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7167U - 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17167U CN217417167U CN202221541370.2U CN202221541370U CN217417167U CN 217417167 U CN217417167 U CN 217417167U CN 202221541370 U CN202221541370 U CN 202221541370U CN 217417167 U CN217417167 U CN 2174171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
- conveying
- test
- tested
- te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其中测试装置包括:架体;测试组件,设置于架体上,用于与待测试件电连接,以对待测试件进行测试;输送组件,与架体相连接,输送组件能够相对于架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沿架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输送部位于第二输送部的下方;其中,输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用于接收或输出待测试件;输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测试组件能够对第一输送部上的待测试件进行测试,第二输送部用于接收并输出下一个待测试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通过输送组件的设置,能够节省排队测试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待测试件的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和一种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测试设备在对电路板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在每个电路板测试所需的时间大于每个电路板运送至测试设备的时间时,会造成后续运送过来的电路板在测试设备前排队等待,从而降低了测试设备的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测试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测试装置,包括:架体;测试组件,设置于架体上,用于与待测试件电连接,以对待测试件进行测试;输送组件,与架体相连接,输送组件能够相对于架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沿架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输送部位于第二输送部的下方;其中,输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用于接收或输出待测试件;输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测试组件能够对第一输送部上的待测试件进行测试,第二输送部用于接收并输出下一个待测试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以用于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测试,以对制造完成的印刷电路板的性能进行测试,确定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具体地,测试装置包括架体、测试组件以及输送组件,其中,架体用于对测试组件以及输送组件进行支撑,以保证测试组件以及输送组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也保证了测试装置结构的整体性。
具体地,测试组件设置于架体上,测试组件用于与待测试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触点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印刷电路板的相应功能进行测试,已检测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同样设置于架体上,并且输送组件能够相对于架体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于待检测的印刷电路板进行相应位置的输送。具体地,输送组件能够在架体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并且,沿架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输送部位于第二输送部的下方,也即,第一输送部位于靠近测试组件的一侧,第二输送部位于远离测试组件的一侧。
具体地,在输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用于接收外部设备所输送的待测试件,或者,还可以用于将测试完成的待测试件输出,也即输送至测试装置外部的其他设备上。此时,第二输送部处于空载状态。
在输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输送部靠近测试组件,并且能够使得第一输送部上所承载的待测试件与测试组件相连接,从而使得测试组件能够对待测试件进行测试。此时,第二输送部位于输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所处的位置,因此,在第一输送部靠近测试组件时,第二输送部能够用于接收外部设备所输送过来的下一个待测试件,而此时测试装置正在对待测试件进行测试,无法第下一个待测试件进行测试,因此,第二输送部在接收到下一个待测试件之后,可以立即将下一个待测试件输出至其他测试装置上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待本测试装置上的待测试件测试完成后,下一个待测试件重新输送至本测试装置进行该项目的测试,无需在本测试装置处等候,提高了对于待测试件的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通过输送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输送组件处于架体的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能够接收待测试件,然后输送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输送部上的待测试件能够通过检测组件进行检测,同时,第二输送部能够将输送至测试装置的下一个待测试件输送至其他设备上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测,待本次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本测试装置进行测试,从而无需在本测试装置处进行排队,节省了排队检测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待测试件的测试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输送部包括:安装座,与架体相连接;第一轨道,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轨道,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轨道和/或第二轨道能够带动待测试件沿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调节部,设置于安装座上,与第二轨道相连接,用于调节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之间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输送部可以包括安装座、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其中,安装座用于与架体相连接,从而对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起到支撑作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平行设置,用于对待测试件进行支撑,保证待测试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轨道和/或第二轨道还能够带动待测试件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将外部设备所运送来的待测试件输送至测试装置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的任意一个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移动,也可以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部还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一调节部用于调节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距离,从而配合待测试件两端的宽度,使得待测试件能够同时搭接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以保证待测试件的顺利输送。具体地,第一调节部设置于安装座上,并且,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轨道相连接,以调节第二轨道的位置,也即,也即第一调节部能够驱动第二轨道相对于安装座,并且,第一轨道相对于安装座固定,从而实现了调节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部包括:第一丝杆,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滑块,套设于第一丝杆上,第一丝杆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滑块与第二轨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部可以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一滑块,第一丝杆能够转动,在第一丝杆转动时,第一滑块能够沿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的第二轨道移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一调节部调节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一丝杆设置于安装座上,并且,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使得第二轨道沿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与第一轨道平行,进而保证待测试件能够稳定地同时搭接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进一步地,第一滑块套设于第一丝杆上,第一丝杆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在第一滑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使得在第一丝杆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滑块能够沿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的第二轨道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输送部包括:支撑部,与安装座相连接;第三轨道,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第四轨道,设置于支撑部上,第四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轨道和/或第四轨道能够带动待测试件沿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调节部,设置于支撑部上,与第四轨道相连接,用于调节第四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输送部可以包括支撑部、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其中,支撑部用于与安装座相连接,从而对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在第二输送部的安装座相对于架体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输送部的支撑部相对于架体移动,也即带动第一输送部相对于架体移动。