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9840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9840U
CN217459840U CN202221467005.1U CN202221467005U CN217459840U CN 217459840 U CN217459840 U CN 217459840U CN 202221467005 U CN202221467005 U CN 202221467005U CN 217459840 U CN217459840 U CN 217459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rod
driving rod
drive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670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义斌
叶邦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jia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jia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jia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jiang Machin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9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9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缝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该缝纫机的机架上铰接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驱动盘上设置有凸出部,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一驱动杆转动,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二驱动杆转动;驱动件与驱动盘传动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驱动盘转动;剪线机构与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抬压脚机构与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由此,实现了剪线和抬压脚工序按照先后顺序完成,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剪线和抬压脚同步进行而导致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服装、箱包等商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通过缝纫机进行缝制,缝纫机的种类较多,如平缝机、包缝机、钉扣机等。
相关技术中,缝衣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压脚组件、剪线组件、驱动杆和电磁铁。其中,驱动杆的中部铰接在机架上,驱动杆的底端与剪线组件连接,驱动杆的还与压脚组件连接,驱动杆的顶端与电磁铁的铁芯铰接。使用时,电磁铁的铁芯运动,进而带动驱动杆转动,进而驱动剪线组件进行剪线,于此同时带动压脚组件抬起,以完成剪线和抬脚动作。
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剪线、抬压脚同步进行,会导致剪线后商品上的线头比较长,从而影响了商品的装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缝纫机,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缝纫机,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铰接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
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铰接轴、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铰接轴以及所述驱动盘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盘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盘转动;
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
抬压脚机构,所述抬压脚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且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与机架相铰接。同时,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之间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上设置有凸出部,同时驱动盘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此驱动件可驱动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且当驱动盘驱动至第一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的一端相接,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杆转动,第二驱动杆不动作,且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剪线机构相接,由此,第一驱动杆可带动剪线机构完成剪线动作。同时,驱动件还可以驱动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当驱动盘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的一端相接,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能够驱动第二驱动杆转动,第一驱动杆不动作,且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抬压脚机构相接,由此,第二驱动杆可带动抬压脚机构完成抬压脚动作。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角度时,凸出部可驱动第一驱动杆带动剪线机构完成剪线动作,然后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凸出部可驱动第二驱动杆带动抬压脚机构完成抬压脚动作,实现了剪线和抬压脚工序按照先后顺序完成,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剪线和抬压脚同步进行而导致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盘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盘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驱动槽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抵接部用于将所述驱动轴引导至所述驱动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盘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第一弧形凸缘,所述第一弧形凸缘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一端的外边缘;
