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8052U - 加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加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8052U
CN217708052U CN202221721203.6U CN202221721203U CN217708052U CN 217708052 U CN217708052 U CN 217708052U CN 202221721203 U CN202221721203 U CN 202221721203U CN 217708052 U CN217708052 U CN 217708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charging system
side wall
storage part
inclin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12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虎
张亮亮
王文顺
王俊
方军
张俊
汪葵
姚文龙
何怀胜
赵玉乐
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12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8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8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8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料系统,涉及玻璃板生产技术领域。其中,加料系统包括料仓和移动储料部,所述料仓固定设置于生产车间,所述料仓上还设有应急加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出料口活动连通于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可以相对所述料仓移动;所述移动储料部的出料口沿第一方向上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沿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与地面的距离,以使所述移动储料部内的物料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所述料仓。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将物料分批次转运至料仓顶部的应急加料口,能够解决当起重设备异常的应急状态下直接采用吨袋加料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料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及低温多晶硅(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高温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的生产配料时,每种原料设置有相对固定的独立的料仓,一般情况下,将加工好的合格配料用吨袋打包运至储料区,用起重设备吊运至投料区仓室加料口上方,将吨袋下部袋口打开,将原料投入加料口,然后原料经过投料区仓室后进入对应的料仓。
当起重设备异常时,装有原料的吨袋无法吊运至投料区,采用应急加料的方式,需人工用堆高车将吨袋升高运送至料仓盖的应急口上方,割开吨袋,将原料缓慢加入仓内。
但是,应急加料过程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还存在粉尘飞扬、吨袋内原料不易排尽、原料外漏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料系统,以解决当起重设备异常的应急状态下直接采用吨袋加料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料系统,包括:
料仓,所述料仓固定设置于生产车间,所述料仓的上下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卸料口,所述料仓上还设有应急加料口;
移动储料部,所述移动储料部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活动连通于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可以相对所述料仓移动;
当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时,所述移动储料部的出料口沿第一方向上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地面的距离,以使所述移动储料部内的物料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所述料仓,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的反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移动储料部为槽体,所述入料口为所述槽体顶部的开口;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任一侧壁上;
所述槽体的槽底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自与所述出料口相对的侧壁开始延伸至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倾斜部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所述槽底的正投影覆盖整个所述槽底。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二倾斜部;
所述第二倾斜部自所述槽体的第一内侧壁开始向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内侧壁为与所述出料口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
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出料口。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三倾斜部,
所述第三倾斜部自所述槽体的第二内侧壁开始向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所述第三倾斜部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内侧壁为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对的侧壁;
所述第三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出料口。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传导部,所述传导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应急加料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传导部用于将所述移动储料部内的物料转移至所述料仓;
所述出料口设置阀门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移动储料部入料口上活动设置有防尘盖。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移动储料部还包括第一滚轮组,
