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516U -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516U
CN217270516U CN202221002668.6U CN202221002668U CN217270516U CN 217270516 U CN217270516 U CN 217270516U CN 202221002668 U CN202221002668 U CN 202221002668U CN 217270516 U CN217270516 U CN 217270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solenoid valve
timing
hole
seal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26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泽华
于鹏飞
马京卫
李米龙
李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026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包括缸盖主体,以及与所述缸盖主体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所述正时罩盖位于所述缸盖主体的一端,且所述正时罩盖上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使得正时罩盖与VVT电磁阀安装座集成在气缸盖上,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利于发动机减重,且也能够规避T型区漏油问题,从而降低发动机漏油风险。

Description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有正时盖罩与VVT电磁阀安装座的气缸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上述气缸盖的发动机,以及设置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由于不能兼顾全Map的最优配气相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牺牲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它通过调整节气门开度进而调节进气量,能够使得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有较为理想的工况。
近年来,中置式VVT技术逐渐开始应用,相比传统VVT技术,中置式VVT系统响应程度更高,并且由于机油控制阀安装在相位器转子内部,距离相位器内部油腔更近,因而工作时油道中的机油压力损失也较小。不过,目前的中置式VVT技术中,VVT电磁阀安装座通常设计在正时罩盖上,正时罩盖再与气缸盖和气缸盖罩装配在一起,导致零部件较多,不利于发动机减重。
此外,正时罩盖、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一般通过螺栓紧固,结合面采用密封圈密封并涂胶,而在正时罩盖与气缸盖、气缸盖罩装配后,三者交界处也会形成T型区域。此时,由于T型区域是正时罩盖、气缸盖、气缸盖罩三者间结合部位,相关尺寸的制造公差势必会导致此部位出现安装面不齐、密封圈局部变形等问题,该部位往往需要涂密封胶进行二次密封。另外,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受热负荷、机械负荷等的影响,该部位也会产生形变和振动,进而增加漏油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气缸盖,以能够利于发动机减重,并能够降低漏油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缸盖,包括缸盖主体,以及与所述缸盖主体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所述正时罩盖位于所述缸盖主体的一端,且所述正时罩盖上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正时罩盖通过两侧的侧围与所述缸盖主体相连,且各所述侧围与所述缸盖主体之间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圆角过渡,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在5mm-1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上设有VVT电磁阀过孔与VVT电磁阀安装孔,且所述VVT电磁阀过孔中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并在所述VVT电磁阀过孔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的顶部具有位于中间的呈弧形的中部密封面,以及对称布置在所述中部密封面两侧的侧部密封面;
各侧的所述侧部密封面均包括与所述中部密封面相连的第一密封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正时罩盖的顶面之间的第二密封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面为倾斜布置的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面为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的曲率半径在20mm-25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正时罩盖上设有与所述缸盖主体中的排气凸轮轴承孔正对布置的凸轮轴承孔加工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轴承孔加工槽为圆弧槽,且所述凸轮轴承孔加工槽与所述正时罩盖的顶面相连的部位通过第二圆角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正时罩盖的外壁上设有工艺过孔,所述工艺过孔为盲孔,且所述工艺过孔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所述正时罩盖内侧的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和/或,所述正时罩盖与所述缸盖主体一体铸造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缸盖,通过设置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的正时罩盖与缸盖主体一体成型,而使得正时罩盖和VVT电磁阀安装座集成在气缸盖上,由此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有利于发动机减重,并且也能够避免产生T型区域,规避T型区漏油问题,而可降低发动机漏油风险。