所述第二凸出部包括第二弧形凸缘,所述第二弧形凸缘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
其中,当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当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一弧形凸缘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铰接;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剪线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连接轴;
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第二弧形凸缘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抬压脚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杆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上的连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其中,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一驱动块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二驱动块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杆还包括弹性复位杆,所述弹性复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边缘端,且所述弹性复位杆朝向靠近所述柱体的方向延伸;当所述驱动盘沿所述预设方向转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弹性复位杆相碰撞,以使所述驱动盘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驱动盘失去驱动力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抬压脚机构包括:连杆、压脚组件以及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抬压脚驱动杆,所述抬压脚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脚组件连接,所述抬压脚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铰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抬压脚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与所述机架和所述抬压脚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驱动盘失去动力时,驱动所述抬压脚驱动杆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松线机构,所述松线机构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松线机构用于在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抬压脚驱动杆转动的同时,驱动所述松线机构释放缝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松线机构包括松线组件、松线驱动杆、以及与所述机架铰接的松线驱动板,所述松线驱动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抬压脚驱动杆上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连杆上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穿设在所述铰接孔和所述滑槽内;所述松线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松线组件连接,所述松线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松线驱动板活动连接,所述松线驱动板用于驱动所述松线驱动杆平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松线驱动板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豁口,所述松线驱动杆的另一端具有滑设在所述驱动豁口内的驱动凸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剪线机构与第一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缝纫机的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缝纫机的松线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图13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六。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机架;110、上机架;120、下机架;130、机针;140、支撑块;
200、驱动件;
300、驱动盘;310、第一凸出部;311、驱动轴;320、第二凸出部;330、柱体;
400、第一驱动杆;410、第一驱动段;420、第二驱动段;430、驱动槽;431、抵接部;440、第一复位弹簧;450、第一杆体;451、第一驱动块;452、连接轴;460、第二杆体;470、第三杆体;480、弹性复位杆;
500、第二驱动杆;510、铰接轴;520、第二驱动块;
600、剪线机构;610、第一剪线传动杆;620、第二剪线传动杆;630、第三剪线传动杆;640、第一剪片;650、第二剪片;
700、抬压脚机构;710、连杆;720、抬压脚驱动杆;721、第二弯钩;722、缓冲弹簧;723、第二复位弹簧;730、压脚转动架;740、第一承载板;750、第二承载板;760、压脚;770、第一弯钩;780、复位顶杆;790、第三复位弹簧;
800、松线机构;810、松线驱动板;811、滑槽;812、驱动豁口;820、松线驱动杆;821、驱动凸起;830、第一松线爪;840、第二松线爪;850、第四复位弹簧;900、夹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服装、箱包等商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通过缝纫机进行缝制,缝纫机的种类较多,如平缝机、包缝机、钉扣机等。
相关技术中,缝衣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压脚组件、剪线组件、驱动杆和电磁铁。其中,驱动杆的中部铰接在机架上,驱动杆的底端与剪线组件连接,驱动杆的还与压脚组件连接,驱动杆的顶端与电磁铁的铁芯铰接。使用时,电磁铁的铁芯运动,进而带动驱动杆转动,进而驱动剪线组件进行剪线,于此同时带动压脚组件抬起,以完成剪线和抬脚动作。