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平行设置,用于对待测试件进行支撑,保证待测试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三轨道和/或第四轨道还能够带动待测试件沿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将外部设备所运送来的待测试件输送至测试装置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中的任意一个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移动,也可以将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均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第二调节部,第二调节部用于调节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之间的距离,从而配合待测试件两端的宽度,使得待测试件能够同时搭接于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上,以保证待测试件的顺利输送。具体地,第二调节部设置于安装座上,并且,第二调节部与第四轨道相连接,以调节第四轨道的位置,也即,也即第二调节部能够驱动第四轨道相对于安装座,并且,第三轨道相对于安装座固定,从而实现了调节第三轨道与第四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调节部包括:第二丝杆,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滑块,套设于第二丝杆上,第二丝杆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二滑块沿第而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滑块与第四轨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调节部可以包括第二丝杆和第二滑块,第二丝杆能够转动,在第二丝杆转动时,第二滑块能够沿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的第四轨道移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二调节部调节第三轨道与第四轨道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二丝杆设置于支撑部上,并且,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使得第四轨道沿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与第三轨道平行,进而保证待测试件能够稳定地同时搭接于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上。进一步地,第二滑块套设于第二丝杆上,第二丝杆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在第二滑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使得在第二丝杆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滑块能够沿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的第四轨道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输送还部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部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抵接部,设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座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输送部可以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输送部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相连接,在安装座相对于架体移动时,通过连接杆能够带动支撑部相对于架体移动,也即实现了带动第一输送部相对于架体移动。
具体地,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同时,第一输送部还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与连接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且与安装座相抵接。在输送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当第一输送部到达测试组件的位置时,第一输送部与测试组件抵接,此时,抵接部脱离安装座的表面,连接杆继续穿过安装座,从而使得第二输送部仍然能够继续下移,直至移动至相应位置,以对待测试件进行输送。当测试完成之后,第二输送部相对于架体向上移动,此时连接杆上的抵接部逐渐接近安装座,直至与安装座相抵接,安装座继续上升,连接杆带动支撑部上升,使得待测试件脱离测试组件,直至上升至第一位置,第一输送部将测试完成的待测试件输送至其他设备上。
通过连接杆和抵接部的设置,既能够实现通过第二输送部带动第一输送部移动,还能够避免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干涉,保证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均能够准确地移动至相应位置,保证待测试件输送位置的准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架体包括:第三丝杆,第三丝杆沿高度方向延伸;安装座与第三丝杆相连接,第三丝杆能够转动以带动安装座沿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架体包括第三丝杆,并且,第三丝杆沿垂直方向延伸,第二输送部的安装座与第三丝杆相连接,具体地,安装座套设于丝杆上,在第三丝杆转动时,安装座能够沿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在第三丝杆转动时,第二输送部能够沿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沿架体的高度方向移动,并且,第二输送部能够带动第一输送部沿架体的高度方向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架体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平行,安装座和支撑部均套设于导向杆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架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杆用于在输送组件相对于架体移动时对输送组件进行导向,避免输送组件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离,进而保证待测试件输送位置的准确性。
具体地,安装座套设于第三丝杆上,同时第二输送部的安装座还套设于导向杆上,在安装座相对于架体移动是,通过导向杆的限位作用,能够避免安装座发生偏移。同时,第一输送部的支撑部也套设于导向杆中,从而对第一输送部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第一输送部发生偏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测试组件包括:底座,设置于架体上;针板,设置于底座上;多个传输接口,设置于底座上,针板能够与传输接口相连接;测试部,测试部与传输接口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测试组件包括底座和针板,其中,底座设置于架体上,针板设置于底座上,针板用于与待测试件上的多个触点电连接,在输送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输送部能够靠近测试组件并且带动第一输送部上的待测试件与针板相接触,以使得待测试件上的多个触点与针板接触。
进一步地,测试组件还包括测试部以及多个传输接口,其中,多个传输接口均设置于底座上,传输接口用于分别与针板以及测试部相连接,通过传输接口的设置,实现了将测试部与待测试件上的多个触点相连接,以实现通过测试部对待测试件的相应功能进行测试。
