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261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20261U CN219920261U CN202320553700.8U CN202320553700U CN219920261U CN 219920261 U CN219920261 U CN 219920261U CN 202320553700 U CN202320553700 U CN 202320553700U CN 219920261 U CN219920261 U CN 219920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channel
- buffer
- liquid storage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199 nebu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液腔以及将所述储液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包括靠近所述储液腔的出口段、远离所述储液腔的入口段以及连通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出口段的缓冲段。所述缓冲段包括沿其深度方向由内往外设置的底部通道和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在深度方向上凸出于所述出口段。缓冲腔能够存储气泡,在外界空气推动换气通道内的液体往储液腔方向流动的时候,缓冲腔中的气泡能够在外界空气之前被进入缓冲腔的液体挤压而进入储液腔,以更快地平衡储液腔内的压力。此外,缓冲腔的截面突变能够造成流速及压力降低,防止空气过多过快进入储液腔而导致储液腔压力过大,避免储液腔压力过高导致漏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其中,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雾化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
为了平衡储液腔内的压力,雾化器一般设置有换气通道。现有的雾化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换气通道被液体基质完全填充后换气缓慢;换气通道在被空气填充的瞬间,大量空气进入储液腔,导致储液腔内压力过高,更容易出现抽吸漏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能够加快储液腔的换气速度,并能够避免因换气时进入的空气过多导致储液腔压力过高而导致的漏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以及将所述储液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包括靠近所述储液腔的出口段、远离所述储液腔的入口段以及连通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出口段的缓冲段,
所述缓冲段包括沿其深度方向由内往外设置的底部通道和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在深度方向上凸出于所述出口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通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口段的横截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段的深度等于所述入口段的深度,并大于所述出口段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段、所述缓冲段及所述出口段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或曲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1.5倍所述出口段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的宽度大于所述入口段和/或所述出口段和/或所述底部通道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段的当量直径小于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段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的横截面被所述缓冲段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的横截面完全覆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的横截面不与所述出口段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的横截面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通道为直线形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口段、所述底部通道、所述缓冲腔、所述出口段各自的横截面积在其长度方向上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座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座的雾化芯,
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雾化芯配合形成有雾化腔,
所述换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安装座之间,和/或形成于所述安装座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有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入口段与所述雾化腔或所述进气通道或外界大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发热座,所述发热座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所述第一槽道的底面形成所述入口段的底面,所述第二槽道的底面形成所述缓冲段的底面,所述第三槽道的底面形成所述出口段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座上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二槽道露出的缺口,所述缺口被所述壳体的内壁面遮盖而形成所述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缓冲腔在深度方向上凸出于出口段,这样在储液腔内的液体往外溢出时不会把缓冲腔内的气泡排出;在外界空气推动换气通道内的液体往储液腔方向流动的时候,缓冲腔中的气泡能够在外界空气之前被进入缓冲腔的液体挤压从而经出口段进入储液腔,以更快地平衡储液腔内的压力,加快换气速度;此外,缓冲腔的截面突变能够造成流速及压力降低,从而防止空气过多过快进入储液腔而导致储液腔压力过大,避免储液腔压力过高导致漏液。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的J-J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的K-K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4中换气通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换气通道的正视图;