所述第一滚轮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储料部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还包括升降部,
所述升降部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有升降平台和伸缩架;
所述移动储料部活动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以调整所述移动储料部的出料口沿第一方向上与地面的距离;
所述升降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进行升高或降低。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加料系统,
所述升降部还包括底座和第二滚轮组,
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伸缩架远离所述升降平台的一端;
所述第二滚轮组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伸缩架的一侧,所述滚轮组沿所述底座的边缘均匀分布。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加料系统,通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设置可以自由移动的移动储料部,将物料分批次转运至料仓顶部的应急加料口,并且利用移动储料部的容纳空间和出料口引导作用,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即可顺利投入料仓的应急加料口,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应急加料操作,能够解决应急状态下直接采用吨袋加料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现有加料系统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加料系统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加料系统中移动储料部和升降部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移动储料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移动储料部沿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移动储料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加料系统中传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料仓1(1')、加料口2(2')、应急加料口3(3')、移动储料部4、入料口41、出料口42、容纳空间43、第一内侧壁44、第二内侧壁45、阀门结构46、推手47、导向结构5、第一倾斜部51、第二倾斜部52、第三倾斜部53、连接处54、传导部6、防尘盖7、观察窗71、升降部8、升降平台81、伸缩架82、控制装置83、底座84、第二滚轮组85、起重设备9'、第一方向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参考附图2和附图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料系统,包括料仓1和移动储料部4,所述料仓1固定设置于生产车间,所述料仓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加料口2和卸料口(图中未展示),所述料仓1上还设有应急加料口3;所述移动储料部4设置有入料口41和出料口42,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部具有容纳空间43,所述容纳空间43连通所述入料口41和出料口42,所述出料口42活动连通于所述料仓1的应急加料口3,所述移动储料部4可以相对所述料仓1移动;当所述出料口42连通所述料仓1的应急加料口3时,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出料口42沿第一方向a上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仓1的应急加料口3沿所述第一方向a与地面的距离,以使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的物料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所述料仓1,所述第一方向a为重力方向的反方向。
具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及低温多晶硅(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高温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的生产配料时,参考附图1,每种原料设置有相对固定的独立的料仓1',一般情况下,将加工好的合格配料用吨袋打包运至储料区,用起重设备9'吊运至投料区仓室加料口2'上方,将吨袋下部袋口打开,将原料投入加料口2',然后原料经过投料区仓室后进入对应的料仓1';当起重设备9'异常时,装有原料的吨袋无法吊运至投料区,采用应急加料的方式,需人工用堆高车将吨袋升高运送至料仓盖的应急加料口3'上方,割开吨袋,将原料缓慢加入仓内;但是,应急加料过程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还存在粉尘飞扬、吨袋内原料不易排尽、原料外漏等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通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设置可以自由移动的移动储料部4,将物料分批次转运至料仓1顶部的应急加料口3,并且利用移动储料部4的容纳空间43和出料口42引导作用,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即可顺利投入料仓1的应急加料口3,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应急加料操作,能够解决应急状态下直接采用吨袋加料艰难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到的加料系统可以应用至其他行业生产中的加料场景中,当厂区设备或环境不能满足对大包装物料进行提升时,即可以应用本实施例中的加料系统或者所述移动储料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参考附图2和附图3,在需要启动应急加料的情况下,启用应急加料口3,将物料(原料)加入所述移动储料部4后运送至加入料仓1,再将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的物料经过应急加料口3投入料仓1,经过料仓1称重后,从卸料口(图中未展示)卸出,用于下一步配合料的配制。
