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1720U -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1720U
CN217831720U CN202222250896.1U CN202222250896U CN217831720U CN 217831720 U CN217831720 U CN 217831720U CN 202222250896 U CN202222250896 U CN 202222250896U CN 217831720 U CN217831720 U CN 217831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front side
rear side
fo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08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凯
冀朋
魏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qu Yuanjing Machinery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qu Yuanjing Machinery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qu Yuanjing Machinery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qu Yuanjing Machinery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08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1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1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1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属于锻件模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锻件模具本体,所述锻件模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底板底部的后侧和第二底板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转柱、第一轴承和顶块,所述转盘的底部与转柱的顶部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锻件模具在放置在锻造机台面顶部后,大部分为使用螺丝进行固定,然后再对金属坯料进行锻打,此固定方法在安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在对锻件模具进行更换时较为不便,影响加工效率,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锻件意思是指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将金属坯料放置在锻件模具的顶部,然后控制锻造机对金属坯料进行锻打,从而制造出工件,在对锻件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到锻件模具,现有的锻件模具在放置在锻造机台面顶部后,大部分为使用螺丝进行固定,然后再对材料进行锻打,此固定方法在安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在对锻件模具进行更换时较为不便,影响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锻件模具在放置在锻造机台面顶部后,大部分为使用螺丝进行固定,然后再对金属坯料进行锻打,此固定方法在安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在对锻件模具进行更换时较为不便,影响加工效率,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包括锻件模具本体,所述锻件模具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底板底部的后侧和第二底板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转柱、第一轴承和顶块,所述转盘的底部与转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柱的底部与第一轴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顶块的顶部与第一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对锻件模具进行夹持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顶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底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块,后侧所述第二夹块的底部与第一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侧穿过固定块且延伸至固定块的外侧。
为了达到方便转杆转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右侧与左侧第二夹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为了达到对锻件模具夹持更稳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左侧所述第二夹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所述固定锥的数量为若干个。
为了达到第二底板可以延长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后侧延伸至第一底板的内部,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与第一底板的内部滑动连接。
为了达到对第二底板限位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限位钮,所述第二底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钮的底部穿过第一底板且延伸至限位孔的内部。
为了达到对转柱进行支撑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撑块,所述转柱的底部穿过撑块且延伸至撑块的底部,所述转柱的表面与撑块内部螺纹连接。
为了达到方便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与锻造机台面连接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后侧穿过第二夹板且延伸至第二夹板的后侧,所述卡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侧与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顶块的后侧与卡板的前侧接触,所述第一夹板的前侧和卡板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新型锻件模具结构,通过先将锻件模具本体放置在第一底板的顶部,然后转动转杆,使得第二夹板对锻件模具本体进行夹持,然后再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移动至锻造机台面的顶部,然后对第二底板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再转动限位钮对第二底板进行限位,然后再转动转盘,转盘转动带动转柱转动并向下移动,转柱向下移动带动顶块向下移动,顶块向下移动,挤压卡板,使得卡板向后移动,使得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紧密接触,此时即可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固定在锻造机台面的顶部,需要对锻件模具本体进行拆卸时,反方向转动转盘,带动顶块向上移动,此时弹簧回弹,将卡板向前推动,使得卡板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脱离,此时即可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从锻造机台面的顶部移除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锻件模具