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5672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5672U
CN218245672U CN202221841577.1U CN202221841577U CN218245672U CN 218245672 U CN218245672 U CN 218245672U CN 202221841577 U CN202221841577 U CN 202221841577U CN 218245672 U CN218245672 U CN 218245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ousing
atomizer
chamber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15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文
李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15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5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5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5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外壳,包括壳体和气道管,气道管设置于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气道管具有两侧,其中至少一侧设置有凹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雾化器中存在的两侧储液腔出液不平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储液腔、气道管、雾化芯和电芯,电芯给雾化芯供电,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腔的气溶胶基质,气道管则进一步将经雾化芯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输送至电子雾化装置外部,以供用户吸食。然而,在雾化器中,由于雾化器体积限制,气道管分隔形成的两个储液腔之间联通空间十分有限,而气溶胶基质往往为粘性液体,经常会吸附在联通空间的两侧进而堵塞两个储液腔之间的联通通道,导致两个储液腔出液不平衡,气液差不断增加,甚至产生一侧储液腔液体尚未流出,另一侧储液腔液体已经流完的极端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雾化器中存在的两侧储液腔出液不平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外壳,包括壳体和气道管,所述气道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气道管具有两侧,其中至少一侧设置有凹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气道管界定出储液腔,所述气道管将所述储液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划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凹部位于所述间隙处。
可选地,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位于所述壳体第一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储液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等于7.0mm,所述凹部使得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壳体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间隙尺寸大于等于0.75mm。
可选地,所述凹部为切削所述气道管的外壁形成的斜平面、平面或曲面;
其中,所述斜平面相对所述气道管的轴线呈倾斜设置,所述平面与所述气道管的轴线呈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气道管包括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壁厚,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顶盖的气雾出口相装配。
可选地,所述凹部使得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面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间隙尺寸大于等于0.75mm,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管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面共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相对所述第二管体凸出的壁厚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为光滑曲面;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顶盖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相嵌设,且所述密封件止挡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气道管的管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1.6mm。
可选地,所述管孔为圆孔或椭圆孔;
其中,所述椭圆孔的短轴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椭圆孔的长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芯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电芯给雾化器供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限定在壳体的第一方向上,气道管具有两侧,其中至少一侧设置有凹部,凹部可使得气道管在其周围的部分相对不低于凹部所在区域,进而可增大凹部所在区域与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间隙,以使得壳体内位于气道管两位且通过该间隙连通的储液腔之间流体输送更为顺畅和高效,极大程度上保证两侧储液腔之间的气液平衡,并可避免气道管和壳体之间因间隙过小而形成液膜的状况发生,并有助于促进两侧储液腔之间的流体交换和输送,实现两侧储液腔之间的出液平衡,避免两侧储液腔之间液差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一侧有液一侧无液的极端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沿AA视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沿BB视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雾化器中C区域一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外壳和储液腔一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外壳和储液腔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为解决现有雾化器中存在的两侧储液腔出液不平衡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液态基质的雾化,通常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芯。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雾化器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雾化器10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是药液、植物草叶类液体等液态基质;雾化器10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电子气溶胶化等。电芯(未示出)用于为雾化器10供电,以使得雾化器10能够雾化待雾化基质形成气溶胶。雾化器10与电芯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10沿AA视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雾化器10设置有外壳11、顶盖12和储液腔13。外壳11包括壳体14和气道管15,壳体14可用于容纳和保护雾化器10内的零部件;气道管15设置于壳体14内,并且气道管15的一端与壳体14相连接,气道管15可用于将雾化器10内产生的气溶胶输送至壳体14外部以供用户吸食。