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剪线、抬压脚同步进行,会导致剪线后商品上的线头比较长,从而影响了商品的装饰效果。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且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与机架相铰接。同时,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之间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上设置有凸出部,同时驱动盘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此驱动件可驱动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且当驱动盘驱动至第一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的一端相接,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杆转动,第二驱动杆不动作,且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剪线机构相接,由此,第一驱动杆可带动剪线机构完成剪线动作。同时,驱动件还可以驱动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当驱动盘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的一端相接,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能够驱动第二驱动杆转动,第一驱动杆不动作,且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抬压脚机构相接,由此,第二驱动杆可带动抬压脚机构完成抬压脚动作。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角度时,凸出部可驱动第一驱动杆带动剪线机构完成剪线动作,然后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凸出部可驱动第二驱动杆带动抬压脚机构完成抬压脚动作,实现了剪线和抬压脚工序按照先后顺序完成,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剪线和抬压脚同步进行而导致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机架100、驱动盘300、驱动件200、剪线机构600和抬压脚机构700。其中,机架100上铰接有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驱动盘300设置在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之间,第一驱动杆400的铰接轴、第二驱动杆500的铰接轴510以及驱动盘300的轴线平行设置;驱动盘300上设置有凸出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驱动件200与驱动盘300传动连接,驱动件200用于驱动驱动盘300转动;剪线机构600与第一驱动杆400的另一端连接;抬压脚机构700与第二驱动杆500的另一端连接。
示例性地,机架100可以包括上机架110和下机架120,上机架110底端面与下机架120的上端面固定相接。
其中,第一驱动杆400可以设置于下机架120上,即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与下机架120相铰接。第二驱动杆500可以设置于上机架110上,即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与上机架110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下机架120上可以设置有支撑块140,且支撑块14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下机架120上,支撑块14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驱动杆400靠近支撑块1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转动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得支撑块140与第二驱动杆500相铰接,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400与下机架120相铰接。同时,剪线机构600靠近支撑块140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400相铰接。并且,第一驱动杆400靠近驱动盘3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卡槽,此卡槽朝向驱动盘300的一端为开口,从而使得驱动盘300的凸出部能够通过此开口滑入卡槽内,进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杆400进行转动。
另外,第二驱动杆50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其中第一连接点可以与抬压脚机构700相接,第二连接点可以与上机架110相铰接,第三连接点处可以设置有滚轮,在驱动盘300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此滚轮能够与驱动盘300上的第二凸出部320相接,即通过设置此滚轮能够减小与第二驱动杆500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进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更加顺畅的带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
示例性地,驱动盘300上的凸出部可以为一个,凸出部可以为弧形板状结构,其设置于驱动盘300的边缘端,且此凸出部与驱动盘300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当凸出部与驱动盘300为分体结构时,其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设置于驱动盘300上。同时,此弧形板状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杆400上的卡槽和第二驱动杆500上的滚轮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凸出部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能够卡入卡槽内,同时也使得凸出部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能够与滚轮稳定的相接。(此处有点看不懂)
示例性地,驱动盘300上的凸出部可以为两个,即两个凸出部均可以设置于驱动盘300的边缘端,且一个凸出部靠近第一驱动杆400设置,另一个凸出部靠近第二驱动杆500设置。同时,两个凸出部均可以为弧形板状结构,且两个凸出部均可以与驱动盘300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当两个凸出部与驱动盘300为分体结构时,其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设置于驱动盘300上。同时,此弧形板状的结构分别与第一驱动杆400上的卡槽和第二驱动杆500上的滚轮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靠近第一驱动杆400处的凸出部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能够卡入卡槽内,同时使得靠近第二驱动杆500处的凸出部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能够与滚轮稳定的相接。
