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6041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6041U
CN220236041U CN202320897794.0U CN202320897794U CN220236041U CN 220236041 U CN220236041 U CN 220236041U CN 202320897794 U CN202320897794 U CN 202320897794U CN 220236041 U CN220236041 U CN 220236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ventilation
channel
sea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77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承志
唐光武
周阿平
何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77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6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6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6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套管、设置于套管中的雾化芯以及设置于雾化芯和套管之间的密封件。密封件和套管上形成有将储液腔与雾化芯导液连通的进液通道,密封件和套管之间形成有将储液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密封件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套管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将进液通道与换气通道分隔开,使得换气通道与进液通道之间互不影响。换气通道位于密封件的外侧,能够极大地降低由于雾化芯变形、外表面不平整等对换气通道结构的影响,换气通道固定,换气过程稳定。此外,无需包棉组装,生产效率提高,制造装配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其中,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雾化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
现有的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套管以及设置于套管中的雾化芯。其中,雾化芯通常为圆柱状并可采用陶瓷或玻璃等多孔基体做为吸液体。吸液体和套管之间通常设置有换气棉层,以实现换气、下液和密封功能。但是,换气棉层的装配过程复杂,需要人工在雾化芯表面进行包棉组装,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此外,该换气棉层的换气通道随机,在抽吸过程中,随机通过套管的某个进液孔换气,当换气孔与进液孔共用时,容易在进液孔出现卡气泡的现象,进而导致抽吸过程中,发生雾化芯下液不畅,引发杂气风险。并且,换气棉层的松紧度偏差较大,导致储液腔的换气负压波动较大,雾化器换气与下液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产品口感的一致性和寿命的长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换气和下液且制造装配简单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液腔;
套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套管中;以及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套管之间;
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套管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导液连通的进液通道,
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
所述密封件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套管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将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换气通道分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套管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以及形成于所述密封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
所述套管上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换气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换气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和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在所述套管的周向和/或轴向上错位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的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的高度低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上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孔和两个所述换气孔,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孔和两个所述换气孔在所述套管的周向错位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换气槽,所述换气槽被所述套管的内侧面遮盖而形成所述换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密封件的一端的至少一个进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和所述储液腔的至少一个主槽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主槽道均包括多个横向槽以至少一个纵向槽,所述多个横向槽平行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密封件的周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穿过所述多个横向槽将所述多个横向槽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的一端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在所述密封件的周向错位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通道还包括沿所述密封件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通道包括两个所述主槽道,两个所述主槽道相对于所述密封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凹坑,所述至少一个主槽道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坑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坑的深度小于所述至少一个主槽道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密封件的密封作用将换气通道与进液通道分开,使得换气通道与进液通道之间互不影响;换气通道位于密封件的外侧,能够极大地降低由于雾化芯变形、外表面不平整等对换气通道结构的影响,换气通道固定,换气过程稳定,相比换气棉层换气,储液腔内的换气负压波动较小、控制精度更高,确保了雾化器的稳定换气和下液,从而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产品口感的一致性和寿命的长久性;此外,无需包棉组装,生产效率提高,制造装配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雾化组件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配合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通常包括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池以及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发热的控制电路。