具体地,每个传输接口用于与不同的针板相连接,不同的针板用于与待测试件上的不同触点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于待测试件的不同功能进行测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针板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多个探针;输出接口,设置于基板上,用于与传输接口相连接,输出接口与多个探针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板具体可以包括基板和多个探针,多个探针分布与基板的表面上,多个探针用于与待测试件上的多个触点相接触。进一步地,基板上还设置有输出接口,输出接口与多个探针相连接,并且,输出接口用于与底座上的传输接口相连接,从而使得多个探针能够依次通过输出接口以及传输接口与测试部相连接,进而试下测试部与待测试件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针板的数量为多个,任一针板上的探针的数量和/或分布位置与其他针板上的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针板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每个针板上的探针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与其他针板上的探针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均不相同,从而使得不同的针板能够与待测试件上的多个触点中的不同触点相连接,进而可以实现对于待测试件的不同功能进行测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针板还包括:第一待拾取部,设置于基板的端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基板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待拾取部,第一待拾取部用于供拾取设备进行拾取,从而可以通过拾取设备对针板进行拾取,以通过拾取部对针板进行安装或针拆卸,提高了测试装置自动化程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测试装置还包括压板组件,设置于安装座上,输送组件处于位于第二位置时,压板组件能够按压于待测试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测试装置还包括压板组件,压板组件用于在对待测试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压设于待测试件的表面,从而使得待测试件与针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待测试件上的触点与针板的探针虚连,保证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具体地,压板组件设置于安装座上,并且,压板组件位于安装座背离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一面。在输送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接收待测试件,然后输送组件相对于架体进行移动至第二位置上,第一输送部带动待测试件向下移动至测试组件处,使得待测试件能够与测试组件相连接。此时第二输送部继续相对于架体移动,压板组件与第一输送部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直至压板组件按压与第一输送部上的待测试件的表面,第二输送部停止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板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于安装座上;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安装板相连接;压板,压板与连接部的另一端相连接,压板上设置有多个按压件,按压件的一端与压板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按压待测试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板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安装在第二输送部的安装座上,以实现压板组件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压板组件还包括压板和按压件,其中,压板的一面通过连接部与安装板相连接,压板的另一面设置有多个按压件,多个按压件用于对待测试件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按压,从而保证待测试件上的压力的均匀,进而保证待测试件上的触点能够与针板的多个探针之间紧固连接。
通过按压件的设置,可以减小压板组件与待测试件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按压待测试件时压板组件对待测试件上的部件造成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板的数量为多个,任一压板上的按压件的数量和/或分布位置与其他压板上的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板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每个压板上的多个按压件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与其他压板上的多个按压件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均不同,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待测试件进行压板的选择,进而保证压板上的多个按压件不会对待测试件上的部件造成损坏。通过多个压板的设置,使得测试装置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测试件,均能够实现有限地通过压板组件对待测试件进行按压,提高了测试装置的通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板组件包括:第二待拾取部,设置于安装板的端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安装板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待拾取部,第二待拾取部用于供拾取设备进行拾取,从而可以通过拾取设备对压板组件进行拾取,以通过拾取部对压板组件进行安装或针拆卸,提高了测试装置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第二待拾取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待拾取部分别位于基板的不同端部,从而使得拾取设备能够从不同方向对压板组件进行拾取,提高了测试装置操作过程的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测试设备,包括多个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测试装置,任一测试装置的输送组件的入口端与相邻测试设备的输送组件的出口端相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设备,包括多个测试装置,并且,多个测试装置依次分布,任一测试装置的输送组件的入口段与相邻测试装置的出口段相对,也即,在测试过程中,任一测试装置正在对待测之间进行测试时,该测试装置能够通过第二输送部将下一个待测试件输送至与其相邻的测试装置上进行测试,从而实现了多个测试装置并行,进而减少了待测试件的等待时间,提高可测试设备的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设备,因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测试装置,因此,该测试设备包括了上述测试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检测装置中第二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检测装置中第一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检测装置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检测装置中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检测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检测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检测设备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8中检测设备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测试装置,102架体,104测试组件,106输送组件,108第一输送部,110第二输送部,112安装座,114第一轨道,116第二轨道,118第一调节部,120第一丝杆,122第一滑块,124支撑部,126第三轨道,128第四轨道,130第二调节部,132第二丝杆,134第二滑块,136连接杆,138抵接部,140第三丝杆,142导向杆,144底座,146传输接口,148测试部,150第一待拾取部,152压板组件,154安装板,156连接部,158压板,160按压件,162第二待拾取部,164针板,166传动轮组,168传送带,170导向轨,172检测件,174限位部,176凹槽,178壳体,180第一容纳腔,182第二容纳腔,186待测试件,200测试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测试装置100和测试设备20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测试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架体102、测试组件104以及输送组件106,其中,测试组件104设置于架体102上,用于与待测试件186电连接,以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输送组件106与架体102相连接,且输送组件106能够相对于架体10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输送组件106包括第一输送部108和第二输送部110,沿架体102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输送部108位于第二输送部110的下方;具体地,输送组件10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用于接收或输出待测试件186;输送组件106处于第二位置时,测试组件104能够对第一输送部108上的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第二输送部110用于接收并输出下一个待测试件18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100,可以用于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测试,以对制造完成的印刷电路板的性能进行测试,确定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具体地,测试装置100包括架体102、测试组件104以及输送组件106,其中,架体102用于对测试组件104以及输送组件106进行支撑,以保证测试组件104以及输送组件106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也保证了测试装置100结构的整体性。
具体地,测试组件104设置于架体102上,测试组件104用于与待测试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触点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印刷电路板的相应功能进行测试,已检测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106同样设置于架体102上,并且输送组件106能够相对于架体102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于待检测的印刷电路板进行相应位置的输送。具体地,输送组件106能够在架体102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106包括第一输送部108和第二输送部110,并且,沿架体102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输送部108位于第二输送部110的下方,也即,第一输送部108位于靠近测试组件104的一侧,第二输送部110位于远离测试组件104的一侧。
