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7715U -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7715U
CN217227715U CN202220882463.5U CN202220882463U CN217227715U CN 217227715 U CN217227715 U CN 217227715U CN 202220882463 U CN202220882463 U CN 202220882463U CN 217227715 U CN217227715 U CN 217227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vertical
vertical section
support
fend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24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占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24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7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7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7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该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包括翼子板、轮罩边梁和翼子板支架,轮罩边梁包括竖向部;翼子板支架包括竖直段组件和连接组件,竖直段组件的上端部与连接组件的一端相连,竖直段组件与竖向部相连,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翼子板可拆卸地连接,翼子板的位置相对于翼子板支架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实现翼子板间隙面差的调整,保证翼子板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

Description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翼子板为汽车外饰面的一部分,翼子板的上侧与车前盖相接,如果翼子板间隙面差(即翼子板与车前盖之间间隙)不均,会影响汽车外观。
现有汽车结构中,由于翼子板通过翼子板支架固定在轮罩边梁顶部上,存在翼子板间隙面差无法调整或者不便调整的问题,同时现有的翼子板支架在汽车的翼子板部分碰撞到行人时,不会发生溃缩变形来消耗碰撞能量,无法对行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翼子板间隙面差的调整,保证翼子板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包括:
翼子板;
轮罩边梁,所述轮罩边梁包括竖向部;
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包括竖直段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竖直段组件的上端部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相连,所述竖直段组件与所述竖向部相连,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翼子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翼子板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翼子板支架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向部包括相连的竖直部和倾斜部;所述竖直段组件包括相连的竖直段和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倾斜部适配,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竖直部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翼子板支架位于所述翼子板和所述轮罩边梁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倾斜段、第三竖直段和横向设置的支架安装耳,所述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三竖直段和所述支架安装耳围成凹框,所述凹框的凹口背对所述翼子板;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下端与所述竖直段组件的上端部相连,所述支架安装耳与所述翼子板的上端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翼子板的上端具有横向设置的翼子板安装耳;所述翼子板安装耳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所述支架安装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翼子板安装耳和所述支架安装耳,将所述翼子板安装耳和所述支架安装耳固定;所述翼子板安装耳与所述紧固件之间存在供所述翼子板安装耳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节的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还包括隔音垫,所述隔音垫适配地嵌设在由所述翼子板和所述翼子板支架围成的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翼子板支架的后端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与所述隔音垫的后侧面粘结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竖直部之间设有多个焊接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翼子板支架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焊接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通过使翼子板支架的竖直段组件和轮罩边梁的竖向部相连,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竖直段组件和竖向部的相对位置,实现对翼子板支架在上下方向上的调节,并且由于翼子板与翼子板支架的连接组件是可拆卸连接的,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翼子板支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来对翼子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翼子板间隙面差在上下方向上的调整,保证翼子板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同时,由于翼子板的位置相对于翼子板支架