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151U -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9151U
CN218219151U CN202222434637.4U CN202222434637U CN218219151U CN 218219151 U CN218219151 U CN 218219151U CN 202222434637 U CN202222434637 U CN 202222434637U CN 218219151 U CN218219151 U CN 218219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p
subassembly
aeroso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46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英
陈立军
牛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46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9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9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9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杯体,气道组件及导油组件;所述杯体与气道组件围合形成储液腔,所述杯体沿所述储液腔的方向设有缝隙槽,所述缝隙槽与所述气道组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导油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气道组件的上方,所述气道组件上设有进气道,所述导油组件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道的通气道,所述杯体上设有对应所述通气道的出气道,所述进气道、通气道及出气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缝隙槽、间隙及气道组件形成毛细管效应,使得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基质流动到导油组件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解决了因气溶胶基质重力导致泄露风险的问题,提升使用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危害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到,电子气溶胶产生装置作为传统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替代品,越来越被消费者群体所接受,并逐渐扩展着市场占有率。
现有气溶胶基质类产品大都是雾化区域浸泡在气溶胶基质中,通过气溶胶基质重力和导油棉的吸附能力给发热丝提供气溶胶基质,但是在气溶胶基质重力长时间作用下,气溶胶基质容易从气道孔漏出,存在泄露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组件,包括:杯体,气道组件及导油组件;所述杯体与气道组件围合形成储液腔,所述杯体沿所述储液腔的方向设有缝隙槽,所述缝隙槽与所述气道组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导油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气道组件的上方,所述气道组件上设有进气道,所述导油组件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道的通气道,所述杯体上设有对应所述通气道的出气道,所述进气道、通气道及出气道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缝隙槽、间隙及气道组件形成液路,所述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液路流动到导油组件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缝隙槽由若干个导杆阵列形成,相邻的所述导杆之间设有缝隙。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缝隙和间隙均小于等于1mm。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杆与杯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组件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气道管;所述底座与所述杯体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缝隙槽与所述气道管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进气道位于所述气道管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管的外周还设有毛细管纹路槽,所述毛细管纹路槽与所述缝隙槽相配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环形槽,所述杯体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组件包括导油件及发热丝;所述导油件位于所述杯体内部,所述通气道位于所述导油件上,所述发热丝位于所述通气道内,所述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液路流动到导油件上被发热丝加热形成气溶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如上述的雾化组件及主机;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杯体与气道组件围合形成储液腔,杯体沿储液腔的方向设有缝隙槽,缝隙槽与气道组件之间形成间隙,利用缝隙槽、间隙及气道组件形成毛细管效应,使得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基质流动到导油组件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解决了因气溶胶基质重力导致泄露风险的问题,提升使用体验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杯体10,气道组件20及导油组件30;所述杯体10与气道组件20围合形成储液腔40,所述杯体10沿所述储液腔40的方向设有缝隙槽11,所述缝隙槽11与所述气道组件20之间形成间隙50,所述导油组件30位于所述杯体10内部且位于所述气道组件20的上方,所述气道组件20上设有进气道221,所述导油组件30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道221的通气道311,所述杯体10上设有对应所述通气道311的出气道12,所述进气道221、通气道311及出气道12连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0为陶瓷杯,稳定耐用。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所述储液腔40、缝隙槽11、间隙50及气道组件20形成液路,所述储液腔40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液路流动到导油组件30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
具体地,利用缝隙槽11、间隙50及气道组件20形成毛细管效应,使得储液腔40中的气溶胶基质流动到导油组件30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解决了因气溶胶基质重力导致泄露风险的问题,提升使用体验效果。
其中,毛细管效应指的是两种不同物质接触部分间的相互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两种物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的一种表现,由于液体与固体能够密切接触,因此液体与固体间就能显示出附着力的作用,液体浸润固体的现象,就是由于在与固体相接触的液体附着层中,附着力发生作用的结果,当附着力大于液体的内聚力时,液体就会浸润固体,并达到液体在固体表面流动的效果,当两固体形成间隙等于、小于1mm时,将形成毛细管效应。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所述缝隙槽11由若干个导杆111阵列形成,相邻的所述导杆111之间设有缝隙112。
具体地,通过若干个导杆111环形阵列形成缝隙槽11,使得气溶胶基质可以流动到整个导杆111上,及通过缝隙112流动至间隙。即使储液腔40中的气溶胶基质储量较低时,也可通过毛细管效应将气溶胶基质流动到整个导杆111和间隙50,然后被导油组件30吸附。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所述缝隙112和间隙50均小于等于1mm,有利于毛细管效应的形成,以便气溶胶基质流动到导油组件30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杆111与杯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且只需一套生产模具即可,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所述气道组件20包括底座21及与所述底座21连接的气道管22;所述底座21与所述杯体10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40,所述缝隙槽11与所述气道管22之间形成所述间隙50,所述进气道221位于所述气道管22上。
