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1268U -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1268U
CN218171268U CN202221341493.1U CN202221341493U CN218171268U CN 218171268 U CN218171268 U CN 218171268U CN 202221341493 U CN202221341493 U CN 202221341493U CN 218171268 U CN218171268 U CN 218171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fixed
movable
draw hook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14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明
陈海滨
黎健棠
黄炳华
杨仕生
张志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3414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1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1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1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该斜顶出模结构设置在定模与动模之间,斜顶出模结构包括斜顶部和滑块,斜顶部安装在定模上,斜顶部包括斜顶拉块和支撑杆,斜顶拉块和支撑杆均可在定模上沿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移动,斜顶部上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滑块安装在动模上,滑块上设有第二卡合结构。定模与动模开模或合模过程中,定模和动模通过滑块相互滑动;当定模与动模合模后,第一卡合结构与第二卡合结构相互扣合。该出模结构加工简单、装配方便、可调节性强,而且定模和动模的开模、合模过程动作稳定,成型产品质量高。

Description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注塑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应用广泛。在一些注塑产品中,由于产品的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会产生定模侧倒扣结构。定模侧倒扣结构在开模过程中很难将使定模与动模脱离,必须要设计一种模具结构先将倒扣位置脱离,然后再进行开模动作,这样才能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传统的做法是做定模斜顶抽芯出模来实现倒扣位置的相互脱离,但是传统的结构复杂、斜顶出模部件多、装配工作量大,而且运动动作不稳定,容易将注塑产品拉伤。因此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斜顶出模结构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斜顶出模结构,该出模结构加工简单、装配方便、可调节性强,而且定模和动模的开模、合模过程动作稳定,成型产品质量高。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所述斜顶出模结构设置在定模与动模之间,所述斜顶出模结构包括斜顶部和滑块,所述斜顶部安装在所述定模上,所述斜顶部包括斜顶拉块和支撑杆,所述斜顶拉块和所述支撑杆均可在所述定模上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斜顶部上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二卡合结构;
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开模或合模过程中,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通过所述滑块相互滑动;当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相互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所述第一拉钩设置在所述斜顶拉块上,所述第二拉钩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包括第三拉钩和第四拉钩;
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后,所述第一拉钩与所述第三拉钩相互扣合,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第四拉钩相互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上安装有滑座,所述斜顶拉块和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座中;
所述滑座与所述压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当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合模时,所述滑块通过挤压所述斜顶拉块、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滑座运动,并使得所述滑座压缩所述第一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滑座上开有T型槽,所述斜顶拉块上设有与所述T型槽相适配的T型卡块,所述斜顶拉块通过所述T型卡块与所述T型槽的配合卡设在所述滑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滑块侧壁相配合的导向面;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时,所述滑块侧壁沿所述导向面滑动并使得所述第三拉钩从一侧卡入所述第一拉钩中、所述第四拉钩从一侧卡入所述第二拉钩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拉钩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四拉钩固定在所述滑块上后与所述滑块侧壁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渐变槽,所述渐变槽内部的高度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第四拉钩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二拉钩的端面卡入所述渐变槽中;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渐变槽相接的侧面为斜面且斜面的斜度大于5°;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渐变槽相接处为圆角。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模上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动模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向孔;当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合模时,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对所述滑块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模上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一侧与所述导向孔相接;所述弹簧孔中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导向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之间安装有如上所述斜顶出模结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镶件,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和动模镶件,所述动模镶件固定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动模镶件的一侧;