所述移动储料部4可以相对所述料仓1移动,用于反复向所述料仓1运送物料,所述移动储料部4顶部设置所述入料口41,下方侧壁上设置所述出料口42,所述入料口41和所述出料口4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其他不规则形状等,设计的原则是所述入料口41尽可能大,以方便加入物料,所述出料口42的最下边缘尽可能大,以方便物料流出;所述出料口42设置阀门结构46,以控制物料流出,所述出料口42的阀门结构46可以是电动的、手动的阀门结构46,例如:截断类阀门中的闸阀、截止阀、旋塞阀、球阀、蝶阀、针型阀、隔膜阀等,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出料口42进行流量控制即可,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制;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容纳空间43在重力方向呈连续连通的形式,以方便内部的物料向所述出料口42移动,例如:所述容纳空间43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螺旋形等形状。
所述移动储料部4外形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等形状,所述移动储料部4底面设置为平面,以便在运输和抬升的过程中保持平稳,底部外侧平面上可以设置底座84,既可使所述移动储料部4脱离地面,又可以作为液压叉车、堆高车、叉车等插齿类设备的插入或限位;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材质为不含镍且具有良好耐磨性的不锈钢,不锈钢厚度不低于5mm,不锈钢材料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使用时,通过所述入料口41将物料投入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部的容纳空间43,然后将所述移动储料部4通过液压叉车等运输设备运送至所述料仓1附近,再通过其他起重设备(非料仓1上方的起重设备9)抬升至所述应急加料口3,使所述移动储料的出料口42高于所述应急加料口3,然后将所述出料口42与所述应急加料口3连通,打开所述出料口42的阀门结构46,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部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转移至料仓1中,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轻松完成应急状态下的加料操作。
依据上述所列,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加料系统,通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设置可以自由移动的移动储料部4,将物料分批次转运至料仓1顶部的应急加料口3,并且利用移动储料部4的容纳空间43和出料口42引导作用,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即可顺利投入所述料仓1的应急加料口3,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应急加料操作,能够解决应急状态下直接采用吨袋加料艰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移动储料部4为槽体,所述入料口41为所述槽体顶部的开口;所述出料口42设置在所述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任一侧壁上;所述槽体的槽底上设置有导向结构5,所述导向结构5包括第一倾斜部51,所述第一倾斜部51自与所述出料口42相对的侧壁开始延伸至所述出料口42,所述第一倾斜部51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尺寸逐渐减小。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方便运输,将所述移动储料部4设计为立方体形的槽体,所述槽体内部用于容纳物料,所述槽体顶部的开口用作所述入料口41,所述出料口42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一个侧壁的下端,为了便于所述槽体内物料向外转移,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述槽体的容纳空间43,将所述出料口42设计为矩形,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一个侧壁的最下缘;同时,为了使所述槽体内的物料尽可能多且尽可能快的流至所述料仓1,在所述槽体的槽底上设置导向结构5,所述导向结构5包括第一倾斜部51,所述第一倾斜部51从所述出料口42相对的侧壁向出料口42方向呈逐渐降低趋势延伸并连接至所述出料口42的下边缘,以将所述槽体内的物料引导至所述出料口42;为了发挥更好的引导效率,所述第一倾斜部51的最高点高度至少高于所述出料口42的上边缘;所述第一倾斜部51形成的斜坡可以是直线形或曲线形,以实现引导物料的功能即可;所述第一倾斜部51可以是实心块状结构置于所述槽底上,也可是倾斜状态的导板结构置于所述槽底上形成的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第一倾斜部51朝向所述槽底的正投影覆盖整个所述槽底。
具体的,在仅仅包括第一倾斜部51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所述第一倾斜部51将物料全部引导至所述出料口42的下边缘所在的槽底边缘,所述第一倾斜部51将全部的槽底覆盖,最终物料沿着所述第一倾斜全部移动至所述出料口42的下边缘所在的槽底边缘,然后从所述出料口42流出。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附图5、附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导向结构5还包括第二倾斜部52;所述第二倾斜部52自所述槽体的第一内侧壁44开始向所述第一倾斜部51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52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内侧壁44为与所述出料口42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所述第二倾斜部52与所述第一倾斜部51的连接处54延伸至所述出料口42。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将物料引导至所述出料口42,所述导向结构5还包括第二倾斜部52;所述第二倾斜部52自与所述出料口42所在侧壁相邻的一个侧壁开始以逐渐降低的趋势向所述第一倾斜部51延伸,最后与所述第一倾斜部51交汇形成所述连接处54,所述第二倾斜部52与所述第一倾斜部51的连接处54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延伸至所述出料口42,所述连接处54与所述出料口42的连接点在所述出料口42下边缘靠近所述第二倾斜部52的端点上,这样,在所述出料口42一侧少量残留的物料也会被引导至所述出料口42。
为了发挥更好的引导效率,所述第二倾斜部52的最高点高度至少高于所述出料口42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倾斜部52形成的斜坡可以是直线形或曲线形,以实现引导物料的功能即可;所述第二倾斜部52可以是实心块状结构置于所述槽底上,也可是倾斜状态的导板结构置于所述槽底上。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附图5、附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导向结构5还包括第三倾斜部53,所述第三倾斜部53自所述槽体的第二内侧壁45开始向所述第一倾斜部51延伸,所述第三倾斜部53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内侧壁45为与所述第一内侧壁44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三倾斜部53与所述第一倾斜部51的连接处54延伸至所述出料口42。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将物料引导至所述出料口42,所述导向结构5还包括第三倾斜部53;所述第二倾斜部52和为第三倾斜部53结构相同,因此第三倾斜部53的结构可参考附图5,所述第三倾斜部53自与所述出料口42所在侧壁相邻的另一个侧壁开始以逐渐降低的趋势向所述第一倾斜部51延伸,最后与所述第一倾斜部51交汇形成所述连接处54,所述第三倾斜部53与所述第一倾斜部51的连接处54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延伸至所述出料口42,所述连接处54与所述出料口42的连接点在所述出料口42下边缘靠近所述第三倾斜部53的端点上,这样,在所述出料口42另一侧少量残留的物料也会被引导至所述出料口42。
