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4919U -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4919U
CN217434919U CN202220607477.6U CN202220607477U CN217434919U CN 217434919 U CN217434919 U CN 217434919U CN 202220607477 U CN202220607477 U CN 202220607477U CN 217434919 U CN217434919 U CN 217434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hole
section
ejector rod
inject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74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洋威
董志平
于阳
宋尚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l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l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l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l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074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4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4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4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滑块和顶出组件,所述第一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被配置为将所述注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配合的第二驱动部,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顶出机构的第一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配合的第二驱动部,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顶出机构解决了注塑件的顶出方向和滑块移动反向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所述顶出机构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结构。随着产品结构越趋复杂,对产品的成型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注塑成型为例,注塑成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型加工方法,在机械、化工、交通、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且生产的制件具有精度高、复杂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高和耗能低的特点,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在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当产品在开模方向上出现倒扣等结构时,就需要使用滑块与模具配合,滑块可以在注塑模具的开模动作中按照垂直于开合模方向或与开合模方向成一定角度滑动,以完成倒扣结构产品的成型。
但由于滑块的运动方向与顶出机构运动的方向不一致,无法同时进行开模和滑块移动的动作,而且对模具结构和模具大小也产生很大的限制,降低了产品注塑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
滑块,所述滑块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顶部容纳有注塑件,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具有第一驱动部;
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被配置为将所述注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配合的第二驱动部,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为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驱动部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杆包括第一顶出段和第二顶出段,所述第一顶出段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对所述第一顶出段的周向形成限位,所述第二顶出段活动于所述第一顶出段远离所述注塑件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出段靠近所述第二顶出段的一端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顶出段的限位槽,所述第二顶出段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内顶面,并且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之间留出活动间隙。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为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挡壁的连接部,所述第二顶出段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挡壁之间并且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顶出段的一端具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顶出段的周向尺寸,所述凸起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内顶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通孔,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顶杆的端部为倾斜段,第二驱动部位于所述倾斜段上,并且所述倾斜段的尺寸小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尺寸。
可选地,还包括顶出板,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第一顶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顶出板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一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模具和第一方面所述的顶出机构;
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滑块和顶出组件。所述顶出机构的第一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配合的第二驱动部,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顶出机构解决了注塑件的顶出方向和滑块移动反向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所述顶出机构的适用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动作过程示意图二。
其中:1、滑块;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21、第一驱动部;13、流道;2、注塑件;3、顶出组件;31、第一顶杆;311、第一顶出段;312、第二顶出段;313、限位槽;314、销钉;315、凸起;32、第二顶杆;321、第二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滑块1和顶出组件3,所述滑块1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注塑模具中模具的顶出方向,比如图2和图3中的竖直方向;所述第一通孔11的顶部容纳有注塑件2,所述注塑件2可以包括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料把,在注塑模具完成注塑后,需要把料把等注塑件2顶出,以便于注塑产品的取出以及后续产品的注塑操作。所述第二通孔12的内壁具有第一驱动部121。
参见图2至图4,所述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固定在一起,并且可以一同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第一顶杆3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并被配置为将所述注塑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11,以便于注塑产品的完整取出;所述第二顶杆32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顶杆32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121配合的第二驱动部321,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2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顶出机构的动作过程依次包括顶出阶段和侧移阶段,顶出阶段的动作具体如下:
参见图4a和5a,在顶出阶段动作之前,所述第一顶杆3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顶杆32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之间具有间隙;而在顶出阶段动作时,也就是实现图4a到图4b,和5a到图5b的动作变化,此时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一同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向图5中向上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顶杆31逐渐靠近所述注塑件2,并且在与所述注塑件2相抵后继续进行顶出动作,以完成将所述注塑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11的操作,便于注塑产品的完整取出。而此时由于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之间具有间隙,虽然这一间隙逐渐减小,但可以避免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直接接触后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也就防止了所述注塑件2的至少部分仍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内时强硬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避免了对所述注塑件2和所述滑块1造成损坏。
而所述侧移阶段的动作具体如下:
