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4875U - 削笔器进笔机构 - Google Patents

削笔器进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4875U
CN218084875U CN202222343994.XU CN202222343994U CN218084875U CN 218084875 U CN218084875 U CN 218084875U CN 202222343994 U CN202222343994 U CN 202222343994U CN 218084875 U CN218084875 U CN 218084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pencil
clamping assembly
piec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39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高伟
陈建旺
叶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iantian Statio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iantian Statio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iantian Statio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iantian Statio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39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4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4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4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ing Aids And Black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削笔器进笔机构,包括:上盖;第一夹笔组件;第二夹笔组件,其相对于第一夹笔组件在一松开位置和一夹持位置之间活动;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件,其具有令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位于松开位置的弹性趋势;连接件,且内壁具有内环形引导面,且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均与内环形引导面抵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削笔器进笔机构,其设置的第一弹性件令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在初始位置处于松开状态,使得铅笔进笔较为省力,并通过增设连接件用于带动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移动至夹持位置,防止削笔时铅笔与削笔架之间产生空转。

Description

削笔器进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削笔器进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削笔器进笔机构。
背景技术
削笔器的原理大都秉承着采用切削的刀组相对于笔头旋转做削笔动作。为了防止铅笔与削笔架同步转动产生空转,进笔机构大都需要具备夹笔的功能。
如在CN2528646Y中公开了一种削笔机夹笔机构,包括夹笔后盖、带操作柄夹笔转盘及扣合在夹笔后盖上的夹笔前盖,夹笔后盖、夹笔转盘及夹笔前盖上开设有铅笔穿过的通孔,夹笔后盖以铅笔孔为中心设有一凸环,圆盘状夹笔转盘的边沿环壁扣设在凸环上定位,夹笔转盘和夹笔后盖间定位有三个与夹笔转盘联动且均布在夹笔后盖铅笔孔周沿的夹紧牙块,夹笔转盘与夹笔后盖间设有复位弹簧。
或者是在CN212353400U中公开一种削笔机夹笔机构,包括固定座、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限位爪和固定盖,固定盖与固定座固定且内部形成供限位爪同步径向滑动的内腔、中心设有供铅笔贯穿的中心孔,所有限位爪在铅笔未伸入状态同步伸入中心孔内、在铅笔伸入状态同步收缩至固定座内部;固定座内设有卡盘和弹性件,弹性件位于卡盘与固定盖之间,卡盘的中心设有供铅笔贯穿的通孔;弹性件一端连接在卡盘,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座;在铅笔伸入状态所有限位爪的内端驱动卡盘绕着中心孔的轴线转动、卡盘转动驱动弹性件发生形变;在铅笔未伸入状态卡盘在弹性件的复位并且驱动卡盘转动复位、卡盘与所有限位爪脱离。
亦或者是在CN101314302A中公开了新型电动铅笔刨,其在一对送笔胶轮之间装设有至少一个弹性调节装置,通过弹性调节装置调节送笔胶轮之间的间距,使得电动铅笔刨可以切削不同直径大小的铅笔。
上述几种方案中,其均具有弹性件和至少两个的夹笔组件,弹性件具有令夹笔组件保持夹笔状态的弹性趋势。其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在进笔之间,夹笔组件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进笔孔中插入铅笔时,夹笔组件与铅笔抵持并且夹笔组件之间的间隙逐步扩大至夹笔位置,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使夹笔组件具有夹紧力。但是其缺点也尤为明显,在手动进笔或者手动退笔的过程当中,为了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手动进退笔较为吃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削笔器进笔机构,其设置的第一弹性件令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在初始位置处于松开状态,使得铅笔进笔较为省力,并通过增设连接件用于带动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移动至夹持位置,防止削笔时铅笔与削笔架之间产生空转。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削笔器进笔机构,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进笔孔;
第一夹笔组件,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上;
第二夹笔组件,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上,且所述第二夹笔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在一松开位置和一夹持位置之间活动;
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件,其具有令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位于松开位置的弹性趋势;
