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3534U - 一种液压泵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泵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53534U CN217653534U CN202221534233.6U CN202221534233U CN217653534U CN 217653534 U CN217653534 U CN 217653534U CN 202221534233 U CN202221534233 U CN 202221534233U CN 217653534 U CN217653534 U CN 217653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draulic pump
- bolt
- bearing
- shell
- power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压泵座,包括外壳、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和第一螺栓,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输入齿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与动力输入源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输出齿轮用于与液压泵传动连接,动力输入源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带动液压泵运动;所述第一螺栓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外壳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头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栓孔配合并自所述外壳内穿出。本申请所公开的液压泵座装配步骤简单、快捷,降低了装配节拍和装配难度,保证了高速、高负荷扭矩输出和安装的牢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压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泵座。
背景技术
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重要一环,能够为高压管路提供足够的压力。目前,在诸多机械中,液压泵座作为中间传递将动力输入源(发动机、电动机等)的动力输出到液压泵,从而驱动液压泵工作。
但是,受空间结构的限制以及安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液压泵座的分别用于与动力输入源、液压泵相连的连接结构以及用于对轴承润滑的润滑结构具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液压泵座结构千差万别,且存在诸多缺陷。一些液压泵座中,由于连接结构、润滑结构布置不合理,存在装配难度较大、不适合高速高负荷扭矩输出、安装不牢靠等缺陷,给动力输入源和液压泵的可靠传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压泵座,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压泵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与动力输入源传动连接;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输出齿轮用于与液压泵传动连接,动力输入源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带动液压泵运动;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外壳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头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栓孔配合并自所述外壳内穿出。
本申请中的液压泵座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外壳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止口,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一止口用于连接动力输入源,所述第二止口用于连接液压泵,所述外壳设有围绕所述第一止口的边沿设置的凸缘,所述液压泵座还包括多个第二螺栓,所述凸缘设有第二螺栓孔,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栓孔并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第一螺栓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栓沿所述第一止口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输入齿轮的中心设有用于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输出齿轮的中心设有用于与液压泵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的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位置。
所述外壳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延伸的凸台,所述第一螺栓孔贯穿所述凸台,所述第一螺栓的法兰与所述凸台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体。
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面设有第一内花键结构,所述第一内花键结构用于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面设有第二内花键结构,所述第二内花键结构用于与液压泵的输入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
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外壳开设有注油孔以及与所述注油孔连通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以及所述第四轴承润滑的润滑油道。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并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轴承设于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四轴承设于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所述第一螺栓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螺栓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润滑油道包括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油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油道分别与所述注油孔和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一油道的接合处设有第二密封体。
所述第一油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开设的第一节流孔和朝向所述第三轴承开设的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二油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开设的第三节流孔和朝向所述第四轴承开设的第四节流孔。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与所述润滑油道连通的回油孔以及用于将所述回油孔和动力输入源连通的回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动力输入源依次通过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带动液压泵运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液压泵座的一端与动力输入源连接,液压泵连接在液压泵座的另一端,且由于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轴心间距的存在,使得液压泵和动力输入源存在一定的偏置关系,因此,可以将液压泵安装在动力输入源预留空间较大的一边,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动力输入源的预留空间,避免液压泵的安装与动力输入源本体以及动力输入源周侧的零部件产生干涉。
