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4518U -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4518U
CN217964518U CN202222489881.0U CN202222489881U CN217964518U CN 217964518 U CN217964518 U CN 217964518U CN 202222489881 U CN202222489881 U CN 202222489881U CN 217964518 U CN217964518 U CN 217964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troke cylinder
clamping piece
brush
brush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98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4898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4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4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4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其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双行程气缸,第一双行程气缸设有左、右滑块,左、右滑块分别竖向设置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第二双行程气缸设置第一、二夹刷件,第三双行程气缸设置第三、四夹刷件,第一双行程气缸驱动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左右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同步驱动第一夹刷件和第二夹刷件;第三夹刷件和第四夹刷件上下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二、三双行程气缸先相向向中间移动,然后夹住引线,第一双行程气缸驱动第二、三双行程气缸相背向两向拉。通过设有直边软胶块和刷齿边软胶块的夹刷件夹紧,然后相背向两向拉,实现拉直引线。

Description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网络变压器的自动化装配的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背景技术
网络变压器主要包含有线包,线包由电导率较高的漆包线绕制在磁环上形成。在网络变压器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线包装配至网络变压器的壳体内,并将线包上的漆包线与壳体两侧的PIN脚缠绕连接,通常线包上延伸出的漆包线长度较长,需要根据实际装配情况将其缠绕在PIN脚上,然后剪切掉线尾,避免导线在壳体内凌乱排布导致相互干扰 影响网络变压器的正常使用。目前采用的是人工手动缠绕、剪切漆包线的方式,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要应用于网络变压器的自动化装配的磁环绕组引线(漆包线)拉直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由机械臂夹具机构夹取磁环绕组至引线拉直机构,引线拉直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双行程气缸,第一双行程气缸横向方向中部为第一滑轨部,第一滑轨部上设置左滑块和右滑块,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设置左连接支架、右连接支架,左连接支架和右连接支架分别竖向设置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第二双行程气缸设置第一上滑块、第一下滑块,第三双行程气缸设置第二上滑块、第二下滑块,第一上滑块连接第一连接杆,第一下滑块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上滑块连接第三连接杆,第二下滑块连接第四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上分别设置第一夹刷件、第二夹刷件、第三夹刷件、第四夹刷件,所述第一双行程气缸驱动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左右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二双行程气缸驱动第一夹刷件、第二夹刷件上下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三双行程气缸驱动第三夹刷件、第四夹刷件上下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刷件、第二夹刷件、第三夹刷件、第四夹刷件为相同结构,均由设有直边的直边软胶块和设有刷齿边的刷齿边软胶块组成。第一夹刷件和第二夹刷件、第三夹刷件和第四夹刷件是直边软胶块对直边软胶块活动相夹、刷齿边对刷齿边活动相夹。
进一步设置一传感器机构对拉直引线进行识别,传感器机构包括一直线气缸,直线气缸上设置活塞杆连接块,活塞杆连接块上设置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轴上设置一横杆,横杆上设置颜色识别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技术方案设计的引线拉直机构,主要应用于网络变压器的自动化线包装配,自动化装配涉及其中之一环节就是要将磁环绕组的引线拉直,拉直之后将其放置固定在网络变压器的壳体内,然后进行绕线等工序。本方案的主要创新通过第一双行程气缸驱动设置有第一、第二夹刷头的第二双行程气缸,设有第三、第四夹刷头的第三双行程气缸左右相向-相背往复运动。先相向向中间移动,然后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同时分别驱动第一、第二夹刷头;第三夹刷头、第四夹刷头夹合。夹住磁环绕组的引线之后,第一双行程气缸驱动第二双行程气缸、第三双行程气缸相背向两向拉。通过设有直边软胶块和刷齿边软胶块的夹刷件夹紧,然后相背向两向拉,实现拉直引线。本方案是实现网络变压器的自动化线包装配的自动化拉直引线,供下一工序使用,有利于实现网络变压器的线包自动化装配,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刷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传感器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附图1至图3,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由机械臂夹具机构夹取磁环绕组至引线拉直机构,引线拉直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双行程气缸10,第一双行程气缸10横向方向中部为第一滑轨部11,第一滑轨部11上设置左滑块101和右滑块102,左滑块101和右滑块102上分别设置左连接支架103、右连接支架104,左连接支架103和右连接支架104分别竖向设置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第二双行程气缸20设置第二滑轨部21、第一上滑块22、第一下滑块23,第三双行程气缸30设置第三滑轨部31、第二上滑块32、第二下滑块33。第一上滑块22连接第一连接杆201,第一下滑块23连接第二连接杆202,第二上滑块32连接第三连接杆301,第二下滑块33连接第四连接杆302。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第三连接杆301、第四连接杆302上分别设置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
第一双行程气缸10驱动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左右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二双行程气缸20驱动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上下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三双行程气缸30驱动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上下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