雾化器100用于收容液体基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该液体基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均可大致呈长方形柱状,且两者可沿轴向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可通过磁吸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之间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雾化器100和/或电源装置200的横截面形状也不局限于呈长方形,其也可以呈圆形、跑道形或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2-4所示,雾化器100可包括壳体10、基座组件20、雾化组件30以及吸嘴组件40。壳体10内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0,基座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的一端并封盖储液腔110。吸嘴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的另一端,吸嘴组件40内形成有用于输出气溶胶的出气通道410,出气通道410的上端具有连通外界的出气口4101。雾化组件30设置于壳体10中并与储液腔110导液连通,用于在通电后将储液腔110中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该气溶胶再通过出气通道410输出并抵达出气口4101以被用户吸收。
具体地,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筒状侧壁11、盖设于筒状侧壁11上端的顶壁12以及沿纵向设置于筒状侧壁11中的通气管13。筒状侧壁11可呈长方形筒状,筒状侧壁11的下端敞开形成有敞开口111。通气管13可呈圆管状并可与筒状侧壁11同轴设置,通气管13的内壁面界定出与出气通道410相连通的通气孔130,通气管13的外壁面与筒状侧壁11的内壁面之间界定出环形的储液腔11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筒状侧壁11、通气管13的中轴线也可平行设置,此外,筒状侧壁11、通气管13的形状也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形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筒状侧壁11、顶壁12以及通气管13一体成型,其中,通气管13可由顶壁12一体向下延伸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筒状侧壁11和/或顶壁12和/或通气管13也可分别单独制造后再组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2上还可开设有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的注液孔120,以便可以向储液腔110中添加液体基质。吸嘴组件40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10的上端,并能够密封或者打开注液孔120。当需要向储液腔110中添加液体基质时,可将吸嘴组件40从壳体10上拆下,将注液孔120露出,然后通过已知的填充装置/方法通过注液孔120向储液腔110内填充液体基质。注液完成后,再将吸嘴组件40装配在壳体10上,将注液孔120密封,避免漏液。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注液孔120也可设置于壳体10的其他部位,例如,设置于筒状侧壁11上。当然,雾化器100也可以是一次性的,即,液体基质被耗尽后即可抛弃。在此情况下,吸嘴组件40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0的上端,也即两者一旦连接即锁死,无法在不破坏现有结构的情况下让两者分离。
吸嘴组件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吸嘴41以及嵌置于吸嘴41中的密封件42。出气通道410沿纵向贯穿吸嘴41,并可与吸嘴41同轴设置。吸嘴41可采用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利于出气通道410的结构稳定性。密封件42可采用硅胶等软质密封材料制成,利于提高对注液孔120等的密封性。
具体地,吸嘴41可包括吸嘴外壳411以及沿纵向设置于吸嘴外壳411中的出气管412。吸嘴外壳411可以为下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与筒状侧壁11可拆卸连接。出气管412可由吸嘴外壳411的顶壁内侧一体向下延伸并可与吸嘴外壳411同轴设置,出气管412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通道410。密封件42呈环形并设置于出气管412外壁面和吸嘴外壳411的内壁面之间。密封件42的下端面可抵靠于壳体10的顶壁12上,从而密封注液孔120。
基座组件20设置于筒状侧壁11的下端开口处并封堵储液腔110,其上可形成有供雾化组件30安装的安装孔220。基座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底座21以及套设于底座21上的密封套22。其中,底座21可采用塑胶等硬质绝缘材料制成,密封套22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21也可采用金属等硬质导电材料制成,此时,底座21还可作为电极使用,即,雾化组件30的一极可与底座21连接,进而与电源装置200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也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此时,基座组件20可不包括密封套22。
底座21可包括座体211以及由座体211向上延伸的套接部212。座体211嵌置于筒状侧壁11下端的敞开口111中并封堵该敞开口111。座体211与筒状侧壁11之间可通过卡扣结构相互卡接固定。套接部212呈环状并可由座体211的上端面一体向上延伸。套接部212的内壁面以及座体211的上端面共同界定有一容腔2120,该容腔2120能够存储一定量的冷凝液或漏液。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套接部212不局限于呈环状,例如,其也可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支撑部。
密封套22套设于套接部212上,并将套接部212和筒状侧壁11之间的环形空间密封,从而将储液腔110的下端密封。通常,密封套22的外壁面与筒状侧壁11的内壁面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配合在一起,以提高密封效果。安装孔220沿纵向贯穿密封套22并可与密封套22同轴设置,雾化组件30的下端可插装于安装孔220中。
底座21上还可形成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2130,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到雾化组件30中。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进气孔2130可不位于雾化组件30的正下方,即,该至少一个进气孔2130的中轴线与雾化组件30的中轴线平行而不重合,可减少或避免雾化组件30上的液体基质坠落到进气孔2130中造成漏液。密封套22的下端面与座体211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隔,使得密封套22的下端面与座体21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将至少一个进气孔2130与雾化组件30相连通的进气间隙2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130有两个,该两个进气孔2130位于容腔2120内的对角位置,雾化组件30沿竖直方向在底座21上的投影与两个进气孔2130均不重合,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液。