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机构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杆与左侧第二夹板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第二夹板与固定锥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夹板与卡板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图中,1、锻件模具本体;2、第一夹块;3、撑块;4、转动机构;401、转盘;402、转柱;403、第一轴承;404、顶块;5、第二底板;6、卡板;7、第二夹板;8、固定锥;9、弹簧;10、固定块;11、转杆;12、第一橡胶垫;13、第一夹板;14、第一底板;15、第二夹块;16、第二轴承;17、限位钮;18、限位孔;19、第二橡胶垫;2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包括锻件模具本体1,锻件模具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14,第一底板14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底板5,第二底板5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4,第一底板14底部的后侧和第二底板5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7;
转动机构4包括转盘401、转柱402、第一轴承403和顶块404,转盘401的底部与转柱402的顶部固定连接,转柱402的底部与第一轴承403的顶部转动连接,顶块404的顶部与第一轴承403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先将锻件模具本体1放置在第一底板14的顶部,然后转动转杆11,使得第二夹板7对锻件模具本体1进行夹持,然后再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移动至锻造机台面的顶部,然后对第二底板5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再转动限位钮17对第二底板5进行限位,然后再转动转盘401,转盘401转动带动转柱402转动并向下移动,转柱402向下移动带动顶块404向下移动,顶块404向下移动,挤压卡板6,使得卡板6向后移动,使得第一橡胶垫12和第二橡胶垫19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紧密接触,此时即可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固定在锻造机台面的顶部,需要对锻件模具本体1进行拆卸时,反方向转动转盘401,带动顶块404向上移动,此时弹簧9回弹,将卡板6向前推动,使得卡板6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脱离,此时即可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从锻造机台面的顶部移除进行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底板14顶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2,第一底板1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块15,后侧第二夹块15的底部与第一底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底板1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转杆11,转杆11的右侧穿过固定块10且延伸至固定块1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锻件模具本体1放置在第一底板14的顶部,使得锻件模具本体1与第一夹块2的表面接触,然后转动转杆11,转杆11带动第二夹板7移动,即可对锻件模具本体1进行夹持,达到了方便对锻件模具本体1进行夹持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转杆1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16,第二轴承16的右侧与左侧第二夹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杆11通过第二轴承16与左侧第二夹板7之间转动连接,使得转杆11可以转动,达到了方便转杆11转动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左侧第二夹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8,固定锥8的数量为若干个。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锥8与锻件模具本体1接触,可以将锻件模具本体1更稳定的夹持在第一底板14的顶部,达到了对锻件模具本体1夹持更稳定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二底板5的后侧延伸至第一底板14的内部,第二底板5的表面与第一底板14的内部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5通过与第一底板14的内部活动连接,使得第二底板5可以从第一底板14的内部向外延长,达到了第二底板5可以延长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底板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限位钮17,第二底板5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18,限位钮17的底部穿过第一底板14且延伸至限位孔18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拧动限位钮17,通过限位钮17与第一底板14内部的螺纹连接,在限位钮17转动时,限位钮17向下移动,使得限位钮17移动至限位孔18的内部,此时即可对第二底板5进行限位,达到了对第二底板5限位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二底板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撑块3,转柱402的底部穿过撑块3且延伸至撑块3的底部,转柱402的表面与撑块3内部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柱402通过螺纹连接在撑块3的内部,此时撑块3即可对转柱402进行支撑,达到了对转柱402进行支撑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二夹板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板6,卡板6的后侧穿过第二夹板7且延伸至第二夹板7的后侧,卡板6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20,挡块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弹簧9的后侧与卡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顶块404的后侧与卡板6的前侧接触,第一夹板13的前侧和卡板6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2和第二橡胶垫1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转盘401,带动顶块404向下移动,顶块404挤压卡板6,使得第一橡胶垫12和第二橡胶垫19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紧密接触,即可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固定连接在锻造机台面的顶部,达到了方便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与锻造机台面连接的效果。