进一步地,侧移阶段也就是使得所述滑块1发生侧移,参见图4b到图4c,和5b到图5c的动作变化,由于此时所述注塑件2已经完全从所述第一通孔11内顶出,而注塑产品可能出现倒扣等结构,使得注塑模具的上下模无法直接脱模。而通过所述滑块1来与上下模配合,并且在注塑完成后将所述滑块1侧移后,便可以顺利实现上下模的脱模。侧移阶段动作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继续一同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移动,具体可以是向图5中向上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的间隙为零后,也就是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直接接触后相互配合,进而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具体可以是向图5中向右的方向移动,所述滑块1向右侧移后便可以实现注塑模具的脱模,以便于注塑产品的完整取出和下阶段注塑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3,所述滑块1上可以设置有流道13,注塑材料通过流道13流入到模具的腔体后成型注塑产品。由于注塑产品成型好之后,流道13中的注塑材料和所述注塑件2需要被顶出,而所述滑块1需要侧移后才可以顺利实现注塑模具的脱模。在所述流道13中的注塑材料和所述注塑件2被顶出的第一方向和所述滑块1侧移的第二方向不同时,本申请在不改变注塑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所述第一顶杆31先将流道13中的注塑材料和所述注塑件2沿第一方向顶出,然后通过所述第二顶杆32驱动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解决了注塑件2的顶出方向和滑块1侧移反向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可行性,有效降低了模具的成本,缩短了注塑产品的生产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滑块1和顶出组件3,所述第一顶杆3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并被配置为将所述注塑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顶杆32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顶杆32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121配合的第二驱动部321,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2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顶出机构解决了注塑件2的顶出方向和滑块1移动反向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所述顶出机构的适用性。
可选地,参见图3,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为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驱动部321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倾斜面可以为与所述滑块1移动方向呈钝角的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也可以为与所述滑块1移动方向呈钝角的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可以相互平行,以提高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时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滑块1移动的稳定性,而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也可以不平行,比如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只要可以实现所述滑块1的移动即可。
在所述注塑件2完全从所述第一通孔11内顶出后,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继续一同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抵接,进而通过所述第二顶杆3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解决了注塑件2的顶出方向和滑块1侧移反向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注塑模具的可行性。
另外,所述第一驱动部121和所述第二驱动部321也可以仅仅一个为倾斜面,另一个为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驱动部121和所述第二驱动部321采用涡轮和蜗杆的配合,只要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顶杆3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即可。
可选地,参见图3至图5,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具体地,所述第一顶杆31将所述注塑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11时,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注塑模具的脱模方向,比如注塑模具的上下模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脱出;而所述第二顶杆32通过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的配合来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可以将所述滑块1从注塑模具的上下模之间脱出。而所述滑块1可以沿水平方向横插于注塑模具的上下模之间,也就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在便于注塑产品成型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所述滑块1移动的便捷性。
另外,所述滑块1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呈倾斜状态插入注塑模具的上下模之间,只要能够保证注塑产品的成型和所述滑块1的灵活移动即可。
可选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顶杆31包括第一顶出段311和第二顶出段312,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内,并且所述第一通孔11对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的周向形成限位,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活动于所述第一顶出段311远离所述注塑件2的一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顶杆31将所述注塑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11时,由于所述第一顶杆31的长度尺寸较大,为了避免所述第一顶杆31在顶出过程中自身发生偏移,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对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的周向形成限位,使得所述第一顶出段311只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而所述第一通孔11对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的周向形成限位后,由于所述第一通孔11位于所述滑块1上,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会带动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一同沿第二方向移动。而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活动于所述第一顶出段311远离所述注塑件2的一端时,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与所述第二顶出段31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互不影响,也就是所述第一顶出段3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顶出段312仍然可以在第二方向不发生移动,保证所述顶出组件3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准确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顶出段311靠近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限位槽313,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槽313的内顶面,并且与所述限位槽313的侧壁之间留出活动间隙。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一方向顶出时,可以通过限位槽313来带动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一同沿第一方向顶出,而所述第一顶出段3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由于所述活动间隙的存在,避免了所述第一顶出段311带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二方向移动。
另外,参见图3,所述限位槽313具体可以通过销钉314固定在所述第一顶出段311靠近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或者所述限位槽313与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一体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限位槽313与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的具体固定形式不做限制。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313为倒扣形的环形槽。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环形槽的内顶面,并且与所述环形槽的侧壁之间留出所述活动间隙。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一方向顶出时,可以通过环形槽来带动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一同沿第一方向顶出,而所述第一顶出段3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由于所述活动间隙的存在,避免了所述第一顶出段311带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313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挡壁的连接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挡壁之间并且与所述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一方向顶出时,可以通过连接部来带动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一同沿第一方向顶出,而所述第一顶出段311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与所述挡壁之间存在间隙,避免了所述第一顶出段311带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参见图3,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具有凸起315,所述凸起315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周向尺寸,所述凸起315抵接在所述限位槽313的内顶面。