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孔21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进气孔2130也可位于雾化组件30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座体211的上端面向上凸出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凸台213。进气孔2130可由进气凸台213的上端面沿纵向向下延伸,从而使得进气孔2130的上端面凸出于座体211的上端面,从而进一步减少经由进气孔2130造成的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组件20还可包括设置于底座21上的两个电极柱23。雾化组件30的两个电极引线333分别与两个电极柱23连接,再经由该两个电极柱23与电源装置2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柱23沿纵向穿设于底座21上的两个电极孔2140,并可分别位于容腔2120内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柱23的数量不局限于为两个,其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座体211的上端面还可向上凸出形成有凸柱214,电极孔2140由凸柱214的上端面沿纵向向下延伸,从而使得电极孔2140的上端面凸出于座体211的上端面,从而减少经由电极孔2140造成的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的底部还可嵌置有磁吸件24,用于与电源装置200磁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24有两个并分别位于底座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如图3-6所示,雾化组件30可包括套管31、设置于套管31中的雾化芯33以及设置于套管31和雾化芯33之间的密封件32。
套管31和密封件32上形成有将储液腔110与雾化芯33导液连通的进液通道360。具体地,进液通道360包括形成于套管31上的至少一个进液孔3111以及形成于密封件32上的至少一个进液孔325。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3111与进液孔325直接连通形成进液通道360,有利于储液腔110中的液体基质快速流到雾化芯33。进一步地,进液孔3111的数量与进液孔325的数量相等,且各进液孔3111的中心线与对应的进液孔325的中心线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孔3111与进液孔325之间也可通过中间通道间接连通,此外,进液孔3111的数量与进液孔325的数量也可不相等。
雾化芯33可呈圆柱状并包括吸液体331以及与吸液体331接触的发热体332。吸液体331用于从储液腔110中吸取液体基质并将该液体基质传导至发热体332,发热体332用于在通电后将该液体基质加热雾化。吸液体331可以为烧结式多孔体,例如多孔陶瓷、多孔玻璃、多孔玻璃陶瓷、多孔金属等。烧结式多孔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较高的强度,且可与发热体332通过烧结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提高吸液体331和发热体3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液体331也可以由其他具有纤维状或海绵状或泡沫状的材料制成,例如棉、麻、无纺布等。
吸液体331可呈圆筒状,其内沿纵向贯穿形成有一雾化腔3310。雾化腔3310的上端与出气通道410相连通,下端与进气间隙25相连通。此外,进气间隙25、雾化腔3310、出气通道410均可同轴设置。
发热体332可呈圆管状并可设置于雾化腔3310的腔壁上。发热体332可以为发热膜,其可通过丝印、印刷或喷涂等方式成型于吸液体331的坯体上,再与吸液体331一起烧结成型。或者,发热体332也可以为单独成型的金属发热片或金属发热丝,然后再与吸液体331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雾化芯33还可包括与发热体332连接的两个电极引线333,发热体332通过两个电极引线333与电源装置200的正负极连接。
套管31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无污染、无异味、成本低等优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管31也可采用其他耐高温且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塑胶、陶瓷、玻璃等。
套管31可呈圆管状,套管31内沿纵向贯穿形成有一通孔310。套管31的上端可设置于通气孔130中并与出气通道410的下端相连通,下端可设置于安装孔220中并与进气间隙25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31可包括第一管段311以及沿轴向连接于第一管段311的上端的第二管段312。第一管段311的内壁面界定出第一孔段3110,第二管段312的内壁面界定出第二孔段3120,第一孔段3110、第二孔段3120沿轴向连通形成通孔310。
第一管段311的上端具有一环状顶壁3113,第二管段312由环状顶壁3113的内周缘向上延伸。第一管段311的下端可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在安装孔220中。雾化芯33、密封件32可收容于第一管段311中,雾化芯33和/或密封件32的上端面可抵靠于顶壁3113的下端面上,实现雾化芯33和/或密封件32在套管31中的安装定位。
第二管段312可通过铆接等方式嵌置于通气管13中,通气管13的下端面可抵靠于顶壁3113的上端面上,实现套管31和通气管13之间的轴向安装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段312和通气管13之间还可套设有一密封圈34,密封圈34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成,能够减少或防止储液腔110中的液体基质通过第二管段312和通气管13之间的间隙泄露。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4为O形密封圈,第二管段312上形成有供密封圈34安装的卡槽3121,密封圈34卡装在卡槽3121中,密封圈34的外壁面与通气管13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密封件32和套管31之间形成有换气通道350,套管31上形成有将换气通道350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该换气通道350将储液腔110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用于平衡储液腔110内的压力,解决因储液腔110内负压过大而不能稳定下液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换气通道350为直液式换气结构并具有较长的换气路径,能够增加换气通道350的储液量,避免因换气路径过短造成的漏液等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350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换气结构,例如直线形、折线形、S形、鱼骨形或者特斯拉阀等形式的换气结构。
密封件32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套管31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将进液通道360与换气通道350分隔开,进液通道360与换气通道350互不连通,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2采用硅胶等软质密封材料一体成型。密封件32呈圆管状并套设于雾化芯33和套管31之间,密封件32的外壁面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套管31的内壁面密封配合,密封件32的内壁面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雾化芯33的外壁面密封配合,密封件32的上端面抵靠于顶壁3113的下端面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换气通道350由密封件32的部分外壁面凹陷形成。具体地,密封件32的部分外壁面凹陷形成有换气槽320,当密封件32安装在套管31内时,换气槽320被套管31的内壁面封盖后形成换气通道350,密封件32未设置有换气槽320的外壁面与套管31的内壁面密封贴合,从而使得换气通道350与进液孔3111互不连通。
