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0649U -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20649U CN216020649U CN202121981641.1U CN202121981641U CN216020649U CN 216020649 U CN216020649 U CN 216020649U CN 202121981641 U CN202121981641 U CN 202121981641U CN 216020649 U CN216020649 U CN 2160206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carbon brush
- disposed
- commutator
- food proc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碳刷和换向器,定子组件包括缠绕有定子铁芯,转子组件包括在同一径向高度的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碳刷和换向器分别相对于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设置于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位置,电机还包括设置于定子组件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上支架,碳刷设置于上支架。食品加工机内应用上述电机来驱动加工刀组。上述结构使得电机重心下移,从而提高电机安装在主机内的稳定性;并且使电机的结构更加更加紧凑,进而缩短电机的轴向高度,将上述电机应用于食品加工机内,有利于产品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
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加工杯组件,加工杯组件和主机电连接,主机内设置电机,电机输出端能够与加工杯组件的加工刀具传动连接,其中,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碳刷和换向器,碳刷和换向器设置在远离电机输出端的位置,而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设置在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位置,导致电机整机结构呈现靠近输出端重量大、远离输出端重量小的特点,电机重心高,在运转过程中的抖动现象严重,导致整机稳定性差、振动大。
一般而言,影响电机轴向高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电机定子转子高度、电机前端输出轴的伸出长度以及电机后端用于安装碳刷等结构的支架高度,传统电机由于碳刷和换向器设置在远离电机输出端的位置,导致电机轴向高度较高,空间占用大,且为了使电机避让主机与加工杯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结构,通常拉长电机与加工杯组件的加热盘之间的轴向距离,以提供给电连接结构充足的安装空间,不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改变电机结构以使电机重心下移,并降低电机的空间占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碳刷和换向器,定子组件包括缠绕有定子铁芯,转子组件包括在同一径向高度的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碳刷和换向器分别相对于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设置于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位置,电机还包括设置于定子组件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上支架,碳刷设置于上支架。
通过将碳刷和换向器设置在靠近输出端的位置,降低电机输出端的重量,保证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加工刀具能够低负载地被电机带动,将重量较大的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相对于碳刷和换向器设置在远离电机输出端的位置,使得电机重心下移,从而提高电机安装在主机内的稳定性,在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状态下,由于电机重心低,使得电机运转时的抖动现象降低,进而降低了振动传递现象;将碳刷设置于上支架,上支架一方面能够在定子组件的周向对定子组件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同时能够对碳刷进行固定,上支架形成碳刷的支撑结构,保证碳刷的可靠固定,并使碳刷与定子组件的装配更加紧凑,进而缩短电机的轴向高度;另一方面,可简化碳刷在电机输出端的安装结构,降低了电机上部重量,使电机输出端能够处于底载荷的工作状态。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机在设置碳刷和换向器的同一径向高度形成避让部。
在碳刷与换向器的同一径向高度具有避让部,当电机应用于食品加工机时,可利用避让部配合装配,能够使碳刷与换向器避让主机和加工杯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结构或电机的散热风扇等结构,降低电机的占用空间,同时,避让部可作为主机内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利于在主机内形成贯穿上下的气流通道,保证了排气和散热的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上支架包括架体和跨设于架体相对侧的桥接部,桥接部具有沿径向相对设置的安装部,碳刷固定并穿设于安装部,换向器设置于两安装部之间。
跨设于架体相对侧的桥接部,形成用于安装碳刷和换向器的安装部,安装部沿径向相对设置,使得碳刷和换向器能够紧凑地安装在同一径向,方便在设置碳刷和换向器的同一径向形成避让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桥接部设有轴承室,安装部设有连接轴承室和架体的连筋。
连筋能够增强上支架的结构强度,保证轴承室与架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连筋间的空隙形成径向相对的安装部,为安装碳刷和换向器提供了径向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设有加工刀组的加工杯组件;与加工杯组件电连接的主机;驱动加工刀组转动的电机,电机选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机。