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时,所述定模镶件与所述动模镶件、所述滑块之间形成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斜顶出模结构,该斜顶出模结构包括安装在定模上的斜顶拉块、支撑杆以及安装在动模上的滑块,斜顶拉块和支撑杆可在定模上沿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合模过程中的可调节性强。斜顶拉块和支撑杆上均设有拉钩,动模和定模合模过程中,滑块与定模相接,动模沿着滑块与定模的接触面滑动,保证了开模、合模过程的动作稳定。动模滑动到位后,滑块挤压斜顶拉块和支撑杆,并使得滑块上的拉钩与斜顶拉块、支撑杆上的拉钩相互扣合,最终实现动模和定模的相互固定。该出模结构加工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提高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斜顶出模结构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能够克服定模倒扣脱模难的缺陷,而且模具开模、合模过程动作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顶出模结构安装在定模与动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顶拉块与支撑杆安装在定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块安装在动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模与定模合模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顶拉块与滑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定模;2、动模;3、固定板;4、斜顶部;11、导向面;12、定模镶件;21、弹簧孔;22、第二弹簧;23、导向孔;24、动模镶件;25、动模板;31、安装槽;100、压板;200、滑座;210、第一弹簧;220、T型槽;300、斜顶拉块;310、第一拉钩;320、T型卡块;400、支撑杆;410、第二拉钩;500、滑块;510、第三拉钩;520、第四拉钩;600、导向柱;5201、渐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该”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斜顶出模结构,该斜顶出模结构设置在定模1与动模2之间,可以解决注塑生产过程中定模1倒扣出模难的问题。所述斜顶出模结构设置在定模1与动模2之间,所述斜顶出模结构包括斜顶部4和滑块500。所述斜顶部4包括斜顶拉块300和支撑杆400,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安装在定模1上,且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可在所述定模1上沿所述支撑杆400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斜顶拉块300上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第一拉钩310和第二拉钩410,所述第一拉钩310设置在所述斜顶拉块300上,所述第二拉钩41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400上。所述滑块500安装在所述动模2上,所述滑块500上设有第三拉钩510和第四拉钩520;
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之间通过所述滑块500相互滑动以实现开模或合模,当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后,所述第一拉钩310与所述第三拉钩510相互扣合,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第四拉钩520相互扣合。
更具体地,所述第三拉钩510与所述第一拉钩31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四拉钩520与所述第二拉钩41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定模1上设有与所述滑块500侧壁相适配的平面,所述动模2移动时所述滑块500沿该平面运动,进而保证所述动模2运动的平稳性。更具体地,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安装在定模1的一侧,且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从所述定模1的一侧向外延伸。合模时,所述动模2通过所述滑块500从一侧挤压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使得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靠近所述定模1。合模完成后,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之间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相互固定的。注塑完成后,通过注塑机拉动所述动模2,使得所述动模2和所述滑块500一起运动,并使得所述第三拉钩510与所述第一拉钩310相互脱离、所述第四拉钩520与所述第二拉钩410相互脱离,完成开模动作。
上述的一种斜顶出模结构,该斜顶出模结构包括安装在定模1上的斜顶拉块300、支撑杆400以及安装在动模2上的滑块500,斜顶拉块300和支撑杆400可在定模1上沿支撑杆400的轴线方向移动,使得合模过程中的可调节性强。斜顶拉块300和支撑杆400上均设有拉钩,动模2和定模1合模过程中,滑块500与定模1相接,动模2沿着滑块500与定模1的接触面滑动,保证了开模、合模过程的动作稳定。动模2滑动到位后,滑块500挤压斜顶拉块300和支撑杆400,并使得滑块500上的拉钩与斜顶拉块300、支撑杆400上的拉钩相互扣合,最终实现动模2和定模1的相互固定。该出模结构加工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提高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
更具体地,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定模1安装在固定板3上,所述固定板3上开有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中设有压板100,所述压板100上安装有滑座200,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座200中;
所述滑座200与所述压板10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10,当所述动模2和所述定模1合模时,所述滑块500通过挤压所述斜顶拉块300、所述支撑杆400带动所述滑座200运动,并使得所述滑座200压缩所述第一弹簧210。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弹簧210在所述压板100与所述滑座200之间设置4根,当所述滑座200压缩第一弹簧210时,所述滑座200是沿着所述第一弹簧210的轴线方向运动且靠近所述压板100的。当所述动模2和所述定模1开模时,所述滑块500不再对所述斜顶拉块300、所述支撑杆400产生挤压作用,因此所述滑座200在所述第一弹簧210的作用下会向远离所述压板100的方向运动。
更具体地,所述压板100、所述固定板3以及所述滑座200的装配过程如下:
