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8368A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8368A
CN114468368A CN202210049551.1A CN202210049551A CN114468368A CN 114468368 A CN114468368 A CN 114468368A CN 202210049551 A CN202210049551 A CN 202210049551A CN 114468368 A CN114468368 A CN 114468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base
air intak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9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龙
杨晶晶
杨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495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83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8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368A/zh
Priority to JP2022184823A priority patent/JP2023104881A/ja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储液壳、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一端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的密封件和发热座;所述密封件包括本体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相对侧的两个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的凸台部。所述本体部呈环状并套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储液壳之间。所述两个套接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发热座的两侧外,能够对密封件的两侧方向进行限位。密封件的另外两侧通过凸台部进行限位。由于两个套接部仅占用两侧空间,从而利于实现电子雾化装置的薄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装置构成。现有的雾化器的底部多采用密封圈的形式进行密封,以防止漏液。通常,密封圈通过全包裹发热座的形式进行限位,从而需占用较大的厚度空间,不利于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储液壳、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一端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的密封件和发热座;所述密封件包括本体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相对侧的两个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的凸台部;所述本体部呈环状并套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储液壳之间,所述两个套接部分别套设于所述发热座的两侧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发热座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的短边两侧连接,所述两个套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长边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套接部、所述本体部、所述凸台部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凸台部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的进气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孔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凸台部的上端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孔包括依次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的进气段和出气段,所述进气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气段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段与所述出气段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的另外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形成有避让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孔与所述避让孔相连通的导流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凸台,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进气凸台上的多个进气小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孔远离所述进气凸台一端的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凸台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小孔包括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以及环绕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外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所述第一进气小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小孔的进气截面积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小孔的进气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气小孔的进气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凸台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表面为凸起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与所述发热座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并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通的吸液体,所述吸液体收容于所述发热座和所述基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设置于所述吸液体和所述基座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实施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套接部分别套设于发热座的两侧外,能够对密封件的两侧方向进行限位,密封件的另外两侧则通过凸台部进行限位;由于两个套接部仅占用两侧空间,从而利于实现电子雾化装置的薄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发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
图9是图6中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发热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发热座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图3所示发热组件进行仿真分析时的停止抽吸时储液换气结构的气液两相分布图;
图13示出了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曲线图;