此外,侧围与缸盖主体间过渡圆角的设置,可保证正时罩盖的结构强度与刚度。VVT电磁阀安装座上设置VVT电磁阀过孔,可使得VVT电磁阀安装座为整体式结构,相较于现有的分体式结构,能够提升零部件的集成化。而密封圈安装槽的设置,可利用密封圈保证正时腔内与外界间的隔离,VVT电磁阀安装座顶部的各密封面的设置,可保证气缸盖与气缸盖罩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第一密封面与顶面之间夹角角度的设置,不仅利于实现气缸盖罩密封圈与气缸盖之间的压紧,也利于气缸盖、气缸盖罩宽度方向的布置。第二密封面的曲率半径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和气缸盖罩密封圈紧密贴合,另一方面也利于增加加工刀具的稳定性和密封面的表面加工质量。而凸轮轴承孔加工槽的设置,利于排气凸轮轴承孔的加工成型,工艺过孔的设置也便于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的加工,以及正时链条导轨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气缸盖。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上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通过采用上述的气缸盖,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发动机重量,且也能够规避发动机T型区漏油问题,使得发动机造型更为美观,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气缸盖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盖主体;
2、正时罩盖;201、侧围;202、顶面;
3、VVT电磁阀安装座;301、VVT电磁阀过孔;302、密封圈安装槽;303、凸出部分;304、VVT电磁阀过孔;305、中部密封面;306、侧部密封面;3061、第一密封面;3062、第二密封面;
4、排气凸轮轴承孔;
5、凸轮轴承孔加工槽;
6、工艺过孔;
7、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气缸盖,如图1至图3中所示,该气缸盖包括缸盖主体1,以及与缸盖主体1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2,正时罩盖2位于缸盖主体1的一端,并且在正时罩盖2上也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3。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正时罩盖2可与缸盖主体1一体铸造成型,且在铸造成型时,一并在正时罩盖2上成型VVT电磁阀安装座3。此时,采用铸造成型工艺,可便于气缸盖的制造,且也具有成本低,产品品质易于保证等优点。不过,除了采用铸造工艺成型外,当然本实施例也可采用例如机加工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集成有正时罩盖2的气缸盖。
本实施例中,正时罩盖2内部形成正时腔,以容纳正时系统零部件,且正时罩盖2的外形可为随形于正时腔中的正时系统零部件设计。与此同时,在正时系统零部件设置在正时腔内时,正时罩盖2与正时系统零部件之间的安全间隙一般可设置为5mm。
而为了保证良好的铸造工艺性,通常正时罩盖2的基本壁厚,也即正时罩盖2大部分位置的壁厚可设置为4.5mm,此壁厚能够在保证正时系统零部件安装运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轻量化设计,以及使得气缸盖整体体积更小,为发动机整机布置提供便利。当然,根据具体设计需要,正时罩盖2的局部一般也会进行加厚或减薄处理,由此使得该位置的壁厚大于上述的4.5mm,或者是在4.5mm以下。
仍如图1中所示,具体结构上,正时罩盖2通过两侧的侧围201与缸盖主体1相连,并且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各侧围201与缸盖主体1之间的连接位置也通过第一圆角a过渡,该第一圆角a的半径可设置在5mm-10mm之间,以可使得该位置有着合适的壁厚,从而能够保证正时罩盖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及保证正时罩盖2和缸盖主体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达到提高一体成型的气缸盖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一圆角a的半径例如可采用5mm、6mm、8mm或10mm等数值。
此外,再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VVT电磁阀安装座3靠近正时罩盖2的一侧布置,并且在VVT电磁阀安装座3上设置有VVT电磁阀过孔301与VVT电磁阀安装孔304。该VVT电磁阀过孔301的设置,使得正时罩盖2上成型的VVT电磁阀安装座3为整体式结构,其相较于现有的分体式结构,也即VVT电磁阀安装座3一半在正时罩盖上,另一半在气缸盖罩上,能够进一步提升零部件的集成化,以利于减重和提高装配便利性。
为将正时腔与外界间隔离,以保证正时罩盖2密封的可靠性,本实施例在VVT电磁阀过孔301中也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302,并且为实现VVT电磁阀的可靠安装,在VVT电磁阀过孔3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VVT电磁阀安装孔304。上述VVT电磁阀安装孔304具体位于VVT电磁阀安装座3侧部的凸出部分303处,且各VVT电磁阀安装孔304通常采用螺纹孔,在VVT电磁阀安装时,即通过螺接至VVT电磁阀安装孔304中的螺栓实现VVT电磁阀的安装固定。
