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3075U - 一种翻转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3075U
CN217833075U CN202122029878.6U CN202122029878U CN217833075U CN 217833075 U CN217833075 U CN 217833075U CN 202122029878 U CN202122029878 U CN 202122029878U CN 217833075 U CN217833075 U CN 21783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tating
clamping
rotating part
mount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98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晓健
张新元
樊文斌
陆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98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3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翻转部,每个所述翻转部包括支撑部、旋转部、夹持部、第一驱动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设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安装位;所述旋转部形成为圆柱体,所述旋转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安装位上,所述旋转部上形成有U形槽,用于在所述U形槽中放置待翻转件;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U形槽内,所述翻转部的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待翻转件;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旋转部相连以驱动所述旋转部旋转。该翻转设备可以代替人工对轨道进行翻转,操作简便且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大型钢结构项目中往往会存在有一定数量的规格不等的轨道。出于工程设计要求,这些轨道在进行安装之前需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在打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轨道进行翻转,以保证整个轨道都能打磨到位。但是大型钢结构项目中的轨道大多具有大重量,人工翻转较为困难,甚至会因为操作不当而砸到工作人员。因此人工翻转的方法既不方便,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设备,该翻转设备可以代替人工对轨道进行翻转,操作简便且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翻转部,每个所述翻转部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设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安装位;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形成为圆柱体,所述旋转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安装位上,所述旋转部上形成有U形槽,用于在所述U形槽中放置待翻转件;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U形槽内,所述翻转部的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待翻转件;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旋转部相连以驱动所述旋转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的侧面沿周向设有齿圈,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与所述齿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地,
所述旋转部在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上设有与所述U形槽相连通的安装孔;
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二驱动部、两个卡爪,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正反丝杆与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正反丝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旋转部的两侧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两个所述卡爪分别连接在所述正反丝杆的两端上且所述卡爪的底部分别抵接在所述U形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正反丝杆正向/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所述卡爪夹紧/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还包括: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U形槽内且位于所述正反丝杆的两个丝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
底座;
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均形成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所述旋转部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多个托轮组件,多个所述托轮组件沿着周向间隔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上,所述旋转部的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上的多个所述托轮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的两端沿周向形成有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与所述托轮组件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导轮组件,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导轮组件,所述旋转部的两个端面的边缘沿着周向均形成有第二凸沿,一个或多个所述导轮组件抵接在所述第二凸沿的内侧。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均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形成为圆弧状,两个所述安装板并排间隔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
所述托轮组件包括转轮及设在所述转轮内的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