为了发挥更好的引导效率,所述第三倾斜部53的最高点高度至少高于所述出料口42的上边缘;所述第三倾斜部53形成的斜坡可以是直线形或曲线形,以实现引导物料的功能即可;所述第三倾斜部53可以是实心块状结构置于所述槽底上,也可是倾斜状态的导板结构置于所述槽底上。
经上述,在所述第一倾斜部51、第二倾斜部52、第三倾斜部53构成的所述导向结构5,与物料接触的表面可以是三个倾斜平面连接,也可以构成一个整体的弧形表面,具体设计可以依据图纸进行调整,以实现高效引导物料流出为准;在所述第一倾斜部51、第二倾斜部52、第三倾斜部53的共同作用下,可保障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的物料可以全部从所述出料口42流出,提高了物料转运效率。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还包括传导部6,所述传导部6分别与所述出料口42和所述应急加料口3可拆卸地连通,所述传导部6用于将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的物料转移至所述料仓1;所述出料口42设置阀门结构46。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的物料经所述出料口42和所述应急加料口3时能顺利进入所述料仓1,在所述出料口42和所述应急加料口3之间设置所述传导部6,所述传导部6可以为软管,或者具有一定倾斜度且两端能与所述出料口42和所述应急加料口3适配的刚性通道、通槽等结构,使用时,所述传导部6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4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应急加料口3采用螺纹连接或直接插入所述应急加料口3,以将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的物料承接并引导至所述料仓1。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移动储料部4入料口41上活动设置有防尘盖7。
具体的,为了解决在加料或卸料的过程产生粉尘的问题,所述移动储料部4入料口41上活动设置有防尘盖7,防尘盖7可以直接覆盖所述移动储料部4入料口41,也可以一边与所述移动储料部4入料口41边缘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另外,为了方面观察所述移动储料部4内物料排出情况,在防尘盖7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观察窗71。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和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移动储料部4还包括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所述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设置在所述移动储料部4远离所述入料口41的一侧。
具体的,为了方便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转移运输,在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底部设置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所述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为多个相同的带自锁结构的万向轮,所述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至少为4个,依次等距离设置在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底部的边缘位置,不需要移动的时候万向轮处于锁定不动的状态,使用时,解锁所述第一滚轮组,推动所述移动储料部4移动至指定地点。
另外,为方便推拉所述移动储料部4,在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侧壁上设置推手47。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还包括升降部8,所述升降部8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有升降平台81和伸缩架82;所述移动储料部4活动置于所述升降平台81上,以调整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出料口42沿第一方向a上与地面的距离;所述升降部8还设置有控制装置83,所述控制装置83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8进行升高或降低。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所述移动储料部4进行升降,更好地使所述出料口42对准所述应急加料口3位置,在所述移动储料部4下方活动设置所述升降部8,采用活动设置方式方便维修,所述升降部8采用比较常规的伸缩架升降原理,这里不作详细说明;使用时,将在所述移动储料部4放置在所述升降部8的升降平台81上,在控制装置83的控制下伸缩架82进行伸缩,实现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自动升降,提高了加料效率。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料系统,所述升降部8还包括底座84和第二滚轮组85,所述底座84设置于所述伸缩架82远离所述升降平台81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组85设置在所述底座84远离所述伸缩架82的一侧,所述滚轮组沿所述底座84的边缘均匀分布。
具体的,为了方便与所述升降部8连接的所述移动储料部4的转移运输,在所述升降部8的底部设置了底座84和第二滚轮组85,所述底座84用于为所述升降部8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所述底座84为矩形;所述第二滚轮组85参考所述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结构,所述第二滚轮组85设置在所述底座84朝向地面的四个角上,使用方法也同所述第一滚轮组(图中未展示),这里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仓,所述料仓固定设置于生产车间,所述料仓的上下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卸料口,所述料仓上还设有应急加料口;
移动储料部,所述移动储料部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活动连通于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所述移动储料部可以相对所述料仓移动;
