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4645U -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4645U
CN217374645U CN202221497336.XU CN202221497336U CN217374645U CN 217374645 U CN217374645 U CN 217374645U CN 202221497336 U CN202221497336 U CN 202221497336U CN 217374645 U CN217374645 U CN 217374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mid
vehicle frame
tower structure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73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73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4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4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4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制造领域。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包中塔内板、中塔外板以及前副车架本体,所述中塔外板与所述中塔内板连接形成中塔总成,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与所述中塔总成连接,且所述连接处呈L型。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中的前副车架本体与中塔总成的连接处的形状呈L型,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工艺难度,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前副车架是前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前悬架系统,提供控制臂、稳定杆、转向器、动力总成后悬置等零部件相应的安装点,同时可以提高悬架系统整体刚度,及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的位置容易发生开裂,使得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其能够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包括:
中塔内板;
中塔外板,所述中塔外板与所述中塔内板连接形成中塔总成;以及
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与所述中塔总成连接,且所述连接处呈L型。
可选地,所述中塔外板包括第一外板折边和第二外板折边,所述第二外板折边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外板折边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均与所述中塔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塔内板具有第一内板折边和第二内板折边,所述第一内板折边与所述第二内板折边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内板折边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焊接形成第一焊缝,所述第二内板折边与所述第二外板折边焊接形成第二焊缝。
可选地,所述中塔内板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内板折边远离所述第一内板折边的一侧边缘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工艺孔,多个所述工艺孔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前副车架中塔结构还包括焊接件,所述焊接件与所述中塔外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板折边的底部开设有焊接孔,所述焊接件通过所述焊接孔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焊接。
可选地,所述中塔内板的顶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中塔外板的顶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共同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车身安装点套管。
可选地,所述中塔内板与所述中塔外板之间具有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包中塔内板、中塔外板以及前副车架本体,所述中塔外板与所述中塔内板连接形成中塔总成,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与所述中塔总成连接,且所述连接处呈L型。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中的前副车架本体与中塔总成的连接处的形状呈L型,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工艺难度,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该汽车包括前副车架中塔结构。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中的前副车架本体与中塔总成的连接处的形状呈L型,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工艺难度,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的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中塔内板;11-第一内板折边;12-第二内板折边;13-底板;131-工艺孔;14-第一缺口;20-中塔外板;21-第一外板折边;211-焊接孔;22-第二外板折边;23-第二缺口;30-前副车架本体;40-焊接件;50-车身安装点套管;101-中塔总成;102-安装焊缝;100-前副车架中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前副车架是前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前悬架系统,提供控制臂、稳定杆、转向器、动力总成后悬置等零部件相应的安装点,同时可以提高悬架系统整体刚度,及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的位置容易发生开裂,使得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低。
请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请参考图1,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包括中塔内板10、中塔外板20以及前副车架本体30,中塔外板20与中塔内板10连接形成中塔总成101,前副车架本体30与中塔总成101连接,且连接处呈L型。
具体地,中塔内板10和中塔外板20焊接形成中塔总成101,中塔总成101与前副车架本体30焊接,其形成的焊接焊缝呈L型。能够有效降低焊接工艺难度,同时保证相应的焊接强度。
请参考图2,中塔外板20包括第一外板折边21和第二外板折边22,第二外板折边22与第一外板折边21相邻设置,第二外板折边22与第一外板折边21均与中塔内板10连接。
具体地,中塔内板10具有第一内板折边11和第二内板折边12,第一内板折边11与第二内板折边12相邻设置,第一内板折边11与第一外板折边21焊接形成第一焊缝,第二内板折边12与第二外板折边22焊接形成第二焊缝。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缝和第二焊缝均呈L型。
除此之外,中塔内板10还包括底板13,底板13与第二内板折边12远离第一内板折边11的一侧边缘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3开设有多个工艺孔131,多个工艺孔131间隔设置。使得中塔内板10在散片冲压以及中塔总成101焊接时起到定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工艺孔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工艺孔131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工艺孔131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多地,工艺孔131为圆孔。
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还包括焊接件40,焊接件40与中塔外板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件40为焊接螺母。
更多地,第一外板折边21的底部开设有焊接孔211,焊接件40通过焊接孔211与第一外板折边21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孔211的数量为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孔211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多地,焊接孔211为圆孔。