具体地,在输送组件10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用于接收外部设备所输送的待测试件186,或者,还可以用于将测试完成的待测试件186输出,也即输送至测试装置100外部的其他设备上。此时,第二输送部110处于空载状态。
在输送组件10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靠近测试组件104,并且能够使得第一输送部108上所承载的待测试件186与测试组件104相连接,从而使得测试组件104能够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此时,第二输送部110位于输送组件10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所处的位置,因此,在第一输送部108靠近测试组件104时,第二输送部110能够用于接收外部设备所输送过来的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而此时测试装置100正在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无法第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因此,第二输送部110在接收到下一个待测试件186之后,可以立即将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出至其他测试装置100上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待本测试装置100上的待测试件186测试完成后,下一个待测试件186重新输送至本测试装置100进行该项目的测试,无需在本测试装置100处等候,提高了对于待测试件186的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100,通过输送组件106的设置,可以使得输送组件106处于架体102的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能够接收待测试件186,然后输送组件106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输送部108上的待测试件186能够通过检测组件进行检测,同时,第二输送部110能够将输送至测试装置100的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送至其他设备上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测,待本次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本测试装置100进行测试,从而无需在本测试装置100处进行排队,节省了排队检测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待测试件186的测试效率。
测试装置100的具体运行过程如下:开始运行时,测试装置100中并没有待测试件186,此时,输送组件106位于第一位置,当外部设备将待测试件186运送至测试装置100处时,第一输送部108接收待测试件186,然后输送组件106相对于架体102进行移动至第二位置上,第一输送部108带动待测试件186向下移动至测试组件104处,使得待测试件186能够与测试组件104相连接,然后测试组件104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外部设备将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处,则第二输送部110接收待测试件186,由于此时测试组件104正处于测试阶段,因此,第二输送部110接收到待测试件186之后,立即将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外部的其他设备上,而无需在本测试装置100处进行等待。
当测试组件104测试完成之后,输送组件106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然后第一输送部108将测试完成的待测试件186输送至其他设备。然后,测试组件104保持在第一位置上,直至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之前,重复上述运行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当输送组件106处于第一位置时,如果外部设备输送来的待测试件186所需要进行测试的项目,与测试装置100所能够实现的测试项目不匹配,则第一输送部108可以之间将接收到的待测试件186输送至其他设备上进行测试。也即,此时第一输送部108仅用于待测试件186的接收和输出,并不用于将待测试件186运输至检测组件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输送部110包括与架体102相连接的安装座112;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均设置于安装座112上,并且,第二轨道11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114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轨道114和/或第二轨道116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沿第一轨道114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输送部110还包括第一调节部118,设置于安装座112上,并与第二轨道116相连接,用于调节第二轨道116与第一轨道114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输送部110可以包括安装座112、第一轨道114以及第二轨道116,其中,安装座112用于与架体102相连接,从而对第一轨道114以及第二轨道116起到支撑作用。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平行设置,用于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支撑,保证待测试件186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轨道114和/或第二轨道116还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沿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将外部设备所运送来的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中的任意一个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移动,也可以将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均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移动。
具体地,第一轨道114和/或第二轨道116可以包括两个传动轮组166以及传送带168,两个传动轮组166间隔排布,传送带168同时套设于两个传动轮组166上,当传动轮组166转动时,能够带动传送带168移动,进而使得传送带168能够带动与其接触的待测试件186移动。进一步地,第一轨道114和/或第二轨道116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两个传动轮组166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接,用于驱动传动轮组166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部110还包括第一调节部118,第一调节部118用于调节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之间的距离,从而配合待测试件186两端的宽度,使得待测试件186能够同时搭接于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上,以保证待测试件186的顺利输送。具体地,第一调节部118设置于安装座112上,并且,第一调节部118与第二轨道116相连接,以调节第二轨道116的位置,也即,也即第一调节部118能够驱动第二轨道116相对于安装座112,并且,第一轨道114相对于安装座112固定,从而实现了调节第一轨道114与第二轨道116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调节部118也可以单独与第一轨道114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一轨道114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此时第二轨道116相对于安装座112固定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对于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部118可以同时与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相连接,从而既可以驱动第一轨道114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也可以驱动第二轨道116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同样能够实现第一轨道114与第二轨道116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并且,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均能够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进一步满足不同尺寸的待测试件186的输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调节部118包括第一丝杆120和第一滑块122,其中,第一丝杆120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114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滑块122套设于第一丝杆120上,第一丝杆120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一滑块122沿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滑块122与第二轨道116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118可以包括第一丝杆120和第一滑块122,第一丝杆120能够转动,在第一丝杆120转动时,第一滑块122能够沿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与第一滑块122相连接的第二轨道116移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一调节部118调节第一轨道114与第二轨道116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一丝杆120设置于安装座112上,并且,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114以及第二轨道116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使得第二轨道116沿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与第一轨道114平行,进而保证待测试件186能够稳定地同时搭接于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上。