示例性地,驱动件200可以为把手,此把手与驱动盘300相接,当驱动盘300需要转动时,通过人工转动把手即可。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把手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驱动件200能够驱动驱动盘300沿不同的方向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分别驱动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缝纫机,通过在机架100上设置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且在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之间设置有驱动盘300,驱动盘300上设置有凸出部,同时驱动盘30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200,此驱动件200可驱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且当驱动盘300驱动至第一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相接,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50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由此,第一驱动杆400可带动剪线机构600单独完成剪线动作。同时,驱动件200还可以驱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当驱动盘300旋转至第二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相接,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400处于分离状态,由此,第二驱动杆500可带动抬压脚机构700单独完成抬压脚760动作,从而实现了剪线和抬压脚760工序按照先后顺序完成,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剪线和抬压脚760同步进行而导致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继续参照图1至图7,机架100上设置有驱动件200、驱动盘300、第一驱动杆400、第二驱动杆500、剪线机构600和抬压脚机构700。
示例性地,驱动件200可以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步进电机设置于上机架110上,且步进电机可以位于机架100远离机针130的一端,且步进电机的电机轴与驱动盘300相接。本实施例中,采用步进电机主要是为了便于转动角度和方向的调节,从而便于控制驱动盘300的转动角度和方向,进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更加准确的驱动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6所示,驱动盘300上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可以包括第一凸出部310和第二凸出部320,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310可以包括设置于驱动盘300上的驱动轴311,驱动轴311的轴线与驱动盘300的轴线平行设置,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此驱动轴311与第一驱动杆400相接,从而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
第二凸出部320可以为弧形凸起,其凸起的高度与第二驱动杆500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第二凸起能够与第二驱动杆500相接触,并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进行转动。另外,第二凸出部320可以与驱动盘300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出部320可以包括设置于驱动盘300上的凸块,且凸块可以设置于驱动盘300靠近第二驱动杆500处的外边缘端。另外,凸块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与驱动盘300固定相接。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此凸块能够压于第二驱动杆500上,从而能够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进行转动。
示例性地,第一驱动杆400靠近驱动盘300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槽430,同时第一驱动杆400上设置有抵接部431,此抵接部431设置于驱动槽430的一侧,即抵接部431位于驱动槽430靠近驱动盘300的一侧,从而使得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驱动轴311与抵接部431抵接,抵接部431用于将驱动轴311引导至驱动槽430内。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400可以为扁杆结构,其可以包括固定相接的第一驱动段410和第二驱动段420。
第一驱动段410的第一端与机架100上的支撑块140相铰接,其第二端朝向驱动盘300处延伸,且第二端的宽度大于第一端的宽度,第二端靠近驱动盘300的一端设置有上述驱动槽430,此驱动槽430为矩形槽,且此矩形槽朝向驱动盘300的一端为开口,同时,矩形槽的靠近驱动盘300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431,此抵接部431由矩形槽的底部向驱动盘300处延伸,从而使得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驱动盘300上的驱动轴311能够先与抵接部431相接,然后沿着抵接部431滑动至驱动槽430内;由此,能够使得驱动轴311能够稳定且准确的移动至驱动槽430内,从而使得驱动轴311能够稳定的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进行转动。
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驱动段410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驱动段41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即第一杆体和得让连杆710均由第一驱动段410的第二端处朝向驱动盘300处延伸,同时第一杆体设置于第二杆体的上方,由此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形成上述驱动槽430。换言之,第一驱动段410的第二段可以为叉形结构。另外,第二杆体的长度大于第一杆体的长度,即第二杆体长于第一杆体的一段形成上述抵接部431,由此实现了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驱动盘300上的第一凸出部310能够先与抵接部431相接,然后沿着抵接部431滑动至驱动槽430内。
第二驱动段420可以为扁状杆结构,且其一端与第一驱动段410固定相接,其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与剪线机构600相连接。由此,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在第一凸出部310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一驱动段410能够带动第二驱动段420及剪线机构600进行运动,从而完成剪线动作。
本实施例中,剪线机构600可以包括剪刀组件和剪线传动件,其中剪刀组件设置于下机架120上,且剪刀组件与机针130相对应设置,从而使得剪刀组件能够剪断机针130上的缝线;剪线传动件的一端与剪刀组件相接,另一端沿着下机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一驱动杆400处,且与第一驱动杆400相铰接,由此第一驱动杆400能够驱动剪线传动件带动剪刀组件动作。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剪刀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剪片640和第二剪片650,其中第一剪片640和第二剪片650相对设置。第一剪片640铰接于下机架120上,且第一剪片640与剪线传动件相连接,由此,第一剪片640能够随着剪线传动件进行转动。第二剪刀片固定设置于下机架120上,其剪线端与第一剪片640的剪线端能够相互作用。即当需要剪线时,在第一驱动杆400及剪线传动件的作用下,第一剪片640能够转动相应的角度,此时第一剪片640的剪线端与第二剪片650的剪线端相互作用,由此将缝线剪断完成剪线动作。