工作原理:首先,将锻件模具本体1放置在第一底板14的顶部,使得锻件模具本体1与第一夹块2的表面接触,然后转动转杆11,转杆11通过与固定块10之间的螺纹连接,在转杆11转动时,转杆11向右移动,转杆11向右移动带动第二轴承16和左侧第二夹块15向右移动,使得左侧第二夹板7的右侧与锻件模具本体1的左侧紧密接触,此时即可锻件模具本体1夹持在第一底板14的顶部,转杆11通过第二轴承16与左侧第二夹板7之间转动连接,使得转杆11可以转动,通过固定锥8与锻件模具本体1接触,可以将锻件模具本体1更稳定的夹持在第一底板14的顶部,然后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移动至锻造机台面的顶部,此时向前拉动第二底板5,第二底板5通过与第一底板14的内部活动连接,使得第二底板5可以从第一底板14的内部向外延长,延长至卡板6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处接触即可,然后拧动限位钮17,通过限位钮17与第一底板14内部的螺纹连接,在限位钮17转动时,限位钮17向下移动,使得限位钮17移动至限位孔18的内部,此时即可对第二底板5进行限位,然后转动转盘401,转盘401转动带动转柱402转动,转柱402通过与撑块3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转柱402向下移动,转柱402向下移动带动顶块404向下移动,顶块404通过第一轴承403与转柱402之间转动连接,在转柱402转动时顶块404不会随转柱402转动,顶块404向下移动,挤压卡板6,使得卡板6向后移动,使得第一橡胶垫12和第二橡胶垫19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紧密接触,此时即可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固定在锻造机台面的顶部,随之锻件模具本体1也随之被固定在锻造机台面的顶部,然后将金属坯料放置在锻件模具本体1的顶部,控制锻造机对金属坯料进行锻打即可,需要对锻件模具本体1进行拆卸时,反方向转动转盘401,带动顶块404向上移动,此时弹簧9回弹,将卡板6向前推动,使得卡板6与锻造机台面的边缘脱离,此时即可将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5从锻造机台面的顶部移除,即可更换下一个锻件模具本体1,方便对锻件模具本体1的拆卸和更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包括锻件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锻件模具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14),所述第一底板(14)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底板(5),所述第二底板(5)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4),所述第一底板(14)底部的后侧和第二底板(5)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7);
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转盘(401)、转柱(402)、第一轴承(403)和顶块(404),所述转盘(401)的底部与转柱(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柱(402)的底部与第一轴承(403)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顶块(404)的顶部与第一轴承(403)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4)顶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2),所述第一底板(1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夹块(15),后侧所述第二夹块(15)的底部与第一底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右侧穿过固定块(10)且延伸至固定块(10)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的右侧与左侧第二夹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第二夹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8),所述固定锥(8)的数量为若干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5)的后侧延伸至第一底板(14)的内部,所述第二底板(5)的表面与第一底板(14)的内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限位钮(17),所述第二底板(5)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18),所述限位钮(17)的底部穿过第一底板(14)且延伸至限位孔(18)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撑块(3),所述转柱(402)的底部穿过撑块(3)且延伸至撑块(3)的底部,所述转柱(402)的表面与撑块(3)内部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板(6),所述卡板(6)的后侧穿过第二夹板(7)且延伸至第二夹板(7)的后侧,所述卡板(6)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20),所述挡块(2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后侧与卡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顶块(404)的后侧与卡板(6)的前侧接触,所述第一夹板(13)的前侧和卡板(6)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2)和第二橡胶垫(19)。
CN202222250896.1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Active CN217831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0896.1U CN21783172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0896.1U CN21783172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1720U true CN217831720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6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0896.1U Active CN21783172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1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8536U (zh) 模具加工用方便调节的支撑装置
CN217831720U (zh) 一种新型锻件模具结构
CN220049687U (zh) 一种篷布后倾翻支架冲孔模具
CN219274946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车架焊接夹具
CN218615048U (zh) 一种箱体发泡锁模夹具
CN217475410U (zh) 一种机械加工定位装置
CN216542922U (zh) 一种废料加工用斜度垫块
CN115255309B (zh) 一种轧辊生产用离心机的使用工艺
CN215318032U (zh) 一种脆性模具精密抛光用夹持翻转工装
CN214922371U (zh) 一种收卷辊模具加工固定装置
CN213945292U (zh) 一种可转向操作的模具加工用激光打标机
CN213437102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模架
CN110961944A (zh) 一种铸造模具加工用固定机构
CN109013766B (zh) 一种汽车的板状零件折弯装置
CN112264525A (zh) 一种翻转式金属加工模具
CN217965900U (zh) 一种带有夹紧装置的铸件加工用钻床
CN113523851B (zh) 一种铝型材角码定位夹紧装置
CN220407945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工件固定装置
CN213996392U (zh) 一种方便拿取的喷涂用转台
CN216264696U (zh) 一种机械夹紧装置
CN213731760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抓取装置
CN117718784B (zh) 一种冶金用零部件夹持装置
CN212469529U (zh) 一种精密冲床的自动送料装置
CN214137064U (zh) 一种可以保持稳定退模和进模的注塑模具
CN210476316U (zh) 一种翻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