进一步地,第一滑块122套设于第一丝杆120上,第一丝杆120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在第一滑块1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使得在第一丝杆120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滑块122能够沿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滑块122相连接的第二轨道116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丝杆1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相应地第一滑块1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122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一丝杆120上,并且分别与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相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调节部同时带动第一轨道114个第二轨道116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部118还可以包括电机,电机可以设置于安装座112上,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120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丝杆120转动。
进一步地,在安装座112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轨170,相应地,第二轨道116上开设有凹槽,导向轨170位于凹槽内,在第二轨道116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轨170与凹槽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二轨道116移动进行导向,避免第二轨道116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具体地,导向轨17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丝杆120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轨17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导向轨170分别靠近第二轨道116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部110上还可以设置有检测件172,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输送部110上是否放置了待测试件186,检测件172可以为光电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2所示,第一输送部108包括与安装座112相连接的支撑部124;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均设置于支撑部124上,并且,第三轨道126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116的延伸方向平行,第四轨道128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轨道126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轨道126和/或第四轨道128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沿第三轨道126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调节部130,设置于支撑部124上,与第四轨道128相连接,用于调节第四轨道128与第三轨道126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108可以包括支撑部124、第三轨道126以及第四轨道128,其中,支撑部124用于与安装座112相连接,从而对第三轨道126以及第四轨道128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在第二输送部110的安装座112相对于架体102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输送部108的支撑部124相对于架体102移动,也即带动第一输送部108相对于架体102移动。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平行设置,用于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支撑,保证待测试件186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三轨道126和/或第四轨道128还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沿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将外部设备所运送来的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中的任意一个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移动,也可以将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均设置为能够带动待测试件186移动。
具体地,第三轨道126和/或第四轨道128可以包括两个传动轮组166以及传送带168,两个传动轮组166间隔排布,传送带168同时套设于两个传动轮组166上,当传动轮组166转动时,能够带动传送带168移动,进而使得传送带168能够带动与其接触的待测试件186移动。进一步地,第三轨道126和/或第四轨道128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两个传动轮组166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接,用于驱动传动轮组166转动。
进一步地,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预设距离,从而使得位于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的待测试件186上的相应触点能够通过第三轨道126与第四轨道128之间与测试组件104相连接,以保证测试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部108还包括第二调节部130,第二调节部130用于调节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之间的距离,从而配合待测试件186两端的宽度,使得待测试件186能够同时搭接于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上,以保证待测试件186的顺利输送。具体地,第二调节部130设置于安装座112上,并且,第二调节部130与第四轨道128相连接,以调节第四轨道128的位置,也即,也即第二调节部130能够驱动第四轨道128相对于安装座112,并且,第三轨道126相对于安装座112固定,从而实现了调节第三轨道126与第四轨道128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调节部130也可以单独与第三轨道126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三轨道126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此时第四轨道128相对于安装座112固定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对于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部130可以同时与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相连接,从而既可以驱动第三轨道126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也可以驱动第四轨道128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同样能够实现第三轨道126与第四轨道128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并且,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均能够相对于安装座112移动,从而使得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进一步满足不同尺寸的待测试件186的输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调节部130包括第二丝杆132以及第二滑块134,其中,第二丝杆132设置于支撑部124上,第二丝杆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轨道126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滑块134套设于第二丝杆132上,第二丝杆132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二滑块134沿第而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滑块134与第四轨道128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130可以包括第二丝杆132和第二滑块134,第二丝杆132能够转动,在第二丝杆132转动时,第二滑块134能够沿第二丝杆132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与第二滑块134相连接的第四轨道128移动,进而实现通过第二调节部130调节第三轨道126与第四轨道128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二丝杆132设置于支撑部124上,并且,第二丝杆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轨道126以及第四轨道128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使得第四轨道128沿第二丝杆132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与第三轨道126平行,进而保证待测试件186能够稳定地同时搭接于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上。进一步地,第二滑块134套设于第二丝杆132上,第二丝杆132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在第二滑块13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使得在第二丝杆132转动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二滑块134能够沿第二丝杆132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二滑块134相连接的第四轨道128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丝杆1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相应地第二滑块13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块134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丝杆132上,并且分别与第三轨道126和第四轨道128相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调节部同时带动第三轨道126个第四轨道128相对于支撑部124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部130还可以包括电机,电机可以设置于支撑部124上,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132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丝杆132转动。
