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0981U -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0981U
CN218140981U CN202222772463.2U CN202222772463U CN218140981U CN 218140981 U CN218140981 U CN 218140981U CN 202222772463 U CN202222772463 U CN 202222772463U CN 218140981 U CN218140981 U CN 218140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guide rail
vehicle
quarter window
qua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24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e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724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0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0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0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包括导轨,形成有第一容置部,导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第二侧面位于车窗的内侧;角窗包边总成设置于第一容置部,角窗包边总成包括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位于车窗的外表面;连接件第二侧面通过连接件与角窗包边总成连接,通过连接件使得角窗包边总成与导轨可调整距离地连接,以使得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齐平。该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件调整导轨与角窗包边总成之间的连接距离使得导轨的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的第一侧面与角窗包边总成的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的第三侧面齐平,降低了风阻系数,提升驾驶时的操纵感和提升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门上装配有车窗,车窗通常包括固定车窗(如角窗)和活动车窗两种,其中,固定车窗无开窗需求,因此固定车窗通常为固定的安装方式,活动车窗通常配置有导轨,以便活动车窗通过在导轨中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将车窗打开或者关闭。
角窗包边总成通常通过包边密封条与导轨固定且密封连接,但是现有的连接结构使得在装配角窗包边总成与导轨时,由于角窗包边总成和导轨的外表面因制造工艺的偏差,而导致这两者的外表面不平齐,进而使得整车的结构不平齐,而导致风阻系数增加,驾驶时会影响操纵感,此外还会使得车辆的外观不美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有效地解决了角窗包边总成和导轨的外表面因制造工艺的偏差,而导致这两者的外表面不平齐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用于车辆的车窗,其中,所述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包括导轨,形成有第一容置部,所述导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车窗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车窗的内侧;角窗包边总成,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角窗包边总成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车窗的外表面;连接件,所述第二侧面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角窗包边总成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角窗包边总成与所述导轨可调整距离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导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容置部。
优选地,所述角窗包边总成包括包边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包边主体的角窗玻璃,所述包边主体形成有所述第三侧面,所述角窗玻璃的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包边主体形成有第三容置部,所述第三容置部面对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三容置部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内嵌螺母和紧固螺栓,所述内嵌螺母嵌设于所述第三容置部,所述紧固螺栓穿设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内嵌螺母连接。
优选地,所述紧固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
优选地,所述包边主体还形成有唇边,所述唇边抵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唇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唇边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角窗结构,其中,所述车辆的角窗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角窗结构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的角窗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件将导轨与角窗包边总成连接,并通过连接件调整导轨与角窗包边总成之间的连接距离进而使得导轨的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的第一侧面与角窗包边总成的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的第三侧面齐平,如此,避免了当角窗包边总成和导轨的外表面因制造偏差导致二者不平齐的问题,降低了风阻系数,提升驾驶时的操纵感和提升美观度。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角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轨;101-第一容置部;102-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连接部;105-第二容置部;2-角窗包边总成;201-第三侧面;202-包边主体;203-角窗玻璃;2031-角窗侧面;204-第三容置部;205-贯穿孔;206-第一唇边;207-第二唇边;208-第三唇边;3-连接件;301-紧固螺栓;302-内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该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用于车辆的车门的车窗,具体地,该结构优选地适用于具有角窗的车窗。该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包括导轨1、角窗包边总成2和连接件3。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至图3具体描述该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的导轨1、角窗包边总成2和连接件3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导轨1固定装配于车辆的车门,导轨1的两端(例如为如图1所示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部101和第二容置部105,第一容置部101背对第二容置部105,第二容置部105用于安装车窗的活动玻璃(未示出),以使得活动玻璃可升降地设置于车门;第一容置部101用于安装角窗包边总成2。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导轨1可以形成有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第一侧面102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第二侧面103位于车窗的内侧,上述活动玻璃和下述角窗包边总成2夹设于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之间。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导轨1还可以连接第一侧面102和第二侧面103的连接部104,连接部104的两边可以分别抵接活动玻璃和角窗玻璃203(即连接部10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部101和第二容置部105)。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角窗包边总成2可以包括包边主体202和设置于包边主体202的角窗玻璃203。具体地,包边主体202可以形成有第三侧面201,第三侧面201位于车窗的外表面,为了降低风阻系数,提升驾驶时的操纵感和提升美观度,车辆在装配时第三侧面201需要与第一侧面102齐平。优选地,角窗玻璃203可以包括角窗侧面2031,在装配时角窗玻璃203固定连接于包边主体202,此时,角窗侧面2031与第三侧面201保持齐平。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包边主体202可以形成有第三容置部204,第三容置部204可以形成为凹槽结构,凹槽的槽口面向第二侧面103。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03开设有贯穿孔205,贯穿孔205的开设位置对应第三容置部204,以使得下述连接件3可以穿设贯穿孔205并穿设进第三容置部204。