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0067U -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0067U
CN217290067U CN202220343322.6U CN202220343322U CN217290067U CN 217290067 U CN217290067 U CN 217290067U CN 202220343322 U CN202220343322 U CN 202220343322U CN 217290067 U CN217290067 U CN 217290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ositioning
spring
cooling
conven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33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千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aoxin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aoxin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aoxin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aoxin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33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0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0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0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包括安装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下方两侧安装有用于方便脱模的出料机构,用于缓冲定位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安装机构的中部两侧,且安装机构的上方内侧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降温机构。该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与现有的装置相比,通过推动杆,将其向内推动,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块压缩第一弹簧进行移动,进而会使顶动块通过活动连杆受到向上的推动力,以此在加工完成后,可以将物件进行顶出,避免物件压得过紧影响加工的效率,通过第一弹簧,在顶出后,可以自然回弹,使得顶动块与模槽底面齐平,从而更加的方便省力,通过滑轨,可以导正滑动块移动的位置,避免发生晃动偏移使得推动受阻。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现有的模具,存在使用时由于加工后压得过紧,从而不容易出模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包括安装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下方两侧安装有用于方便脱模的出料机构,用于缓冲定位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安装机构的中部两侧,且安装机构的上方内侧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降温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下方外部安装有用于冷却的冷却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安装腔、滑动块、推动杆、第一弹簧、活动连杆和顶动块,所述安装腔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的中部固定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且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活动连杆,所述活动连杆的顶部安装有顶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下方设置有滑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下托板、固定螺栓和下模座,所述下托板的内部一周安装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上方安装有下模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定位槽和滑套,所述定位杆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槽,且定位杆的中部安装有滑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弹簧、插接杆和插接槽,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滑套的下方中部,且滑套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下方连接有插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与定位杆滑动连接,且滑套与第二弹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流通腔和第一通液管,且流通腔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通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包裹罩、第二通液管和散热片,所述包裹罩的一侧上方连接有第二通液管,且包裹罩的外表面固定有散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模具,可以方便脱模,且可以进行双重定位,同时可以提高降温的面积,以及提高整体降温散热的效率。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杆,将其向内推动,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块压缩第一弹簧进行移动,进而会使顶动块通过活动连杆受到向上的推动力,以此在加工完成后,可以将物件进行顶出,避免物件压得过紧影响加工的效率,通过第一弹簧,在顶出后,可以自然回弹,使得顶动块与模槽底面齐平,从而更加的方便省力,通过滑轨,可以导正滑动块移动的位置,避免发生晃动偏移使得推动受阻;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杆和定位槽,可以在加工对合时进行配合定位从而可以提高加工时的精度,同时在对合后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发生左右滑动,通过插接杆和插接槽,可以在下压时与定位杆之间形成双重定位,从而可以使得加工的精度更高,通过第二弹簧,可以将加工时产生的压力进行吸收,避免在连续加工时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
3.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通腔和第一通液管,可以对整体模具的上半部分进行冷却液的循环,通过中空的包裹罩和第二通液管,可以对整体模具的下半部分进行冷却液的循环,从而可以使得加工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带走消除,提高降温的面积,通过散热片,可以将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可以提高整体降温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机构;101、下托板;102、固定螺栓;103、下模座;2、出料机构;201、安装腔;202、滑动块;203、推动杆;204、第一弹簧;205、活动连杆;206、顶动块;3、定位机构;301、定位杆;302、定位槽;303、滑套;304、第二弹簧;305、插接杆;306、插接槽;4、降温机构;401、流通腔;402、第一通液管;5、冷却机构;501、包裹罩;502、第二通液管;503、散热片;6、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包括安装机构1和定位机构3,安装机构1的内部下方两侧安装有用于方便脱模的出料机构2,下托板101、固定螺栓102和下模座103,下托板101的内部一周安装有固定螺栓102,且固定螺栓102的上方安装有下模座103,通过固定螺栓102,可以将下托板101与下模座103之间进行拆装,出料机构2包括安装腔201、滑动块202、推动杆203、第一弹簧204、活动连杆205和顶动块206,安装腔20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滑动块202,且滑动块202的中部固定有推动杆203,推动杆20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204,且推动杆203的一端连接有活动连杆205,活动连杆205的顶部安装有顶动块206,滑动块202的上下方设置有滑轨6,通过推动杆203,将其向内推动,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块202压缩第一弹簧204进行移动,进而会使顶动块206通过活动连杆205受到向上的推动力,以此在加工完成后,可以将物件进行顶出,避免物件压得过紧影响加工的效率,通过第一弹簧204,在顶出后,可以自然回弹,使得顶动块206与模槽底面齐平,从而更加的方便省力,通过滑轨6,可以导正滑动块202移动的位置,避免发生晃动偏移使得推动受阻;