图14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曲线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一替代方案中基座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
图18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基座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替代方案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基座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21所示基座的冷凝液流动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替代方案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替代方案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可用于吸食气溶胶,其可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电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雾化器100用于收容液态基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液态基质以生成气溶胶。雾化器100沿纵向设置于电源装置200的上方,其可与电源装置200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可包括储液壳10以及收容于储液壳10的发热组件20。储液壳10内形成有用于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110以及用于输出气溶胶的出气通道120。发热组件20包括基座组件30、雾化芯40以及发热座组件50,其中,雾化芯40收容于基座组件30和发热座组件50之间形成的空间。雾化芯40与储液腔110导液连通并与出气通道120导气连通,用于将从储液腔110吸附的液态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基座组件30与雾化芯40之间形成有一雾化腔420,用于实现气溶胶和空气的混合。
具体地,储液壳10可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11以及沿纵向设置于壳体11中的出气管12。壳体11呈筒状,其横截面可大致呈窄长的椭圆形或跑道形等形状。壳体11的内壁面和出气管12的外壁面之间界定出一环形的储液腔110。
出气管12与壳体11的顶壁内侧连接并可与壳体11同轴设置,出气管12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通道120。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管12与壳体11一体成型,例如其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管12、壳体11也可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如图2-7所示,雾化芯40包括吸液体41以及设置于吸液体41的发热体42。吸液体41与储液腔110导液连通,用于从储液腔110吸取液态基质并将该液态基质传导至发热体42。发热体42与电源装置200电连接,用于在通电发热后将吸液体41中吸附的液态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
吸液体41可由多孔吸液陶瓷、吸液棉等具有多孔毛细结构的材料制成。吸液体41具有吸液面411及发热面412。发热面412用于设置发热体42,吸液面411用于吸收来自储液腔110的液态基质并通过吸液体41内部的多孔毛细结构将该液态基质传导至发热面4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吸液体41为碗状的多孔吸液陶瓷。吸液面411位于吸液体41朝向储液腔110的一侧,发热面412位于吸液体41背离储液腔110的一侧。发热体42设置于发热面412上,即,发热体42设置于吸液体41朝向基座组件30的一侧。
基座组件30可包括基座31以及沿纵向穿设于基座31的电极柱33。基座31嵌置于壳体11的下端开口处,以将壳体11的下端开口密封封盖住。基座31可包括板状主体部311、由主体部311的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筒状侧壁312以及由主体部31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臂314。该两个支撑臂314可分别位于主体部311沿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其可用于与发热座52相互卡合。主体部311的上端面与筒状侧壁312的内壁面界定出一储液空间3120,该储液空间3120可存储一定的冷凝液,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液。
进一步地,该基座31还包括由主体部31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进气凸台313。进气凸台313设置于筒状侧壁312中,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外壁面可分别与筒状侧壁31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内壁面结合成一体。进气凸台313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多个进气小孔3130,以使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雾化腔420中。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可呈阵列分布,在保证进气量充足的同时,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上形成的表面张力膜还能够起到减少漏液的作用。此外,由于进气小孔3130形成于进气凸台313上,使得进气小孔3130的上端端面高出储液空间3120的底面,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液体从进气小孔313泄露的风险。
进一步地,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可包括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以及环绕于该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外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该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可分别呈环形(例如圆环形、椭圆环形、方环形或多边环形等)阵列等间距分布。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数量可小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数量可以为3~6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数量可以为6~15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有四个,且该四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沿进气凸台313的中心均匀对称分布;第二进气小孔3132有十个,且该十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沿进气凸台313的中心均匀对称分布。
该第一进气小孔3131、第二进气小孔3132具有不同的进气截面积。通过将多个进气小孔3130设置为不等截面的形式,可以降低气动噪声。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小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且该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均呈环形阵列分布,即,本实施例中进气小孔3130的结构形式为“外周大孔、中间小孔”的形式。位于内圈的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较小,能够有效地减少冷凝液的泄露;位于外圈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较大,可以平衡吸阻和噪声,以保证具有足够的进气面积和合适的吸阻。