示例性地,剪线传动件可以包括第一剪线传动杆610、第二剪线传动杆620和第三剪线传动杆630。第一剪线传动杆610的一端设置有铰接孔,通过此铰接孔使得第一剪线传动杆610与第二驱动段420相铰接,其另一端沿机壳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二剪线杆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剪线传动杆610与第二剪线传动杆620之间活动相接,第二剪线传动杆620沿下机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三剪线传动杆630处,且第二剪线传动杆620与第三剪线传动杆630相铰接。第三剪线传动杆630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第一剪片640处且与第一剪片640相接。由此,通过以上结构,使得第一驱动杆400能够依次带动第一剪线传动杆610、第二剪线传动杆620、第三剪线传动杆630及第一剪片640动作。即,当驱动盘300的第一凸出部310滑至第一驱动杆400的驱动槽430内时,第一驱动杆400带动剪线传动件动作,且在剪线传动件的作用下,第一剪刀的剪线端与第二剪刀的剪线端相互作用,由此,将缝线剪断完成剪线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缝纫机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440,第一复位弹簧440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400连接,第一复位弹簧440的另一端与机架100连接,第一复位弹簧440用于在驱动盘300失去驱动力时,驱动第一驱动杆400复位。换言之,第一复位弹簧440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400连接,其另一端沿斜上方延伸且与机架100相接。由此,在驱动盘300上的第一凸出部310压动第一驱动杆400向下转动时,第一复位弹簧440被拉伸,当第一凸出部310与第一驱动杆400分离时,第一复位弹簧440能够拉动第一驱动杆400复位。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杆500可以呈弧状,且其朝向远离驱动盘300的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第二驱动杆500与驱动盘30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此容纳空间与驱动盘300的第一凸出部310结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此容纳空间能够容纳第一凸出部310,进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自由转动。另外,沿着第二驱动杆5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铰接孔,其中一个铰接孔设置于第二驱动杆500的近中间位置处,通过一铰接轴510穿过此铰接孔使得第二驱动杆500与机架100相铰接;另一个铰接孔设置于第二驱动杆500靠近抬压脚机构700的端部,通过另一铰接轴穿过此铰接孔使得第二驱动杆500与抬压脚机构700相铰接,且两个铰接轴均与驱动盘300的轴线平行设置,即铰接轴与驱动件200的转轴平行设置。同时,第二驱动杆500靠近驱动盘30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此安装孔处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安装孔且通过螺母固定至第二驱动杆500上,通过设置此结构,能够增大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500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更加稳定的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驱动杆500带动抬压脚机构700进行动作。
本实施例中,抬压脚机构700可以包括连杆710、压脚组件760以及铰接在机架100上的抬压脚驱动杆720,抬压脚驱动杆720的一端与压脚组件760连接,抬压脚驱动杆720的另一端与连杆710的一端铰接,连杆710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铰接。
示例性地,压脚组件760包括压脚转动架730,压脚转动架730设置于机架100远离机针130的一端,且压脚转动架730的底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机架100上,转动架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承载板740,第一承载板740朝向机针130处延伸且连接有第二承载板750,第二承载板750与第一承载板740的下端面固定相接,且第二承载板750上设置有压脚760,压脚760的一端与第二承载板750固定相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机架100的工作台处,当机针130处于缝线状态时,压脚760与工作台的台面相接触且对衣物等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衣物在工作台上滑动。
另外,第一承载板740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弯钩770,此第一弯钩770的一端竖直设置于第一承载板740靠近压脚760的一端,其另一端向下弯曲。
连杆710设置于第二驱动杆500和抬压脚驱动杆720之间。换言之,连杆710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杆500相铰接,其另一端可沿纵向向上延伸,且此端部可通过铰接轴与抬压脚驱动杆720相铰接。
抬压脚驱动杆7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连杆710的上方,且抬压脚驱动杆720朝向机针130处延伸,同时抬压脚驱动杆720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铰接孔,通过此铰接孔使得抬压脚驱动杆720与机架100相铰接,从而使得抬压脚驱动杆720能够稳定的转动。同时,抬压脚驱动杆720上设置有弯钩连杆710,弯钩连杆710的一端与抬压脚驱动杆720的端部相接,其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且连接有第二弯钩721,且弯钩连杆710与第二弯钩72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722;同时,第二弯钩721挂于第一弯钩770处。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抬压脚驱动杆720能够通过第二弯钩721带动压脚组件760抬起和放下,从而完成抬压脚760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抬压脚驱动杆720和机架1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723,第二复位弹簧723用于在驱动盘300失去动力时,其驱动抬压脚驱动杆720复位。换言之,第二复位弹簧723的一端与抬压脚驱动杆720的一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机架100相接,且第二复位弹簧723设置于靠近驱动盘300的一端,当驱动盘300上的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分离后,第二复位弹簧723能够推动抬压脚驱动杆720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0与压脚组件760之间还设置有复位顶杆780,此复位顶杆780靠近第二弯钩721设置。示例性地,上机架110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孔,复位顶杆780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板740固定相接,其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限位孔内。且复位顶杆780上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790,同时复位顶杆780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第三复位弹簧790的的底端与限位块相接,其另一端延伸至限位孔内且与机架100的壁面相接。通过设置此结构,当驱动盘300上的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分离后,第三复位弹簧790能够推动压脚760复位。
