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1955U - 一种增压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1955U
CN216741955U CN202122904964.7U CN202122904964U CN216741955U CN 216741955 U CN216741955 U CN 216741955U CN 202122904964 U CN202122904964 U CN 202122904964U CN 216741955 U CN216741955 U CN 216741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pump
booster pump
shell
ro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49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任汪洋
张德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49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1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1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1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增压泵,包括泵体和位于泵体外部的泵壳,所述增压泵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经由所述增压泵泵出的液体能够驱动所述主动旋转体进行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与所述主动旋转体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以使所述被动旋转体向所述泵体供送散热气流。本申请所公开的增压泵泵出的液体使主动旋转体旋转时带动被动旋转体旋转以向泵体供送散热气流,能够对泵体起到较高的散热效果,且散热结构所产生的噪音更小,且不需要增加电机等电子配件,有助于降低设计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泵。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器产品已经可以做到1200G大通量甚至更大,随净水器配套的增压泵流量和工作压力也变的很大,导致增压泵运行过程中的发热和噪音就越发明显。
现有中的增压泵的降噪设计和散热设计总是不尽人意,例如一般采用封闭的泵壳和降噪材料包裹增压泵,能够达到提高降噪效果的目的,但这种方案使得增压泵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容易对增压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又如,一些增压泵在其泵轴上连接散热风扇,使增压泵运行时泵轴带动散热风扇旋转实现散热,但大通量的增压泵转速快,扇叶会同步快速旋转,如果散热风扇设计精度不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还有的增压泵绕设铜管散热,利用铜管吸收增压泵表面的热量,然后再将热量传递给铜管内的水流,通过水流循环带走热量,但铜管不宜安装、成本也比较、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压泵,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压泵,包括泵体和位于泵体外部的泵壳,所述增压泵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经由所述增压泵泵出的液体能够驱动所述主动旋转体进行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与所述主动旋转体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以使所述被动旋转体向所述泵体供送散热气流。
本申请中的增压泵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外壳,所述主动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被动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能够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口连通,所述泵出口泵送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外壳内并能够带动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
所述泵壳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所述侧壁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散热结构通过所述外壳固设于所述底壁,所述被动旋转体的进风侧面向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风间隙,所述被动旋转体的出风侧面向所述底壁以能够向所述散热间隙内供送散热气流。
所述底壁还设置有向下延伸以围合在所述被动旋转体外周的挡风环筋。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泵体和所述底壁之间的减震垫,所述底壁还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底壁中心向外周延伸以用于支撑所述减震垫的支撑筋,相邻两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减震垫一起围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朝向所述被动旋转体敞口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
所述侧壁向下延伸设置有围合在所述散热结构外周的降噪挡筋,所述降噪挡筋开设有供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伸出的避让槽,所述降噪挡筋的底端面低于所述外壳的底端面且所述降噪挡筋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降噪间隙。
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且密封连接的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主动旋转体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适配的第一轴孔,所述主动旋转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轴孔的配合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壳体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被动旋转体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适配的第二轴孔,所述被动旋转体通过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轴孔的配合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止位螺钉,所述限位柱内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止位螺钉与所述螺钉孔配合以限制所述被动旋转体自所述限位柱脱出。