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定模1还包括定模板和定模镶件12,所述定模板固定在固定板3上,定模镶件12固定在定模板上。定模板上开有供所述支撑杆400和所述斜顶拉块300穿过的孔位。首先将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固定在所述滑座200上,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40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座200上;所述滑座200上开有T型槽220,所述斜顶拉块300上设有与所述T型槽220相适配的T型卡块320,所述斜顶拉块300通过所述T型卡块320与所述T型槽220的配合卡设在所述滑座200上。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固定完成后,在所述滑座200上安装所述第一弹簧210,安装完成的第一弹簧210应该是从所述滑座200的顶部突出的。再用螺钉将所述压板100固定在所述安装槽31中,并使得所述压板100与所述安装槽31相对应,所述第一弹簧210位于所述压板100与所述滑座200之间。所述斜顶拉块300、所述支撑杆400以及所述滑座200安装好后,将其穿过定模板上对应的孔位,并使得所述斜顶拉块300、所述支撑杆400穿过孔位后是位于所述定模镶件12的一侧的,至此完成所述斜顶拉块300、所述支撑杆400在所述定模1上的组装。
所述第一弹簧210的设置使得所述滑座200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便于所述动模2和所述定模1合模过程中的调节。由于所述滑座200和所述支撑杆400均是可以移动的,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滑座200以及所述支撑杆400上应该设置油槽,以保证部件在润滑油的作用下能舒畅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1上设有与所述滑块500侧壁相配合的导向面11;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时,所述滑块500侧壁沿所述导向面11滑动并使得所述第三拉钩510从一侧卡入所述第一拉钩310中、所述第四拉钩520从一侧卡入所述第二拉钩410中。
更具体地,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导向面11位于所述定模镶件12的一侧,所述动模2通过所述滑块500的引导作用,从一侧卡入并与定模镶件12对接,完成合模。
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拉钩52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块500上,所述第四拉钩520固定在所述滑块500上后与所述滑块500侧壁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渐变槽5201。
更具体地,所述滑块500上开有容纳所述第四拉钩520的凹槽,所述第四拉钩520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凹槽中后,与所述滑块500表面形成渐变槽5201。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渐变槽5201内部的高度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渐变槽5201内部的高度指的是所述第四拉钩520与所述滑块500壁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第四拉钩520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二拉钩410的端面卡入所述渐变槽5201中。
由于所述渐变槽5201内的高度是渐变的,因此在所述动模2向与所述定模1运动实现合模的过程中,所述渐变槽5201的开口先卡入所述第二拉钩410中,随着所述动模2的继续运动,所述渐变槽5201与所述第二拉钩410的接触面越来越大,所述支撑杆400也在所述滑块500的作用下挤压所述滑座200,使得所述滑座200挤压所述第一弹簧210实现所述第四拉钩520与所述第二拉钩410的相互扣合。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第四拉钩520与所述第二拉钩410的相互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拉钩310与所述第三拉钩510同步相互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渐变槽5201相接的侧面为斜面且斜面的斜度大于5°;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渐变槽5201相接处为圆角。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渐变槽5201的接触面做成斜面,是便于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第四拉钩520的配合,并且可以对所述滑块50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圆角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拉钩410和所述第四拉钩520在运动过程中两者之间不会相互干涉,避免两者之间擦伤导致结构遭到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1上安装有导向柱600,所述动模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600相适配的导向孔23;当所述动模2与所述定模1合模时,所述导向柱600穿过所述导向孔23对所述滑块50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所述导向柱600一端固定在所述定模1中,另一端从所述定模1中伸出。所述导向柱600与所述导向孔23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动模2移动时所述导向柱600刚好伸进所述导向孔23中,因此可以限定所述动模2的移动方位。
更一步地,所述动模2上设有弹簧孔21,所述弹簧孔21一侧与所述导向孔23相接;所述弹簧孔21中安装有第二弹簧22,所述第二弹簧22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导向柱600上。
更具体地,合模过程中移动所述动模2,并使所述动模2上的所述导向孔23与所述导向柱600相对应。继续移动所述动模2,使所述导向柱600穿过所述导向孔23,而后继续移动所述动模2,使动模2到位后完成合模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合模后所述第二弹簧22的一端应该抵持在所述导向柱600侧壁,即所述第二弹簧22对所述导向柱600产生推力作用。开模过程中,移动所述动模2,动模2沿着所述导向柱600向下滑动,此时在所述第二弹簧22推力作用下,所述滑块500能更方便地进行脱模。即所述第二弹簧22给所述滑块500的移动起了助推作用。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斜顶出模结构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定模1包括定模镶件12,所述动模2包括动模板25和动模镶件24,所述动模镶件24固定在所述动模板25上,所述滑块500固定在所述动模镶件24一侧;
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时,所述定模镶件12与所述动模镶件24、所述滑块500之间形成型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动模镶件24是可以拆卸的,所述滑块500可以看做是所述动模镶件24的一部分。该注塑模具能够克服定模倒扣脱模难的缺陷,而且模具开模、合模过程动作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高。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斜顶出模结构,所述斜顶出模结构设置在定模(1)与动模(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出模结构包括斜顶部(4)和滑块(500),所述斜顶部(4)安装在所述定模(1)上,所述斜顶部(4)包括斜顶拉块(300)和支撑杆(400),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均可在所述定模(1)上沿所述支撑杆(400)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斜顶部(4)上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滑块(500)安装在所述动模(2)上,所述滑块(500)上设有第二卡合结构;