缝纫机还可以包括松线机构800,松线机构800与连杆710的一端连接,此松线机构800用于在连杆710驱动抬压脚驱动杆720转动的同时,驱动松线机油释放缝线。
本实施例中,松线机构800可以包括松线组件、松线驱动杆820、以及与机架100铰接的松线驱动板810。其中,松线驱动杆820的一端与松线组件连接,松线驱动杆820的另一端与松线驱动板810活动连接,松线驱动板810用于驱动松线驱动杆820平动。即,松线驱动杆820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由松线驱动板810处延伸至机针130处。
示例性地,松线驱动板810上可以设置有滑槽811、抬压脚驱动杆720上可以设置有铰接孔,连杆710上可以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穿设在铰接孔和滑槽811内,从而使得连接杆与抬压脚驱动杆720之间相铰接,同时抬压脚驱动杆720还能够在滑槽811内滑动,从而使得抬压脚驱动杆720能够推动松线驱动板810转动。可以理解为,松线驱动板810上设置滑槽811,且滑槽811由松线驱动板810的上端部延伸至其下端部,同时滑槽811沿朝向远离驱动盘300的一侧倾斜设置,由此使得抬压脚760驱动件200沿滑动槽向下滑动时,能够推动松线驱动板810向上转动。由于,松线驱动杆820与松线驱动杆820相接,由此松线驱动板810向上转动时能够推动松线驱动杆820朝向机针130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松线组件移动,进而实现松线动作。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松线驱动板810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豁口812,松线驱动杆820的一端具有滑设在驱动豁口812内的驱动凸起821。本实施例中,驱动豁口812的上端面为开口,驱动凸起821可以为板状结构,其可以垂直设置于松线驱动杆820的端部且朝向驱动豁口812的开口处延伸,从而使得驱动凸起821能够卡入驱动豁口812内,进而使得松线驱动板810能够带动松线驱动杆820移动。
示例性地,松线组件包括第一松线爪830和第二松线爪840。第一松线爪830的一端可以与松线驱动杆820的中部相接,其另一端延伸至夹线器900处,即第一松线爪830与夹线器900相对应设置。当松线驱动杆820朝向靠近机针130方向移动时,第一松线爪830随着动线驱动杆移动且卡入夹线器900中的两夹线片之间,从而使得夹线片将缝线松开,进而起到了松线的作用。第二松线爪840设置于松线驱动杆820靠近机针130的一端,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弯折杆,缝线由夹线器900引出后依次缠绕于第二松线爪840的两个弯折杆上,此弯折杆也能够随着松线驱动杆820同步移动,从而对缝线起到拉扯作用,进而使得缝线被拉长,由此起到松线作用。因此,在松线驱动板810和松线驱动杆820的作用下,且通过第一松线爪830和第二松线爪840的配合作用,完成了松线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松线机构还包括第四复位弹簧850,启动第四复位弹簧850的一端与机架相接,其另一端与松线驱动杆820相接。当驱动盘300上的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分离后,第四复位弹簧850能够带动松线驱动杆820复位。
基于上述,缝纫机通过在机架100上设置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且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与机架100相铰接。同时,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之间设置有驱动盘300,驱动盘300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310和第二凸出部320,第一凸出部310设置于靠近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第二凸出部320设置于靠近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同时,驱动盘30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200,此驱动件200可驱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且当驱动盘300驱动至第一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相接,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即驱动盘300与第二驱动杆500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第二驱动杆500不动作,且第一驱动杆400的另一端与剪线机构600相接,由此,第一驱动杆400可带动剪线机构600完成剪线动作。同时,驱动件200还可以驱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当驱动盘300旋转至第二角度时,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相接,第一凸出部310与第一驱动杆400处于分离状态,即驱动盘300与第一驱动杆400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第一驱动杆400不动作,且第二驱动杆500的另一端与抬压脚机构700相接,由此,第二驱动杆500可带动抬压脚机构700完成抬压脚760动作。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可驱动第一驱动杆400带动剪线机构600完成剪线动作,然后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至第二角度时,第二凸出部320可驱动第二驱动杆500带动抬压脚机构700完成抬压脚760动作,实现了剪线和抬压脚760工序按照先后顺序完成,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剪线和抬压脚760同步进行而导致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本公开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盘、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结构不同。
如图8至图13所示,驱动盘300设置在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之间,第一驱动杆400的铰接轴、第二驱动杆500的铰接轴以及驱动盘300的轴线平行设置;驱动盘300上设置有凸出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凸出部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驱动件200与驱动盘300传动连接,驱动件200用于驱动驱动盘300转动。同时,剪线机构600与第一驱动杆400的另一端连接;抬压脚机构700与第二驱动杆500的另一端连接。