具体地,底座21与杯体10围合形成储液腔40,用于储存气溶胶基质。从进气道221进入的气体与气溶胶基质在导油组件30上汇合,然后被加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再通过出气道12从杯体10上方流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与气道管22为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且只需一套生产模具即可,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所述气道管22的外周还设有毛细管纹路槽222,所述毛细管纹路槽222与所述缝隙槽11相配合。
具体地,毛细管纹路槽222也起到毛细管效应,以使得更多地气溶胶基质流动到导油组件30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所述底座21上设有环形槽211,所述杯体10与所述环形槽211相配合。
具体地,通过杯体10与环形槽211相配合,连接紧密,密封性强且节约空间,使得气溶胶基质不易发生泄露。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211与杯体10之间还设有密封件,材质为硅胶,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所述导油组件30包括导油件31及发热丝32;所述导油件31位于所述杯体10内部,所述通气道311位于所述导油件31上,所述发热丝32位于所述通气道311内,所述储液腔40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液路流动到导油件31上被发热丝32加热形成气溶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油件31为吸油棉,导油效果良好且成本低。
于其他实施例中,导油件123还可以是多孔陶瓷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实施例,包括如上述的雾化组件及主机;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组件供电;以使得雾化组件能够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以形成气溶胶。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气道组件及导油组件;所述杯体与气道组件围合形成储液腔,所述杯体沿所述储液腔的方向设有缝隙槽,所述缝隙槽与所述气道组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导油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气道组件的上方,所述气道组件上设有进气道,所述导油组件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道的通气道,所述杯体上设有对应所述通气道的出气道,所述进气道、通气道及出气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缝隙槽、间隙及气道组件形成液路,所述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液路流动到导油组件上被加热形成气溶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槽由若干个导杆阵列形成,相邻的所述导杆之间设有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和间隙均小于等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与杯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组件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气道管;所述底座与所述杯体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缝隙槽与所述气道管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进气道位于所述气道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的外周还设有毛细管纹路槽,所述毛细管纹路槽与所述缝隙槽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环形槽,所述杯体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组件包括导油件及发热丝;所述导油件位于所述杯体内部,所述通气道位于所述导油件上,所述发热丝位于所述通气道内,所述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基质通过所述液路流动到导油件上被发热丝加热形成气溶胶。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及主机;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CN202222434637.4U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8219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4637.4U CN218219151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4637.4U CN218219151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9151U true CN21821915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4637.4U Active CN218219151U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9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62781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701689U (zh) 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5908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30475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259091B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46835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0191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CN218219151U (zh)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2120298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3712271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231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5873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5649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68352U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A3184069A1 (en) Atomizing structure,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2138198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46835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46836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547177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20360088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088402U (zh) 一种具有内外换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21082721U (zh) 一种无中心杆的雾化器
CN220088576U (zh) 一种储液换气元件及雾化器
US20230148665A1 (en) Atomizing structural member, atomiz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22023604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