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8334U -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8334U
CN217338334U CN202221044413.6U CN202221044413U CN217338334U CN 217338334 U CN217338334 U CN 217338334U CN 202221044413 U CN202221044413 U CN 202221044413U CN 217338334 U CN217338334 U CN 217338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motor
support
air outlet
food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44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孙臣见
方舒
夏立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44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8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8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8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主机的搅拌杯,主机内置电机,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二支架至少包覆电机下部并向上延伸至定子组件。利用第二支架对定子组件下方的部分产噪结构进行隔离,提高电机本身的密封性,能够大大降低噪音外传,且第二支架形成的包覆结构能够对风流形成有效汇聚,以使风流集中通过出风口,避免风流分散地流向四周,带走的热量也随之变多,提高了电机的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
现有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主机内设有电机,电机能够为搅拌杯内的加工刀组件提供动力,使食品加工机能够高效粉碎食材。现有的电机一般采用开放式结构,即可以从外部看到电机的定子、转子绕组线圈,在食品加工机上使用时需要在电机支架单独安装导风罩以帮助电机散热、隔音,但导风罩的密封性较差,散热风在流动过程中容易被散流,进而造成其散热、隔音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以提高电机自身的散热能力和隔音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主机的搅拌杯,主机内置电机,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二支架至少包覆电机下部并向上延伸至定子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通过第二支架至少将电机下部包覆,且第二支架延伸至定子组件的位置,利用第二支架对定子组件下方的部分产噪结构进行隔离,提高电机本身的密封性,能够大大降低噪音外传,且第二支架形成的包覆结构能够对风流形成有效汇聚,以使风流集中通过出风口,避免风流分散地流向四周,带走的热量也随之变多,提高了电机的散热能力。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夹持定子组件,以在电机内部沿夹持方向形成一条封闭的散热通道以导通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形成对定子组件的夹持,夹持关系使得电机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定子组件的轴向装配结构紧密,有利于依附于夹装连接关系在电机内部形成一条封闭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沿夹持方向延伸并经过电机内部的转子组件,能够使风流集中地带走转子组件工作时的产热,并最终将热风由出风口排出,提高电机散热效率。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定子组件设有贯通其顶部和底部的装配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对应装配孔的顶端和底端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第一配合孔、装配孔与第二配合孔通过一紧固件固定连接。
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并将定子组件夹装在中间,该夹装结构能够使定子组件稳定地固定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提高电机结构的紧凑性,确保在电机内部形成的散热通道始终处于内部封闭状态,并且该夹装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定子组件底部设有第一端面,第二支架顶部设有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衔接固定。
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衔接固定,以使定子组件底部和第二支架顶部紧密地连接固定,一方面提高结构的紧凑,利于缩短电机的轴向高度,另一方面避免在二者间产生缝隙,进而能够防止风流分散,以利于在电机内部形成封闭的散热通道。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机还包括换向器和适配于换向器的碳刷,换向器和碳刷均设置于电机下部以能够被第二支架包覆。
电机的换向器和碳刷在工作状态下高速摩擦会磨损产生许多碳粉,并且会伴随高频噪声,利用第二支架将换向器和碳刷进行包覆,一方面第二支架能够对噪声起到隔档作用,大大降低了噪声的外传,另一方面第二支架能够对碳粉进行阻隔,防止碳粉扩散到电机以外。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架一体设置有用于安装碳刷的碳刷座。
将碳刷的安装结构集成在第二支架,一方面能够增强第二支架对碳刷的限位效果,使碳刷能够更稳定地被第二支架包覆,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结构,无需增加螺钉、铆接等额外工序,便于碳刷的安装。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架底部设有出风口,转子组件包括转轴,转轴底端延伸至出风口并安装有风叶,风叶和出风口之间具有密封间隙。