示例性地,驱动盘300可以包括柱体330,柱体330与驱动件20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柱体330上设置有连接孔,驱动件200可以为电机,电机的转动轴通过此连接孔与柱体连接,从而使得电机能够带动驱动盘300转动。
示例性地,凸出部可以包括第一凸出部310和第二凸出部320,且第一凸出部310可以包括第一弧形凸缘,第一弧形凸缘设置于柱体330的一端的外边缘;第二凸出部320可以包括第二弧形凸缘,第二弧形凸缘设置于柱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其中,当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第一弧形凸缘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第二弧形凸缘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接触,以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
示例性地,第一驱动杆400包括第一杆体450和第二杆体460,第一杆体45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块451,第一驱动块451与第一弧形凸缘相对应设置,第一杆体450的第二端与第二杆体460铰接;第二杆体460与剪线机构600连接;且第一杆体上450设置有连接轴452。
另外,第二驱动杆50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块520,第二驱动块520与第二弧形凸缘相对应设置,第二驱动杆500的第二端与抬压脚机构700连接;且第二驱动杆500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杆体450上的连接轴452转动设置于连接孔内,以使第二驱动杆500与第一杆体450之间实现转动连接,即使得第二驱动杆500与第一驱动杆400之间实现转动连接。
其中,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第一弧形凸缘与第一驱动块451接触,以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第二弧形凸缘与第二驱动块520接触,以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
基于上述,缝纫机通过在机架100上设置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且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与机架100相铰接。同时,第一驱动杆400和第二驱动杆500之间设置有驱动盘300,驱动盘300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310和第二凸出部320,第一凸出部310设置于靠近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第二凸出部320设置于靠近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同时,驱动盘30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件200,此驱动件200可驱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且当驱动盘300驱动至第一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与第一驱动杆400的一端相接,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即驱动盘300与第二驱动杆500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杆400转动,第二驱动杆500不动作,且第一驱动杆400的另一端与剪线机构600相接,由此,第一驱动杆400可带动剪线机构600完成剪线动作。同时,驱动件200还可以驱动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当驱动盘300旋转至第二角度时,第二凸出部320与第二驱动杆500的一端相接,第一凸出部310与第一驱动杆400处于分离状态,即驱动盘300与第一驱动杆400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得驱动盘300能够驱动第二驱动杆500转动,第一驱动杆400不动作,且第二驱动杆500的另一端与抬压脚机构700相接,由此,第二驱动杆500可带动抬压脚机构700完成抬压脚760动作。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可驱动第一驱动杆400带动剪线机构600完成剪线动作,然后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至第二角度时,第二凸出部320可驱动第二驱动杆500带动抬压脚机构700完成抬压脚760动作,实现了剪线和抬压脚760工序按照先后顺序完成,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剪线和抬压脚760同步进行而导致剪线后的商品上线头较长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地,第一驱动杆400还包括第三杆体470,第三杆体470的一端与第二杆体460铰接,其另一端与剪线机构600连接,即第三杆体470的一端与第二杆体460之间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剪线传动杆610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此第三杆体470使得第一驱动杆能够更加准确的带动剪线机构600动作,以完成剪线动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400上还可以设置有弹性复位杆480,弹性复位杆480设置于第一杆体450的下边缘端,且弹性复位杆480朝向靠近所述柱体330的方向延伸;当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转动至第三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与所述弹性复位杆480相碰撞,以使驱动盘300复位。可以理解为,当驱动盘300转动至一定角度使得剪线机构600完成剪线动作后,可能会存在无法恢复至初始位置的情况,通过设置此弹性复位杆480,当驱动盘300沿预设方向转动至第三角度时,第一凸出部310与所述弹性复位杆480相碰撞,从而为驱动盘300提供一定的弹力,进而有助于驱动盘300复位。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地,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铰接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
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杆的铰接轴、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铰接轴以及所述驱动盘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盘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盘转动;
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
抬压脚机构,所述抬压脚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盘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所述驱动盘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驱动槽的一侧设置有抵接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抵接部用于将所述驱动轴引导至所述驱动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盘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第一弧形凸缘,所述第一弧形凸缘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一端的外边缘;