作为连接的惯用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上滑块22连接第一连接杆201、第一下滑块23连接第二连接杆202、第二上滑块32连接第三连接杆301、第二下滑块33连接第四连接杆302,上述连接可采用螺丝杆连接。
参照图2、图3,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为相同结构,均由设有直边的直边软胶块011和设有刷齿边的刷齿边软胶块012组成;第一夹刷件01和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和第四夹刷件04是直边软胶块011对直边软胶块011活动相夹、刷齿边对刷齿边活动相夹。
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的每一夹刷的直边软胶块011和刷齿边软胶块012可以采用固定在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第三连接杆301、第四连接杆302的两侧,通过螺丝固定。也可以直边软胶块011和刷齿边软胶块012两块相叠再固定在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第三连接杆301、第四连接杆302的其中一侧。
参照附图4至图6,设置一传感器机构对拉直引线进行识别,传感器机构包括一直线气缸40,直线气缸40上设置活塞杆连接块401,活塞杆连接块401上设置一伺服电机50,伺服电机50的转轴上设置一横杆501,横杆501上设置颜色识别传感器60。颜色识别传感器60采用“基恩士线束识别传感器,型号LR-WF10 + FU-20”
图5、图6所示的作为实现本技术方案的机械臂夹具机构的简单的结构示意图,对叙述本技术方案,机械臂夹具机构将磁环绕组夹起输送至本方案的引线拉直机构工位的结构示意,是代表实现方案中的机械臂夹具机构的一种简单示意,本方案也并不述求保护机械臂夹具机构,机械臂夹具机构是自动化工控生产、加工中的成熟技术方案。
工作过程:机械臂夹具机构将磁环绕组输送至预先设置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打开在第一双行程气缸10两边状态的工位上,第一双行程气缸10先驱动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相向向中间移动,然后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同时分别驱动第一、第二夹刷头;第三夹刷头、第四夹刷头夹合。夹住磁环绕组的引线之后,第一双行程气缸驱动10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相背向两向拉。通过设有直边软胶块011和刷齿边软胶块012的夹刷件夹紧,然后相背向两向拉,实现拉直引线。
完成拉直引线后,设置在本技术方案的拉直机构中间下方的传感器机构工作,直线气缸40驱动活塞杆连接块401升起,然后伺服电机50驱动横杆501横扫划动,颜色识别传感器60对拉直的引线进行识别检查,能够识别引线(漆包线)的颜色、判断根数,符合要求的即机械臂夹具机构将其输送至下一工序,不符合要求即输送至回收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由机械臂夹具机构夹取磁环绕组至引线拉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引线拉直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双行程气缸(10),第一双行程气缸(10)横向方向中部为第一滑轨部(11),第一滑轨部(11)上设置左滑块(101)和右滑块(102),左滑块(101)和右滑块(102)上分别设置左连接支架(103)、右连接支架(104),左连接支架(103)和右连接支架(104)分别竖向设置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第二双行程气缸(20)设置第二滑轨部(21)、第一上滑块(22)、第一下滑块(23),第三双行程气缸(30)设置第三滑轨部(31)、第二上滑块(32)、第二下滑块(33);第一上滑块(22)连接第一连接杆(201),第一下滑块(23)连接第二连接杆(202),第二上滑块(32)连接第三连接杆(301),第二下滑块(33)连接第四连接杆(302);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第三连接杆(301)、第四连接杆(302)上分别设置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所述第一双行程气缸(10)驱动第二双行程气缸(20)、第三双行程气缸(30)左右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二双行程气缸(20)驱动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上下方向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第三双行程气缸(30)驱动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上下相向-向背开合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刷件(01)、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第四夹刷件(04)为相同结构,均由设有直边的直边软胶块(011)和设有刷齿边的刷齿边软胶块(012)组成;第一夹刷件(01)和第二夹刷件(02)、第三夹刷件(03)和第四夹刷件(04)是直边软胶块(011)对直边软胶块(011)活动相夹、刷齿边对刷齿边活动相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传感器机构对拉直引线进行识别,传感器机构包括一直线气缸(40),直线气缸(40)上设置活塞杆连接块(401),活塞杆连接块(401)上设置一伺服电机(50),伺服电机(50)的转轴上设置一横杆(501),横杆(501)上设置颜色识别传感器(60)。
CN202222489881.0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Active CN217964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9881.0U CN217964518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9881.0U CN217964518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4518U true CN217964518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9881.0U Active CN217964518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4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64518U (zh) 一种磁环绕组引线拉直机构
CN112429597A (zh) 一种用于盘线机的自动取线机构
CN215697617U (zh) 一种带线鱼钩收集装置
CN217468204U (zh) Sq电感拉线缠脚切断机构
CN213764564U (zh) Xy轴视觉识别自动焊接机
CN216055655U (zh) 一种数据线全自动双头加工设备
CN211126409U (zh) Pin针压接端子自动机
CN217693016U (zh) 一种双孔线嘴交叉绕线装置
CN220754614U (zh) 一种夹持分块式铁芯的夹料机构
CN219800664U (zh) 一种扁平线绕线机构
CN213988602U (zh) 一种多圈数磁环机的磁环固定机构及翻线机构
CN215697603U (zh) 伺服剪刀装置及立绕设备
CN215988426U (zh) 一种弯线机构
CN220798010U (zh) 一种用于变频电机引出线的理线装置
CN216686916U (zh) 一种压线对位机构与绕线机
CN219378806U (zh) 一种绕线机夹剪线机构
CN220199674U (zh) 一种换热器芯体自动捆扎设备
CN219916924U (zh) 一种扁平线共模电感线头成型装置
CN211521180U (zh) 一种扎丝长度可调节的自动绕线扎丝机
CN204558247U (zh) 一种绕线机的断尾线机构
CN215770861U (zh) 一种线圈绕线拉直机构
CN215239196U (zh) 一种用于公母插金属端子的切割设备
CN219074222U (zh) 一种磁环理线剪脚机
CN218866897U (zh) 网络变压器的摆线装置
CN213935952U (zh) 工字型电感自动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