如图1-3所示,用于缓冲定位的定位机构3设置于安装机构1的中部两侧,且安装机构1的上方内侧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降温机构4,安装机构1的下方外部安装有用于冷却的冷却机构5,定位杆301、定位槽302和滑套303,定位杆30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槽302,且定位杆301的中部安装有滑套303,第二弹簧304、插接杆305和插接槽306,第二弹簧304设置于滑套303的下方中部,且滑套303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插接杆305,插接杆305的下方连接有插接槽306,滑套303与定位杆301滑动连接,且滑套303与第二弹簧304弹性连接,通过定位杆301和定位槽302,可以在加工对合时进行配合定位从而可以提高加工时的精度,同时在对合后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发生左右滑动,通过插接杆305和插接槽306,可以在下压时与定位杆301之间形成双重定位,从而可以使得加工的精度更高,通过第二弹簧304,可以将加工时产生的压力进行吸收,避免在连续加工时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流通腔401和第一通液管402,且流通腔401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通液管402,包裹罩501、第二通液管502和散热片503,包裹罩501的一侧上方连接有第二通液管502,且包裹罩501的外表面固定有散热片503,通过流通腔401和第一通液管402,可以对整体模具的上半部分进行冷却液的循环,通过中空的包裹罩501和第二通液管502,可以对整体模具的下半部分进行冷却液的循环,从而可以使得加工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带走消除,提高降温的面积,通过散热片503,可以将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可以提高整体降温散热的效率。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模具,首先通过固定螺栓102,可以将下托板101与下模座103之间进行拆装,随后通过定位杆301和定位槽302,可以在加工对合时进行配合定位从而可以提高加工时的精度,同时在对合后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发生左右滑动,然后通过插接杆305和插接槽306,可以在下压时与定位杆301之间形成双重定位,从而可以使得加工的精度更高,在通过第二弹簧304,可以将加工时产生的压力进行吸收,避免在连续加工时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此时通过流通腔401和第一通液管402,可以对整体模具的上半部分进行冷却液的循环,随后通过中空的包裹罩501和第二通液管502,可以对整体模具的下半部分进行冷却液的循环,从而可以使得加工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带走消除,提高降温的面积,然后通过散热片503,可以将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可以提高整体降温散热的效率,此时通过推动杆203,将其向内推动,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块202压缩第一弹簧204进行移动,进而会使顶动块206通过活动连杆205受到向上的推动力,以此在加工完成后,可以将物件进行顶出,避免物件压得过紧影响加工的效率,然后通过第一弹簧204,在顶出后,可以自然回弹,使得顶动块206与模槽底面齐平,从而更加的方便省力,最后通过滑轨6,可以导正滑动块202移动的位置,避免发生晃动偏移使得推动受阻。

Claims (7)

1.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包括安装机构(1)和定位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的内部下方两侧安装有用于方便脱模的出料机构(2),用于缓冲定位的所述定位机构(3)设置于安装机构(1)的中部两侧,且安装机构(1)的上方内侧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降温机构(4),所述安装机构(1)的下方外部安装有用于冷却的冷却机构(5),所述出料机构(2)包括安装腔(201)、滑动块(202)、推动杆(203)、第一弹簧(204)、活动连杆(205)和顶动块(206),所述安装腔(20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滑动块(202),且滑动块(202)的中部固定有推动杆(203),所述推动杆(20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204),且推动杆(203)的一端连接有活动连杆(205),所述活动连杆(205)的顶部安装有顶动块(206),所述滑动块(202)的上下方设置有滑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包括下托板(101)、固定螺栓(102)和下模座(103),所述下托板(101)的内部一周安装有固定螺栓(102),且固定螺栓(102)的上方安装有下模座(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杆(301)、定位槽(302)和滑套(303),所述定位杆(301)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槽(302),且定位杆(301)的中部安装有滑套(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还包括第二弹簧(304)、插接杆(305)和插接槽(306),所述第二弹簧(304)设置于滑套(303)的下方中部,且滑套(303)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插接杆(305),所述插接杆(305)的下方连接有插接槽(3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303)与定位杆(301)滑动连接,且滑套(303)与第二弹簧(304)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4)包括流通腔(401)和第一通液管(402),且流通腔(401)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通液管(4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包裹罩(501)、第二通液管(502)和散热片(503),所述包裹罩(501)的一侧上方连接有第二通液管(502),且包裹罩(501)的外表面固定有散热片(503)。
CN202220343322.6U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Active CN217290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3322.6U CN217290067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3322.6U CN217290067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0067U true CN217290067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9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3322.6U Active CN217290067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0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3737B (zh) 一种带有锁定机构的塑料注塑模具
CN201353863Y (zh) 一种可短距离侧向抽芯的柔性浮顶机构
CN217290067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避震连杆模具
CN206644294U (zh) 一种生产按键支架用模具
CN217021129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硅胶袋生产用平板硫化机
CN215791527U (zh) 单油缸驱动双杠杆式自动脱模机构及滤板把手注塑模具
CN213860433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2795716U (zh) 一种斜顶出模具
CN212885024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金属粉末成型模具
CN211334358U (zh) 一种塑料成型模具
CN112810076A (zh) 一种分散浇口式注塑模具
CN21859356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抽芯模具
CN215550597U (zh) 一种汽车壳体类零件的模具成型结构
CN220883240U (zh) 一种塑料齿轮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2860247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8593554U (zh) 一种具有顶出功能的模具机构
CN219043607U (zh) 一种铝基板单条模冲一次成型模具
CN215661534U (zh) 一种汽车中控面板模具快速下料结构
CN211968190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模架装置
CN22021947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部件注塑模具
CN219486457U (zh) 一种塑料件模具
CN211727481U (zh) 一种压铸内模芯
CN220612248U (zh) 一种高精度压焊机梳型夹模具
CN215355744U (zh)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二次顶出机构模具
CN213767019U (zh) 一种五金塑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