顶盖12连接壳体14的内壁和气道管15的另一端,并界定出储液腔13,储液腔13可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2设有第一液孔17和第二液孔18,第一液孔17和第二液孔18分设于气道管15的两侧,且均连通储液腔13。第一液孔17和第二液孔18的设置可使得储液腔13内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顺利通过顶盖12,并随后进入雾化芯19中进行雾化,以形成气溶胶,气溶胶随后经由气道管15输出至壳体14外部,以供用户吸食。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沿BB视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雾化器中C区域一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外壳和储液腔一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外壳和储液腔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壳体14沿气道管15的轴线上的横截面呈椭圆状,可将该椭圆的短轴延伸方向定义为壳体14的第一方向A,将该椭圆的长轴延伸方向定义为壳体14的第二方向B,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向垂直。
可选地,壳体14沿气道管15的轴线上的横截面还可以呈矩形状,可将该矩形的宽度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该矩形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
通常来讲,雾化器10的储液腔13沿第一方向A上的宽度尺寸a小于等于7.0mm。
例如,壳体14的横截面呈椭圆状,其在各处的宽度尺寸a不相同,储液腔13沿第一方向A上的宽度尺寸a小于等于7.0mm,可认为各处的宽度尺寸a中的最大宽度尺寸小于等于7.0mm。例如,最大宽度尺寸a可以是4.6mm、4.7mm、4.8mm、4.9mm、5.0mm、5.2mm、5.4mm、5.6mm、5.8mm、6.0mm、6.2mm、6.4mm、6.6mm、6.8mm或7.0mm等。
由于雾化器10的体积结构十分有限,为保证气道管15能够尽可能多地输送气溶胶,本申请将气道管15设置于储液腔13沿第一方向A上的最大宽度尺寸a处。
本实施例中,气道管15的管孔在最大宽度尺寸a处的沿第一方向A的宽度尺寸d大于等于1.6mm,以减小吸阻而利于用户抽吸,并可充分保证用户的每口抽吸量。
例如,宽度尺寸d为1.6mm、1.7mm、1.8mm、1.9mm、2.0mm、2.1mm或2.2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道管15的管孔为圆孔或椭圆孔,当然,气道管15的管孔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能够输送气溶胶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当气道管15的管孔为椭圆孔时,椭圆孔的长轴沿第二方向B设置,椭圆孔的短轴沿第一方向A设置且位于最大宽度尺寸a处。这一设置使得气道管15在有限的空间下能够实现孔径面积最大化,进而有利于气溶胶在气道管15中的快速输送,并利于保证给用户供给充足的气溶胶量,以避免因输送速度过慢导致大量气溶胶在气道管15中滞留,从而使得温度较高的气溶胶在与温度较低的气道管15管壁相接触时析出大量冷凝液而产生的漏液现象。
在本申请中,气道管15将储液腔13沿第二方向B划分成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通过气道管15和壳体14之间的间隙24连通,从而使得储液腔13的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气体交换和流通,以实现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的气液平衡,避免一侧腔体下液较快,另一侧液体下液缓慢而使得两侧腔体中液体的高度差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一侧腔体无液体,另一侧腔体中仍存放大量液体的极端现象。
而结合储液腔13的最大宽度尺寸a小于等于7.0mm,且气道管15在最大宽度尺寸a处的宽度尺寸d大于等于1.6mm,再加上气道管15的壁厚,则气道管15和壳体14之间的间隙24的尺寸及其有限,极容易导致被具有粘性的气溶胶基质在间隙24处形成液膜封堵。
请参阅图4至图6,在壳体14的第一方向A上,气道管15具有相背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侧设置有凹部25,凹部25使得气道管15在其周围的部分相对不低于凹部25所在区域,进而可增大凹部25所在区域与壳体14在第一方向A上的间隙24,以使得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流体输送更为顺畅和高效,极大程度上保证两侧储液腔13之间的气液平衡,并可避免气道管15和壳体14之间因间隙24过小而形成液膜的状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气道管15朝向顶盖12的端部设置有凹部25,凹部25使得气道管15和壳体14之间在最大宽度尺寸a处的最大间隙尺寸b大于等于0.75mm。本申请凹部25的设置,可使得在雾化器10体积限制下,最大化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通过气道管15和壳体14连通的间隙24,以使得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流体输送更为顺畅和高效,极大程度上保证两侧储液腔13之间的气液平衡,并且还可避免在某些情形下,储液腔13中液体吸附在气道管15和壳体14上并形成液膜,堵住气道管15和壳体14上之间的间隙24,从而导致两侧储液腔13流体输送受阻等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25为切削气道管15的外壁形成的斜平面、平面或曲面,当然,凹部25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在雾化器10体积限制下,气体能够在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通过气道管15和壳体14连通的间隙24进行交换和流通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如图5所示,凹部25为切削气道管15的外壁形成的斜曲面,该曲面绕气道管15的轴线设置。如图6所示,凹部25为切削气道管15的外壁形成的斜平面,该斜平面相对气道管15的轴线呈倾斜设置。可选地,凹部25还可以为切削气道管15的外壁形成的平面,该平面与气道管15的轴线呈平行设置。
可选地,凹部25还可以是在外壳11制作时通过磨具一体形成的,而无需采用切削方式形成。
结合参阅图2、图4至图6,气道管15包括连接的第一管体27和第二管体28,第一管体27的壁厚大于第二管体28的壁厚,凹部25设置于第一管体27连接第二管体28的端部,第二管体28与顶盖12的气雾出口31相装配。
具体而言,管壁较薄的第二管体28更便于与设置在顶盖12上的气雾出口31相装配,具体装配方式可以是插接、卡接等,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将凹部25设置于第一管体27连接第二管体28的端部,则可实现在不改变气道管15输送体积的情况下,增大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通过气道管15和壳体14连通的间隙24。由此,既可保证气溶胶输送效率,又增加了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气体输送的通道体积,避免因液体堵塞联通通道而产生两侧储液腔出液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凹部25的设置可使得第一管体27的端面与壳体14在最大宽度尺寸处的间隙24的最大间隙尺寸b大于等于0.75mm,且第一管体27的端面与第二管体28相连接。由此,本申请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流体的相互交换与流通,有助于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达到气液平衡,避免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因间隙24堵塞而无法进行流体流通,进而影响储液腔13出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7的内壁面和第二管体28的内壁面共面,从而可利用第一管体27相对第二管体28多出的壁厚设置该凹部25,即凹部25设置于第一管体27相对第二管体28凸出的壁厚部;一方面利于气道管15的制作形成,另一方面也利于凹部25的制作形成,有效地降低了制作工艺的难度。
当第一管体27的内壁面和第二管体28的内壁面不共面时,气溶胶在从第二管体28流至第一管体27时,气溶胶极易在转折处与气道管15管壁发生接触,进而导致冷凝液析出量增多,影响出液效果,甚至出现漏液现象。而将第一管体27的内壁面和第二管体28的内壁面设置为共面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雾化器10还包括密封件29,密封件29套设于顶盖12朝向储液腔13的一端,壳体14的内壁面为光滑曲面,顶盖12通过密封件29与壳体14的内壁面相嵌设,且密封件29止挡于第一管体27的端面上,以利用气道管15定位顶盖12和密封件29的位置,避免采用壳体14定位顶盖12和密封件29的位置而导致壳体14的厚度增厚,即有利于减小雾化器100的在第一方向A的宽度尺寸。