硅胶材质的密封件32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一体式结构设计的密封件32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雾化组件30的结构组件,制造装配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从而极大地降低雾化组件30的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换气通道350位于密封件32的外侧,能够极大地降低由于雾化芯33变形、外表面不平整等对换气通道350结构的影响,换气通道350固定,换气过程稳定,相比换气棉层换气,储液腔110内的换气负压波动较小、控制精度更高,确保了雾化器的稳定换气和下液,从而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产品口感的一致性和寿命的长久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32也可采用塑胶等其他材料制成。此外,换气通道350也可由套管31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或者也可由套管31的内侧面和密封件32的外侧面共同凹陷形成。
换气通道350可采用轴对称(例如两侧对称)设计,即,换气通道350相对于密封件3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对称设计的换气通道350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换气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使得在密封件32和套管31组装时无需辨别装配方向,提高装配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350也可以采用单侧设计,即换气通道350仅设置于密封件32的一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换气槽320包括两个主槽道321,该两个主槽道321相对于密封件3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一主槽道321均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横向槽3211以及穿过该多个横向槽3211以将该多个横向槽3211连通的纵向槽3212。横向槽3211可以为沿密封件32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并可相对于纵向槽3212对称设置,纵向槽3212为沿密封件32的轴向延伸的直线形槽。多个横向槽3211能够大幅提高换气槽320的储液能力,减少抽吸漏液;纵向槽3212主要用于将储液腔110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横向槽3211、纵向槽3212可以为微槽道结构,其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力锁住液体基质,防止漏液,还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力使得换气槽320内的液体基质回流至储液腔110进行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换气槽320还包括与纵向槽3212的上端相连通的环形槽322以及与环形槽322相连通的两个进气口323。该环形槽322为沿密封件32的周向延伸的圆环形槽,其可与横向槽3211平行。进气口323由密封件32的上端面凹陷形成,从而将环形槽322与第二孔段3120相连通。进气口323与纵向槽3212在密封件32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有效避免了抽吸漏液。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气口323与两个纵向槽3212呈90度夹角设置。
相应地,换气孔3112也有两个,两个换气孔3112分别与两个纵向槽3212的下端相连通。即,两个换气孔3112与两个进气口323也呈90度夹角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孔3112、进气口323、主槽道3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3233与纵向槽3212也可不错位设置,此时,可无需设置环形槽322,纵向槽3212可直接向上延伸至密封件32的上端面与第二孔段3120相连通。当然,进气口323还可形成于密封件32的下端从而与进气间隙25相连通。
进一步地,密封件32的外侧面还可凹陷形成有凹坑324,主槽道321(包括横向槽3211和/或纵向槽3212)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可位于凹坑324内。通过设置凹坑324,能够使得气泡在换气通道350内的流动过程更顺畅,有效避免由于硅胶挤压变形造成换气通道350变形而出现的气泡流动阻塞现象,提高换气的可靠性。凹坑324的深度可小于主槽道321的深度。这里,“深度”是指凹坑324或主槽道321在密封件32的外侧面凹陷的深度。当然,当换气通道350由套管31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时,相应地,“深度”是指凹坑324或主槽道321在套管31的内侧面凹陷的深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3111、进液孔325分别有两个,两个进液孔3111、两个换气孔3112在套管31的周向和/或轴向上错位分布。进液孔3111与换气孔3112互不影响,换气通道350与进液通道360完全分开,从而解决了进液孔3111卡气泡而引发的下液不畅的问题,避免了杂气风险。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液孔3111相对于套管3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换气孔3112相对于套管3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进液孔3111、两个换气孔3112在套管31的周向上呈90度夹角分布。换气孔3112的面积小于进液孔3111的面积,且换气孔3112的高度低于进液孔3111的高度,能够确保在雾化器100在整个抽吸过程中,随着储液腔110内液位的下降,换气通道350始终都能保持有效液封,维持储液腔110的换气负压稳定,进而确保雾化器100的稳定换气和下液。这里,“面积”是指换气孔3112、进液孔3111各自的纵向截面的面积,“高度”是指换气孔3112、进液孔3111各自的中心线与套管31的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3111为跑道形孔,且其长轴方向与套管31的轴向平行。换气孔3112为圆孔,换气孔3112的底面低于进液孔3111的底面,且换气孔3112的顶面低于进液孔3111的顶面。这里,“底面”和“顶面”在轴向方向(或者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底面”为远离出气口4101的一侧面。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孔3111、换气孔3112各自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其也可以呈椭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此外,进液孔3111、换气孔3112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
在雾化器100的抽吸过程中,储液腔110中的液体基质依次通过进液孔3111、进液孔325和吸液体331,到达发热体332的发热区,被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颗粒,供人体抽吸;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气道内的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口323、环形槽322、纵向槽3212、换气孔3112,以小气泡(例如直径小于1mm的气泡)形式到达储液腔110,确保储液腔110内的换气负压稳定,进而确保雾化芯33下液稳定。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储液腔(110);
套管(31),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
雾化芯(33),设置于所述套管(31)中;以及
密封件(32),设置于所述雾化芯(33)和所述套管(31)之间;
所述密封件(32)和所述套管(31)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110)与所述雾化芯(33)导液连通的进液通道(360),