所述主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被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吸配合所产生的周向磁吸力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
所述主动旋转体具有第一旋转轴线和分布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四周的多个主动叶片,所述被动旋转体具有第二旋转轴线和分布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四周的多个被动叶片,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所述主动旋转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被动旋转体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磁性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增压泵中,通过增压泵泵出的液体带动主动旋转体旋转,同时主动旋转体带动被动旋转体旋转使被动旋转体向泵体供送散热气流,一方面,大通量的增压泵增压后的液体可使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快速旋转,被动旋转体产生的散热气流流量大、流速高,能够对泵体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此外,相较于泵轴或电机带动散热风扇旋转所产生的机械振动噪音而言,液体的柔软特性使得带动主动旋转体转动时所产生的噪音更小,且不需要增加电机等电子配件,有助于降低设计成本。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主动旋转体设置于外壳内,外壳为液体提供了容纳和流动空间,使液体在沿着进液口开口方向经进液口流入和经出液口流出的过程中带动主动旋转体进行旋转,且通过外壳方便与增压泵的泵出口连通。而且,当外壳内充满液体时,液体在外壳内的流动趋于恒速、恒量状态,液体不会与外壳内壁之间产生激烈碰撞,此时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噪音非常小。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被动旋转体的进风侧与外壳之间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风间隙,方便了被动旋转体旋转过程中从外界快速吸入温度较低的气流流向泵体吸收热量。泵壳的侧壁和泵体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侧壁的顶部设置有与散热间隙连通的出风口,并将散热结构通过外壳固设于底壁,使得增压泵形成了底部由被动旋转体吹出散热气流,流经侧部的散热间隙吸热后从顶部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循环路径,能够对泵体起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和散热速度,提升增压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将散热结构设置于底壁,不影响泵壳内例如减震垫等降噪结构的安装,有助于节省增压泵在径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泵壳的底壁还设置有向下延伸以围合在被动旋转体外周的挡风环筋,利用挡风环筋可以对被动旋转体的出风侧进行围挡,起到聚风作用,使被动旋转体吹出的散热气流尽可能多地向散热间隙流动,减少风力损失,提高散热效果。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相邻两支撑筋和减震垫之间围成连通散热间隙的导风槽,使得由被动旋转体吹出的散热气流可以沿导风槽流向散热间隙,进一步提高的散热气流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散热气流流动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泵壳的侧壁向下延伸设置有围合在散热结构外周的降噪挡筋,降噪挡筋的底端面低于所述外壳的底端面且与外壳之间具有降噪间隙,一方面,降噪挡筋可以对散热结构遮挡,减少声音向外传播,降噪间隙的存在避免外壳与降噪挡筋之间产生接触或者碰撞而产生额外的噪音,进一步提升增压泵降噪效果,另一方面,将散热结构内隐于降噪挡筋内也能够提升增压泵的遮丑效果。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主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一磁性件,被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主动旋转体旋转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磁吸配合所产生的周向磁吸力带动被动旋转体旋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泵轴带动风扇旋转以供风的方式,磁吸配合的传动为非接触式的传动,传动较为柔和,产生的噪音非常小,结构紧凑,安装成本低。
8.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主动旋转体的第一旋转轴线和被动旋转体的第二旋转轴线重合能够减小散热结构的径向尺寸,方便安装,且能够使主动旋转体上的磁性件在旋转过程中与被动旋转体的周向相切,保证周向磁吸力的有效做功,促进被动旋转体更加平稳地转动,四周出风更加均匀,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多个第一磁性件和多个第二磁性件的设置有助于增大周向磁吸力,保证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之间的传动灵敏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压泵正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增压泵倒置状态下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主动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主动旋转体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被动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被动旋转体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泵壳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泵体;
2泵壳,21侧壁,211出风口,212降噪挡筋,213避让槽,22底壁,221挡风环筋,222支撑筋;
3散热结构,31主动旋转体,311第一轴孔,312限位筋,313第一安装槽,314主动叶片,32被动旋转体,321第二轴孔,322第二安装槽,323被动叶片,33外壳,331进液口,332出液口,333盖体,334壳体,335限位槽,336限位柱,34转轴,35止位螺钉,36第一磁性件,37第二磁性件;
4散热间隙;
5减震垫;