由此,密封件29的设置一方面可使得顶盖12与壳体14的位置相互固定,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储液腔13内的液体泄漏至壳体14与顶盖12之间的间隙24处,进而可提高雾化器1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10及电子雾化装置,受限于雾化器储液腔13沿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的第一方向A上的最大宽度尺寸小于等于7.0mm,也即a小于等于7.0mm,本申请通过将气道管15设置于储液腔13的最大宽度尺寸a处,并且在气道管15朝向顶盖12的端部设置凹部25,进而使得气道管15和壳体14之间在最大宽度尺寸处的间隙24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75mm,也即b大于等于0.75mm。由此,本申请可在体积十分有限的雾化器10内,极大程度上加大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联通通道的面积,进而可保证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流体流通,避免因间隙24过小而导致液体易堵封,从而引发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出液不平衡,甚至产生一侧有液一侧无液的极端现象。此外,本申请气道管15可以设置为第一管体27和第二管体28两个壁厚不同的管体部分,便于壁厚较小的第二管体28与顶盖12进行装配,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将凹部25设置于壁厚较大的第一管体27上,从而可实现在不改变气道管15输送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之间流体输送的通道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外壳,包括壳体和气道管,所述气道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气道管具有两侧,其中至少一侧设置有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气道管界定出储液腔,所述气道管将所述储液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划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凹部位于所述间隙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位于所述壳体第一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等于7.0mm,所述凹部使得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壳体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间隙尺寸大于等于0.7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切削所述气道管的外壁形成的斜平面、平面或曲面;
其中,所述斜平面相对所述气道管的轴线呈倾斜设置,所述平面与所述气道管的轴线呈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包括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壁厚,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顶盖的气雾出口相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使得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面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间隙尺寸大于等于0.75mm,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管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面共面,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相对所述第二管体凸出的壁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为光滑曲面;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顶盖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相嵌设,且所述密封件止挡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的管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1.6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圆孔或椭圆孔;
其中,所述椭圆孔的短轴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椭圆孔的长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芯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芯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CN202221841577.1U 2022-07-14 2022-07-14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245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1577.1U CN218245672U (zh) 2022-07-14 2022-07-14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1577.1U CN218245672U (zh) 2022-07-14 2022-07-14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5672U true CN218245672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1577.1U Active CN218245672U (zh) 2022-07-14 2022-07-14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5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2041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2041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95771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8479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17469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12029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4567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94169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298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4431787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231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8511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52394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50135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24567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742657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1839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21819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18518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18518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75656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