具体地,为了保证所述第二顶出段312在顶出时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大,而为了便于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313抵接,并且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313的侧壁之间形成活动间隙,可以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设置尺寸较小的凸起315,所述凸起315抵接在所述限位槽313的内顶面时,不仅可以保证所述第二顶出段312带动所述第一顶出段311一同沿第一方向顶出,还可以在所述凸起315与所述限位槽313的侧壁之间留出更大的活动间隙,避免所述第一顶出段311带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12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通孔,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位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顶杆32的端部为倾斜段,第二驱动部321位于所述倾斜段上,并且所述倾斜段的尺寸小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尺寸。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部321可以为所述倾斜段上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121可以为所述倾斜通孔的内壁上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相对的表面。所述倾斜段的尺寸小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尺寸时,在所述顶出机构的顶出阶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倾斜通孔之间可以留出活动间隙,以避免所述注塑件2的至少部分仍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内时,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接触后强硬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而在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一同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活动间隙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321直接接触后相互配合,进而可以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顶出板,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第一顶杆31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顶杆32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顶出板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一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顶杆31的一端和第二顶杆32的一端均可以通过压板及螺丝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以保证所述顶出板与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之间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一同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移动时,驱动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移动的作用力首先作用于顶出板,进而通过顶出板带动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一同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注塑模具和所述的顶出机构;
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滑块1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
具体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成型的注塑产品出现倒扣等结构时,会存在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无法直接脱模的问题。而本申请通过所述滑块1在侧面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配合,并且在注塑完成后将所述滑块1侧移后,便可以顺利实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脱模,解决了所述注塑件2的顶出方向和滑块1侧移反向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所述注塑装置的可行性,有效降低了注塑模具的成本,缩短了注塑产品的生产周期。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块(1),所述滑块(1)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的顶部容纳有注塑件(2),所述第二通孔(12)的内壁具有第一驱动部(121);
顶出组件(3),所述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所述第一顶杆(3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并被配置为将所述注塑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出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顶杆(32)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顶杆(32)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121)配合的第二驱动部(321),并被配置为在所述注塑件(2)顶出后驱动所述滑块(1)沿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为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驱动部(321)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31)包括第一顶出段(311)和第二顶出段(312),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内,并且所述第一通孔(11)对所述第一顶出段(311)的周向形成限位,所述第二顶出段(312)活动于所述第一顶出段(311)远离所述注塑件(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段(311)靠近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限位槽(313),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槽(313)的内顶面,并且与所述限位槽(313)的侧壁之间留出活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13)为环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13)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挡壁的连接部,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挡壁之间并且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一端具有凸起(315),所述凸起(315)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顶出段(312)的周向尺寸,所述凸起(315)抵接在所述限位槽(313)的内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2)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通孔,所述第一驱动部(121)位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顶杆(32)的端部为倾斜段,第二驱动部(321)位于所述倾斜段上,并且所述倾斜段的尺寸小于所述倾斜通孔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板,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顶出板上,所述第一顶杆(31)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顶杆(32)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顶出板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第一顶杆(31)和第二顶杆(32)一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1.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模具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顶出机构;
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滑块(1)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
CN202220607477.6U 2022-03-17 2022-03-17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Active CN217434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7477.6U CN217434919U (zh) 2022-03-17 2022-03-17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7477.6U CN217434919U (zh) 2022-03-17 2022-03-17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4919U true CN217434919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5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7477.6U Active CN217434919U (zh) 2022-03-17 2022-03-17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4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31839B (zh) 一种注塑机塑料注塑模具
CN217434919U (zh) 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和注塑装置
CN111703035B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113211742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直顶挤压塑件变形脱倒扣机构
CN209903826U (zh) 一种注塑模具斜导块的侧抽芯直面锁紧机构
CN213675208U (zh) 一种旋转双色模具
CN115042393A (zh) 一种注塑浇口和产品自动分离的机构及注塑成型方法
CN213107896U (zh) 便于脱模的汽车模具
CN211031091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汽车凹类零件的注塑模具
CN113752493A (zh)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CN207915984U (zh) 一种产品圆弧脱模结构
CN215320346U (zh) 一种具有动定模顶出功能的双色模具
CN219006877U (zh)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机构
CN217297661U (zh) 高效率自动出料的香水瓶加工用模具
CN216001249U (zh) 一种利用动模顶杆驱动滑块动作的双色模具
CN217258134U (zh) 一种成型优弧产品的模仁总成
CN212331652U (zh) 注塑双色产品滑块二次顶出结构
CN219466871U (zh) 复杂多特征薄壁塑料壳体多向抽芯注塑模
CN220923153U (zh) 倒扣结构注塑模具
CN216329833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6329829U (zh) 防变形的弧形装饰板注塑成型模具
CN219926799U (zh) 一种解决大角度滑块脱模困难的结构
CN207874751U (zh) 一种大行位带动小行位脱模的新型模具
CN209971405U (zh) 一种可同时实现多型腔侧抽芯操作的模具
CN213166691U (zh) 一种可实现顺序抽芯动作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