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4094U - 盖梁翻转机 - Google Patents
盖梁翻转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34094U CN217834094U CN202122356383.4U CN202122356383U CN217834094U CN 217834094 U CN217834094 U CN 217834094U CN 202122356383 U CN202122356383 U CN 202122356383U CN 217834094 U CN217834094 U CN 217834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op surface
- fixedly connected
- base
- ro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梁翻转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盖梁翻转机,包括底座、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一翻转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支柱,再利用支柱上的固定架,来起到对第一翻转台和第二翻转台的支撑作用,而利用第一翻转台、第二翻转台和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配合,可以起到对放置到第二翻转台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翻转的作用,同时也达到对翻转到第一翻转台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二次翻转的效果,来最终完成对盖梁预制件的翻转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梁翻转机技术领域,具体为盖梁翻转机。
背景技术
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经常会使用到盖梁来作为荷载装置,而在盖梁浇筑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安装面朝上,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盖梁的安装面朝向地面便于放置,所以盖梁浇筑成型后需要进行翻转,而目前大型预制件翻转一般会采用吊装的方式进行,预制件上设置适当的吊装位置,天车进行吊装翻转。
此种方式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增加的吊装位置则增加了混凝土预制过程的难度,而且吊装翻转操作难度较大,不易控制翻转速度,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吊装过程很容易对预制件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到盖梁后期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盖梁翻转机,具备方便对盖梁进行翻转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吊装翻转的方式操作难度大和不易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盖梁翻转机,包括底座、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一翻转台,所述第一翻转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转板,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二翻转台,所述第二翻转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台和第二翻转台底面的一侧均与固定架的顶面活动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在底座上设置支柱,再利用支柱上的固定架,来起到对第一翻转台和第二翻转台的支撑作用,而利用第一翻转台、第二翻转台和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配合,可以起到对放置到第二翻转台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翻转的作用,同时也达到对翻转到第一翻转台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二次翻转的效果,来最终完成对盖梁预制件的翻转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均开设有齿槽,所述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转动之后可相互齿合,所述第二翻转板由承接板、活动板和第一液压缸组成,所述承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二翻转台上,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承接板上,所述活动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缸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翻转台和第二翻转台均由基板、固定板和承重板组成,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基板的顶面,所述承重板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固定板的顶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基板、固定板和承重板的相互配合,来起到对盖梁的支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到基板的顶面上,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由滑套和滑杆活动套接而成,所述滑杆与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套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竖杆、安装板和安装孔的设置,可以达到对固定板进行固定安装的效果,而利用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盖梁的缓冲支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端穿过基板之后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穿过固定板后与承重板的底面活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第二液压缸和顶板设置,来对承重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保证了方便对盖梁进行翻转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基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底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支架和托板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第一翻转台和第二翻转台翻转之后的支撑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支柱,再利用支柱上的固定架,来起到对第一翻转台和第二翻转台的支撑作用,而利用第一翻转台、第二翻转台和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配合,可以起到对放置到第二翻转台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翻转的作用,同时也达到对翻转到第一翻转台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二次翻转的效果,来最终完成对盖梁预制件的翻转工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基板、固定板和承重板的相互配合,来起到对盖梁的支撑作用,而利用竖杆、安装板和安装孔的设置,可以达到对固定板进行固定安装的效果,而利用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盖梁的缓冲支撑作用,同时通过第二液压缸和顶板设置,来对承重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保证了方便对盖梁进行翻转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柱;3、固定架;4、第一液压杆;5、第二液压杆;6、第一翻转台;7、第二翻转台;8、第一翻转板;9、第二翻转板;901、承接板;902、活动板;903、第一液压缸;10、竖杆;11、安装板;12、支撑组件;13、顶板;14、支架;15、托板;16、底板;17、第二液压缸;001、基板;002、固定板;003、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盖梁翻转机,包括底座1、第一液压杆4和第二液压杆5,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支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第一液压杆4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1的顶面上,第一液压杆4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一翻转台6,第一翻转台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转板8,第二液压杆5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1的顶面上,第二液压杆5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二翻转台7,第二翻转台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转板9,第一翻转台6和第二翻转台7底面的一侧均与固定架3的顶面活动铰接,第一翻转板8和第二翻转板9均开设有齿槽,第一翻转板8和第二翻转板9转动之后可相互齿合,第二翻转板9由承接板901、活动板902和第一液压缸903组成,承接板901固定连接在第二翻转台7上,第一液压缸903固定安装在承接板901上,活动板902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缸903的顶端,在底座1上设置支柱2,再利用支柱2上的固定架3,来起到对第一翻转台6和第二翻转台7的支撑作用,而利用第一翻转台6、第二翻转台7和第一液压杆4、第二液压杆5的配合,可以起到对放置到第二翻转台6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翻转的作用,同时也达到对翻转到第一翻转台7上的盖梁预制件进行二次翻转的效果,来最终完成对盖梁预制件的翻转工作。