图8-c是图8-a所示换气通道的侧视图;
图9是图8-a所示换气通道积液后的换气过程示意图;
图10是采用图8-a所示换气通道时储液腔内的压力随抽吸时间的压力变化图;
图11是采用图8-a所示换气通道时全抽吸过程中的储液腔的压力变化图;
图12是现有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换气通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采用图12所示换气通道时储液腔内的压力随抽吸时间的压力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配合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通常包括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池以及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发热的控制电路。雾化器100用于收容液体基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液体基质以生成气溶胶。该液体基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均可大致呈椭圆形柱状,且两者可沿轴向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可通过磁吸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电源装置200之间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雾化器100和/或电源装置200的横截面形状也不局限于呈椭圆形,其也可以呈圆形、跑道形或长方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3-7所示,雾化器100可包括壳体10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壳体10的下部的雾化组件20。其中,壳体10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0以及与储液腔110相隔离的用于输出气溶胶的出气通道120。雾化组件20包括安装座30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安装座30的雾化芯40。雾化芯40与储液腔110导液连通并与出气通道120导气连通,用于在通电后将储液腔110中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该气溶胶再通过出气通道120输出以被用户吸收。
具体地,壳体10可包括筒状外壳11以及沿纵向设置于筒状外壳11内的通气管12。通气管12可与筒状外壳11的顶壁一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管12与筒状外壳11可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通气管12的外壁面与筒状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界定出储液腔110。通气管12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通道120,该出气通道120的中轴线可与壳体10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雾化组件20设置于筒状外壳11的下端开口处,以封堵储液腔110。
雾化芯40包括吸液体41以及与该吸液体41接触的发热体42。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体41可采用多孔陶瓷、吸液棉等多孔材料制成,使得吸液体41的内部形成有大量微孔并具有一定的孔隙率,通过微孔的毛细作用,使得吸液体41能够吸收和缓存液体基质。吸液体41具有雾化面411和吸液面412,该吸液面412与储液腔110相连通,该雾化面411与发热体42接触。吸液体41通过吸液面412从储液腔110中吸取液体基质并将该液体基质传导至雾化面411,发热体42在通电后将吸液体41吸附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
在本实施例中,吸液体41可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并可沿竖直方向设置。该雾化面411和吸液面41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可以为吸液体4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液体41不局限于呈长方形板状,其也可以呈柱状、筒状或碗状等其他形状。此外,雾化面411和/或吸液面412也可水平设置,或者也可与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芯40还可包括导液体43和绝缘套44。绝缘套44可采用硅胶等绝缘弹性耐高温材料制成,吸液体41经由绝缘套44抵靠在安装座30内。绝缘套44一方面能够防止漏液,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吸液体41在安装过程中不被挤压破碎。
导液体43与吸液面412接触,其能够将来自储液腔110的液体基质快速均匀地传导至吸液面4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体43可采用导液棉、多孔陶瓷等多孔材料制成。绝缘套44可呈框状,吸液体41的吸液面412的四个边缘可通过导液体43抵靠于绝缘套44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芯40也可不包括导液体43和/或绝缘套44。
安装座30内形成有下液通道36、进气通道310以及雾化腔320。其中,下液通道36将吸液体41的吸液面412与储液腔110相连通,雾化腔320分别与进气通道310和出气通道120相连通。雾化面411暴露在雾化腔320中,其可以界定雾化腔320的部分边界。当发热体42产生热量时,雾化面411上的液体基质和浸润在发热体42上的液体基质将吸收热量而雾化形成气溶胶,该气溶胶排放雾化腔320中。当用户抽吸时,从进气通道310输入至雾化腔320中的外界气体携带气溶胶通过出气通道120输出。
壳体10内还形成有换气通道50,换气通道50将储液腔110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用于平衡储液腔110内的压力,解决因储液腔110内负压过大而不能稳定下液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可形成于壳体10的内壁面和安装座30的外壁面之间,和/或,形成于安装座30的内部。