主体部311的下端面还可上凹形成有进气孔3110。进气孔3110沿纵向延伸,进气孔3110的上端与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的下端相连通,从而形成使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雾化腔420中的进气通道315。进一步地,进气孔3110的进气截面积大于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的进气截面积之和。
主体部311上还设置有供电极柱33穿过的电极穿孔3111。电极柱33通常有两个,两个电极柱33分别与发热体42的两极电连接。电极柱33的上端端面与发热体42接触导通,此外,电极柱33还起到支撑雾化芯40的作用。相应地,电极穿孔3111有两个,两个电极柱33分别沿纵向穿设于两个电极穿孔3111中。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电极穿孔3111位于筒状侧壁312中并可分别位于进气凸台31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地,每一电极穿孔3111的上端端面可高出储液空间3120的底面,从而可降低液体从电极穿孔3111泄露的风险。
该雾化器100在一些实施例还可包括固定盖60,该固定盖60套设于基座31外并套设于壳体11的下端,以固定基座31。进一步地,固定盖60可与壳体11卡扣连接,从而实现固定盖60与壳体11之间的固定。固定盖60可采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在温度变化时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形变较小,使得雾化器100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密封性能更好。此外,金属材质的固定盖60还可用于与电源装置200磁吸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固定盖60,基座31与壳体11之间也可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方式相互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3-6及图9所示,该基座组件30还包括套设于基座31外的密封件32。密封件32密封地设置于壳体11的内壁面和基座31的外壁面之间,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密封件32可包括本体部321、分别由本体部321的两相对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套接部322以及设置于本体部321另外两相对侧之间的凸台部323。该本体部321呈环状并密封地套设于筒状侧壁312的外壁面和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本体部321的外周面可与壳体11的底端内周面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两个套接部322分别由本体部321沿长边方向(长度方向)的两侧外缘向上延伸形成。两个套接部322分别套设于发热座52的两侧外,能够对密封件32的长边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密封件32的长边方向装配歪斜。由于两个套接部322仅占用壳体11内沿长边方向的空间,而不占用壳体11内沿短边方向的空间,因此,该结构有利于实现雾化器100的轻薄化设计。
凸台部323的两侧外壁面分别与本体部321沿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内壁面一体结合在一起。凸台部323能够嵌入到发热座52的底部,从而对密封件32的短边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密封件32的短边方向装配歪斜。
凸台部323上沿纵向形成有分别与多个进气小孔3130以及雾化腔42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通孔3230。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孔3230有一个,且该一个进气通孔3230与凸台部323、本体部321同轴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通孔323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且其也可不与凸台部323和/或本体部321同轴设置。凸台部323位于多个进气小孔3130的上方,在吸液体41的发热面412发生炸液时,凸台部323能阻挡部分炸液液滴直接炸液至进气小孔3130的表面,从而减少漏液。此外,在停止抽吸时,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回流,回流烟气会受到凸台部323的影响,大部分回流烟气不与进气小孔3130直接接触,从而减少进气小孔3130处冷凝液的形成,降低漏液风险。
进气通孔3230可包括与多个进气小孔3130相连通的进气段3231以及与雾化腔420相连通的出气段3232。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孔3230呈收缩形状,即,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积。呈收缩形状的进气通孔3230在进气时能够收拢气流,提升流速,使得雾化腔420内的气溶胶被气流快速地带出。在停止抽吸时,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回流,烟气在从出气段3232至进气段3231时流速降低,从而能够减少烟气回流。此外,位于上部的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积较小,冷凝液不容易漏出,从而能够减少漏液。进一步地,出气段3232的上端(远离进气段3231的一端)出气口处的横截面积可小于进气凸台313的横截面积。
为进一步减小漏液,出气段3232的上端端面(朝向雾化腔420一端的端面)可高于其周围的凸台部323的上端端面。进一步地,进气段3231与出气段3232之间可采用曲面平滑过渡连接,从而能够减小进气段3231与出气段3232之间连接处的气流阻力,避免在该连接处产生涡流,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噪声。
进气段3231、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进气段3231的孔径由下往上(由远离出气段3232的一端向靠近出气段3232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出气段3232为横截面形状呈跑道圆形的直通孔,即,出气段3232的长轴长度、短轴长度在纵向方向上均保持不变。进气段3231、出气段3232之间通过衔接段3233平滑过渡连接,该衔接段3233具有与进气段3231相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出气段3232相连通的第二端,该第一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与进气段3231上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一致,该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与出气段3232下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一致,衔接段3233的横截面形状从第一端的圆形渐变为第二端的跑道圆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段3231、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呈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
凸台部323上还设置有两个电极孔3233,分别供两个电极柱33穿过。该两个电极孔3233可分别位于进气通孔323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密封件32上还分别对应两个支撑臂314形成有两个避让孔3210,两个支撑臂314可分别穿过两个避让孔3210从而与发热座52相卡合。具体地,凸台部323沿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本体部321沿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该两个避让孔3210分别形成于凸台部32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壁面与本体部32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面之间。