将上述电机应用于食品加工机内,由于电机的重心低,使得电机运转时的抖动现象降低,进而增强了食品加工机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并且将碳刷固定在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上支架上,使得碳刷与定子组件的装配更加紧凑,以缩短电机的轴向高度,利于食品加工机的小型化。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加工杯组件包括杯体和设置于杯体底部的加热盘,加热盘下方设有发热管,电机设置于加热盘下方,电机包括绕组,碳刷、换向器设置于发热管和绕组之间以分隔发热管和绕组。
绕组温度的稳定性,对电机能否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加热盘和电机均设置于加工杯组件内部的结构,加热盘的温升很容易导致绕组的温度,针对这一问题,将碳刷和换向器设置在发热管和绕组之间,以在发热管和绕组之间形成使二者相分隔的结构,减小发热管向绕组热量的传递,以使绕组保持温度的稳定,进而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转。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机在设置碳刷和换向器处形成相对于加热盘的隔热间隙。
隔热间隙使得加热盘与电机的绕组之间的分隔距离进一步扩大,通过增大距离来降低加热盘向绕组传递的热量,使绕组保持温度的稳定,进而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转;并且,降低电机周围的热量,能够避免外部热量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加工杯组件设有上耦合器,主机设有与上耦合器耦合连接的下耦合器,电机设置于主机内部,碳刷、换向器靠近电机输出端设置以使电机形成避让下耦合器的空间。
针对于电机设置在主机内部,加工杯组件和主机分别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耦合连接的食品加工机结构来说,利用碳刷、换向器设置在电机输出端的方式形成用于安装下耦合器的空间,下耦合器与碳刷、换向器一侧的避让部位于同一径向高度,以使下耦合器的装配不增加主机轴向的高度,提高了主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下耦合器与电机的结构互不干涉,保证整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碳刷和下耦合器在轴向上具有重合高度,且下耦合器位于周向相邻的碳刷之间。
由于周向相邻的碳刷之间形成了间隙,将下耦合器设置在周向相邻的碳刷之间以实现轴向上的重合可降低整机的高度,有效利用空间,同时由于下耦合器在径向上伸入碳刷间隙,可减少径向尺寸占用,进一步提高主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主机内设有散热风扇,定子组件、转子组件靠近进风口设置,散热风扇靠近出风口设置。
通过散风风扇在出风口形成对空气的负压抽吸,气流从进风口吸入主机内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外界,以实现电机的散热,其中,将进风口设置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处,使刚进入的冷气流能够先经过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周围,以使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快速散热,散风风扇设置于出风口处,使气流能够通过散风风扇的导向快速排出外界。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自下而上的气流通道,散热风扇设置于上支架与定子铁芯之间,或者,散热风扇设置于上支架上方。
电机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在电机工作时是电机产热的主要来源,由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置于相对靠下的位置并与进风口相邻,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进风口处进来的冷气流能够迅速汇集并流过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表面,带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表面的温度,以使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快速降温,而气流由于携带热量而升温,升温后的热气流在散热风扇以及热空气上升快的原理下能够快速上升,最终借由出风口快速排出外界,这种自下而上的气流通道适配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下置的电机,以使电机的散热效率提高。散热风扇可根据结构需求设置在上支架的上方或者下方,当散热风扇设置在上支架下方时,可提高电机整体一致性,且能够利用上支架下方结构限定气流流向;当散热风扇设置在上支架上方时,由于不再需要上支架将散热风扇罩设在内,可进一步降低电机高度,进而降低整机高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用电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用电机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机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机在另一剖面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加工杯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
1-电机,11-定子组件,111-定子铁芯,12-转子组件,13-碳刷,14-换向器,15-避让部,16-上支架,161-架体,162-桥接部,163-安装部,164-轴承室,165-连筋,166-安装腔,17-下支架,18-电机输出端;
2-主机,21-下耦合器,22-进风口,23-出风口,24-散热风扇,25-上架体,26-风道盖板;
3-加工杯组件,31-发热管,32-隔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采用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1,包括定子组件11、转子组件12、碳刷13和换向器14,定子组件11包括缠绕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铁芯111,转子组件12包括在同一径向高度缠绕有转子绕组的转子铁芯,碳刷13和换向器14分别相对于定子铁芯111和转子铁芯设置于靠近电机输出端18的位置,电机1在设置碳刷13和换向器14的同一径向高度形成避让部15。