换气通道50的一端与储液腔110连通,另一端可与雾化腔320或进气通道310相连通并进一步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换气通道50可包括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入口段51、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的出口段53以及连通入口段51和出口段53的缓冲段52。其中,缓冲段52的顶面524凸出于入口段51的顶面514和/或出口段53的顶面534。缓冲段52包括沿其深度方向由内往外设置的底部通道521和缓冲腔522。入口段51和出口段53通过底部通道521连通。这里,“深度方向”为与换气通道5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由内往外”是指由靠近雾化器100的中轴线的一侧到靠近壳体10的一侧;“底面”和“顶面”在深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底面”为靠近雾化器100的中轴线的一侧面。
该缓冲腔522为缓冲段52在深度方向上凸出于入口段51和/或出口段53的部分。该缓冲腔522可以存储气泡,缓冲腔522中的气泡能够在外界空气之前被进入缓冲腔522的液体挤压,从而经出口段53进入储液腔110,以更快地平衡储液腔110内的压力。此外,缓冲腔522的截面突变能够造成流速及压力降低,从而防止空气过多过快进入储液腔110而导致储液腔110压力过大,避免储液腔110压力过高导致漏液。
定义换气通道50中各段靠近储液腔110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储液腔110的一端为远端。入口段51的近端与缓冲段52的远端相接,入口段51的近端横截面被缓冲段52的远端横截面完全覆盖,从而使得入口段51内的液体在向储液腔110的方向流动时能够顺利进入缓冲腔522。缓冲段52的近端与出口段53的远端相接,缓冲段52的缓冲腔522的近端横截面不与出口段53的远端横截面重合,从而当出口段53内的液体向入口段51的方向流动时,液体可以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维持在缓冲段52的底部通道521内流动,避免进入缓冲腔522。
缓冲段52的横截面积大于入口段51和/或出口段53的横截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通道521的横截面积可与入口段51或出口段53的横截面积相同,缓冲腔522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1.5倍入口段51或出口段53的横截面积,缓冲段52的横截面积大于2.5倍入口段51和/或出口段53的横截面积。入口段51的当量直径可小于2mm,以使其具备一定的毛细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可沿竖直方向延伸,入口段51、底部通道521、缓冲腔522、出口段5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或类矩形。缓冲腔522的宽度大于入口段51和/或出口段53和/或底部通道521的宽度,可使得缓冲腔522的横截面积较大。底部通道521与出口段53连通且尺寸(包括长度、宽度、深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中各段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或类矩形,其可设计为任意形状。
如8-a、8-b、8-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入口段51、底部通道521、缓冲腔522、出口段53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直线形通道,入口段51、底部通道521、缓冲腔522、出口段53各自的宽度、深度和横截面积在其长度方向上保持不变。入口段51的底面513、缓冲段52的底面523、出口段53的底面533位于同一平面上,缓冲段52的顶面524高于出口段53的顶面534且与入口段51的顶面514齐平,即,缓冲段52与入口段51的深度相同且大于出口段53的深度。缓冲腔522的宽度大于入口段51、出口段53和底部通道521的宽度。底部通道521的宽度和深度分别等于出口段53的宽度和深度。
在图8-b和图8-c中,尺寸a、b、c分别为出口段53、缓冲腔522、入口段51的宽度尺寸,尺寸d、e、f分别为出口段53、缓冲段52、入口段51的长度尺寸,尺寸h为出口段53的深度尺寸,尺寸g为缓冲腔522的深度尺寸。则,底部通道521的深度=出口段53的深度=h,缓冲段52的深度=底部通道521的深度+缓冲腔522的深度=h+g,入口段51的深度=缓冲段52的深度=h+g。
由于缓冲段52和出口段53的深度不同,且缓冲腔522设在高于h的位置,这样在储液腔110内的液体往外溢出时不会把缓冲腔522内的气泡排出,也就是,缓冲腔522可以存储气泡。而缓冲段52和入口段51的深度相同,在外部气体推动入口段51内的液体往储液腔110方向流动的时候,液体会推动缓冲腔522内的气泡往前走,可以加快换气的速度。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结构。例如,换气通道50也可以为曲线形通道。再例如,入口段51、缓冲段52、出口段53的底面也可位于同一曲面(例如圆弧面)上。
图9示出了换气通道50内积液后的换气过程,其中深色部分为液体,空白部分为空气。换气阶段①:假设换气通道50内充满液体,执行换气功能时,换气通道50内的液体会在压差的作用下被排空并进入储液腔110,液体在经过缓冲腔522时会因截面积变化造成额外压降,导致液体流速降低。换气阶段②:换气通道50内的液体被逐渐完全排空,空气在经过缓冲腔522时也会有相同的压降效应,从而防止空气流速过快而导致进入储液腔110的空气过多。换气阶段③:换气之后,储液腔110内的液体将在重力及毛细力作用下进入换气通道50内,由于液体本身的表面张力,液体将在换气通道50的底部进行流动,不会进入通道上方的缓冲腔522,当液体流动至入口段51之后,缓冲腔522两侧的出口将形成液封,缓冲腔522内形成稳定的缓存空气泡。阶段④:在后续的换气过程中,由于缓存空气泡较外界空气距离储液腔110更近,当液体被反推回至缓冲段52的入口时,由于入口段51的深度与缓冲段52的深度相等,入口段51内的液体将同时进入缓冲段52的缓冲腔522和底部通道521,缓冲腔522内的缓存空气泡将被进入缓冲腔522的液体挤压,从而伴随液体以气液混合形态先于外界空气进入储液腔110,由于气体在通道内的流阻与液体相比小得多,因此能更快形成储液腔110内的压力平衡。
图12示出了现有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换气通道50a,该换气通道50a未设置有缓冲腔522,即,换气通道50a仅包括入口段51a、底部通道521a和出口段53a。
图10、图13分别示出了采用换气通道50和换气通道50a时,储液腔110内的压力随抽吸时间的压力变化图。图11示出了采用换气通道50时,全抽吸过程中储液腔110内的压力变化图。其中,在换气通道50中,a=c=0.3mm,h=0.4mm,b=0.7mm,d=1.8mm,e=2.9mm,f=5.3mm,g=0.7mm。作为对比,在换气通道50a中,入口段51a、底部通道521a和出口段53a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尺寸分别与换气通道50中的入口段51、底部通道521和出口段53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尺寸相同。