6降噪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增压泵,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且图1中增压泵采用正放的展示方式,图2中增压泵采将倒置的展示方式,以提高视觉效果,进一步方便理解。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增压泵包括泵体1和位于泵体1外部的泵壳2,所述增压泵设置有散热结构3,所述散热结构3包括主动旋转体31和被动旋转体32,经由所述增压泵泵出的液体能够驱动所述主动旋转体31进行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32与所述主动旋转体31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旋转体31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32旋转以使所述被动旋转体32向所述泵体1供送散热气流。
本申请所提供的增压泵中,通过增压泵泵出的液体带动主动旋转体31旋转,同时主动旋转体31带动被动旋转体32旋转使被动旋转体32向泵体1供送散热气流,一方面,大通量的增压泵增压后的液体可使主动旋转体31和被动旋转体32快速旋转,被动旋转体32产生的散热气流流量大、流速高,能够对泵体1起到较高的散热效果。
此外,相较于泵轴或电机带动散热风扇旋转所产生的机械振动噪音而言,液体的柔软特性使得带动主动旋转体31转动时所产生的噪音更小,且当增压泵开始工作时,能够自动带动散热结构3工作,不需要增加电机等电子配件,有助于降低设计成本。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散热结构3还包括外壳33,所述主动旋转体31设置于所述外壳33的内部,所述被动旋转体32设置于所述外壳33的外部;所述外壳33设置有进液口331和出液口332,所述进液口331能够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口连通,所述泵出口泵送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331进入所述外壳33内并能够带动所述主动旋转体31旋转。
通过将主动旋转体31设置于外壳33内,外壳33为液体提供了容纳和流动空间,使液体在沿着进液口开口方向经进液口331流入和出液口332流出的过程中带动主动旋转体31进行旋转,且通过外壳33方便设置相应的管路与增压泵的泵出口连通。而且,当外壳33内充满液体时,液体在外壳33内的流动趋于恒速、恒量状态,液体不会与外壳33内壁之间产生激烈碰撞,此时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噪音非常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所述进液口331和所述出液口332的设置位置以及相应的位置关系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液口331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出液口332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二者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动旋转体31的旋转轴线的在空间内形成垂直关系,换言之,所述进液口331与所述出液口332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与由所述主动旋转体31形成的多个同心圆的任意一个相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经进液口331进入外壳33内的液体可以沿垂直于主动旋转体31的叶片的方向流动并带动其进行旋转,能够充分利用增压泵所泵出液体的压力,使压力做功完全用于带动主动旋转体31旋转,即便增压泵小功率泵送液体也能够带动主动旋转体31快速旋转。当然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进液口331与所述出液口332的中心轴线重合的基础上,还可以使二者的中心轴线与由所述主动旋转体31形成的多个同心圆中的位于外缘的同心圆相切,以通过增大力臂的方式提高主动旋转体31的转速,提升出风散热效果。此外,从外壳33的出液口332流出的液体可以选择性地重新回到增压泵内,实现循环利用。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12所示,所述泵壳2具有侧壁21和底壁22,所述侧壁21与所述泵体1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4,所述侧壁2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间隙4连通的出风口211;所述散热结构3通过所述外壳33固设于所述底壁22,所述被动旋转体32的进风侧面向所述外壳33并与所述外壳33之间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风间隙,所述被动旋转体32的出风侧面向所述底壁22以能够向所述散热间隙4内供送散热气流。
通过被动旋转体32的进风侧与外壳33之间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风间隙,方便了被动旋转体32旋转过程中从外界快速吸入温度较低的气流流向泵体1吸收热量。泵壳2的侧壁21和泵体1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4,侧壁21的顶部设置有与散热间隙4连通的出风口211,并将散热结构3通过外壳33固设于底壁22,使得增压泵形成了底部由被动旋转体32吹出散热气流,流经侧部的散热间隙4吸收泵体1散发的热量后从顶部出风口211排出的气流循环路径,能够对泵体1起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和散热速度,提升增压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而且,将散热结构3通过外壳33设置于底壁22,不影响泵壳2内例如减震垫5等降噪结构的安装,有助于节省增压泵在径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壳33在所述底壁22的安装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螺接、卡接、插接等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壁22,当然也可以采用粘接、熔接等不可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壁2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3通过所述外壳3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壁22,以方便后期对散热结构3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维护或者更换。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种优选示例,如图2和图13所示,所述底壁22还设置有向下延伸以围合在所述被动旋转体32外周的挡风环筋221。
利用挡风环筋221可以对被动旋转体32的出风侧进行围挡,起到聚风作用,使被动旋转体32吹出的散热气流尽可能多地向散热间隙4流动,减少风力损失,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种优选示例,如图2和图13所示,所述增压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泵体1和所述底壁22之间的减震垫5,所述底壁22还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底壁22中心向外周延伸以用于支撑所述减震垫5的支撑筋222,相邻两所述支撑筋222与所述减震垫5一起围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朝向所述被动旋转体32敞口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散热间隙4连通。