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中塔内板10的顶部设有第一缺口14,中塔外板20的顶部设有第二缺口23,第一缺口14和第二缺口23共同限定出安装槽,安装槽安装车身安装点套管50。
请参考图3,中塔总成101与车身安装点套管50一共形成四条安装焊缝102,四条安装焊缝102分别位于车身安装点套管50的顶部、底部以及侧壁,保证了较高的焊接强度。
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中塔内板10与中塔外板20之间具有空腔。该空腔在前副车架受载荷时保证较高的强度性能。
请参考图4和图5,中塔总成101与前副车架本体30的上部形成L形焊缝,同时中塔总成101与前副车架本体30的下部形成L形焊缝。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的工作原理:
中塔外板20先通过焊接孔211与焊接件40焊接,再与中塔内板10焊接在一起,第一内板折边11与第一外板折边21搭接配合形成第一焊缝,第二内板折边12与第二外板折边22搭接配合形成第二焊缝,中塔外板20与中塔外板20焊接形成中塔总成101。接着将车身安装套管与中塔总成101焊接,最后再将中塔总成101与前副车架本体30焊接并形成L型焊缝。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机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采用两块钢板冲压焊接而成,散件数量少且结构简单,焊接工序少,重量轻且单件成本较低,中塔总成101与前副车架主体焊接区域呈L型,焊接工艺简单,抗疲劳性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可以由管材与前副车架本体30相拼焊而成,结构简单。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可以由铸造件与前副车架本体30相拼焊而成,抗疲劳性强。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可以由两块或三块冲压板拼焊而成,且前副车架本体30部分采用C型结构搭接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及汽车,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包中塔内板10、中塔外板20以及前副车架本体30,所述中塔外板20与所述中塔内板10连接形成中塔总成101,前副车架本体30,所述前副车架本体30与所述中塔总成101连接,且所述连接处呈L型。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中的前副车架本体30与中塔总成101的连接处的形状呈L型,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工艺难度,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该汽车包括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该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中的前副车架本体30与中塔总成101的连接处的形状呈L型,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工艺难度,改善前副车架与中塔焊接处的疲劳性,提高前副车架与中塔的疲劳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塔内板(10);
中塔外板(20),所述中塔外板(20)与所述中塔内板(10)连接形成中塔总成(101);以及
前副车架本体(30),所述前副车架本体(30)与所述中塔总成(101)连接,且所述连接处呈L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塔外板(20)包括第一外板折边(21)和第二外板折边(22),所述第二外板折边(22)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2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外板折边(22)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21)均与所述中塔内板(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塔内板(10)具有第一内板折边(11)和第二内板折边(12),所述第一内板折边(11)与所述第二内板折边(1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内板折边(11)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21)焊接形成第一焊缝,所述第二内板折边(12)与所述第二外板折边(22)焊接形成第二焊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塔内板(10)还包括底板(13),所述底板(13)与所述第二内板折边(12)远离所述第一内板折边(11)的一侧边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开设有多个工艺孔(131),多个所述工艺孔(131)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中塔结构(100)还包括焊接件(40),所述焊接件(40)与所述中塔外板(2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21)的底部开设有焊接孔(211),所述焊接件(40)通过所述焊接孔(211)与所述第一外板折边(21)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塔内板(10)的顶部设有第一缺口(14),所述中塔外板(20)的顶部设有第二缺口(23),所述第一缺口(14)和所述第二缺口(23)共同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车身安装点套管(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塔内板(10)与所述中塔外板(20)之间具有空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中塔结构。
CN202221497336.X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7374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7336.XU CN217374645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7336.XU CN217374645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4645U true CN217374645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1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7336.XU Active CN217374645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4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7012B2 (en) Vehicle upper structure
JP2014118093A (ja) フロントクロスメンバ
CN217374645U (zh) 一种前副车架中塔结构及汽车
CN103832480A (zh) 车体后部的上侧结构
JP4168833B2 (ja) フロアパネルの補強構造
CN214028105U (zh) 一种提升汽车动刚度的拖拽臂安装结构
CN213354331U (zh) 一种汽车置物板总成及其安装结构
CN211918837U (zh) 后轮罩内加强板总成
CN212195641U (zh) 变速器横梁支座和车架总成
CN105923054A (zh) 一种天窗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20483426U (zh) 一种焊接式挡泥板支架总成
US11807307B2 (en) Vehicle base structure
CN214028836U (zh) 前副车架
JPH10324269A (ja) フロントシャシフレーム
CN210592101U (zh) 一种兼做板簧支架的转向机安装支座
CN212148402U (zh) 一种膨胀箱安装支架
CN217532437U (zh) 车辆的悬架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2373494U (zh) 一种扭转梁式悬架与车身连接的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4567774U (zh) 一种汽车顶盖后横梁加强件结构及汽车顶盖后横梁总成
CN218400461U (zh) 一种载货汽车前保险杠支架
CN220905103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14028847U (zh) 汽车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17456111U (zh)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1623255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14985639U (zh) 一种副车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6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6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6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