由于风叶上方靠近进风口,风叶周向靠近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处的压力不同,因此在风叶的上方和周向容易形成诱使风流回流的压力差,致使有效风量减少,因此在风叶与出风口之间设置密封间隙,使风叶能够与出风口周向配合形成对风流回流的干涉,进而提高有效风量,确保散热效果。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架在出风口处设置围挡部;
密封间隙包括风叶与围挡部之间的径向间隙,径向间隙的宽度a满足:0.5≤a≤3mm;和/或,密封间隙包括风叶与围挡部之间的轴向间隙,轴向间隙的宽度b满足:1≤b≤5mm。
密封间隙通过风叶与围挡部形成,限定围挡部与风叶间的径向以及轴向距离,使密封间隙的宽度对风流回流的止挡效果更佳。当a>3mm或b>5mm时,所形成的密封间隙过大,则会导致风流重新回流至进风口,形成无效回流,减小有效风量;当a<0.5mm或b<1mm时,所形成的密封间隙过小,则风叶容易与围挡部干涉,影响风叶的转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转子组件包括转轴,转轴套设有轴承,第二支架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座,轴承通过轴承座定位于转轴轴向。
第二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座,以使轴承能够轴向定位于转轴之上,轴承与转轴之间的轴向、径向配合误差小,进而能够稳定转轴的转动轴向,同时利用第二支架形成轴承座,以使第二支架对轴承的工作提供稳定的空间,增强轴承工作的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包括壳体,第一支架设有安装部,第一支架通过安装部柔性连接于壳体顶部。
第一支架能够通过安装部柔性连接于壳体顶部,能够降低第一支架向壳体顶部的振动传递。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包括连通外界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设有通风口,设置于第二支架的出风口与通风口密封连接。
风道组件的通风口与第二支架的出风口密封连接,以使更多的散热风流能够直接从电机内部流入风道组件内,避免风流分散漏风,能够大大提高主机的散热出风量,增强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架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主机,11-壳体,12-风道组件,121-通风口,122-柔性密封件;
2-电机,21-定子组件,211-装配孔,212-第一端面,213-紧固件,22-转子组件,221-转轴,222-轴承,23-第一支架,231-进风口,232-第一配合孔,233-安装部,24-第二支架,241-出风口,242-第二配合孔,243-第二端面,244-碳刷座,245-围挡部,246-轴承座,247-安装位,25-散热通道,26-换向器,27-碳刷,28-风叶,29-转速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采用以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电机2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1和安装于主机1的搅拌杯,如图1所示,主机1内置电机2,电机2能够向搅拌杯内的刀具组件提供动力,其中,电机2包括定子组件21、转子组件22,部分转子组件22套设于定子组件21内,现有的电机一般采用开放式结构,即可以从外部看到定子或转子绕组等结构,这种开放式结构一方面不利于风流集中,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容易使噪声更容易外传。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电机2还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定子组件21和转子组件22安装于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之间,第二支架24至少包覆电机2下部并向上延伸至定子组件21。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4形如碗状结构,底部设有出风口241,通过第二支架24至少将电机2下部包覆,且第二支架24延伸至定子组件21的位置,利用第二支架24侧壁以至少将定子组件21下方的电机2围起,进而能够提高电机2下部空间的密闭性,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二支架24对电机2内部产生的噪音进行隔档,大大降低了噪音的外传,另一方面,第二支架24形成的包覆结构能够对风流形成有效汇聚,从定子组件21和转子组件22之间的间隙流过的散热风流不容易在定子组件21和第二支架24的接壤位置被分散,进而使这些散热风流能够集中地流入电机2下部空间,并最终从出风口241流出,避免风流分散地流向四周,带走的热量也随之变多,提高了电机2的散热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支架23与第二支架24分别设有进风口231与出风口241,第一支架23与第二支架24夹持定子组件21,以在电机2内部沿夹持方向形成一条封闭的散热通道25以导通进风口231和出风口241。
在食品加工机工作状态下,转子组件22转轴221底端的风叶28旋转,以使空气形成散热风流,散热风流由第一支架23的进风口231吹向下侧,中途经过定子组件21和转子组件22之间的间隙,然后由第二支架24的出风口241流出电机2。
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23与第二支架24夹持定子组件21,以使定子组件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配合连接,夹持关系使得电机2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与定子组件21的轴向装配结构紧密,有利于依附于夹装连接关系在电机2内部形成一条封闭的散热通道25,散热通道25沿夹持方向延伸并至少经过电机2内部的转子组件22,且散热通道25仅通过第一支架23的进风口231和第二支架24的出风口241与外界连通,能够使风流集中地带走转子组件22工作时的产热,并最终将热风由出风口241排出,提高电机2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定子组件21设有贯通其顶部和底部的装配孔211,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分别对应装配孔211的顶端和底端设有第一配合孔232和第二配合孔242,第一配合孔232、装配孔211与第二配合孔242通过一紧固件213固定连接。