所述密封件(32)和所述套管(31)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110)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350),
所述密封件(32)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套管(31)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将所述进液通道(360)与所述换气通道(350)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360)包括形成于所述套管(31)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以及形成于所述密封件(32)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325),
所述套管(31)上还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110)与所述换气通道(35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和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在所述套管(31)的周向和/或轴向上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的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的高度低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1)上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孔(3111)和两个所述换气孔(3112),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孔(3111)和两个所述换气孔(3112)在所述套管(31)的周向错位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换气槽(320),所述换气槽(320)被所述套管(31)的内侧面遮盖而形成所述换气通道(3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350)包括位于所述密封件(32)的一端的至少一个进气口(323)以及连通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23)和所述储液腔(110)的至少一个主槽道(3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槽道(321)均包括多个横向槽(3211)以至少一个纵向槽(3212),所述多个横向槽(3211)平行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密封件(32)的周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3212)穿过所述多个横向槽(3211)将所述多个横向槽(3211)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23)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3212)的一端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23)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3212)在所述密封件(32)的周向错位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350)还包括沿所述密封件(3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322),所述至少一个纵向槽(3212)通过所述环形槽(322)与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23)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350)包括两个所述主槽道(321),两个所述主槽道(321)相对于所述密封件(3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凹坑(324),所述至少一个主槽道(321)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坑(324)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坑(324)的深度小于所述至少一个主槽道(321)的深度。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100)以及与所述雾化器(100)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CN202320897794.0U 2023-04-12 2023-04-12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236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7794.0U CN220236041U (zh) 2023-04-12 2023-04-12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7794.0U CN220236041U (zh) 2023-04-12 2023-04-12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6041U true CN220236041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7794.0U Active CN220236041U (zh) 2023-04-12 2023-04-12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6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6937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580448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95836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25908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120298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23604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223159A1 (en) Atomizing structure,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21748767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2138198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95873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46835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04086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79050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座组件
CN21989465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255726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55U (zh) 防渗漏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5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2026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42220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613070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593U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