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开模或合模过程中,所述定模(1)和所述动模(2)通过所述滑块(500)相互滑动;当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相互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第一拉钩(310)和第二拉钩(410),所述第一拉钩(310)设置在所述斜顶拉块(300)上,所述第二拉钩(41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400)上,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包括第三拉钩(510)和第四拉钩(520);
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后,所述第一拉钩(310)与所述第三拉钩(510)相互扣合,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第四拉钩(520)相互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1)安装在固定板(3)上,所述固定板(3)上开有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中设有压板(100),所述压板(100)上安装有滑座(200),所述斜顶拉块(300)和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座(200)中;
所述滑座(200)与所述压板(10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10),当所述动模(2)和所述定模(1)合模时,所述滑块(500)通过挤压所述斜顶拉块(300)、所述支撑杆(400)带动所述滑座(200)运动,并使得所述滑座(200)压缩所述第一弹簧(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40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座(200)上;所述滑座(200)上开有T型槽(220),所述斜顶拉块(300)上设有与所述T型槽(220)相适配的T型卡块(320),所述斜顶拉块(300)通过所述T型卡块(320)与所述T型槽(220)的配合卡设在所述滑座(2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1)上设有与所述滑块(500)侧壁相配合的导向面(11);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时,所述滑块(500)侧壁沿所述导向面(11)滑动并使得所述第三拉钩(510)从一侧卡入所述第一拉钩(310)中、所述第四拉钩(520)从一侧卡入所述第二拉钩(410)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拉钩(52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滑块(500)上,所述第四拉钩(520)固定在所述滑块(500)上后与所述滑块(500)侧壁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渐变槽(5201),所述渐变槽(5201)内部的高度由开口处向底部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第四拉钩(520)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二拉钩(410)的端面卡入所述渐变槽(5201)中;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渐变槽(5201)相接的侧面为斜面且斜面的斜度大于5°;所述第二拉钩(410)与所述渐变槽(5201)相接处为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模(1)上安装有导向柱(600),所述动模(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600)相适配的导向孔(23);当所述动模(2)与所述定模(1)合模时,所述导向柱(600)穿过所述导向孔(23)对所述滑块(50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模(2)上设有弹簧孔(21),所述弹簧孔(21)一侧与所述导向孔(23)相接;所述弹簧孔(21)中安装有第二弹簧(22),所述第二弹簧(22)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导向柱(600)上。
10.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定模(1)和所述动模(2)之间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斜顶出模结构;所述定模(1)包括定模(1)镶件,所述动模(2)包括动模(2)板和动模(2)镶件,所述动模(2)镶件固定在所述动模(2)板上,所述滑块(500)固定在所述动模(2)镶件的一侧;
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时,所述定模(1)镶件与所述动模(2)镶件、所述滑块(500)之间形成型腔。
CN202221341493.1U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Active CN218171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1493.1U CN218171268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1493.1U CN218171268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1268U true CN218171268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1493.1U Active CN218171268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1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82765U (zh)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CN214773725U (zh) 一种注塑模具行位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8171268U (zh) 一种斜顶出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CN112549466A (zh) 设有复合功能顶出杆机构的模具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13245151U (zh) 一种汽车导航面壳体模具
CN113459428A (zh) 一种延时抽芯结构
CN111571955A (zh) 一种多向复合侧抽芯机构
CN109109279B (zh) 一种定模抽芯成型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111716661A (zh) 一种模具多级滑块结构
CN216373138U (zh) 一种滤清器下罐体的成型模具
CN219855788U (zh) 一种行李箱塑料支架模具
CN216465952U (zh) 一种顶杆结构倒装的注塑模具
CN220280377U (zh) 一种孔加工装置及模具
CN212194060U (zh) 一种塑料产品模具滑块上抽芯机构
CN21268460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抽芯机构
CN213166616U (zh) 注塑模具
CN216423338U (zh) 一种平板电脑外壳注塑模具
CN217196457U (zh) 一种三板式冷流道卧式模具的顶出复位结构
CN215396616U (zh) 大滑块多位置避让模具
CN214395266U (zh) 一种带倒扣注塑件注塑模具
CN212666594U (zh) 一种设置有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3675292U (zh) 一种多角度斜向内抽芯式模具
CN219903168U (zh) 多孔联动抽芯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11842985U (zh) 带浮动斜抽及配套顶出结构的快装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