紧固件213为能够贯穿第一配合孔232、装配孔211与第二配合孔242的长螺钉,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通过长螺钉将定子组件21轴向夹持,该夹装结构能够使定子组件21稳定地固定于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之间,提高电机2结构的紧凑性,确保在电机2内部形成的散热通道25始终处于内部封闭状态,并且该夹装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优选地,第一配合孔232和/或第二配合孔242内套设有柔性件,以与紧固件213形成柔性安装关系,能够降低定子组件21和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间的振动传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定子组件21底部设有第一端面212,第二支架24顶部设有第二端面243,第一端面212与第二端面243衔接固定。
第二支架24包覆电机2下部并延伸固定在定子组件21底部,定子组件21底部的第一端面212能够与第二支架24顶部的第二端面243衔接固定,以使定子组件21底部和第二支架24顶部紧密地连接固定,一方面提高结构的紧凑,利于缩短电机2的轴向高度,另一方面,避免定子组件21和第二支架24连接固定处出现过大缝隙导致风流散漏,以利于在电机2内部形成封闭的散热通道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机2还包括换向器26和适配于换向器26的碳刷27,换向器26和碳刷27均设置于电机2下部以能够被第二支架24包覆。
电机2的换向器26和碳刷27在工作状态下高速摩擦会磨损产生许多碳粉,并且会伴随高频噪声,因此,如图4所示,将换向器26和碳刷27设置于定子组件21下方,第二支架24能够将换向器26和碳刷27进行包覆,利用第二支架24能够对噪声起到隔档作用,大大降低了噪声的外传,同时,第二支架24能够对碳粉进行阻隔,防止碳粉扩散到电机2以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支架24一体设置有用于安装碳刷27的碳刷座244。
如图4所示,第二支架24的径向两侧对称设置碳刷座244,碳刷27通过碳刷座244固定安装在定子组件21的下方并受第二支架24包覆。将碳刷27的安装结构集成在第二支架24,一方面能够增强第二支架24对碳刷27的限位效果,使碳刷27能够更稳定地被第二支架24包覆,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结构,无需增加螺钉、铆接等额外工序,便于碳刷27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支架24侧壁还集成有转速控制板29的安装位247,转速控制板29先塞入安装位247再打胶完成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支架24底部设有出风口241,转子组件22包括转轴221,转轴221底端延伸至出风口241并安装有风叶28,风叶28和出风口241之间具有密封间隙。
由于风叶28上方靠近进风口231,风叶28周向靠近出风口241,进风口231和出风口241处的压力不同,因此在风叶28的上方和周向容易形成诱使风流回流的压力差,致使有效风量减少,因此风叶28的边缘与出风口241之间形成密封间隙,使风叶28能够与出风口241周向配合形成对风流回流的干涉,进而提高有效风量,确保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二支架24在出风口241处设置围挡部245,密封间隙包括风叶28与围挡部245之间的径向间隙、以及风叶28与围挡部245之间的轴向间隙,其中,径向间隙的宽度a满足:0.5≤a≤3mm,轴向间隙的宽度b满足:1≤b≤5mm。
密封间隙通过风叶28与围挡部245形成,限定围挡部245与风叶28间的径向以及轴向距离,使密封间隙的宽度对风流回流的止挡效果更佳。当a>3mm或b>5mm时,所形成的密封间隙过大,则会导致风流重新回流至进风口231,形成无效回流,减小有效风量;当a<0.5mm或b<1mm时,所形成的密封间隙过小,则风叶28容易与围挡部245干涉,影响风叶28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转子组件22包括转轴221,转轴221套设有轴承222,第二支架24设有用于安装轴承222的轴承座246,轴承222通过轴承座246定位于转轴221轴向。
如图7所示,第二支架24底部内凹形成轴承座246,轴承222能够通过轴承座246定位于转轴221轴向,使得轴承222与转轴221之间的轴向、径向配合误差小,进而能够稳定转轴221的转动轴向,同时利用第二支架24形成轴承座246,以使第二支架24对轴承222的工作提供稳定的空间,增强轴承222工作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机1包括壳体11,第一支架23设有安装部233,第一支架23通过安装部233柔性连接于壳体11顶部。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架23的安装部233沿第一支架23侧壁的周向设置,安装部233上设有安装孔,壳体11顶部设有能够与安装孔配合的安装柱,安装孔内套设有柔性减震垫,安装柱通过柔性减震垫与安装孔柔性连接,进而使第一支架23与壳体11间构件柔性连接关系,减少振动的传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机1包括连通外界的风道组件12,风道组件12设有通风口121,设置于第二支架24的出风口241与通风口121密封连接。