连接件,且内壁具有内环形引导面,且所述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均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抵持;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位于松开位置;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位于夹持位置。
上述结构中,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弹性件具有令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位于松开位置而非夹紧位置的弹性趋势。由于夹紧位置上的第一夹笔组件与第二夹笔组件之间间隙小于松开位置上的间隙,使得进笔时较为省力。为了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以便于在削笔时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对铅笔进行夹紧。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内壁具有内环形引导面的连接件,在内环形引导面的引导下将连接件上下移动的力转化为推动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水平移动的力。在进笔与削笔之间的时间段内,只需上下移动连接件即可完成对铅笔的夹持,防止削铅笔与削笔架之间产生空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笔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持于所述上盖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令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趋势;由于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均与连接件在竖直方向上存在摩擦力,第一弹性件的弹力难以使连接件保持在第一位置,所以在上盖与连接件之间增设第二弹性件,用于保证第一夹笔组件相对于第二夹笔组件保持在松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笔机构还包括有自动驱动组件,其包括有电机、减速齿轮组和随动盘,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减速齿轮组转动,所述减速齿轮组上具有联结部,所述联结部用于连接并驱动削笔架相对于所述上盖旋转,所述随动盘与所述联结部连接并随所述联结部同步转动;减速齿轮组包括有N个的减速齿轮,其用于降低电机轴输出的转速,以使联结部的转速低于电机轴的转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随动盘上设有第一端面棘齿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棘齿部啮合的第二端面棘齿部,当所述联结部驱动所述削笔架旋转做削笔动作时,所述第一端面棘齿部与所述第二端面棘齿部脱开,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当转动盘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连接件同步转动时,由于第一端面棘齿部与第二端面棘齿部的设置,使得转动盘对连接件产生一定的升力,达到驱动连接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目的。并且,连接件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是伴随着削笔动作同步进行,无需手动拨动连接件即可完成对铅笔的夹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笔组件包括有第一滑块和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第一夹持件为进笔胶辊,用于减少其相对于铅笔做轴向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笔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轮,所述第一滑块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连接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轴部上,所述第一连接轮上具有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抵持的第一环形引导面;连接件由第一位置上升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会伴随着随动盘同步转动,使得连接件与第一夹笔组件和第二夹笔组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连接轮的设置能够抵消该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夹笔组件包括有第二滑块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同理,第二夹持件用于减少其相对于铅笔做轴向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夹笔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轮,所述第二滑块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连接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轴部上,所述第二连接轮上具有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抵持的第二环形引导面;同理,第二连接轮的设置能够抵消该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或者一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上盖之间,另一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持于第二滑块与所述上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削笔器,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进笔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笔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笔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笔机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笔机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笔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线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笔机构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夹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随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上盖;2、第一夹笔组件;3、第二夹笔组件;4、第一弹性件;5、自动驱动组件;6、连接件;7、削笔架;8、限位套;9、第二弹性件;