所述第二凸出部包括第二弧形凸缘,所述第二弧形凸缘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
其中,当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当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一弧形凸缘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铰接;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剪线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连接轴;
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第二弧形凸缘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抬压脚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杆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上的连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其中,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旋转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一驱动块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盘沿预设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弧形凸缘与所述第二驱动块接触,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杆还包括弹性复位杆,所述弹性复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下边缘端,且所述弹性复位杆朝向靠近所述柱体的方向延伸;当所述驱动盘沿所述预设方向转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弹性复位杆相碰撞,以使所述驱动盘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驱动盘失去驱动力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压脚机构包括:连杆、压脚组件以及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抬压脚驱动杆,所述抬压脚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脚组件连接,所述抬压脚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压脚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与所述机架和所述抬压脚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驱动盘失去动力时,驱动所述抬压脚驱动杆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松线机构,所述松线机构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松线机构用于在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抬压脚驱动杆转动的同时,驱动所述松线机构释放缝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线机构包括松线组件、松线驱动杆、以及与所述机架铰接的松线驱动板,所述松线驱动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抬压脚驱动杆上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连杆上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穿设在所述铰接孔和所述滑槽内;所述松线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松线组件连接,所述松线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松线驱动板活动连接,所述松线驱动板用于驱动所述松线驱动杆平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线驱动板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豁口,所述松线驱动杆的另一端具有滑设在所述驱动豁口内的驱动凸起。
CN202221467005.1U 2022-03-17 2022-06-13 缝纫机 Active CN2174598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52741 2022-03-17
CN202220585274 2022-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9840U true CN217459840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7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67005.1U Active CN217459840U (zh) 2022-03-17 2022-06-13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9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11121A1 (en) Sewing machine with automatic needle threader
JP6001341B2 (ja)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CN217459840U (zh) 缝纫机
KR20070046212A (ko) 바인딩 기구
CN1837442B (zh) 用于刺绣缝纫机的绣花压具
CN111020903B (zh) 起缝剪线机构及其方法
JPS5916799B2 (ja) 針棒釈放装置
JP4029643B2 (ja) ミシン
US5655470A (en) Sew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presser foot
JP4507273B2 (ja) ミシンのワイパー装置
JP5265217B2 (ja) ミシンの押さえ上げ装置
CN114150446A (zh) 缝纫机剪线抬压脚装置及缝纫机
CN1036214C (zh) 多支针缝纫机的线切断装置
JP4039099B2 (ja) ミシン
JP3824923B2 (ja) 2本針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866488B2 (ja) ミシン
JP3471419B2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JP3292389B2 (ja) ミシン
JP2587124Y2 (ja) 上糸張力開放装置
JPH0217568Y2 (zh)
JPH03289994A (ja) ミシン
JPH07231991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JP2805385B2 (ja) 多針ミシン
JPH11262592A (ja) 糸端保持手段を備えた多針ミシン
JP2529723Y2 (ja) ミシンの糸払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