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因此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对翼子板间隙面差进行调整,保证翼子板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上对翼子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翼子板间隙面差不同的调整需求,使翼子板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处于设计值范围内,保证汽车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中翼子板支架和轮罩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中翼子板支架和轮罩边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中翼子板、隔音垫和翼子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
翼子板1 翼子板安装耳101 第二通孔1011 轮罩边梁2 竖向部A
第一竖直部201 倾斜部202 第二竖直部203 翼子板支架3
竖直段组件B 第一竖直段301 第一倾斜段302 第二竖直段303
连接组件C 第二倾斜段304 第三竖直段305 支架安装耳306
第一通孔3061 螺母3062 固定耳307 焊接区308 焊接定位孔309
紧固件4 隔音垫5 垫圈6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包括翼子板1、轮罩边梁2和翼子板支架3。
翼子板1竖向设置;如图4所示,轮罩边梁2包括竖向部A;翼子板支架3包括竖直段组件B和连接组件C,竖直段组件B的上端部与连接组件C的一端相连,竖直段组件B与竖向部A相连,连接组件C的另一端与翼子板1可拆卸地连接,翼子板1的位置相对于翼子板支架3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翼子板支架3的竖直段组件B和轮罩边梁2的竖向部A相连,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竖直段组件B和竖向部A的相对位置,实现对翼子板支架3在上下方向上的调节,并且由于翼子板1与翼子板支架3的连接组件C是可拆卸连接的,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翼子板支架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来对翼子板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翼子板间隙面差在上下方向上的调整,保证翼子板1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同时,由于翼子板1的位置相对于翼子板支架3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因此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对翼子板间隙面差进行调整,保证翼子板1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上对翼子板1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翼子板间隙面差不同的调整需求,使翼子板1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处于设计值范围内,保证汽车的外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竖向部A包括相连的竖直部和倾斜部202;竖直段组件B包括相连的竖直段和第一倾斜段302;第一倾斜段302与倾斜部202适配,竖直段与竖直部焊接固定。
可选的,如图4所示,竖直部包括第一竖直部201和第二竖直部203,竖直段包括第一竖直段301和第二竖直段303,竖向部A包括自下向上相连的第一竖直部201、倾斜部202和第二竖直部203,也就是说,倾斜部20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一竖直部201的上端和第二竖直部203的下端连接;竖直段组件B包括自下向上相连的第一竖直段301、第一倾斜段302和第二竖直段303,也就是说,第一倾斜段30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一竖直段301的上端和第二竖直段303的下端连接;第一倾斜段302与倾斜部202适配,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焊接固定,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焊接固定。
由于第一倾斜段302与倾斜部202适配,从而在将翼子板支架3焊接在轮罩边梁2上之前,可以首先将第一倾斜段302和倾斜部202叠放在一起,从而可以方便快速地初步确定翼子板支架3与轮罩边梁2焊接固定在一起时的相对位置。由于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均为竖向设置,因此,在基于轮罩边梁2不动的情况下,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在进行层叠焊接时,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适当地调节翼子板支架3和轮罩边梁2之间的相对焊接位置,也即调节翼子板支架3与轮罩边梁2之间的焊接公差,再进行焊接固定,这样可以实现翼子板支架3上下和前后位置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调节翼子板支架3与轮罩边梁2之间焊接公差时,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组装完成后,翼子板1和车前盖之间缝隙的情况,对后续待组装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中的翼子板支架3与轮罩边梁2的焊接公差进行适当调整。另外,翼子板支架3与轮罩边梁2之间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效果更好,长时间使用后翼子板1也不容易出现位置滑移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翼子板支架3位于翼子板1和轮罩边梁2之间;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C包括自下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横向设置的支架安装耳306,也就是说,第三竖直段305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二倾斜段304的上端和支架安装耳306的一端连接;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支架安装耳306围成凹框,凹框的凹口背对翼子板1;第二倾斜段304的下端与第二竖直段303的上端相连,支架安装耳306与翼子板1的上端固定。翼子板支架3采用这样的形状设计,可以使翼子板支架3较容易地发生形变,当车辆的翼子板1部分碰撞到行人时,翼子板1受到的冲击力会传递给翼子板支架3,从而翼子板支架3可以通过溃缩形变来消耗碰撞能量,减少碰撞能量对行人造成的伤害,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第二倾斜段304的下端与竖直段组件B的上端部相连,支架安装耳306与翼子板1的上端固定,从而有利于使得翼子板1可以在水平方向内进行位置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竖直段301、第一倾斜段302、第二竖直段303、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支架安装耳306形成“弓”字形,从而使翼子板支架3既容易发生形变,在汽车的翼子板1部分撞击到行人时,可以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方便快速地定位翼子板1和轮罩边梁2的焊接位置的作用。