1a、安装仓;1b、环形连接部;1c、进笔孔;
21、第一滑块;22、第一夹持件;23、第一轴部;24、第一连接轮;
23a、第一环形斜面;
24a、第一环形引导面;
31、第二滑块;32、第二夹持件;33、第二轴部;34、第二连接轮;
33a、第二环形斜面;
34a、第二环形引导面;
51、电机;52、减速齿轮组;53、随动盘;54、齿轮箱底盖;55、齿轮箱顶盖;
52a、联结部;
53a、盘体;53b、第一端面棘齿部;53c、内花键孔;
6a、内环形引导面;6b、限位凸台;6c、第二端面棘齿部;
8a、内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削笔器进笔机构,包括:
上盖1,所述上盖1上设有进笔孔1c;
第一夹笔组件2,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1上;
第二夹笔组件3,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1上,且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在一松开位置和一夹持位置之间活动;
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件4,其具有令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位于松开位置的弹性趋势;
连接件6,且内壁具有内环形引导面6a,且所述连接件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均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6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位于松开位置;当所述连接件6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位于夹持位置。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笔孔1c设置在上盖1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具有扁平的圆形本体,进笔孔1c设置在该本体的中心位置。由该圆形本体竖直向上延伸并围设形成有安装仓1a,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均可滑动地安装在安装仓1a内。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以进笔孔1c的中心为圆形呈圆周分布,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分别与铅笔笔身相抵形成夹持动作。
更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进笔机构还包括有第三夹笔组件,第一夹笔组件2、第二夹笔组件3和第三夹笔组件以进笔孔1c的中心为圆形呈圆周分布。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上盖1的原形本体上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环形连接部1b,其用于连接削笔架7。削笔架7安装刀组的形状可以分为直刀片削笔架7和滚刀削笔架7。在本实施例中,削笔架7采用直刀片型刀组。在另一实施例中,削笔架7采用滚刀型刀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可拆卸地连接限位套8,限位套8具有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该圆柱形结构的下端开口向内延续形成一圈内凸台8a结构。连接件6本体与该内凸台8a内圈可转动地配合。
进一步地,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在连接件6本体上具有向外延伸形成一圈的限位凸台6b,限位凸台6b底面与内凸台8a相抵,以防止连接件6脱离上盖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采用异形弹簧。
进一步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连接件6为圆柱款型结构,其上端开口边沿内侧倾斜形成有一圈内环形引导面6a。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均与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使得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分别与内环形引导面6a组成凸轮机构,在该凸轮机构的作用下,将连接件6轴向移动变为分别带动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横向移动。
具体地,结合图7所示,进笔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9,所述第二弹性件9抵持于所述上盖1与所述连接件6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9具有令所述连接件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趋势。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9为螺旋弹簧结构,其套设在由连接件6与限位套8构成的环形间隙内,且第一弹性件4的上端与上盖1相抵,下端与连接件6上的限位凸台6b相抵。
具体地,结合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笔机构还包括有自动驱动组件5,其包括有电机51、减速齿轮组52和随动盘53,所述电机51用于驱动减速齿轮组52转动,所述减速齿轮组52上具有联结部52a,所述联结部52a用于连接并驱动削笔架7相对于所述上盖1旋转,所述随动盘53与所述联结部52a连接并随所述联结部52a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减速齿轮组52包括有三个的减速齿轮,其分别是第一级减速齿轮、第二级减速齿轮和第三级减速齿轮,减速齿轮组52用于降低电机51轴输出的转速,以使联结部52a的转速低于电机51轴的转速。
更进一步地,自动驱动组件5还包括齿轮箱底盖54和齿轮箱顶盖55,电机51固定安装在齿轮箱底盖54上,减速齿轮组52内的各级减速齿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由齿轮箱底盖54与齿轮箱顶盖55盖合形成的空间中。其中,电机51轴上设有与第一级减速齿轮啮合的齿轮部,第三级减速齿轮上同轴设置联结部52a。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联结部52a设置成便于与削笔架7旋转插接的外花键结构,所以随动盘53盘体53a中心贯穿设有与联结部52a配合的内花键孔53c。本实施例中的联结部52a用于伸入至废屑腔内与削笔架7连接,随动盘53同样设置在废屑腔内。