当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时,所述移动储料部的出料口沿第一方向上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仓的应急加料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地面的距离,以使所述移动储料部内的物料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所述料仓,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的反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储料部为槽体,所述入料口为所述槽体顶部的开口;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任一侧壁上;
所述槽体的槽底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自与所述出料口相对的侧壁开始延伸至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倾斜部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所述槽底的正投影覆盖整个所述槽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二倾斜部;
所述第二倾斜部自所述槽体的第一内侧壁开始向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所述第二倾斜部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内侧壁为与所述出料口所在侧壁相邻的侧壁;
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出料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三倾斜部,
所述第三倾斜部自所述槽体的第二内侧壁开始向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所述第三倾斜部在其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内侧壁为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对的侧壁;
所述第三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出料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导部,所述传导部分别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应急加料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传导部用于将所述移动储料部内的物料转移至所述料仓;
所述出料口设置阀门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储料部入料口上活动设置有防尘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储料部还包括第一滚轮组,
所述第一滚轮组设置在所述移动储料部远离所述入料口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升降部,
所述升降部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有升降平台和伸缩架;
所述移动储料部活动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以调整所述移动储料部的出料口沿第一方向上与地面的距离;
所述升降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进行升高或降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还包括底座和第二滚轮组,
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伸缩架远离所述升降平台的一端;
所述第二滚轮组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伸缩架的一侧,所述滚轮组沿所述底座的边缘均匀分布。
CN202221721203.6U 2022-07-05 2022-07-05 加料系统 Active CN217708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1203.6U CN217708052U (zh) 2022-07-05 2022-07-05 加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1203.6U CN217708052U (zh) 2022-07-05 2022-07-05 加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8052U true CN217708052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1203.6U Active CN217708052U (zh) 2022-07-05 2022-07-05 加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8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9656U (zh) 换料装置
KR101689231B1 (ko) 차량의 배터리 커버용 알루미늄 판재 적재장치
CN109019019B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调焦设备的上下料机构
CN112079127B (zh) 一种基于分离式agv输送的锂电池生产设备
CN217708052U (zh) 加料系统
CN215046978U (zh) 一种自动换舟上下料装置
CN113043903B (zh) 无人机电池更换装置、无人机及系统
CN210182245U (zh) 电容器外壳的输送设备
CN207773175U (zh) 用于烧结钕铁硼生坯冷等静压的物料搬运装卸设备
CN217618945U (zh) 双工位组装锁螺丝机
CN215044058U (zh) 一种基于注塑机的插座面盖自动装箱装置
CN113291810B (zh) 一种玻璃板批量转料机
CN114590162A (zh)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旋转装置及换电站
CN209804620U (zh) 电池片储料装置及电池片输送机
CN108275410B (zh) 电芯下料系统及其全自动注液封装机
CN209142618U (zh) 垂直货架轨道系统用周转箱
CN215363637U (zh) 料架和生产线
CN216401921U (zh) 一种电池上料设备
CN219340976U (zh) 一种卷烟托盘收集取放装置
CN214398429U (zh) 一种料盘的搬运供应装置
CN220998337U (zh) 一种片材上料装置
CN220209038U (zh) 上料装置及电芯入壳设备
CN212738653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收料设备
CN210527839U (zh) 一种上下料与uv一体化的系统
CN220244853U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添加剂配料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