进一步地,在支撑部124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轨170,相应地,第四轨道128上开设有凹槽,导向轨170位于凹槽内,在第四轨道128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轨170与凹槽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四轨道128移动进行导向,避免第四轨道128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具体地,导向轨17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丝杆132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轨17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导向轨170分别靠近第四轨道128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部110上还可以设置有检测件172,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输送部110上是否放置了待测试件186,检测件172可以为光电传感器。进一步地,检测件172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件172,压力检测件172用于与待测试件186相抵接,从而根据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待检测件172是否放平。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输送部108还包括:连接杆136,连接杆136的一端与支撑部12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112;抵接部138,设置于连接杆136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座112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108可以通过连接杆136与第二输送部110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杆136的一端与支撑部124相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112相连接,在安装座112相对于架体102移动时,通过连接杆136能够带动支撑部124相对于架体102移动,也即实现了带动第一输送部108相对于架体102移动。
具体地,连接杆136的一端与支撑部12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座112,同时,第一输送部108还包括抵接部138,抵接部138与连接杆136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且与安装座112相抵接。在输送组件10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当第一输送部108到达测试组件104的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与测试组件104抵接,此时,抵接部138脱离安装座112的表面,连接杆136继续穿过安装座112,从而使得第二输送部110仍然能够继续下移,直至移动至相应位置,以对待测试件186进行输送。当测试完成之后,第二输送部110相对于架体102向上移动,此时连接杆136上的抵接部138逐渐接近安装座112,直至与安装座112相抵接,安装座112继续上升,连接杆136带动支撑部124上升,使得待测试件186脱离测试组件104,直至上升至第一位置,第一输送部108将测试完成的待测试件186输送至其他设备上。
通过连接杆136和抵接部138的设置,既能够实现通过第二输送部110带动第一输送部108移动,还能够避免第一输送部108和第二输送部11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干涉,保证第一输送部108和第二输送部110均能够准确地移动至相应位置,保证待测试件186输送位置的准确。
具体地,抵接部138可以包括螺母,相应地,连接杆136上设置有与螺母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螺母与连接杆13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架体102包括第三丝杆140,第三丝杆140沿高度方向延伸;安装座112与第三丝杆140相连接,第三丝杆140能够转动以带动安装座112沿第三丝杆140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架体102包括第三丝杆140,并且,第三丝杆140沿垂直方向延伸,第二输送部110的安装座112与第三丝杆140相连接,具体地,安装座112套设于丝杆上,在第三丝杆140转动时,安装座112能够沿第三丝杆140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在第三丝杆140转动时,第二输送部110能够沿第三丝杆140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即沿架体102的高度方向移动,并且,第二输送部110能够带动第一输送部108沿架体102的高度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三丝杆140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架体102上可以设置有通孔,并且,在通孔的内壁上设置于第三丝杆140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架体102通过通孔套设于丝杆上,并且通孔中的内螺纹与丝杆上的外螺纹啮合。进一步地,在架体102上还可以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丝杆相连接,用于驱动丝杆转动。
进一步地,第三丝杆14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三丝杆140分别与安装座112的不同位置相连接,以提高安装座112与架体10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控制第二输送部110相对于架体102移动时,可以控制四个丝杆同步转动,以保证输送部移动过程的平稳。
进一步地,架体102还包括导向杆142,导向杆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丝杆140的延伸方向平行,安装座112和支撑部124均套设于导向杆142上。
具体地,架体102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杆142,导向杆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丝杆140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杆142用于在输送组件106相对于架体102移动时对输送组件106进行导向,避免输送组件106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离,进而保证待测试件186输送位置的准确性。
具体地,安装座112套设于第三丝杆140上,同时第二输送部110的安装座112还套设于导向杆142上,在安装座112相对于架体102移动是,通过导向杆142的限位作用,能够避免安装座112发生偏移。同时,第一输送部108的支撑部124也套设于导向杆142中,从而对第一输送部108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第一输送部108发生偏离。
进一步地,导向杆142的数量与第三丝杆140的数量相同,并且导向杆142与第三丝杆140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测试组件104包括:底座144,设置于架体102上;针板164,设置于底座144上;多个传输接口146,设置于底座144上,针板164能够与传输接口146相连接;测试部148,测试部148与传输接口146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测试组件104包括底座144和针板164,其中,底座144设置于架体102上,针板164设置于底座144上,针板164用于与待测试件186上的多个触点电连接,在输送组件106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能够靠近测试组件104并且带动第一输送部108上的待测试件186与针板164相接触,以使得待测试件186上的多个触点与针板164接触。
进一步地,测试组件104还包括测试部148以及多个传输接口146,其中,多个传输接口146均设置于底座144上,传输接口146用于分别与针板164以及测试部148相连接,通过传输接口146的设置,实现了将测试部148与待测试件186上的多个触点相连接,以实现通过测试部148对待测试件186的相应功能进行测试。
具体地,每个传输接口146用于与不同的针板164相连接,不同的针板164用于与待测试件186上的不同触点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于待测试件186的不同功能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底座144上还可以设置有滑槽,在将针板164安装于底座144上时,可以将针板164的边缘从滑槽的端部滑入,然后推动针板164沿滑槽滑动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底座144上还可以设置有限位部174,当针板164位于预设位置后,通过将限位部174与针板164的端部相抵接,从而实现对针板164的固定。