2.第一螺栓的螺头位于外壳内,第一螺栓的螺杆与第一螺栓孔配合并自外壳内穿出,可以将液压泵座总体装配完成后,再通过第一螺栓以及其他螺栓与动力输入源的壳体连接,装配步骤简单、快捷,降低了装配节拍和装配难度,而且,第一螺栓可以与其他螺栓配合保证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的壳体连接位置的均匀性,保证外壳和动力输入源连接面的面压,进而保证液压泵座高速高负荷扭矩输出以及安装的牢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视角下的液压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视角下的液压泵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壳,11第一壳体,111第一螺栓孔,112第一止口,113凸缘,114第二螺栓孔,115凸台,116第一油道,1161第一节流孔,1162第二节流孔,117回油孔,118回油槽,12第二壳体,121第二止口,122注油孔,123第二油道,1231第三节流孔,1232第四节流孔;
2输入齿轮,21第一通孔,22第一内花键结构;
3输出齿轮,31第二通孔,32第二内花键结构;
41第一螺栓,42第三螺栓;
51第一密封体,52第二密封体;
61第一轴承,62第二轴承,63第三轴承,64第四轴承;
7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压泵座,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液压泵座,包括外壳1、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3和第一螺栓41,其中:所述外壳1具有容纳腔;所述输入齿轮2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与动力输入源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3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输入齿轮2啮合连接,且所述输出齿轮3用于与液压泵传动连接,动力输入源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齿轮2、所述输出齿轮3带动液压泵运动;所述第一螺栓41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外壳1设有第一螺栓孔111,所述第一螺栓41的螺头位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第一螺栓41的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栓孔111配合并自所述外壳1内穿出。
首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动力输入源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齿轮2、所述输出齿轮3带动液压泵运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液压泵座的一端与动力输入源连接,液压泵连接在液压泵座的另一端,且由于输入齿轮2和输出齿轮3轴心间距的存在,使得液压泵和动力输入源存在一定的偏置关系,换言之,动力输入源的与输入齿轮2传动连接的输出轴和液压泵的与输出齿轮3传动连接的输入轴错位布置,因此,相较于使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和液压泵的输入轴同轴布置的方式,本申请可以将液压泵安装在动力输入源预留空间较大的一边,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动力输入源的预留空间,避免液压泵的安装与动力输入源本体以及动力输入源周侧的零部件产生干涉。
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壳1内设有输入齿轮2和输出齿轮3,难以使外壳1形成诸如环状等规则性的结构,因此,也给用于将外壳1和动力输入源相连的螺栓连接件均匀布置在外壳1带来困难,而多个螺栓排布不均匀、布置较差时,难以保证多个螺栓将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连接后的二者受力的均匀性,使得液压泵座不适合高速、高负荷扭矩输出。而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中,除了在液压泵座穿设螺栓与动力输入源连接外,通常还在动力输入源的壳体反穿一个螺栓,将该螺栓与液压泵座的外壳连接并与穿设在液压泵座上的螺栓配合实现与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的连接;此外,还有的在液压泵座的中心区域预留出穿设螺栓的空间来保证螺栓分布的均匀性,但对液压泵座的整体结构布置有较为严苛的要求,不便于液压泵座的结构紧凑性和小型化。
而在本申请中,第一螺栓41的螺头位于外壳1内,第一螺栓41的螺杆与第一螺栓孔111配合并自外壳1内穿出,因此,可以将液压泵座总体装配完成后,再通过第一螺栓41以及其他螺栓与动力输入源的壳体连接,第一螺栓41可以实现液压泵座和动力输入源的预装配,为其他螺栓的装配提供便利,装配步骤简单、快捷,降低了装配节拍和装配难度。而且,将第一螺栓41安装在外壳1的合适的位置上,例如,可以将第一螺栓41安装在外壳1的难以穿设螺栓的中部区域,可以使第一螺栓41与穿设在外壳1边沿的其他螺栓配合保证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的壳体连接位置的受力均匀性,保证外壳1和动力输入源连接面的面压,进而保证液压泵座高速、高负荷扭矩输出以及安装的牢靠性,同时,也避免了在动力输入源的壳体反穿螺栓而需要将动力输入源的壳体打开穿设螺栓的繁琐操作以及避免了在液压泵座中部留出穿设螺栓的空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外壳1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止口112,所述外壳1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止口121,所述第一止口112用于连接动力输入源,所述第二止口121用于连接液压泵,所述外壳1设有围绕所述第一止口112的边沿设置的凸缘113,所述液压泵座还包括多个第二螺栓(图中未示出),所述凸缘113设有第二螺栓孔114,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栓孔114并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第一螺栓41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栓沿所述第一止口112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栓41与多个第二螺栓一起将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提升了液压泵座的安装牢靠性。第一螺栓41可以实现液压泵座和动力输入源的预装配,为第二螺栓的装配提供便利,装配步骤简单、快捷,降低了装配节拍和装配难度。第一螺栓41与多个第二螺栓沿第一止口112的周向均匀分布,保证了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的壳体连接位置的均匀性以及外壳1和动力输入源连接面的面压,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进而保证了液压泵座高速、高负荷扭矩输出以及安装的牢靠性。具体地,在外壳1的边沿位置可以围绕第一止口112加工出凸缘113,在凸缘113设置第二螺栓孔114,将第二螺栓穿设于第二螺栓孔114并与动力输入源连接,第一螺栓41可以穿设于外壳1的难以加工出凸缘113的中部区域以对该处无法穿设第二螺栓形成弥补,从而实现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的壳体连接位置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输入齿轮2的中心设有用于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通孔21,所述输出齿轮3的中心设有用于与液压泵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的第二通孔31,所述第一螺栓孔111开设于所述第一侧的与所述第二通孔31相对的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螺栓孔111开设于外壳1第一侧的与第二通孔31相对的位置,使得第二通孔31对第一螺栓41的安装形成避让空间,避免第一螺栓41的安装与外壳1内的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3等零部件形成干涉,也提高了液压泵座的结构紧凑性。