具体地,可以将所述底壁22的相邻两支撑筋222之间为镂空设置,方便了向散热间隙4供风,当将减震垫5安装到位之后,相邻两支撑筋222与减震垫5之间围成连通散热间隙4的导风槽,使得由被动旋转体32吹出的散热气流可以沿导风槽流向散热间隙4,进一步提高的散热气流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散热气流流动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种优选示例,如图2、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侧壁21向下延伸设置有围合在所述散热结构3外周的降噪挡筋212,所述降噪挡筋212开设有供所述进液口331和所述出液口332伸出的避让槽213,所述降噪挡筋212的底端面低于所述外壳33的底端面且所述降噪挡筋212与所述外壳33之间具有降噪间隙6。
一方面,降噪挡筋212的设置可以对散热结构3遮挡,减少噪音向外传播,降噪间隙6的存在避免外壳33与降噪挡筋212之间产生接触或者碰撞而产生额外的噪音,进一步提升增压泵降噪效果,另一方面,将散热结构3内隐于降噪挡筋212内也能够提升增压泵的遮丑效果,提升增压泵的结构紧凑性和美观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与4所示,所述外壳33包括可拆卸且密封连接的壳体334和盖体333,所述壳体334与所述盖体333之间设置有转轴34,所述主动旋转体31设置有与所述转轴34适配的第一轴孔311,所述主动旋转体31通过所述转轴34与所述第一轴孔311的配合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33内。
壳体334和盖体333可拆卸连接,方便了主动旋转体31的拆装维护,而且,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可能会在外壳33内遗留一些由液体带入的杂质,因此,将壳体334和盖体333可拆,也方便了对这些遗留在外壳33内的杂质进行清理,保证外壳33内部清洁环境,避免杂质对主动旋转体31的转动造成影响。所述壳体334和盖体333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接、卡接等。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种优选示例,如图5、图7和图9所示,还可以在所述壳体334和/或所述盖体333设置限位槽335,并在所述主动旋转体31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335适配的限位筋312,限位筋312可在限位槽335内转动,且限位槽335对限位筋的轴向和径向限位作用能够提高主动旋转体31的装配稳定性,避免其转动时产生晃动。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种优选示例,如图6和图10所示,所述壳体334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柱336,所述被动旋转体32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336适配的第二轴孔321,所述被动旋转体32通过所述限位柱336与所述第二轴孔321的配合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33的外部,所述散热结构3还包括止位螺钉35,所述限位柱336内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止位螺钉35与所述螺钉孔配合以限制所述被动旋转体32自所述限位柱336脱出。
本申请中,对于所述主动旋转体31和所述被动旋转体32的传动连接的方式,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所述主动旋转体31和所述被动旋转体32采用轮齿啮合等接触式传动连接,传动方式结构简单、传动精度高、工作性能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示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主动旋转体31设置有第一磁性件36,所述被动旋转体32设置有第二磁性件37,所述主动旋转体31旋转时,所述第一磁性件36和所述第二磁性件37的磁吸配合所产生的周向磁吸力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32旋转。
通过第一磁性件36和第二磁性件37的磁吸配合所产生的周向磁吸力带动被动旋转体32旋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泵轴带动风扇旋转以供风的方式,磁吸配合的传动为非接触式的传动,结构紧凑,安装成本低,最为重要的是传动较为柔和,产生的噪音非常小,能够进一步提升增压泵的降噪性能。
此外,对于将所述主动旋转体31设置于所述外壳33实施方式,非接触式的磁吸配合能够避免主动旋转体31从外壳33内伸出与被动旋转体32接触配合或者被动旋转体32伸入外壳33内与主动旋转体31接触配合,保证了外壳33内的密封性,降低了密封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主动旋转体31具有第一旋转轴线和分布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四周的多个主动叶片314,所述被动旋转体32具有第二旋转轴线和分布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四周的多个被动叶片323,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所述主动旋转体31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36,所述被动旋转体32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磁性件36一一对应的第二磁性件37。
第一旋转轴线和被动旋转体32的第二旋转轴线重合能够减小散热结构3的径向尺寸,方便安装,且能够使主动旋转体31上的磁性件在旋转过程中与被动旋转体32的周向相切,保证周向磁吸力的有效做功,促进被动旋转体32更加平稳地转动,四周出风更加均匀,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多个第一磁性件36和多个第二磁性件37的设置有助于增大周向磁吸力,保证主动旋转体31和被动旋转体32之间的传动灵敏性。
具体实施时,如图8和图11所示,可以在所述主动旋转体31设置与第一磁性件36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槽313,在所述被动旋转体32上设置与第二磁性件37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槽322,以方便将第一磁性件36安装于主动旋转体31上和将第二磁性件37安装于被动旋转体32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磁性件36和第二磁性件37以可拆的方式进行安装,例如过盈配插装,以方便后续二者发生磁性减弱的情况时进行换新。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压泵,包括泵体和位于泵体外部的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主动旋转体,经由所述增压泵泵出的液体能够驱动所述主动旋转体进行旋转;和,
被动旋转体,所述被动旋转体与所述主动旋转体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以使所述被动旋转体向所述泵体供送散热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外壳,所述主动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被动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所述外壳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能够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口连通,所述泵出口泵送的液体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外壳内并能够带动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所述侧壁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的出风口;