在图13中,虚线框表示排液过程,在换气过程中,由于换气通道50a内有积液,流动阻力大,导致需要抽吸完成后1s以上才能形成换气,从而导致换气前储液腔110内负压过低影响下液。而换气通道50可以实现抽吸过程中换气或抽吸后快速换气,保证储液腔110内具有较高的负压,从而实现良好的下液。
换气之后,由于换气通道50a无法实现对气流缓冲,储液腔110内的压力会恢复到-100Pa左右甚至突破0Pa,漏液风险高。而在换气通道50中,由于缓冲腔522中残留的空气会在压差及气液流动阻力差异的作用下,先于外界空气进入储液腔110平衡负压,并在缓冲腔522内对气流进行减速,因此不会有过多流速过快的气流冲入储液腔110,避免储液腔110压力过高导致漏液。由图11可看出,换气通道50能够实现全抽吸过程中储液腔110内的压力在换气后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防止抽吸漏液。
再如图3-7所示,换气通道50可由安装座30的外表面凹陷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仅有一条。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也可以有多个。
安装座30可包括基座31、与基座31相配合的发热座32以及套设于发热座32上的密封套33。基座31设置于壳体10的下端开口处以封堵该开口。进气通道310可沿纵向形成于基座31上,进气通道310的中轴线可与出气通道120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发热座32与基座31相配合,以收容并固定雾化芯40。密封套33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33能够在壳体10的内壁面与发热座32的外壁面之间进行密封,以防止储液腔110中的液体基质泄漏。
发热座32的外表面包括在横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21和第二表面322。第一表面321内凹形成有换气槽35,换气槽35的上端与储液腔110相连通,下端与雾化腔320相连通。当雾化组件20安装在壳体10内时,壳体10对换气槽35的开口起到遮盖和密封作用,从而使得换气槽35形成换气通道50。第二表面322内凹收容有收容腔3220,雾化芯40可经由收容腔3220的开口安装到收容腔3220中。
发热座32可包括位于下部的主体部323以及位于上部的套接部324。相应地,第一表面321包括位于主体部323上的下表面3213和位于套接部324上的上表面3214。该下表面3213高于上表面3214,即,下表面3213相对于上表面3214更加远离发热座32的中轴线。
换气槽35由套接部324的上端沿直线向下延伸至主体部323的下端,其可包括形成于主体部323上的第一槽道351和形成于套接部324上的第二槽道352、第三槽道353。第一槽道351、第二槽道352、第三槽道353从下往上依次连通。其中,第一槽道351由下表面3213向内凹陷一定深度形成,第一槽道351的顶面敞开并与下表面3213齐平。第二槽道352和第三槽道353均由上表面3214向内凹陷一定深度形成,且第二槽道352、第三槽道353的顶面敞开并与上表面3214齐平。第一槽道351的底面3511、第二槽道352的底面3521及第三槽道353的底面3531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第二槽道352的深度等于第三槽道353的深度,且小于第一槽道351的深度。
密封套33套设于套接部324上,其可包括顶壁332以及由顶壁332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环状侧壁331。顶壁332上开设有换气口333,第三槽道353的上端经由换气口333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环状侧壁331密封地设置于壳体10的内壁面与套接部324的外壁面之间,并能够遮盖第三槽道353。第三槽道353被环状侧壁331遮盖后形成换气通道50的出口段53,环状侧壁331的部分内壁面形成出口段53的顶面534,第三槽道353的底面3531形成出口段53的底面533。
环状侧壁331上形成有将第二槽道352露出的缺口330。当雾化组件20安装在壳体10内时,壳体10对缺口330的开口起到遮盖和密封作用,从而使得缺口330形成缓冲段52的缓冲腔522,第二槽道352形成缓冲段52的底部通道521,第二槽道352的底面3521形成缓冲段52的底面523,壳体10的部分内壁面形成缓冲段52的顶面524。同时,第一槽道351的开口也被壳体10遮盖和密封,从而形成换气通道50的入口段51,第一槽道351的底面3511形成入口段51的底面513,壳体10的内壁面形成入口段51的顶面514。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通道50的形成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例如,换气通道50的部分或全部也可由壳体10的内壁面凹陷形成,或者,也可由壳体10的内壁面和安装座30的外壁面共同凹陷形成。再例如,换气槽35也可由基座31的外表面凹陷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还可包括设置于基座31上的两个电极组件34,两个电极组件34分别与发热体42的两极电连接,每一电极组件34均可包括电极柱和/或电极连接片。电极组件34的一端可抵靠在发热体42上并导通,电极组件34的另一端至少部分外露于基座31的底面,便于与电源装置200连接导通。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腔(110)以及将所述储液腔(110)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50),所述换气通道(50)包括靠近所述储液腔(110)的出口段(53)、远离所述储液腔(110)的入口段(51)以及连通所述入口段(51)和所述出口段(53)的缓冲段(52),
所述缓冲段(52)包括沿其深度方向由内往外设置的底部通道(521)和缓冲腔(522),所述缓冲腔(522)在深度方向上凸出于所述出口段(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通道(521)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口段(53)的横截面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52)的深度等于所述入口段(51)的深度,并大于所述出口段(53)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51)的底面(513)、所述缓冲段(52)的底面(523)及所述出口段(53)的底面(533)位于同一平面或曲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522)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1.5倍所述出口段(53)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522)的宽度大于所述入口段(51)和/或所述出口段(53)和/或所述底部通道(521)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51)的当量直径小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51)靠近所述储液腔(110)的一端的横截面被所述缓冲段(52)远离所述储液腔(110)的一端的横截面完全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522)靠近所述储液腔(110)的一端的横截面不与所述出口段(53)远离所述储液腔(110)的一端的横截面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50)为直线形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51)、所述底部通道(521)、所述缓冲腔(522)、所述出口段(53)各自的横截面积在其长度方向上保持不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100)包括壳体(10)、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安装座(30)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座(30)的雾化芯(40),