进一步地,凸台部323的顶面下凹和/或凸台部323的底面上凹形成有若干个导流槽3234,该若干个导流槽3234将进气通孔3230以及两个电极孔3233与避让孔3210相连通。导流槽3234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可对液态基质具有较强的毛细作用力,可在毛细作用力的作用下吸附进气通孔3230以及两个电极孔3233处的漏液并将该漏液引导至避让孔3210,从而经由避让孔3210掉落到储液空间3120中,从而进一步较少漏液。
如图3-6及图10-11所示,发热座组件50包括发热座52,发热座52与基座31配合连接,以固定雾化芯40。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座52、基座31均为塑胶材质,且发热座52与基座31相互扣接在一起。
发热座52上形成有将吸液体41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液孔520,储液腔110内的液态基质能够经过该至少一个进液孔520向吸液体41的吸液面411供液。雾化芯40可收容于发热座52中,发热座52的侧壁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527,以使吸液体41的至少部分侧面外露。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520有两个,两个进液孔520分别位于发热座5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开口527有两个,两个开口527分别位于发热座5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发热座52的外表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储液换气结构521,该至少一个储液换气结构521与储液腔110相连通,其可用于平衡储液腔110内的气压。在储液腔110内的气压过低时,外界空气可通过储液换气结构521进入储液腔110,以避免由于储液腔110内气压过低导致下液不畅的情况发生,防止发生干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储液换气结构521有两个,两个储液换气结构521分别形成于发热座5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该两个储液换气结构521可相对于发热座52的中轴线呈旋转对称设置。
每一储液换气结构521均包括形成于发热座52靠近储液腔110一端的换气通道522、形成于发热座52远离储液腔110一端的储液槽524和张力隔断槽526、连通换气通道522和储液槽524的吸液槽口523以及连通换气通道522和张力隔断槽526的换气入口525。换气通道522的一端与储液腔110相连通,另一端分别通过吸液槽口523、换气入口525与储液槽524、张力隔断槽526连通。其中,换气入口525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换气通道522,吸液槽口523用于通过毛细作用力将液态基质(例如换气通道522内的冷凝液或漏液,雾化芯40上形成的冷凝液或漏液,或其他部位形成的冷凝液或漏液等)吸到储液槽524,从而将换气与储液分离,防止液态基质堵塞换气通道522。此外,换气入口525的宽度大于吸液槽口523的宽度,使得吸液槽口523形成更大的毛细作用力,从而将换气通道522中的液态基质经由吸液槽口523吸到储液槽524,实现气液分离。
具体地,换气通道522包括沿发热座5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若干个换气槽5221、与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相连通并沿纵向延伸的导气槽5222以及与导气槽5222相连通并沿横向延伸的回气槽5223。其中,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可由发热座52靠近储液腔110一端的外周面内凹形成,且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可平行间隔设置。导气槽5222由发热座52的侧面内凹形成,导气槽5222的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一个换气槽5221相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至发热座52的顶面。回气槽5223由发热座52的顶面下凹形成,回气槽5223的一端与导气槽5222相连通,另一端与对应侧的进液孔520相连通。
换气槽5221、导气槽5222、回气槽5223均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能够对气体的流动不构成阻碍,但是对液态基质的流动构成阻碍,保证换气通道521具有换气阻液的功能,减少储液腔110中的液态基质通过换气通道521泄漏的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槽5221、导气槽5222、回气槽5223的宽度可以为0.3~0.6mm,深度可以为0.3~0.6mm。
储液槽524包括多个沿发热座5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子储液槽5241。该多个子储液槽5241可由发热座52远离储液腔110一端的外周面内凹形成,且该多个子储液槽5241可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每一子储液槽5241的周向两端可分别延伸至两个开口527并分别与该两个开口527相连通,从而使得子储液槽5241与吸液体41相连通。当储液槽524存储有冷凝液(或有液态基质从换气通道522漏至储液槽524)后,吸液体41与储液槽524间隙的毛细力会将该冷凝液(或液态基质)吸到吸液体41上,减少冷凝液从换气通道522回吸到储液腔110以及泄漏到电源装置200中的风险。
子储液槽5241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对液态基质具有较强的毛细作用力,可在毛细作用力的作用下吸附换气槽5221中的冷凝液。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储液槽5241的宽度可以为0.3~0.6mm,深度可以为0.3~0.6mm。
张力隔断槽526相对于换气通道522、储液槽524具有更宽的宽度,用于防止储液槽524中的冷凝液回吸到储液腔110从而造成储液腔110压力波动而影响下液,使得换气压力更稳定。张力隔断槽526可沿纵向延伸,其下端可与位于最下方的一个子储液槽5241相连通,上端与位于最上方的一个子储液槽5241相连通,从而使得多个子储液槽5241之间通过张力隔断槽526相连通。张力隔断槽526的宽度可大于换气入口525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隔断槽526的宽度可以为1~3mm,深度可以为0.5~1.2mm。
吸液槽口523、换气入口525可分别与换气通道522远离储液腔110一端的周向两侧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入口525可与若干个换气槽5221中的一个相连通,吸液槽口523可与若干个换气槽5221中的另一个相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可包括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第一换气槽5224以及位于第一换气槽5224的上方并与第一换气槽5224相邻的第二换气槽5225。吸液槽口523的上端可与第一换气槽5224的周向一侧相连通,下端可沿纵向向下延伸至位于最上方的一个子储液槽5241并与该子储液槽5241相连通。换气入口525的上端可与第二换气槽5225的周向另一侧相连通,下端沿纵向向下延伸至与张力隔断槽526的上端相连通。如图11中的箭头所示,空气从换气入口525进入到第二换气槽5225,然后再依次经由位于该第二换气槽5225上方的若干个换气槽5221流至导气槽5222,最后经由回气槽5223进入储液腔110,从而平衡储液腔110内的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槽口523的宽度可以为0.3~0.6mm,深度可以为0.3~0.6mm。换气入口525的宽度可以为0.6~1.5mm,深度可以为0.3~0.6mm。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入口525、吸液槽口523也可与同一个换气槽5221相连通,换气入口525、吸液槽口523可分别连通在该一个换气槽5221(例如第一换气槽5224)的周向两端。
抽吸过程中,液态基质从储液腔110抽至换气通道522,当液态基质被抽吸至换气入口525时要克服表面张力,此时换气入口525起到防止液态基质被抽出换气通道522的作用,同时位于底部的一圈第一换气槽5224会吸收一部分液态基质。图12示出了在停止抽吸时刻的储液换气结构521中的气液两相分布图,其中,测试条件为抽吸3s、停27s,测试在抽吸3s后停止时刻的储液换气结构521中的液相体积分数。由该气液两相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停止抽吸时刻,液相(主要来自于在抽吸过程中从储液腔110泄露)主要分布在换气通道522,储液槽524中的液相分布很少或基本无液相分布,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液态基质从换气通道522中流出。