现有的食品加工机用电机,通常将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设置在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位置,而将碳刷和换向器设置在下侧,导致主机呈上大下小、上重下轻的结构,造成电机在工作时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振动,整机的稳定性差,并且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占积大,电机应用于食品加工机内时,可能会与主机和加工杯组件的电连接结构相干涉,为避免干涉,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电机与加工杯组件之间的轴向距离,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1,其碳刷13和换向器14分别相对于定子铁芯111和转子铁芯设置于靠近电机输出端18的位置,而将重量较大的定子铁芯111和转子铁芯相对于碳刷13和换向器14设置在远离电机输出端18的位置,以使电机1的重心下移,从而提高电机1安装在主机2内的稳定性,在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状态下,由于电机1重心低,使得电机1运转时的抖动现象降低,进而降低了振动传递现象。
当电机1应用于食品加工机时,电机输出端18连接着用于加工食材的加工刀组之上,加工刀具依靠电机1驱动旋转。将碳刷13和换向器14设置在靠近输出端的位置,以降低电机输出端18的重量,保证与电机输出端18连接的加工刀具能够低负载地被电机1带动,进而确保动力传动的可靠性。
另外,上支架16设置于定子组件11上方,其向下张口形成安装腔166,安装腔166能够容纳电机1的部分结构(如碳刷13、换向器14等),利于缩减电机1的轴向高度,并且上支架16能够在定子组件11的周向对定子组件11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碳刷13设置于上支架16,上支架16形成碳刷13的支撑结构,保证碳刷13的可靠固定,并使碳刷13与定子组件11的装配更加紧凑,进而缩短电机1的轴向高度。同时,可简化碳刷13在电机输出端18的安装结构,降低了电机1上部重量,使电机输出端18能够处于底载荷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电机1在设置碳刷13和换向器14的同一径向高度形成避让部15。
电机1在设置碳刷13和换向器14的同一径向高度形成避让部15,可利用避让部15配合装配,以避让主机2的下耦合器21或电机1的散热风扇24等结构,降低电机1的占用空间,同时,避让部15可作为主机2内气流通道的一部分,利于在主机2内形成贯穿上下的气流通道,保证了排气和散热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上支架16包括架体161和跨设于架体161相对侧的桥接部162,桥接部162具有沿径向相对设置的安装部163,碳刷13固定并穿设于安装部163,换向器14设置于两安装部163之间。
上支架16的架体161作为中部镂空的结构,套设在定子铁芯111的周向,在架体161相对侧搭设有桥接部162,架体161与桥接部162形成张口向下的安装腔166,安装腔166用于容纳电机1的部分结构(如碳刷13、换向器14等),桥接部162具有沿径向相对设置的安装部163,安装部163形成于桥接部162与架体161连接形成的镂空结构之间,其能够供碳刷13相对地穿设固定,并且换向器14可以设置于两安装部163之间,使得碳刷13和换向器14能够紧凑地安装在同一径向,滕让空间以方便在设置碳刷13和换向器14的同一径向形成避让部15。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桥接部162设有轴承室164,安装部163设有连接轴承室164和架体161的连筋165。
在桥接部162设置轴承室164,轴承室164内设置有轴承,转子组件12的轴穿过轴承并伸出轴承室164以与加工刀具相连。连筋165自桥接部162的上端面向架体161延伸设置,并在桥接部162与架体161之间形成径向相对的安装部163,连筋165能够增强上支架16的结构强度,保证轴承室164与架体16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连筋165间的空隙形成径向相对的安装部163,为安装碳刷13和换向器14提供了径向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优选地,轴承室164内的轴承为滚珠轴承或调心含油轴承,连筋165的厚度为2-6mm,优选为4mm,以提高对轴承室164、碳刷13等结构的连接强度,增强电机1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连筋16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呈如图1所示的形状,自形成轴承室164的桥接部162倾斜地向架体161延伸,也可以呈如图2所示的形状,连接并包围轴承室164与架体16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设有加工刀组的加工杯组件3;与加工杯组件3电连接的主机2;驱动加工刀组转动的电机,电机选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机1。
本实用新型对于电机1的安装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方式一:如图9所示,加工杯组件3包括杯体和设置于杯体底部的加热盘,加热盘下方设有发热管31,电机1设置于加热盘下方,碳刷13、换向器14设置于发热管31和绕组之间以分隔发热管31和绕组。
在本实施方式下,电机1设置于加工杯组件3内,具体地,电机1设置于加热盘下方。由于定子绕组温度的稳定性对电机1能否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加热盘和电机1均设置于加工杯组件3内部的结构,加热盘的温升很容易导致定子绕组的温度,针对这一问题,将碳刷13和换向器14设置在发热管31和定子绕组之间,以在发热管31和定子绕组之间形成使二者相分隔的结构,减小发热管31向定子绕组热量的传递,以使定子绕组保持温度的稳定,进而确保电机1的正常运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绕组主要包括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电机发热时定子绕组的热量远高于转子绕组,发热管31的热量对电机寿命的影响也是主要对定子绕组造成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受发热管31热量的影响。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电机1在设置碳刷13和换向器14处形成相对于加热盘的隔热间隙32。
电机1在设置碳刷13和换向器14处形成相对于加热盘的隔热间隙32,隔热间隙32使得加热盘与电机1的定子绕组之间的分隔距离进一步扩大,通过增大距离来降低加热盘向定子绕组传递的热量,使定子绕组保持温度的稳定,进而确保电机1的正常运转;并且,降低电机1周围的热量,能够避免外部热量影响电机1的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隔热间隙32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制,在一种实施例中,隔热间隙32以具有一定空间的隔热腔室的形式存在与电机1与加热盘之间,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隔热间隙32形成于碳刷13与电机的电机罩之间的间隙,或电机罩与加热盘底部之间的间隙,通过结构之间的间隙距离,形成碳刷13和换向器14相对于加热盘的隔热间隙32。
