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0820U -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0820U
CN217950820U CN202221651950.7U CN202221651950U CN217950820U CN 217950820 U CN217950820 U CN 217950820U CN 202221651950 U CN202221651950 U CN 202221651950U CN 217950820 U CN217950820 U CN 217950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ressure
tank
boos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19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冰
孙振超
何君
曹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anv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anv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anv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anv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519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0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0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0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增压组件包括增压罐、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增压罐连通,进气管远离增压罐的一端连接气源,出气管远离增压罐的一端连接气缸。由于增压罐通过进气管与气源连接,通过出气管与气缸连接,故气源供给的气体先流经增压罐,再进入气缸。在此过程中,储存有气体的增压罐能够增大进入气缸的气体的气压,使气缸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和拉力,进而使气缸能够稳定、有效地翻转重量更大的物品,保障气动翻转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为自动化生产线带来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气动翻转机构由于气源压力有限,导致气缸的推力和拉力有限,通常只能翻转重量轻的物品。如果气动翻转机构的负重太大,或者气源气压不稳定,则会导致翻转速度缓慢,甚至出现翻转失效的情况。此时,气动翻转机构不能正常运行,为自动化生产线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增压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压组件,用于给气动翻转机构中的气缸增压,包括增压罐、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增压罐连通,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增压罐的一端连接气源,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增压罐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
作为对所述增压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接于所述出气管。
作为对所述增压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接于所述出气管,且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增压罐与所述减压阀之间。
作为对所述增压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增压罐、所述减压阀和所述排气阀均设于所述固定架。
作为对所述增压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减压阀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增压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排气阀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
作为对所述增压组件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增压罐上设有压力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翻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翻转机构,包括气缸和上述增压组件,所述气缸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增压罐的一端相连。
作为对所述气动翻转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气动翻转机构还包括支座和翻转座,所述翻转座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翻转座铰接。
作为对所述气动翻转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气缸的缸体上套设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增压罐通过进气管与气源连接,通过出气管与气缸连接,故气源供给的气体先流经增压罐,再进入气缸。在此过程中,储存有气体的增压罐能够增大进入气缸的气体的气压,使气缸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和拉力,进而使气缸能够稳定、有效地翻转重量更大的物品,保障气动翻转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为自动化生产线带来不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增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增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增压组件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气动翻转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气动翻转机构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增压组件;110-增压罐;111-罐体;111a-气管接口;112-支脚;113-压力计;120-减压阀;130-排气阀;140-固定架;141-横梁;142-纵梁;143-立柱;144-安装板;145-第一安装座;146-第二安装座;200-气缸;210-保护罩;300-支座;310-轴承座;400-翻转座;41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组件100,应用于气动翻转机构,用以增大气动翻转机构中气缸200(参阅图4)的驱动力。