此时,通过设置凸出部分303以成型VVT电磁阀安装孔304,不仅利于VVT电磁阀安装孔304的布置,也能够保证VVT电磁阀安装孔304所处位置的结构强度,以提升VVT电磁阀安装的稳定性。而利用螺栓进行VVT电磁阀的安装固定,也有着连接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以及有利于后期VVT电磁阀维护维修等优势。
另外,在VVT电磁阀安装时,VVT电磁阀即通过VVT电磁阀过孔301与VVT结构中的其它部件传动连接。同时,VVT电磁阀O形密封圈也设置在密封圈安装槽302内,并随着VVT电磁阀的固定,起到所需的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VVT电磁阀过孔301两侧均设置有一个VVT电磁阀安装孔304。此外,位于VVT电磁阀过孔301两侧的VVT电磁阀安装孔304通常应设置为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各VVT电磁阀安装孔304的中心为通过气缸盖的顶部端面,以有利于VVT电磁阀的布置。
由于在与气缸盖罩装配时,VVT电磁阀安装座3的顶部将作为结合面,而与气缸盖罩抵接。因此,本实施例中,VVT电磁阀安装座3的顶部具有位于中间的呈弧形的中部密封面305,以及对称布置在中部密封面305两侧的侧部密封面306。其中,中部密封面305与侧部密封面306的宽度一般可设置为5mm-6mm,如此能够保证在与气缸盖罩连接时,VVT电磁阀安装座3的顶部与气缸盖罩密封圈之间有着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满足密封要求。而且,具体实施时,中部密封面305与侧部密封面306的宽度例如可为5mm、5.5mm或6mm,弧形的中部密封面305的尺寸通常可根据VVT电磁阀的直径确定。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各侧的侧部密封面306均包括与中部密封面305相连的第一密封面3061,以及连接在第一密封面3061和正时罩盖2的顶面202之间的第二密封面3062。上述顶面202也即气缸盖的顶部端面,并且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面3061具体为倾斜布置的平面,第二密封面3062则也为弧面,以能够经由该第二密封面3062形成顶面202和第一密封面3061之间的圆滑过渡连接。
对于以上倾斜布置的第一密封面3061,本实施例优选的可设置第一密封面3061与顶面202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在该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实现气缸盖罩密封圈与气缸盖之间的压紧,也利于气缸盖、气缸盖罩宽度方向的布置。而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夹角最优可采用45°,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夹角越大越不利于气缸盖罩密封圈与气缸盖之间的压紧,越小则越不利于气缸盖、气缸盖罩宽度方向的布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密封面3062的曲率半径可设置在20mm-25mm之间。在此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和气缸盖罩密封圈紧密贴合,另一方面其也有利于增加进行密封面加工的加工刀具刀杆直径,提高刀杆刚度与刀具的稳定性,同时也利于提升密封面的表面加工质量。具体实施例时,第二密封面3062的曲率半径例如可采用20mm、22mm或25mm等。
为利于排气凸轮轴承孔4的加工成型,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正时罩盖2上也设置有与缸盖主体1中的排气凸轮轴承孔4正对布置的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该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具体位于正时罩盖2的顶部,且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也为圆弧槽。而为避免产生尖角结构影响密封效果,本实施例进一步地也使得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与正时罩盖2的顶面202相连的部位通过第二圆角r过渡。具体实施时,该第二圆角r的半径例如可为5mm,以不仅可满足第二圆角r的设置需要,同时也能够避免带来过多的机加工工作量。
本实施例再结合图3所示,在正时罩盖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工艺过孔6,并且该工艺过程6为盲孔,在工艺过孔6的底部也设置有贯通至正时罩盖2内侧,也即贯通至正时腔内的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7。此时,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7用于正时腔内的正时链条导轨的安装,工艺过孔6的设置则便于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7的加工,同时也便于正时链条导轨安装螺栓的装配。而具体实施时,工艺过孔6的直径通常可由正时链条导轨安装螺栓的法兰直径确定,且其一般可设置为不小于18mm。
本实施例的气缸盖通过设置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3的正时罩盖2与缸盖主体1一体成型,而使得正时罩盖2和VVT电磁阀安装座3集成在气缸盖上,由此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利于提升发动机造型美观性,以及有利于发动机减重,同时,其也能够避免产生T型区域,规避T型区漏油问题,而可降低发动机的漏油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中即设有如上所述的气缸盖。同时,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则设置有上述的发动机。