具体地,结合图11所示,所述随动盘53上设有第一端面棘齿部53b,所述连接件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棘齿部53b啮合的第二端面棘齿部6c,当所述联结部52a驱动所述削笔架7旋转做削笔动作时,所述第一端面棘齿部53b与所述第二端面棘齿部6c脱开,所述连接件6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在第二弹性件9的作用下,第一端面棘齿部53b和第二端面棘齿部6c保持啮合状态,连接件6整体处于第一位置上。当转动盘在电机51的驱动随联结部52a同步转动,在转动盘的带动下连接件6同步转动时,由于第一端面棘齿部53b上斜面的引导下,使得转动盘对连接件6产生一定的升力,直至第一端面棘齿部53b与第二端面棘齿部6c脱开。当转动盘停止转动时,在第二弹性件9的作用下,第一端面棘齿部53b和第二端面棘齿部6c回复至啮合状态。通过上述设置,达到驱动连接件6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目的。
具体地,结合图3、图4和10所示,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包括有第一滑块21和第一夹持件22,所述第一夹持件2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21上。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22为进笔胶辊,用于减少其相对于铅笔做轴向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具体地,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还包括第一连接轮24,所述第一滑块21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轴部23,所述第一连接轮24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轴部23上,所述第一连接轮24上具有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的第一环形引导面24a。
进一步地,连接件6由第一位置上升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会伴随着随动盘53同步转动,使得连接件6与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连接轮24的设置能够抵消该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在第一轴部23上设有第一环形斜面23a,第一环形斜面23a的斜度对应于内环形引导面6a的斜度。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轮24上设有第一环形引导面24a,第一环形引导面24a的斜度对应于内环形引导面6a的斜度,以便于第一环形引导面24a与内环形引导面6a相抵。
具体地,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包括有第二滑块31和第二夹持件32,所述第二夹持件3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31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轮34,所述第二滑块31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轴部33,所述第二连接轮34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轴部33上,所述第二连接轮34上具有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的第二环形引导面34a。
进一步地,在第二轴部33上设有第二环形斜面33a,第二环形斜面33a的斜度对应于内环形引导面6a的斜度。
更进一步地,在第二连接轮34上设有第二环形引导面34a,第二环形引导面34a的斜度对应于内环形引导面6a的斜度,以便于第二环形引导面34a与内环形引导面6a相抵。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21与所述第二滑块31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进笔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一弹性件4,一所述第一弹性件4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21与所述上盖1之间,另一所述第一弹性件4抵持于第二滑块31与所述上盖1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削笔器,其具有本实施例的进笔机构。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削笔器的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上盖1与削笔器本体连接,削笔架7下端与联结部52a连接;
之后,铅笔进笔,笔身依次进入进笔孔1c、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32之间的间隙,直至插入至削笔架7内。结合图6所示,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第一夹笔组件2相对于第二夹笔组件3处于松开位置,在第二弹性件9的作用下,连接件6处于第一位置上,第一端面棘齿部53b与第二端面棘齿部6c处于啮合状态;
然后结合图8所示,电机51工作,电机51轴通过减速齿轮组52的传动驱动联结部52a转动,联结部52a带动削笔架7和随动盘53同步转动,第一端面棘齿部53b上的斜面给连接件6提供向上的升力,使得连接件6从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第二弹性件9压缩,第二端面棘齿部6c与第一端面棘齿部53b脱开;在啮合至脱开的过程中连接件6跟随随动盘53转动,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均与连接件6产生相对旋转,第一连接轮24和第二连接轮34能够分别降低因相对旋转产生的摩擦,连接件6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内环形引导面6a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移动,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由松开位置移至夹持位置,第一滑块21和第二滑块31相向移动,第一夹持件22和第二夹持件32相向靠近并与笔身相抵,笔身相对于上盖1固定并与削笔架7产生相对旋转,进行削笔作业;
最后,待削笔完成后,电机51停止工作,在第二弹性件9的作用下连接件6由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第一端面棘齿部53b和第二端面棘齿部6c啮合,第一夹笔组件2相对于第二夹笔组件3由夹持位置移至松开位置,便于取笔。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1),所述上盖(1)上设有进笔孔(1c);
第一夹笔组件(2),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1)上;