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通孔31的内侧延伸的凸台115,所述第一螺栓孔111贯穿所述凸台115,所述第一螺栓41的法兰与所述凸台115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体5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凸台115的设置增大了外壳1在该处的结构强度,也增大了第一螺栓41与第一螺栓孔111的有效旋合长度,保证了第一螺栓41装配的稳定性,也降低了第一螺栓41与动力输入源旋合时外壳1发生变形的可能性。此外,第一螺栓41的法兰与凸台115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体51,可以利用第一密封体51对第一螺栓孔111的密封,避免用于对轴承润滑的润滑油在第一螺栓孔111处泄露。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孔21的孔壁面设有第一内花键结构22,所述第一内花键结构22用于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所述第二通孔31的孔壁面设有第二内花键结构32,所述第二内花键结构32用于与液压泵的输入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液压泵座通过第一内花键结构22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实现输入齿轮2和动力输入源的传动连接,并通过第二内花键结构32与液压泵的输入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实现输出齿轮3和液压泵的传动连接,确保液压泵座与动力输入源之间以及液压泵座和液压泵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还能保证输入齿轮2和输出齿轮3的传动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输入齿轮2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2,所述输出齿轮3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有第三轴承63和第四轴承64;所述外壳1开设有注油孔122以及与所述注油孔122连通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61、所述第二轴承62、所述第三轴承63以及所述第四轴承64润滑的润滑油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2的设置保证了输入齿轮2在外壳1内转动的可靠性以及与输出齿轮3啮合连接的可靠性,第三轴承63和第四轴承64的设置保证了输出齿轮3在外壳1内转动的可靠性以及与输入齿轮2啮合连接的可靠性。此外,润滑油道的设置便于对第一轴承61、第二轴承62、第三轴承63、第四轴承64润滑,提升传动可靠性。而且,相较于通过外部油管对轴承润滑的方式,本申请将润滑油道集成于外壳1,润滑油的流动均在外壳1内进行,减少了润滑油管在液压泵座的布置,简化了液压泵座的结构。具体地,可以将注油孔122通过油管与动力输入源连接,将动力输入源内的润滑油引入液压泵座内。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连接并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轴承61设于所述输入齿轮2和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所述第二轴承62设于所述输入齿轮2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所述第三轴承63设于所述输出齿轮3和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所述第四轴承64设于所述输出齿轮3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容纳腔内地各个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拆卸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二者可以插销连接、螺栓连接等等。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可以通过定位销7和第三螺栓42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安装时,可以利用定位销7穿经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预定位,再通过第三螺栓42穿设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实现二者的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螺栓孔111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螺栓41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注油孔122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润滑油道包括第一油道116和第二油道123,所述第一油道116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油道123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油道123分别与所述注油孔122和所述第一油道116连通,所述第二油道123和所述第一油道116的接合处设有第二密封体52。
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第一止口112开设于第一壳体11,第二止口121开设于第二壳体12,液压泵座通过第一壳体11与动力输入源连接并通过第二壳体12与液压泵连接。由于第一油道116和第二油道123连通,只需要开设一个注油孔122即可使润滑油流经第一油道116和第二油道123的任意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栓41能够将第一壳体11固定于动力输入源,即液压泵座通过第一壳体11与动力输入源连接,而将注油孔122设置于第二壳体12,避免了第一壳体11和动力输入源之间的螺栓连接结构与注油孔122和动力输入源之间的油管布置产生干涉,为油管布置预留出较大的空间。此外,在第二油道123和第一油道116的接合处设有第二密封体52,避免了润滑油泄露。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油道116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61开设的第一节流孔1161和朝向所述第三轴承63开设的第二节流孔1162,所述第二油道123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轴承62开设的第三节流孔1231和朝向所述第四轴承64开设的第四节流孔1232。
进入第一油道116的润滑油分别经第一节流孔1161和第二节流孔1162流出以对第一轴承61和第三轴承63实现润滑,进入第二油道123的润滑油分别经第三节流孔1231和第四节流孔1232流出以对第二轴承62和第四轴承64润滑。各个节流孔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润滑油流量,节省润滑油,减少润滑系统负担。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1设有与所述润滑油道连通的回油孔117以及用于将所述回油孔117和动力输入源连通的回油槽118。
在注油孔122与动力输入源连通以将动力输入源内的润滑油引入液压泵座内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回油孔117和回油槽118将润滑油回流至动力输入源内,而且润滑油回流的过程中还可以飞溅润滑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3,能达到润滑和冷却轴承、花键结构、齿轮的目的,提升可靠性。优选地,可以将回油槽118开设在第一止口112内,以使得润滑油可以顺利回流至动力输入源内。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
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与动力输入源传动连接;