具体地,底座144上可以设置有凹槽176,限位部174可以设置于凹槽176内,并且,底座144上还可以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与限位部174相连接,在底座144上未安装有针板164时,驱动件驱动限位部174缩回至凹槽176内,当针板164安装到预设位置后,驱动部驱动限位部174凸出凹槽176外部,并与针板164的端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测试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壳体178,壳体178包括第一容纳腔180和第二容纳腔182,其中,架体102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80内,测试部148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82内,通过壳体178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于架体102以及与架体102相连接的输送组件106以及测试组件104进行保护,避免收到外部冲击,保证测试装置100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182内还可以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测试部148相连接,用于获取测试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对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收集整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针板164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多个探针;输出接口,设置于基板上,用于与传输接口146相连接,输出接口与多个探针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针板164具体可以包括基板和多个探针,多个探针分布与基板的表面上,多个探针用于与待测试件186上的多个触点相接触。进一步地,基板上还设置有输出接口,输出接口与多个探针相连接,并且,输出接口用于与底座144上的传输接口146相连接,从而使得多个探针能够依次通过输出接口以及传输接口146与测试部148相连接,进而试下测试部148与待测试件186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针板164的数量为多个,任一针板164上的探针的数量和/或分布位置与其他针板164上的不同。
具体地,针板16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每个针板164上的探针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与其他针板164上的探针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均不相同,从而使得不同的针板164能够与待测试件186上的多个触点中的不同触点相连接,进而可以实现对于待测试件186的不同功能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基板的两面均可以设置有多个探针,并且,位于基板的两面的探针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不相同,从而可以通过一个针板164实现与待测试件186的不同触点进行连接,也即能够通过一个针板164对待测试件186的不同功能进行测试,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针板164还包括第一待拾取部150,第一待拾取部150设置于基板的端部。
具体地,在基板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待拾取部150,第一待拾取部150用于供拾取设备进行拾取,从而可以通过拾取设备对针板164进行拾取,以通过拾取部对针板164进行安装或针拆卸,提高了测试装置100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第一待拾取部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待拾取部150分别位于基板的不同端部,其中一个待拾取部用于供拾取设备拾取,另一个第一待拾取设备用于供操作人员手动拾取。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测试装置100还包括压板组件152,设置于安装座112上,输送组件106处于位于第二位置时,压板组件152能够按压于待测试件186上。
在该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还包括压板组件152,压板组件152用于在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压设于待测试件186的表面,从而使得待测试件186与针板16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待测试件186上的触点与针板164的探针虚连,保证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具体地,压板组件152设置于安装座112上,并且,压板组件152位于安装座112背离第一轨道114和第二轨道116的一面。在输送组件106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输送部108接收待测试件186,然后输送组件106相对于架体102进行移动至第二位置上,第一输送部108带动待测试件186向下移动至测试组件104处,使得待测试件186能够与测试组件104相连接。此时第二输送部110继续相对于架体102移动,压板组件152与第一输送部108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直至压板组件152按压与第一输送部108上的待测试件186的表面,第二输送部110停止移动。
进一步地,压板组件152包括:安装板154,安装于安装座112上;连接部156,连接部156的一端与安装板154相连接;压板158,压板158与连接部156的另一端相连接,压板158上设置有多个按压件160,按压件160的一端与压板158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按压待测试件186。
具体地,压板组件152包括安装板154,安装板154用于安装在第二输送部110的安装座112上,以实现压板组件152与安装座112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安装座112上可以有滑槽,在将安装板154安装于安装座112上时,首先可以安装板154的端部滑入滑槽内,然后推动安装板154沿滑槽滑动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压板组件152还包括压板158和按压件160,其中,压板158的一面通过连接部156与安装板154相连接,压板158的另一面设置有多个按压件160,多个按压件160用于对待测试件186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按压,从而保证待测试件186上的压力的均匀,进而保证待测试件186上的触点能够与针板164的多个探针之间紧固连接。
通过按压件160的设置,可以减小压板组件152与待测试件186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按压待测试件186时压板组件152对待测试件186上的部件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压板158的数量为多个,任一压板158上的按压件160的数量和/或分布位置与其他压板158上的不同。
具体地,压板158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每个压板158上的多个按压件160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与其他压板158上的多个按压件160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均不同,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待测试件186进行压板158的选择,进而保证压板158上的多个按压件160不会对待测试件186上的部件造成损坏。通过多个压板158的设置,使得测试装置100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测试件186,均能够实现有限地通过压板组件152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按压,提高了测试装置100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压板组件152包括:第二待拾取部162,设置于安装板154的端部。
具体地,在安装板154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待拾取部162,第二待拾取部162用于供拾取设备进行拾取,从而可以通过拾取设备对压板组件152进行拾取,以通过拾取部对压板组件152进行安装或针拆卸,提高了测试装置100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第二待拾取部16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待拾取部162分别位于基板的不同端部,从而使得拾取设备能够从不同方向对压板组件152进行拾取,提高了测试装置100操作过程的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提出了一种测试设备,包括多个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测试装置100,任一测试装置100的输送组件106的入口端与相邻测试设备的输送组件106的出口端相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设备,包括多个测试装置100,并且,多个测试装置100依次分布,任一测试装置100的输送组件106的入口段与相邻测试装置100的出口段相对,也即,在测试过程中,任一测试装置100正在对待测之间进行测试时,该测试装置100能够通过第二输送部110将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送至与其相邻的测试装置100上进行测试,当该测试装置100的测试组件104测试完成之后,输送组件106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然后第一输送部108将测试完成的待测试件186输送至相邻的测试装置100。然后,测试组件104保持在第一位置上,直至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之前,重复上述运行过程。通过多个测试装置100依次排布,并将相邻的测试装置100的输送组件106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相对,从而实现了多个测试装置100并行,进而减少了待测试件186的等待时间,提高可测试设备的测试效率。
测试设备200的具体运行过程如下:开始运行时,多个测试装置100中并没有待测试件186,此时,输送组件106位于第一位置,当外部设备将待测试件186运送至测试装置100处时,第一输送部108接收待测试件186,然后输送组件106相对于架体102进行移动至第二位置上,第一输送部108带动待测试件186向下移动至测试组件104处,使得待测试件186能够与测试组件104相连接,然后测试组件104对待测试件186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外部设备将下一个待测试件186输送至测试装置100处,则第二输送部110接收待测试件186,由于此时测试组件104正处于测试阶段,因此,第二输送部110接收到待测试件186之后,立即将待测试件186输送至与该测试装置100相邻的下一个测试装置100的第一输送部108上,而无需在本测试装置100处进行等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设备,因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测试装置100,因此,该测试设备包括了上述测试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