如图1所示,主机1底部设有风道组件12,风道组件12连通外界,使主机1内的散热风流最终通过风道组件12排出;风道组件12的顶部设有通风口121,通风口121用于与第二支架24的出风口241连接,出风口241与通风口121之间设有柔性密封件122,第二支架24通过柔性密封件122实现与风道组件12的无缝连通,以使更多的散热风流能够直接从电机2内部流入风道组件12内,避免风流分散漏风,能够大大提高主机1的散热出风量,增强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所述主机的搅拌杯,所述主机内置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至少包覆所述电机下部并向上延伸至所述定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夹持所述定子组件,以在所述电机内部沿夹持方向形成一条封闭的散热通道以导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设有贯通其顶部和底部的装配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对应所述装配孔的顶端和底端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通过一紧固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组件底部设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支架顶部设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衔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换向器和适配于所述换向器的碳刷,所述换向器和所述碳刷均设置于所述电机下部以能够被所述第二支架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一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碳刷的碳刷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底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并安装有风叶,所述风叶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具有密封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围挡部;
所述密封间隙包括所述风叶与所述围挡部之间的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的宽度a满足:0.5≤a≤3mm;和/或,所述密封间隙包括所述风叶与所述围挡部之间的轴向间隙,所述轴向间隙的宽度b满足:1≤b≤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轴承的轴承座,所述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座定位于所述转轴轴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安装部柔性连接于所述壳体顶部;和/或,
所述主机包括连通外界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有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口密封连接。
CN202221044413.6U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17338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413.6U CN217338334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4413.6U CN217338334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8334U true CN21733833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4413.6U Active CN217338334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8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5545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1456946A (zh) 离心风机及油烟净化装置
CN116892526A (zh) 离心风机及电器设备
CN215521345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4125819U (zh) 电子设备
CN217338334U (zh) 一种优化电机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N220442547U (zh)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CN216724291U (zh) 一种静音食品加工机
CN216416940U (zh)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CN215009883U (zh) 一种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CN21092727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电动机
CN21795983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0124685U (zh)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CN219875325U (zh) 一种采用无刷电机的轻音食品加工机
CN218943135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675851U (zh) 一种料理机的电机安装结构
CN212130835U (zh) 离心风机及油烟净化装置
CN216393871U (zh) 一种低噪声食品加工机
CN213309256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6393873U (zh) 一种噪声低的食品加工机
CN213850282U (zh) 主机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CN216741955U (zh) 一种增压泵
CN217137780U (zh) 一种优化减震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N21602064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CN216724283U (zh) 一种低噪音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