增压组件100包括增压罐110、进气管(图中未示出)和出气管(图中未示出)。其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增压罐110连通,且进气管远离增压罐110的一端与气源连接,出气管远离增压罐110的一端与气缸200连接,从而将增压罐110接入气源与气缸200之间。
在上述增压组件100中,由于增压罐110通过进气管与气源连接,通过出气管与气缸200连接,故气源供给的气体先流经增压罐110,再进入气缸200。在此过程中,储存有气体的增压罐110能够增大进入气缸200的气体的气压,使气缸200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和拉力,进而使气缸200能够稳定、有效地翻转重量更大的物品,保障气动翻转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为自动化生产线带来不便。
以压力值为0.5MPa的气源为例,在不设置增压组件100的情况下,气动翻转机构只能翻转Qkg的物品。增设增压组件100后,气动翻转机构可以翻转Q*3kg的物品。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压组件100,应用于气动翻转机构,用以增大气动翻转机构中气缸200(参阅图4)的驱动力。该增压组件100由增压罐110、进气管(图中未示出)、出气管(图中未示出)、减压阀120、排气阀130和固定架140组成,且增压罐110、减压阀120和排气阀130均设置在固定架140上。
具体地,增压罐110包括罐体111和支脚112。
罐体111呈圆柱状,罐体111内部储存有气体。罐体111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气管接口111a,其中一个气管接口111a与进气管连接,另一个气管接口111a则与出气管连接。其中,进气管远离罐体111的一端与气源连接,出气管远离罐体111的一端与气缸200连接,将罐体111接入气源与气缸200之间。
使用时,气源供给的气体先流经增压罐110的罐体111,再进入气缸200。在此过程中,储存有气体的罐体111能够增大进入气缸200的气体的压力,使气缸200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和拉力,进而使气缸200能够稳定、有效地翻转重量更大的物品,保障气动翻转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为自动化生产线带来不便。
以压力值为0.5MPa的气源为例,在不设置增压罐110的情况下,气动翻转机构只能翻转Qkg的物品。增设增压罐110后,气动翻转机构可以翻转Q*3kg的物品。
上述罐体111横置,支脚112设置在罐体111的下方,与罐体111的外侧壁焊接固定。
放置增压罐110时,以支脚112为支撑点。支脚112的底面为平面,相比于罐体111的弧形底面更加稳定,不易翻滚。
安装增压罐110时,将支脚112与固定架140栓接固定或者焊接固定,避免破坏罐体111的结构或者强度,保证罐体111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脚112成对设置,且两个支脚112沿罐体111的轴向排列。
进一步地,罐体111上设有压力计113,用于测量罐体111内的气压。
借助压力计113的示数,使用者能够及时地向罐体111内补充气体,确保罐体111增压的能力。
具体地,减压阀120接于出气管上,位于罐体111与气缸200之间。
经罐体111增压后的气体先流经减压阀120,再进入气缸200。在此过程中,使用者旋拧减压阀120的旋钮,改变节流面积,造成压力损失,从而将进口压力减至使用者需要的出口压力并自动保持稳定。
显然,增压罐110只能将进入气缸200的气体的压力增大至特定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适应气动翻转机构的负重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设置减压阀120,则能够以前述特定值为上限,对进入气缸200的气体的压力进行调节,使气缸200输出的推力和拉力与气动翻转机构的负重相匹配。
仍以压力值为0.5MPa的气源为例,在不设置增压罐110和减压阀120的情况下,气动翻转机构只能翻转Qkg的物品。增设增压罐110和减压阀120后,气动翻转机构可以翻转重量不超过Q*3kg的物品。
具体地,排气阀130接于出气管上,且排气阀130位于罐体111与减压阀120之间。
经罐体111增压后的气体流经减压阀120时除存在压力损失外,其流速也会减小。此时会出现气体在减压阀120与罐体111之间堆积的情况,导致减压阀120与罐体111之间的气压上升,存在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设置排气阀130,当减压阀120与罐体111之间的出气管中的气压超过排气阀130的阈值时,排气阀130能够自动、快速地排气泄压,直至减压阀120与罐体111之间的出气管中的气压下降至排气阀130的阈值以下。
其中,排气阀130的阈值应当低于减压阀120、罐体111、出气管等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气压的最小值。
请参阅图3,具体地,固定架140由横梁141、纵梁142和立柱143组成。
横梁141和纵梁14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横梁141与纵梁142相互垂直。横梁141和纵梁14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横梁141和两个纵梁142构成方形的框架,且横梁141与纵梁142之间焊接固定或者栓接固定。
立柱143沿竖直方向设置,立柱143的顶端与上述框架焊接固定或者栓接固定,立柱143的底端则设有底板。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此外,固定架140上设有安装板144、第一安装座145和第二安装座146。增压罐110的支脚112栓接固定在安装板144上,减压阀120栓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座145上,排气阀130栓接固定在第二安装座146上。
总之,上述增压组件100工作时,气源供给的气体先依次流经增压罐110、排气阀130和减压阀120,再进入气缸200。在此过程中,储存有气体的增压罐110能够增大进入气缸200的气体的气压,并配合减压阀120对该气压的大小进行调控,使气缸200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和拉力,进而使气缸200能够稳定、有效地翻转重量更大的物品,保障气动翻转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为自动化生产线带来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增压罐110的型号为VBAT38A1-T-X104,减压阀120的型号为AR40K-04G-B,排气阀130的型号为AQ3000-03。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动翻转机构,包括气缸200、支座300、翻转座400和上述增压组件100。其中,气缸200、翻转座400和增压组件100均设置在支座300上。