实施方式二: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加工杯组件3设有上耦合器,主机2设有与上耦合器耦合连接的下耦合器21,电机1设置于主机内部2,碳刷13、换向器14靠近电机输出端设置以使电机1形成避让下耦合器21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加工杯组件3和主机2分别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21耦合连接,主机2内设置上述食品加工机用电机1,电机1的碳刷13和换向器14分别相对于定子铁芯111和转子铁芯设置于靠近电机输出端18的位置,而将重量较大的定子铁芯111和转子铁芯相对于碳刷13和换向器14设置在远离电机输出端18的位置,采用这样的结构以使电机1的重心下移,从而提高电机1安装在主机2内的稳定性。
针对于电机1设置在主机2内部,加工杯组件3和主机2分别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21耦合连接的食品加工机结构来说,利用碳刷13、换向器14设置在电机输出端的方式形成用于安装下耦合器21的空间,下耦合器21与碳刷13、换向器14一侧的避让部15位于同一径向高度,以使下耦合器21的装配不增加主机2轴向的高度,提高了主机2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下耦合器21与电机1的结构互不干涉,保证整机工作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避让部15对应区域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主机2内部空间中,对应换向器14或碳刷13同一径向高度、以及该径向高度以上的空间所形成的中空区域构成避让部15,下耦合器21的安装位置包含在避让部15的空间以内。
进一步的,碳刷13和下耦合器21在轴向上具有重合高度,且下耦合器21位于周向相邻的碳刷13之间。由于周向相邻的碳刷13之间形成了间隙,将下耦合器21设置在周向相邻的碳刷13之间以实现轴向上的重合可降低整机的高度,有效利用空间,同时由于下耦合器21在径向上伸入碳刷13间隙,可减少径向尺寸占用,进一步提高主机2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机2具有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主机2内设有散热风扇24,定子组件11、转子组件12靠近进风口22设置,散热风扇24靠近出风口23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6和图7,电机1的上支架16和下支架17代替现有技术的电机1罩以使电机1安装于主机2内,进风口22设置于靠近定子组件11、转子组件12的下支架17侧部,以使刚进入的冷气流能够先经过定子组件11与转子组件12周围,进而使定子组件11和转子组件12快速散热;散热风扇24设置于碳刷13和换向器14的上方并位于上支架16以内,以使散热风扇24产生的气流聚拢于电机1内部,从而提高风速、加快热交换效率;出风口23设置于靠近散热风扇24的上支架16侧部,以使气流能够通过散风风扇的导向快速排出外界。
通过上支架16和下支架17对电机1其他结构的罩设,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电机1内部形成自下而上的气流通道(图7中箭头的指向为气流通道的走向),散热风扇24设置于上支架16与定子铁芯111之间。通过散风风扇在出风口23形成对空气的负压抽吸,外界的气流从进风口22吸入主机2内,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进风口22处进来的冷气流首先迅速汇集并流过定子组件11和转子组件12的表面,带走定子组件11和转子组件12表面的温度,以使定子组件11和转子组件12快速降温,而气流由于携带热量而升温,升温后的热气流在散热风扇24以及热空气上升快的原理下能够快速上升,最终借由出风口23快速排出外界。这种自下而上的气流通道适配于定子组件11和转子组件12下置的电机1,以使电机1的散热效率提高。此外,当散热风扇24设置在上支架16下方时,可提高电机1整体一致性,且能够利用上支架16下方结构限定气流流向。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上支架16和下支架17上存在的出风口23和进风口22之外,主机2的壳体上也存在出风口23和进风口22,用于实现主机2内部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如图7所示,主机2内还包括上架体25和风道盖板26,上架体25用于固定电机1,上架体25和风道盖板26之间形成一条与主机2壳体的出风口23连通的通道,该通道作为气流通道的下游,使气体排出至外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散热风扇24与上支架16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风扇24设置于上支架16以外,或者直接位于上支架16上方,以使散风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流经主机2内的更多位置,增强主机2内部整体的散热效果,而且由于不再需要上支架16将散热风扇24罩设在内,可进一步降低电机1高度,进而降低整机高度。另外,本实用新型对于散风风扇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设置于电机1的输出轴上以由电机1驱动,还可以外置于电机1,设置于主机2内的其他位置,并由其他装置驱动。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出风口23形成于避让部15所在的径向高度。
将出风口23设置在与避让部15同一径向高度的位置,首先确保出风口23位于定子组件11和转子组件12轴向位置以上,确保气流通道涉及电机1更多的轴向,进而使散热效果好,其次,电机1的避让部15没有多余的结构,避让部15形成的空间能够作为气流通道下游的一部分,减少其他结构对气流产生风阻,气流通道下游的气流能够更流畅的从出风口23排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散热风扇24为离心风扇,散热风扇24与出风口23位于同一径向高度。
