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5732U -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05732U CN217705732U CN202221932355.0U CN202221932355U CN217705732U CN 217705732 U CN217705732 U CN 217705732U CN 202221932355 U CN202221932355 U CN 202221932355U CN 217705732 U CN217705732 U CN 2177057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f beam
- anticollision roof
- mount pad
- rear impact
- back anti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相焊接后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分别位于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六边形壳体构件固定在由后防撞梁安装座、后防撞梁左连接板、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焊接形成的长方形盒体内,且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和后防撞梁左连接板连接。汽车包括前述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通过在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上形成六边形壳体,提升吸能的效果,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行车过程中,为降低追尾对车身结构和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要求车身结构必须具备吸能以及抗变形的能力,即在辆发生追尾时,其能量必须被车身构造的特定部位吸收,尽可能的减小车辆冲击的加速度。带吸能盒的后防撞梁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气车零部件之一。
目前,最为常用的吸能盒均为冲压单件,为了达到省工序、降低成本等目的,现有技术中均将吸能盒设计成“U”型结构,该结构的屈服强度较低,导致吸能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提升吸能效果,保证车内人员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相焊接后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分别位于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所述六边形壳体构件固定在由后防撞梁安装座、后防撞梁左连接板、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焊接形成的长方形盒体内,且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和后防撞梁左连接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由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相焊接后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并将六边形壳体构件位于由后防撞梁安装座、后防撞梁左连接板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焊接形成的长方形盒体内。六边形壳体构件具有更大的截面,提升吸能的效果,在追尾时能把碰撞的能量尽量在后段吸收,减少对车身纵梁的破坏,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包括焊接在一起的拖钩安装套筒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所述拖钩安装套筒与后防撞梁左连接板相垂直焊接,所述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与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分别焊接。
通过设置拖钩安装套筒与后防撞梁左连接板焊接,将由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与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分别焊接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的部分结构,使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一端连接在后防撞梁左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的截面呈几字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连接。
通过将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的截面呈几字形,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连接,便于通过几字形变形吸收碰撞时的能量。
优选的,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的截面均呈几字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侧面,并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长度方向的中部。
通过将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的截面均呈几字形,并将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侧面,通过侧面形变吸收碰撞时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整体呈C形,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通过螺栓与后防撞梁安装座连接。
通过将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设置为整体呈C形,并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一端面,并与后防撞梁安装座连接,使六边形壳体构件的另一端与长方形盒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的结构相同,并分别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的两端。
通过设置结构相同的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的两端,提升长方形盒体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与汽车的X向平行。
通过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与汽车的X向平行,作为诱导溃缩结构面,当汽车追尾时,因X向两边诱导溃缩特征不平衡,诱导撞击力向Y向外传递,减少传递到车内的撞击力,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安全。
优选的,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形成有加强部。
通过设置加强部,提升后防撞梁安装座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由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相焊接后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并将六边形壳体构件位于由后防撞梁安装座、后防撞梁左连接板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焊接形成的长方形盒体内。六边形壳体构件具有更大的截面,提升吸能的效果,在追尾时能把碰撞的能量尽量在后段吸收,减少对车身纵梁的破坏,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后防撞梁安装座4、加强部41、拖钩安装套筒5、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包括由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相焊接后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分别位于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所述六边形壳体构件固定在由后防撞梁安装座4、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焊接形成的长方形盒体内,且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4和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连接。
其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包括焊接在一起的拖钩安装套筒5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所述拖钩安装套筒5与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相垂直焊接,所述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与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分别焊接。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的截面呈几字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连接。
参见图1至图2,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的截面均呈几字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连接,所述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侧面,并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长度方向的中部。
参见图1和图2,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整体呈C形,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通过螺栓与后防撞梁安装座4连接。
参见图1,所述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的结构相同,并分别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的两端。
参见图2,所述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与汽车的X向平行。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4形成有加强部41。所述加强部41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
实施例2,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可包括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等。具体的,可为两厢轿车、三厢轿车、皮卡车、SUV、MPV、面包车或越野车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相焊接后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分别位于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所述六边形壳体构件固定在由后防撞梁安装座(4)、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焊接形成的长方形盒体内,且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4)和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安装套筒总成包括焊接在一起的拖钩安装套筒(5)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所述拖钩安装套筒(5)与后防撞梁左连接板(6)相垂直焊接,所述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与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分别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的截面呈几字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的截面呈几字形,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和拖钩安装套筒加强板(51)连接,所述第一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1)和第二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3)形成六边形壳体构件的侧面,并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长度方向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整体呈C形,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加强板(2)通过螺栓与后防撞梁安装座(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的结构相同,并分别位于所述长方形盒体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7)和第四后防撞梁安装座撑板(8)与汽车的X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安装座(4)形成有加强部(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1)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32355.0U CN217705732U (zh) | 2022-07-26 | 2022-07-26 |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32355.0U CN217705732U (zh) | 2022-07-26 | 2022-07-26 |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05732U true CN217705732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8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32355.0U Active CN217705732U (zh) | 2022-07-26 | 2022-07-26 |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05732U (zh) |
-
2022
- 2022-07-26 CN CN202221932355.0U patent/CN2177057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07904B2 (ja) | 車両端部構造 | |
KR20210059760A (ko) | 향상된 범퍼 시스템 | |
US11814100B2 (en) | Vehicle cradle assembly with impact detachment script | |
CN217705732U (zh) |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 |
JP3045337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
CN210941969U (zh) | 一种安装支架、前车架及汽车 | |
CN217778747U (zh) | 前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3619655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212796772U (zh) |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09757029U (zh) |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
JP2003072590A (ja)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
CN115803233A (zh) | 一种后防撞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
CN216660033U (zh) |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 |
CN215851105U (zh) | 一种副吸能盒装置及车辆 | |
CN216101388U (zh) | 一种后托钩结构及车辆 | |
CN216580424U (zh) | 一种汽车缓冲切轮式前防撞粱及车辆 | |
CN217598684U (zh) | 前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6269525U (zh) | 一种汽车纵梁及其应用的副车架、汽车 | |
CN218750152U (zh) | 一种车辆牵引装置的安装结构以及牵引汽车 | |
CN216660045U (zh) | 一种前机舱侧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 |
CN217145888U (zh) |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前部车身结构 | |
KR102700378B1 (ko) |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 |
CN216833178U (zh) | 一种电车机舱结构及汽车 | |
CN217705945U (zh) | 一种后车体骨架总成结构及汽车 | |
CN221251046U (zh) | 一种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