第二夹笔组件(3),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盖(1)上,且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在一松开位置和一夹持位置之间活动;
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件(4),其具有令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第二夹笔组件(3)位于松开位置的弹性趋势;
连接件(6),且内壁具有内环形引导面(6a),且所述连接件(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均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6)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位于松开位置;当所述连接件(6)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和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位于夹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9),所述第二弹性件(9)抵持于所述上盖(1)与所述连接件(6)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9)具有令所述连接件(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自动驱动组件(5),其包括有电机(51)、减速齿轮组(52)和随动盘(53),所述电机(51)用于驱动减速齿轮组(52)转动,所述减速齿轮组(52)上具有联结部(52a),所述联结部(52a)用于连接并驱动削笔架(7)相对于所述上盖(1)旋转,所述随动盘(53)与所述联结部(52a)连接并随所述联结部(52a)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盘(53)上设有第一端面棘齿部(53b),所述连接件(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棘齿部(53b)啮合的第二端面棘齿部(6c),当所述联结部(52a)驱动所述削笔架(7)旋转做削笔动作时,所述第一端面棘齿部(53b)与所述第二端面棘齿部(6c)脱开,所述连接件(6)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包括有第一滑块(21)和第一夹持件(22),所述第一夹持件(2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笔组件(2)还包括第一连接轮(24),所述第一滑块(21)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轴部(23),所述第一连接轮(24)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轴部(23)上,所述第一连接轮(24)上具有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的第一环形引导面(24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包括有第二滑块(31)和第二夹持件(32),所述第二夹持件(3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笔组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轮(34),所述第二滑块(31)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轴部(33),所述第二连接轮(34)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轴部(33)上,所述第二连接轮(34)上具有与所述内环形引导面(6a)抵持的第二环形引导面(34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削笔器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21)与所述第二滑块(31)之间;或者一所述第一弹性件(4)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21)与所述上盖(1)之间,另一所述第一弹性件(4)抵持于第二滑块(31)与所述上盖(1)之间。
CN202222343994.XU 2022-09-01 2022-09-01 削笔器进笔机构 Active CN218084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3994.XU CN218084875U (zh) 2022-09-01 2022-09-01 削笔器进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3994.XU CN218084875U (zh) 2022-09-01 2022-09-01 削笔器进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4875U true CN218084875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3994.XU Active CN218084875U (zh) 2022-09-01 2022-09-01 削笔器进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4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84875U (zh) 削笔器进笔机构
CN115284774A (zh) 削笔器进笔机构及具有该进笔机构的削笔器
CN108672840B (zh) 一种内齿预定位装置及内齿磨削方法
CN211918221U (zh) 削笔器的自动进笔机构
CN213007301U (zh) 削笔器的进笔机构
CN209813551U (zh) 一种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
CN210502032U (zh) 一种自动进笔装置及带有该自动进笔装置的削笔机
CN209738635U (zh) 一种削笔机的切削机构及削笔机
CN215826343U (zh) 一种削笔器的进笔机构及其削笔器
CN206475649U (zh) 一种自动进笔机构及应用有该机构的削笔器
CN109703252A (zh) 一种削笔机的切削机构及削笔机
CN215883141U (zh) 一种削笔器
CN210851821U (zh) 一种卷笔刀的进笔装置
CN111692307B (zh) 一种拖拉机底盘中差速器安装结构
CN212194860U (zh) 一种削笔机的自动进出笔结构
CN212857318U (zh) 一种加工非对称灯罩的旋压机
CN213138337U (zh) 新型自动进笔机构
CN220198935U (zh) 电动削笔机的自动进笔机构
CN210502034U (zh) 一种自动进笔机构
CN211490689U (zh) 一种数控机床齿条除尘装置
CN210101145U (zh) 一种自动进退削笔机
CN219339076U (zh) 一种铅笔刀自动进笔机构
CN219487039U (zh) 一种削笔器
CN218197675U (zh) 一种自动进笔的直刀片型削笔器
CN215474154U (zh) 一种削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