两根防退铁丝,其中,所述销轴上形成有通孔,两根所述防退铁丝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的多个所述销轴的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可以代替人工对轨道进行翻转,操作简便且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的翻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中的旋转部与驱动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旋转部处于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b)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90°时的示意图,c)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180°时的示意图,d)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270°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的翻转部在夹持轨道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的翻转部与夹持部组合图,其中,(a)为一装配立体图,(b)为(a)中装配立体图的背面视图,(c)为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支撑部的爆炸图,(b)为支撑部中第一支撑座的装配示意图,(c)为(b)中第一支撑座的背面视图,(d)为第二支撑座的装配示意图,(e)为(d)中第二支撑座的背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中旋转部与与导轮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旋转部处于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b)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90°时的示意图,(c)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180°时的示意图,(d)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270°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在翻转轨道时的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旋转部处于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b)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90°时的示意图,(c)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180°时的示意图,(d)示出了旋转部顺时针旋转270°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旋转部;2.待翻转件;3.齿圈;4.第一驱动电机;5.齿轮;6.安装孔;7.卡爪;8.正反丝杆;9.第二驱动电机;10.滑轨;11.限位座;12.底座;13.第一支座;14.第二支座;15.第一凸沿;16.第二凸沿;17.导轮组件;18.安装板;19.转轮;20.销轴;21.防退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翻转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设备,当待翻转件较短、较轻时,例如可以只配备一个翻转部;优选地,并列设置两个或以上翻转部,能够确保翻转动作更平稳,同时,可以使待翻转件在被加工过程中更加稳定。下面,以翻转设备配置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翻转部为例进行说明,需要理解的是,翻转部的个数并不限于此。
其中,每个翻转部包括支撑部、旋转部1、夹持部、第一驱动部。支撑部的上端设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安装位;旋转部1形成为圆柱体,旋转部1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位上,旋转部1上形成有U形槽,两个翻转部的U形槽并列设置以在U形槽中放置待翻转件2;夹持部设置在旋转部1上且至少一部分位于U形槽内,两个翻转部的夹持部用于夹持待翻转件2;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支撑部上,第一驱动部与旋转部1相连以驱动旋转部1旋转。在打磨处理的过程中,先将翻转件的两端放进夹持部的U型槽内,然后通过夹持部将翻转件夹紧,最后根据打磨需求进行翻转。整个打磨过程无需人工翻转,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不会有砸到工作人员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旋转部1的侧面沿周向设有齿圈3,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以及与齿圈3相啮合的齿轮5,第一驱动部包括两个,两个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旋转部1的旋转轴的两侧。
由于两个齿轮5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无论旋转部1旋转到何种角度,至少会有一个第二驱动齿轮5与齿圈3相啮合,从而保证了齿轮5始终会处于被驱动的状态。
另外,旋转功能有两种旋转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单方向无限制绕轴旋转;另外一种是绕轴往复旋转,每旋转360度即折返。当采用单方向无限制绕轴旋转模式进行翻转设备制造时,第一驱动电机4的供电模式采用滑环供电模式;当采用绕轴往复旋转模式时,夹紧驱动电机供电采用普通电缆直通供电模式。
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旋转部1在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上设有与U形槽相连通的安装孔6;夹持部包括第二驱动部、两个卡爪7,第二驱动部包括正反丝杆8与第二驱动电机9,正反丝杆8的两端分别从旋转部1的两侧设置在安装孔6内,两个卡爪7分别连接在正反丝杆8的两端上且卡爪7的底部分别抵接在U形槽的底部,第二驱动电机9驱动正反丝杆8正向/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卡爪7夹紧/松开。
该正反丝杆8分为两段,一段螺纹为顺时针方向,另一段螺纹为逆时针方向,两个卡爪7分别配合在两段螺纹上。另外,旋转部1的U型槽的下端形成有垂直旋转部1轴线方向上的滑轨10,两个卡爪7的底部配合在滑轨10上。当正反丝杆8在第二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转动时,两个卡爪7会沿着滑轨10朝着相反的方向滑动,控制正反丝杆8的转动方向即可让卡爪7夹住/松开翻转件。该结构制作较为简单,且易于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夹持部还包括限位座11,限位座11设置在U形槽内且位于正反丝杆8的两个丝杆之间。
限位座11用于限位两个卡爪7,以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两个卡爪7顶到一起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支撑部包括底座12、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分别连接在底座12的上表面的两端,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的上端均形成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旋转部1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上。
支撑部由底座12以及设置在底座12两端的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构成,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第一支座13上,两个支座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当旋转部1需要设置突出的结构时,例如吊耳、第二驱动电机9的安装座等,可以将该突出结构设置在空隙对应的位置,以便旋转部1可以进行无障碍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支撑部还包括多个托轮组件,多个托轮组件沿着周向间隔地设在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上,旋转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上的多个托轮组件上。
如图7所示,旋转部1放置在多个托轮组件上,旋转部1无论旋转至何种角度或方向,始终会被处于下方的某几个托轮组件托住,处于旋转部1两侧的托轮组件也会限制旋转部1侧向位移。另外该结构易于制作且旋转过程中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旋转部1的侧面的两端沿周向形成有第一凸沿15,第一凸沿15与托轮组件相抵接。
工作过程中旋转部1与托轮组件之间可能会因震荡而发生碰撞,碰撞严重时会导致较大的磨损,从而增大维修成本。本翻转设备在旋转部1与托轮组件之间增设第一凸沿15以增大旋转部1与支撑部之间的空隙,极大的减少了两者间的碰撞,从而提高了翻转设备的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部还包括导轮组件17,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导轮组件17,旋转部1的两个端面的边缘沿着周向均形成有第二凸沿16,一个或多个导轮组件17抵接在第二凸沿16的内侧。