进一步地,再如图4-6所示,发热座组件50还包括套设于发热座52上方的密封套53以及收容于发热座52并设置于发热座52和吸液体41之间的密封垫51。密封套53、密封垫51均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垫51可呈环形片状,密封垫51密封地抵紧于发热座52以及吸液体41之间,可起到缓冲和保证密封性、防止漏液的作用。密封套53套设于发热座52的上部,用于对储液腔110的下端密封,并将雾化腔420与储液腔110密封隔离。密封套53的外周面可与壳体11的内周面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密封套53的顶面还可下凹形成有通气孔530,出气管12的下端可嵌置于通气孔530中,出气管12的下端外周面与通气孔530的孔壁密封配合,从而将出气通道120与储液腔110密封隔离。
图14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包括雾化顶座115、雾化芯12以及雾化底座116。其中,雾化顶座115的外表面设置有换气槽112,该换气槽112包括第一子换气槽1121和第二子换气槽1122。雾化底座116的外表面设置有引流槽114和储液槽113,引流槽114的一端与换气槽112连通,引流槽114的另一端与储液槽113连通。储液槽113包括多个子储液槽1131。
图13、图15分别示出了图3、图14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曲线图,其中横轴为抽吸时间,纵轴为储液腔压力。在该测试实验中,测试条件为抽3s停27s,功率6W;图3所示发热组件中,换气槽5221有四个,每一换气槽5221的宽度为0.35mm、深度为0.4mm,换气入口525的宽度为1mm、深度为0.4mm,张力隔断槽526的宽度为2mm、深度为0.8mm;图14所述发热组件中,第一子换气槽1121有四个,每一第一子换气槽1121的宽度为0.35mm、深度为0.4mm,引流槽114与第一子换气槽1121相连通的一端的入口宽度为0.6mm、深度为0.4mm。由图13、图15可看出,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拨动范围更小,且大部分一口换一次气(即换气时间较短,换气速度较快);图14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拨动范围较大,且大部分两口换一次气(即换气时间较长,换气速度较慢)。相较而言,图3所示的发热组件具有更高的换气稳定性,此外,由于其在换气时不经过位于底部的一圈第一换气槽5224而具有更短的换气路径,从而具有较小的换气压力和较快的换气速度,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换气不好而出现焦味和烟雾量变小的情况。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一替代方案中的基座31,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大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即其进气小孔3130的结构形式为“外周小孔、中间大孔”的形式。
图18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基座31,该基座31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等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
图8、图17、图19分别示出了图7、图16、图18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在测试实验中,图7、图16、图18所示基座均包括四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以及十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图7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孔径为3.5mm,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孔径为4.5mm,其最大气动噪声为61.37dB;图16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孔径为4.5mm,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孔径为3.5mm,其最大气动噪声为66.52dB;图18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孔径均为3.5mm,其最大气动噪声为70.83dB。由图8、图17、图19可看出,图7、图16所示的大小孔交错设置的进气小孔结构均可以明显降低抽吸时的气动噪声,而图18所示的进气小孔结构则存在较大的气动噪声。此外,图7所示的具有“外周大孔、中间小孔”形式的进气小孔结构在抽吸时的气动噪声最小,对气流的均匀导流效果最好。因此,在设计时可使得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小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通过选取合适数量和尺寸(例如孔径或进气截面积等)的第一进气小孔3131、第二进气小孔3132,使得雾化器100在工作时的气动噪声小于61.4dB。
图20-21示出了本发明第二替代方案中的基座31,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凸台313的上表面3133为凸起形状,具体地,该上表面3133可以为球形表面。进气凸台313上的多个进气小孔3130由该上表面3133向下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上表面3133也可呈圆台形等其他形状。位于外围的第二进气小孔3132可靠近上表面3133的外边缘设置。
结合图22所示,通过将进气凸台313设计为内侧小孔、外侧大孔的凸起形状,可使得在外围的第二进气小孔3132处形成的冷凝液膜边界35具有大致呈球面的形状且与储液空间3120内储存的冷凝液连通,使得冷凝液有向进气小孔3130外侧流动的趋势,其冷凝液流动方向如图22中的箭头所示。当进气小孔3130有冷凝液覆盖时,由于中间的第一进气小孔3131孔径较小,冷凝液难以流出;而外围的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冷凝液与基座31储存的冷凝液连通,容易被基座31储存的冷凝液引流带走,从而可以及时在基座31的储液空间3120扩散,从而使得进气小孔3130不易被堵住。
图2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替代方案中的密封件32,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凸台部323上未设置有电极孔3233,此外,凸台部32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分别内凹形成有与避让孔3210相连通的避让槽3235,该结构可减小对进气通孔3230设计时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替代方案中的密封件32,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凸台部323上未设置有电极孔3233,该结构可减小对进气通孔3230设计时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10)的储液壳(10)、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一端的基座(3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中的密封件(32)和发热座(52);所述密封件(32)包括本体部(321)、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321)的两相对侧的两个套接部(322)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321)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的凸台部(323);所述本体部(321)呈环状并套设于所述基座(31)和所述储液壳(10)之间,所述两个套接部(322)分别套设于所述发热座(52)的两侧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发热座(5