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及设置该发动机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气缸盖,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发动机重量,并且也能够规避发动机T型区漏油问题,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包括缸盖主体(1),以及与所述缸盖主体(1)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2),所述正时罩盖(2)位于所述缸盖主体(1)的一端,且所述正时罩盖(2)上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时罩盖(2)通过两侧的侧围(201)与所述缸盖主体(1)相连,且各所述侧围(201)与所述缸盖主体(1)之间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圆角(a),过渡,所述第一圆角(a)的半径在5mm-1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3)上设有VVT电磁阀过孔(301)与VVT电磁阀安装孔(304),且所述VVT电磁阀过孔(301)中设有密封圈安装槽(302),并在所述VVT电磁阀过孔(301)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孔(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3)的顶部具有位于中间的呈弧形的中部密封面(305),以及对称布置在所述中部密封面(305)两侧的侧部密封面(306);
各侧的所述侧部密封面(306)均包括与所述中部密封面(305)相连的第一密封面(306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和所述正时罩盖(2)的顶面(202)之间的第二密封面(3062),且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为倾斜布置的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面(3062)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与所述顶面(202)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3062)的曲率半径在20mm-2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时罩盖(2)上设有与所述缸盖主体(1)中的排气凸轮轴承孔(4)正对布置的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为圆弧槽,且所述凸轮轴承孔加工槽(5)与所述正时罩盖(2)的顶面(202)相连的部位通过第二圆角(r)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时罩盖(2)的外壁上设有工艺过孔(6),所述工艺过孔(6)为盲孔,且所述工艺过孔(6)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所述正时罩盖(2)内侧的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7);和/或,
所述正时罩盖(2)与所述缸盖主体(1)一体铸造成型。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上设置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2221002668.6U 2022-04-27 2022-04-27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Active CN217270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668.6U CN217270516U (zh) 2022-04-27 2022-04-27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668.6U CN217270516U (zh) 2022-04-27 2022-04-27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516U true CN21727051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2668.6U Active CN217270516U (zh) 2022-04-27 2022-04-27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8798B (zh) 具有集成气门系的气缸盖罩模块
CN217270516U (zh)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CN20374282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正时腔结构
US5511520A (en) Cylinder head construction
CN201273242Y (zh) 一种喷油器紧固结构
CN115217665A (zh) 气缸盖及发动机
CN210948931U (zh) 一种发动机正时室罩盖及发动机
JP3701239B2 (ja) 内燃機関
CN202250695U (zh) 双缸水冷连体式空气压缩机
CN213478519U (zh) 一种集成链条腔的发动机布置结构
CN202832840U (zh) 一种小型风冷柴油机的曲轴箱
CN212337466U (zh) 一种气缸体结构
CN209925101U (zh) 一种防止密封结构受热的平顶气缸盖结构
JPH0620937Y2 (ja) ロッカ−カバ−ガスケット
CN218934517U (zh) 一种相位调节器的定子结构
CN213392417U (zh) 一种集成式正时前罩壳总成
CN209385246U (zh) 一种与凸轮轴框架配合的密封圈防受热平顶气缸盖结构
CN211258860U (zh) 一种集成凸轮轴承盖的高压油泵座
CN212615063U (zh) 一种链条室罩盖、发动机及车辆
CN214997947U (zh) 一种防爆柴油机及其气阀室罩盖
CN214273819U (zh) 塑料气缸罩盖焊接结构
CN218760059U (zh) 一种凸轮轴、定位机构及正时装配系统和车辆
CN214303975U (zh) 一种小凸台具有调整垫片的气门挺柱
CN102733988A (zh) 通用小型汽油机箱体结构
CN217652831U (zh) 一种发动机正时链罩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