旋转部1的下端与上端分别抵住托轮组件与导轮组件17,在多个托轮组件与导轮组件17的共同作用下,旋转部1只能做绕轴的径向旋转,不会发生左右移动或上下移动。优选地,如图8所示,导轮组件17设置三个,分别抵在旋转部1的第二凸沿16的下端与两侧,以便旋转部1转到何种角度时,都至少有一个导轮组件17抵住旋转部1。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均包括两个安装板18,安装板18形成为圆弧状,两个安装板18并排间隔地安装在支撑部的上端;托轮组件包括转轮19及设在转轮19内的销轴20,销轴2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安装板18上。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支撑部还包括两根防退铁丝21,其中,销轴20上形成有通孔,两根防退铁丝21分别穿设在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上的多个销轴20的通孔内。其中,防退铁丝21的作用是防止托轮组件中的销轴20在震动作用下会自动退出。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翻转部,每个所述翻转部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设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安装位;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形成为圆柱体,所述旋转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安装位上,所述旋转部上形成有U形槽,用于在所述U形槽中放置待翻转件;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U形槽内,所述翻转部的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待翻转件;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旋转部相连以驱动所述旋转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的侧面沿周向设有齿圈,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与所述齿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别位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在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上设有与所述U形槽相连通的安装孔;
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二驱动部、两个卡爪,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正反丝杆与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正反丝杆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旋转部的两侧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两个所述卡爪分别连接在所述正反丝杆的两端上且所述卡爪的底部分别抵接在所述U形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正反丝杆正向/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所述卡爪夹紧/松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还包括: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U形槽内且位于所述正反丝杆的两个丝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底座;
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均形成有向内凹且呈圆弧状的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所述旋转部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多个托轮组件,多个所述托轮组件沿着周向间隔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上,所述旋转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上的多个所述托轮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的侧面的两端沿周向形成有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与所述托轮组件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导轮组件,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导轮组件,所述旋转部的两个端面的边缘沿着周向均形成有第二凸沿,一个或多个所述导轮组件抵接在所述第二凸沿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均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形成为圆弧状,两个所述安装板并排间隔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
所述托轮组件包括转轮及设在所述转轮内的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
两根防退铁丝,其中,所述销轴上形成有通孔,两根所述防退铁丝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的多个所述销轴的通孔内。
CN202122029878.6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翻转设备 Active CN21783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9878.6U CN217833075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翻转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9878.6U CN217833075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翻转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3075U true CN217833075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9878.6U Active CN217833075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翻转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3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2993B (zh) 一种五金索具加工用打磨机床
CN217833075U (zh) 一种翻转设备
CN212763125U (zh) 一种齿轮室检修用定位工装
CN113547417A (zh) 一种翻转设备
CN211841310U (zh) 一种钛合金紧固螺栓去毛刺设备
CN211277471U (zh) 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翻转装置
US4068894A (en) Mining machine cowl assembly
CN110815144A (zh) 一种基于蜗杆传动的旋转式电机维修固定装置
CN210704695U (zh) 一种翻转设备
CN211660655U (zh) 一种生物制药罐体内壁用可调清理装置
CN110449669B (zh) 一种便于拆装维修的夹压式滚刀座
CN204934979U (zh) 一种角钢塔塔脚焊接装置
CN220347385U (zh) 一种用于钢筋上丝机的锁紧装置
CN102039504B (zh) 自动焊接装置
CN111958547A (zh) 丝杠螺母自动装卸多用工具
CN114396470B (zh) 一种悬挂使用的减速机
CN210231338U (zh) 一种钢筋弯曲机
CN212527603U (zh) 丝杠螺母自动装卸多用工具
CN218254019U (zh) 一种金属加工用多工位自动装夹翻转机构
CN212581464U (zh) 一种路灯安装用转移装置
CN220009436U (zh) 一种电池包锁止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4025323U (zh) 一种用于轴形机械部件制造用定位结构
CN105712201B (zh) 底盘翻身吊架及其操作方法
CN218693921U (zh) 一种用于模具装配的翻转辅助装置
CN220347386U (zh) 一种新型钢筋上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