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翻转台6和第二翻转台7均由基板001、固定板002和承重板003组成,固定板002安装在基板001的顶面,承重板003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固定板002的顶面,利用基板001、固定板002和承重板003的相互配合,来起到对盖梁的支撑作用,基板0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竖杆10,竖杆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安装孔,固定板002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到基板001的顶面上,竖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12,支撑组件12由滑套和滑杆活动套接而成,所述滑杆与所述承重板003固定连接,所述滑套与所述基板001固定连接,利用竖杆10、安装板11和安装孔的设置,可以达到对固定板002进行固定安装的效果,而利用支撑组件12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盖梁的缓冲支撑作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基板00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7,第二液压缸17的顶端穿过基板001之后固定连接有顶板13,顶板13的顶端穿过固定板002后与承重板003的底面活动连接,利用第二液压缸17和顶板13设置,来对承重板003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保证了方便对盖梁进行翻转作用,固定架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架14,支架1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托板15,基板0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6,利用支架14和托板15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第一翻转台6和第二翻转台7翻转之后的支撑作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把盖梁放置到第二翻转台7上,启动第一液压杆4,使第一翻转台6翻转至垂直地面状态,然后启动第二液压杆5,让第二液压杆5带动第二翻转台7进行转动,从而让盖梁预制件进行九十度翻转,并且也可以启动第一液压缸903和第二液压缸17,来顶动活动板902和承重板003移动,来让盖梁尽可能的贴合到第一翻转台6上,而由于活动板902抬高了盖梁,可以减小盖梁的底部与第一翻转板8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盖梁平移的摩擦力,而让盖梁预制件位于第一翻转台6的第一翻转板8上,再启动第一液压杆4,来带动第一翻转台6进行翻转,从而让盖梁预制件可以再次进行九十度翻转,最终来完成对盖梁预制件的翻面工作,同时在基板001的底部设置支撑组件12,方便利用支撑组件12来起到对盖梁的缓冲支撑作用,保证盖梁在放置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极大的避免了盖梁预制件在翻转过程中易出现碰撞损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盖梁翻转机,包括底座(1)、第一液压杆(4)和第二液压杆(5),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
所述第一液压杆(4)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杆(4)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一翻转台(6),所述第一翻转台(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翻转板(8);
所述第二液压杆(5)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液压杆(5)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二翻转台(7),所述第二翻转台(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翻转板(9),所述第一翻转台(6)和第二翻转台(7)底面的一侧均与固定架(3)的顶面活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板(8)和第二翻转板(9)均开设有齿槽,所述第一翻转板(8)和第二翻转板(9)转动之后可相互齿合,所述第二翻转板(9)由承接板(901)、活动板(902)和第一液压缸(903)组成,所述承接板(901)固定连接在第二翻转台(7)上,所述第一液压缸(903)固定安装在承接板(901)上,所述活动板(902)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缸(903)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台(6)和第二翻转台(7)均由基板(001)、固定板(002)和承重板(003)组成,所述固定板(002)安装在基板(001)的顶面,所述承重板(003)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固定板(002)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梁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0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竖杆(10),所述竖杆(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顶面均匀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002)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到基板(001)的顶面上,所述竖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12),所述支撑组件(12)由滑套和滑杆活动套接而成,所述滑杆与所述承重板(003)固定连接,所述滑套与所述基板(00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梁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00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7),所述第二液压缸(17)的顶端穿过基板(001)之后固定连接有顶板(13),所述顶板(13)的顶端穿过固定板(002)后与承重板(003)的底面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梁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托板(15),所述基板(0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6383.4U CN217834094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盖梁翻转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6383.4U CN217834094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盖梁翻转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34094U true CN217834094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0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56383.4U Active CN217834094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盖梁翻转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34094U (zh) |
-
2021
- 2021-09-28 CN CN202122356383.4U patent/CN2178340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223251A (en) | Displaceable jack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US20220281723A1 (en) | Outrigger Pad Hoist Apparatus | |
CN217834094U (zh) | 盖梁翻转机 | |
CN213231276U (zh) | 一种钢栈桥拼接用吊装装置 | |
CN212269299U (zh) | 一种起重机伸缩臂架保护装置 | |
CN211813140U (zh) | 一种起重机配重结构及随车起重机 | |
CN211540077U (zh) | 一种能够固定后再次调整位置的白车身焊装装置 | |
CN212330206U (zh) | 一种拼装焊接翻转台 | |
CN111704090A (zh) | 预制构件翻转方法 | |
CN112299283A (zh) | 一种应用于门式起重机的液压升降平台 | |
JP2018135185A (ja) | 組立式クレーン | |
CN215158441U (zh) | 一种板材翻转台 | |
CN220485286U (zh) | 一种模块翻转机 | |
CN220844549U (zh) | 一种翻料机 | |
CN218810010U (zh) | 一种隧洞衬砌底座的安装台车 | |
CN219096797U (zh) | 一种隔离开关转运车 | |
CN215093125U (zh) | 一种转向架构架反装及翻转装置 | |
JP3034305U (ja) | 車載リフト | |
JPH11227579A (ja) | 軌道走行車両の車体移動装置 | |
CN115464642B (zh) | 一种利用智能机械手臂调整预制构件垂直度的方法 | |
JP7278554B1 (ja) | 水平力分担構造体設置用架台、水平力分担構造体設置装置および水平力分担構造体設置方法 | |
CN213171227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组装的吊装车悬臂 | |
CN213738377U (zh) | 一种方便调节大小的预制件生产用翻转装置 | |
JPS6036487Y2 (ja) | 架線作業車 | |
JP3728003B2 (ja) | 自動車用リフ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