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输出齿轮用于与液压泵传动连接,动力输入源依次通过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带动液压泵运动;
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外壳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头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栓孔配合并自所述外壳内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止口,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一止口用于连接动力输入源,所述第二止口用于连接液压泵,所述外壳设有围绕所述第一止口的边沿设置的凸缘,所述液压泵座还包括多个第二螺栓,所述凸缘设有第二螺栓孔,多个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栓孔并用于将所述液压泵座固定于动力输入源,所述第一螺栓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栓沿所述第一止口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齿轮的中心设有用于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输出齿轮的中心设有用于与液压泵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的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设有朝向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延伸的凸台,所述第一螺栓孔贯穿所述凸台,所述第一螺栓的法兰与所述凸台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面设有第一内花键结构,所述第一内花键结构用于与动力输入源的输出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面设有第二内花键结构,所述第二内花键结构用于与液压泵的输入轴设置的外花键结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
所述外壳开设有注油孔以及与所述注油孔连通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以及所述第四轴承润滑的润滑油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并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轴承设于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四轴承设于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栓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螺栓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固定于动力输入源;
所述注油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润滑油道包括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油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油道分别与所述注油孔和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一油道的接合处设有第二密封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开设的第一节流孔和朝向所述第三轴承开设的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二油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开设的第三节流孔和朝向所述第四轴承开设的第四节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与所述润滑油道连通的回油孔以及用于将所述回油孔和动力输入源连通的回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4233.6U CN217653534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一种液压泵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4233.6U CN217653534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一种液压泵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53534U true CN217653534U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368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34233.6U Active CN217653534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一种液压泵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53534U (zh) |
-
2022
- 2022-06-17 CN CN202221534233.6U patent/CN2176535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23385B2 (en) | Idler gear and journal bearing assembly for a generator | |
CN217653534U (zh) | 一种液压泵座 | |
US20090084207A1 (en) | Split shaft for high power diesel engine | |
CN201321877Y (zh) | 整体式凸轮轴轴承盖 | |
JPH10148192A (ja) |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
CN216242212U (zh) | 一种振动沉拔桩机的润滑和冷却结构 | |
CN218760404U (zh) | 一种齿轮主动润滑电机内置式的油气砂三相混输泵结构 | |
US11802561B1 (en) | Cantilever vertical screw vacuum pump | |
CN110307300A (zh) | 一种强制润滑的单行星排齿轮机构 | |
CN217029112U (zh) | 一种内装机油泵齿轮室 | |
CN212359877U (zh) | 一种凸轮轴框架 | |
CN209875448U (zh) | 含油泵敞开式透平压缩机齿轮箱 | |
CN212359892U (zh) | 一种带惰齿轮的外装式机油泵 | |
CN212272340U (zh) | 带惰齿轮的外装机油泵 | |
CN111764982A (zh) | 一种带惰齿轮的外装式机油泵 | |
CN217046970U (zh) |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 | |
CN111764983A (zh) | 带惰齿轮的外装机油泵 | |
CN218882929U (zh) | 一种导轮座与泵的集成结构及变速箱 | |
CN113700553B (zh) | 一种发动机辅助输出结构及汽车 | |
CN213039791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变速箱的顶盖 | |
CN219388924U (zh) | 一种密封型配合法兰 | |
CN215110369U (zh) | 差速器壳体以及差速器 | |
CN112127995B (zh) | 一种空压机与高压油泵传动连接结构 | |
CN221220627U (zh) | 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 | |
CN216069582U (zh) | 一种后驱电驱动系统及纵置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after: WEICHAI POWER Co.,Ltd. Patentee after: Weichai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before: WEICHAI POWER Co.,Ltd. Patentee before: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