520 Patentee before: Song Huan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