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连接件3将导轨1与角窗包边总成2连接,导轨1与角窗包边总成2可以通过连接件3可调整这两者的装配距离,以使得第三侧面201与第一侧面102齐平。优选地,连接件3可以包括紧固螺栓301和内嵌螺母302。内嵌螺母302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三容置部204,固定设置的方式可以例如为压装的方式。紧固螺栓301具有螺纹的端部可以穿设贯穿孔205并与内嵌螺母302螺纹配合连接。由于角窗玻璃203固定设置于包边主体202,因此调整紧固螺栓301和内嵌螺母302这两者的螺纹连接的配合程度(即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调整内嵌螺母302靠近或者远离第二侧面103,从而带动包边主体202靠近或者远离第二侧面103)进而使得第三侧面201和角窗侧面2031与第一侧面102齐平。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紧固螺栓301垂直于第二侧面103,如此,便于装配和调节。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包边主体20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唇边。具体地,唇边可以与连接部104抵接,提升密封性,并提供降噪和防尘的功能。优选地,在装配时,唇边可以设置在第三侧面201和第二侧面103之间。优选地,唇边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实施例中可以例如为第一唇边206、第二唇边207和第三唇边208,第一唇边206、第二唇边207和第三唇边208依次设置在第三侧面201至第二侧面103之间,进一步提升降噪和防尘的效果。
该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件将导轨与角窗包边总成连接,并通过连接件调整导轨与角窗包边总成之间的连接距离进而使得导轨的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的第一侧面与角窗包边总成的位于车窗的外表面的第三侧面齐平,如此,避免了当角窗包边总成和导轨的外表面因制造偏差导致二者不平齐的问题,降低了风阻系数,提升驾驶时的操纵感和提升美观度。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角窗结构,所述车辆的角窗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该车辆的角窗结构可以包括多个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具体地,该车辆的角窗结构可以包括角窗玻璃203,角窗玻璃203的底部(即如图2所示的右侧)可以包括三个分别设置在两端和中部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紧固螺栓301穿设导轨1的贯穿孔205并与包边主体202内部的内嵌螺母302螺纹连接,进而调整导轨1和角窗包边总成2的装配距离。设置的多个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可以分别调整不同位置的装配距离,进而使得装配效果更优。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的角窗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用于车辆的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包括:
导轨,形成有第一容置部,所述导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车窗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车窗的内侧;
角窗包边总成,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角窗包边总成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车窗的外表面;
连接件,所述第二侧面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角窗包边总成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角窗包边总成与所述导轨可调整距离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容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窗包边总成包括包边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包边主体的角窗玻璃,所述包边主体形成有所述第三侧面,所述角窗玻璃的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主体形成有第三容置部,所述第三容置部面对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三容置部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内嵌螺母和紧固螺栓,所述内嵌螺母嵌设于所述第三容置部,所述紧固螺栓穿设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内嵌螺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主体还形成有唇边,所述唇边抵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唇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唇边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8.一种车辆的角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角窗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角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角窗结构的底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角窗结构。
CN202222772463.2U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140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2463.2U CN218140981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2463.2U CN218140981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0981U true CN218140981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2463.2U Active CN218140981U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0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19700A1 (en) Weatherstrip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door
US8342702B2 (en) Vehicle door mirror mount structure
US4934101A (en) Automotive door
CN108725159B (zh) 车辆用密封条
US7434870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4357545B2 (ja) 自動車用モール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4057809A (zh) 车门结构
US20070296238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8140981U (zh) 一种角窗与导轨的连接结构、车辆的角窗结构及车辆
CN106660436A (zh) 汽车用后尾门构造
JP2008006835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836741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7419138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モジュール及び装着部材
CN220363206U (zh) 一种隐藏式玻璃导槽以及车辆
JPS6255239A (ja) 自動車のミラ−取付構造
US11254198B2 (en) Automobile door sealing member
JP3679622B2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4858190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CN217753431U (zh) 车门组件以及车辆
WO2022174424A1 (zh) 一种顶盖装饰结构、车顶结构及应用其的车辆
JP3699305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部構造
KR100463161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프레임 밀폐구조
JPS6244808Y2 (zh)
JPS6133320A (ja) 自動車のウインド回り構造
JPH0238813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1

Address after: 101300 South side of Shuanghe Road,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e 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438 Unit 1801, No. 25, Lane 1688, Guoquan North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uo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