具体地,翻转座400用于固定待翻转的物品,翻转座40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410,且翻转座400通过转轴410与支座300转动连接。
转轴410沿水平方向设置,转轴410与翻转座400焊接固定或者栓接固定。支座300上栓接固定有两个轴承座310,分别与两个转轴410对应。转轴410穿设于对应的轴承座310内,与对应的轴承座310转动配合。
具体地,气缸200的缸体与支座300铰接,气缸200的活塞杆与翻转座400铰接。此外,气缸200与出气管远离增压罐110的一端相连。
其中,缸体与支座300的铰接轴与转轴410平行,活塞杆与翻转座400的铰接轴也与转轴410平行。
使用时,气源供给的气体经过增压组件100增压,然后进入气缸200的缸体,使气缸200的活塞杆伸出或者缩回,进而驱使翻转座400绕转轴410的轴线翻转。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气缸200的缸体上套设有保护罩210。
保护罩210与气缸200的缸体平行,其横截面呈U型,且开口朝下。保护罩210对气缸200的上方和两侧进行遮蔽,避免气缸200受到其它物体的撞击而受损。
保护罩210与气缸200的缸体之间留有间隙,可容纳连接在气缸200的出气管等管线。此外,保护罩210上还开设有可容管线穿过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21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气缸200的缸体两端固定连接。其中,与缸体尾端(以活塞杆穿出的一端为缸体首端)相对的保护罩210上开设有条形槽,且螺栓穿设于条形槽内。
拧松螺母后,使用者可以调节保护罩210与缸体的相对位置,避免保护罩210在随缸体转动的过程中与支座300上其它结构发生碰撞或者刮擦。调节过程中,螺栓相对于保护罩210在条形槽内滑动。调节完成后,使用者再次拧紧螺母即可。
上述气动翻转机构增设了增压组件100,能够在气源压力较小的情况下翻转更大重量的物品。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压组件,用于给气动翻转机构中的气缸增压,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罐、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增压罐连通,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增压罐的一端连接气源,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增压罐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接于所述出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接于所述出气管,且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增压罐与所述减压阀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增压罐、所述减压阀和所述排气阀均设于所述固定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减压阀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排气阀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罐上设有压力计。
8.一种气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组件,所述气缸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增压罐的一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翻转机构还包括支座和翻转座,所述翻转座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翻转座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缸体上套设有防护罩。
CN202221651950.7U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Active CN217950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1950.7U CN217950820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1950.7U CN217950820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0820U true CN217950820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1950.7U Active CN217950820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0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6163B2 (en) Replaceable fuel system module and method
CN201390637Y (zh) 叉车自倾斜式货叉架
CN217950820U (zh) 一种增压组件及气动翻转机构
CN215316498U (zh) 一种用于上升管内壁网孔板焊接的涨紧装置
CN110103803B (zh) 一种通用型箭体公路运输车
CN214355520U (zh) 一种cng储气罐的安装结构
CN213008463U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专用底盘后装工艺小车
CN212456295U (zh) 一种液体二氧化碳生产中流体的连续供给装置
CN210349008U (zh) 一种消防车发动机拆装翻转台架
CN220884453U (zh) 一种乙炔瓶转运小车
CN207374118U (zh) 一种新型lng气瓶固定框架
CN210554956U (zh) 一种通用型螺栓拉伸器运输车
CN215042071U (zh) 一种用于客车的氢燃料气瓶固定支撑架
CN218432770U (zh) 一种用于火箭贮箱转运的气囊保形结构
CN213946303U (zh) 液压拉马拆卸装置
CN111532411A (zh) 一种位置可调旋筒风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9550246U (zh) 一种方便搬运的储气罐
CN213799252U (zh) Cng汽车改装用燃气设备安装机构
CN215042986U (zh) 可移动式医用氧气钢瓶集装格
CN217076879U (zh) 一种大块钢板辅助转运支具
US11890926B2 (en) Auxiliary fueling system for trailer mounted engines
CN213022323U (zh) 厢式车厢体强度试验装置
CN21316837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货架
CN217598860U (zh) 一种组合式飞机托架
CN212828092U (zh) 一种汽车用防翻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