所述散热结构通过所述外壳固设于所述底壁,所述被动旋转体的进风侧面向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风间隙,所述被动旋转体的出风侧面向所述底壁以能够向所述散热间隙内供送散热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还设置有向下延伸以围合在所述被动旋转体外周的挡风环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泵体和所述底壁之间的减震垫,所述底壁还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底壁中心向外周延伸以用于支撑所述减震垫的支撑筋,相邻两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减震垫一起围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朝向所述被动旋转体敞口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向下延伸设置有围合在所述散热结构外周的降噪挡筋,所述降噪挡筋开设有供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伸出的避让槽,所述降噪挡筋的底端面低于所述外壳的底端面且所述降噪挡筋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降噪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且密封连接的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主动旋转体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适配的第一轴孔,所述主动旋转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轴孔的配合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被动旋转体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适配的第二轴孔,所述被动旋转体通过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轴孔的配合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止位螺钉,所述限位柱内设置有螺钉孔,所述止位螺钉与所述螺钉孔配合以限制所述被动旋转体自所述限位柱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被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吸配合所产生的周向磁吸力带动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旋转体具有第一旋转轴线和分布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四周的多个主动叶片,所述被动旋转体具有第二旋转轴线和分布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四周的多个被动叶片,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所述主动旋转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被动旋转体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磁性件。
CN202122904964.7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增压泵 Active CN216741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4964.7U CN216741955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增压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4964.7U CN216741955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增压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1955U true CN216741955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4964.7U Active CN216741955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增压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1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4458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9545364U (zh) 一种转子组件及电机
CN215521345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5521343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6741955U (zh) 一种增压泵
CN109831053A (zh) 外转子电机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电机和离心风机
CN20648763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箱
CN215521344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4626631U (zh) 一种微型涡轮发电机的内部散热结构
CN213981244U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
CN210033887U (zh) 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CN110159558B (zh) 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CN108930659B (zh) 风扇
CN110886708A (zh) 后倾式静音风机
CN213125712U (zh) 一种空心杯电机快速散热机构
CN208508655U (zh) 一种内转子无刷电机的紧凑装置
CN217216291U (zh) 一种励磁机
CN211737488U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式鼓风机的风冷结构
CN215927818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18207219U (zh) 一种具有自冷功能的鼓风机
CN217984779U (zh) 外转子电机
CN215817726U (zh) 一种低振动低噪音立式电动机
CN219412969U (zh) 风机组件和塔扇
JP3233286U (ja) 斜流増圧送風機
CN213808114U (zh) 软轴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