所述安装座(30)和所述雾化芯(40)配合形成有雾化腔(320),
所述换气通道(50)形成于所述壳体(10)和所述安装座(30)之间,和/或形成于所述安装座(30)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内形成有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进气通道(310),所述入口段(51)与所述雾化腔(320)或所述进气通道(310)或外界大气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包括发热座(32),所述发热座(32)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槽道(351)、第二槽道(352)、第三槽道(353),所述第一槽道(351)的底面(3511)形成所述入口段(51)的底面(513),所述第二槽道(352)的底面(3521)形成所述缓冲段(52)的底面(523),所述第三槽道(353)的底面(3531)形成所述出口段(53)的底面(53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座(32)上的密封套(33),所述密封套(33)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二槽道(352)露出的缺口(330),所述缺口(330)被所述壳体(10)的内壁面遮盖而形成所述缓冲腔(522)。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100)以及与所述雾化器(100)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53700.8U CN219920261U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53700.8U CN219920261U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20261U true CN219920261U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849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53700.8U Active CN219920261U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202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93087A1 (zh) * | 2023-03-20 | 2024-09-26 |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2023
- 2023-03-20 CN CN202320553700.8U patent/CN2199202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93087A1 (zh) * | 2023-03-20 | 2024-09-26 |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48908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EP3718420A1 (en) | Atomiz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 |
CN111011932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6147257U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9920261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2237298A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0275917U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507547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 |
CN219323170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8661890A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347019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381985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1241752U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4747810A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5590254A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0236041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422202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9069474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9613070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976246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2002416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21307268U (zh) | 一种雾化装置以及雾化设备 | |
CN220211914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20360088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8303457U (zh) | 雾化支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