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321)的短边两侧连接,所述两个套接部(322)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321)的长边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套接部(322)、所述本体部(321)、所述凸台部(32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上形成有进气通道(315),所述凸台部(323)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气通道(315)相连通的进气通孔(32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孔(3230)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凸台部(323)的上端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孔(3230)包括依次与所述进气通道(315)相连通的进气段(3231)和出气段(3232),所述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段(3231)与所述出气段(3232)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的另外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321)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形成有避让孔(32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孔(3230)与所述避让孔(3210)相连通的导流槽(3234)。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315)包括进气凸台(313),所述进气通道(315)包括形成于所述进气凸台(313)上的多个进气小孔(31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孔(3230)远离所述进气凸台(313)一端的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凸台(313)的横截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小孔(3130)包括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以及环绕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外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所述第一进气小孔(3131)与所述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凸台(313)朝向所述储液腔(110)的一侧表面为凸起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与所述发热座(52)卡扣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中并与所述储液腔(110)导液连通的吸液体(41),所述吸液体(41)收容于所述发热座(52)和所述基座(31)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设置于所述吸液体(41)和所述基座(31)之间。
1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CN202210049551.1A 2022-01-17 2022-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ithdrawn CN114468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551.1A CN114468368A (zh) 2022-01-17 2022-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JP2022184823A JP2023104881A (ja) 2022-01-17 2022-11-18 電子霧化装置及びそのアトマイザ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551.1A CN114468368A (zh) 2022-01-17 2022-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368A true CN114468368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9551.1A Withdrawn CN114468368A (zh) 2022-01-17 2022-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04881A (zh)
CN (1) CN1144683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659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19875A1 (zh) * 2022-12-05 2024-06-13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659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19875A1 (zh) * 2022-12-05 2024-06-13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4881A (ja)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835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25908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46836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US20230000165A1 (en)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11430475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3796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580448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95873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372928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CN111887480A (zh) 毛细导液雾化单元及雾化装置
CN11446835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3208176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13119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625544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CN217509876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879050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座组件
WO2023283961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3287789A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431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560685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855132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560685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2023604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245677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