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用于与待测试件电连接,以对所述待测试件进行测试;
输送组件,与所述架体相连接,所述输送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沿架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下方;
其中,所述输送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输送部用于接收或输出所述待测试件;
所述输送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测试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输送部上的所述待测试件进行测试,所述第二输送部用于接收并输出下一个所述待测试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包括:
安装座,与所述架体相连接;
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轨道和/或所述第二轨道能够带动所述待测试件沿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一调节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与所述第二轨道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
第一丝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一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丝杆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轨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包括:
支撑部,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接;
第三轨道,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
第四轨道,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四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轨道和/或所述第四轨道能够带动所述待测试件沿所述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二调节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与所述第四轨道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四轨道与所述第三轨道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
第二丝杆,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二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丝杆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轨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座;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座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
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沿垂直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三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三丝杆能够转动以带动所述安装座沿所述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丝杆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撑部均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包括:
底座,设置于所述架体上;
针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多个传输接口,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针板能够与所述传输接口相连接;
测试部,所述测试部与所述传输接口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探针;
输出接口,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与所述传输接口相连接,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多个探针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的数量为多个,任一所述针板上的所述探针的数量和/或分布位置与其他所述针板上的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还包括:
第一待拾取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输送组件处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压板组件能够按压于所述待测试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包括:
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多个按压件,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相连接,另一端用于按压所述待测试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数量为多个,任一所述压板上的所述按压件的数量和/或分布位置与其他所述压板上的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包括:
第二待拾取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端部。
17.一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任一所述测试装置的所述输送组件的入口端与相邻所述测试设备的输送组件的出口端相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41370.2U CN217417167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41370.2U CN217417167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17167U true CN217417167U (zh) | 2022-09-13 |
Family
ID=83173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41370.2U Active CN217417167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17167U (zh)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21541370.2U patent/CN2174171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07386B1 (en) | Modular mechanical fixturing and automated handling of printed circuit assemblies on automated test equipment | |
US8789265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providing a substrate standby area | |
US20090049681A1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
US6874225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 |
KR20010018646A (ko) | 표면실장기의 인쇄회로기판 이송장치 | |
WO2021088331A1 (zh) | 一种上下料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测试设备、测试系统 | |
JPH0786376A (ja) | 物品整列装置 | |
JP3533879B2 (ja) | 部材の受け渡し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デバイスの検査装置 | |
CN211375607U (zh) | 一种全自动pcb二维码线扫机 | |
CN109001926B (zh) | 一种对位模组 | |
CN110221193A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在线检测设备 | |
TWI677685B (zh) | 電子元件測試設備 | |
US5973285A (en) | Connector alignment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memory module tester | |
CN115156107A (zh) | 芯片自动测试分选机 | |
CN217417167U (zh) | 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 |
CN219936032U (zh) | Pcb板多工位老化测试装置 | |
CN116430206A (zh) | 用于整板电子元件的自动测试设备 | |
TW200928385A (en) | Carrying device for precisely aligning electronic elements | |
CN113655375B (zh) | 在线测试烧录设备 | |
CN212664216U (zh) | 自动共模测试系统及手机充电器自动化检测线 | |
CN114084651A (zh) | 连接器塑胶壳的托盘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 | |
CN113625152A (zh) | 一种pcb板自动功能测试设备 | |
TWI535627B (zh) | Electronic components operating equipment | |
CN220514777U (zh) | 组合线路板双模式自适应识别检测设备 | |
CN117900821B (zh) | 一种耳机插座自动组装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