选用离心风扇,并将离心风扇与出风口23设置于同一径向高度,离心风扇能够产生朝外的径向气流,使得气流通道下游的气流能够通过离心风扇的导向快速通过出风口23排至外界,提高了排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碳刷和换向器,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缠绕有定子铁芯,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在同一径向高度的转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和所述换向器分别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转子铁芯设置于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位置,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子组件靠近电机输出端的上支架,所述碳刷设置于所述上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在设置所述碳刷和所述换向器的同一径向高度形成避让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架体和跨设于所述架体相对侧的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具有沿径向相对设置的安装部,所述碳刷固定并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换向器设置于两安装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设有轴承室,所述安装部设有连接所述轴承室和所述架体的连筋。
5.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加工刀组的加工杯组件;
与所述加工杯组件电连接的主机;
驱动所述加工刀组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为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杯组件包括杯体和设置于所述杯体底部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下方设有发热管,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加热盘下方,所述电机包括绕组,所述碳刷、换向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和所述绕组之间以分隔所述发热管和所述绕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杯组件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主机设有与所述上耦合器耦合连接的下耦合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主机内部,所述碳刷、换向器靠近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以使所述电机形成避让所述下耦合器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和所述下耦合器在轴向上具有重合高度,且所述下耦合器位于周向相邻的所述碳刷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主机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定子组件、转子组件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散热风扇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形成自下而上的气流通道,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或者,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81641.1U CN216020649U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81641.1U CN216020649U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20649U true CN216020649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62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81641.1U Active CN216020649U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20649U (zh)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21981641.1U patent/CN2160206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9049355A1 (en) | Blender base module | |
CN214125819U (zh) | 电子设备 | |
JP4706092B2 (ja) |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113991925A (zh) | 一种散热性好的单相串激电动机 | |
CN115714506A (zh) | 一种风冷电机的气道式冷却装置 | |
CN220769751U (zh) | 一种风冷电动压气机 | |
CN216020649U (zh) |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机及应用其的食品加工机 | |
CN214755870U (zh) | 一种可自动循环降温的电机 | |
CN215333121U (zh) | 一种变频发电机组 | |
CN107394969B (zh) | 一种用于洗涤机的新型电机 | |
CN105406634A (zh) | 一种微型数码吸风电机 | |
CN218943062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料理机 | |
CN219629403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20510920U (zh) | 一种电动机的导风散热机构 | |
CN217885812U (zh) | 一种厨师机 | |
CN205453368U (zh) | 一种微型数码吸风电机 | |
CN217539054U (zh) | 一种新型口罩风扇 | |
CN219642698U (zh) | 一种电动工具的集成开关散热结构 | |
CN213309265U (zh) | 散热效果好的食物料理机 | |
CN220173045U (zh) | 高功率马达 | |
CN215601165U (zh) | 一种无刷电机 | |
CN215016433U (zh) | 用于料理机的导风散热结构及料理机 | |
CN220754563U (zh) | 一种电机驱动一体的自冷却永磁同步电机 | |
CN218888332U (zh) | 一种风扇电机的散热装置 | |
CN217233840U (zh) | 一种水泵风冷结构及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