可选的,翼子板支架3为钣金冲压结构,厚度范围为0.7-1mm。翼子板支架3采用这样的厚度范围,一方面可以保证翼子板支架3的强度,使得翼子板支架3可以对翼子板1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使翼子板支架3的强度不会太高,从而当车辆的侧部或者侧前部碰撞到行人时,翼子板支架3可以发生变形,消耗碰撞能量,减小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翼子板1的上端具有横向设置的翼子板安装耳101;翼子板安装耳101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支架安装耳306上。采用这样的固定方式,一方面可以对翼子板1进行较好地固定,另一方面也便于在水平方向上对翼子板1的位置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还包括紧固件4,紧固件4穿过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支架安装耳306,将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支架安装耳306固定;翼子板安装耳101与紧固件4之间存在供翼子板安装耳101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节的间隙,从而可以在翼子板安装耳101和紧固件4之间的间隙范围之内,直接通过移动翼子板1对翼子板1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翼子板1的间隙面差处于设计值的范围之内。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图5所示,紧固件4为螺栓,支架安装耳306上设有第一通孔3061,支架安装耳306的下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062,螺母3062的螺孔与第一通孔3061轴向连通;翼子板安装耳101上设有第二通孔1011,第二通孔1011的孔径大于螺母3062的孔径;翼子板安装耳101位于支架安装耳306的上方,垫圈6设置在翼子板安装耳101的上侧,螺栓依次穿过垫圈6、第二通孔1011、第一通孔3061和螺母3062的螺孔且与螺母3062配合,以实现翼子板安装耳101与支架安装耳306之间的紧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通孔1011的孔径大于螺母3062的孔径,因此可以在水平方向内移动翼子板1对翼子板1的位置进行微调,例如左右或者前后移动调节,使翼子板1的间隙面差处于设计值的范围之内。垫圈6的设置用于压紧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支架安装耳306,使翼子板安装耳101与支架安装耳306可以固定地更加牢靠。
优选的,第二通孔1011为方孔,边长为11mm,第一通孔3061为圆孔,直径为7mm。螺母3062的横截面为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还包括隔音垫5,隔音垫5适配地嵌设在由翼子板1和翼子板支架3围成的空间中。隔音垫5用于阻挡车前方气流从翼子板1前部往后流入,避免气流进入车体内部使车体结构发生震动进而产生噪音的问题,达到NVH隔音降噪效果。另外,采用翼子板支架3来固定隔音垫5,而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安装隔音垫5的部件,有利于简化车辆的加工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6所示,翼子板支架3的后端设有固定耳307,固定耳307与隔音垫5的后侧面通过粘结固定。将固定耳307设置在翼子板支架3的后端,当气流从前侧吹向隔音垫5时,固定耳307可以对隔音垫5起到很好的支撑固定作用,隔音垫5与翼子板支架3之间不易脱落,固定效果好。具体地,隔音垫5可以通过胶带粘结固定,采用胶带固定隔音垫5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并且也便于对隔音垫5进行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竖直段与竖直部之间设有多个焊接区308。优选的,竖直段包括第一竖直段301和第二竖直段303,竖直部包括第一竖直部201和第二竖直部203,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之间以及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之间分别有多个焊接区308,从而使翼子板支架3和轮罩边梁2的焊接强度更高。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之间以及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之间均分别均设置两个焊接区3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翼子板支架3包括多个,多个翼子板支架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地布置。可以理解的是,翼子板支架3可以根据翼子板1的形状构造长度等特征设置多个,从而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如图1至图3和图6所示,翼子板支架3可以在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翼子板支架3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焊接定位孔309。可以理解的是,焊接定位孔309用于在焊接时对翼子板支架3进行定位,具体使用时,将焊接定位工装上的定位销插入焊接定位孔309中,然后根据已有翼子板1和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大小情况对焊接定位工装上的定位销在竖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翼子板支架3在竖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3所示,两个翼子板支架3上均设置有两个焊接定位孔309,焊接定位孔309均位于第一焊接区308的上方。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如图1至图6所示,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包括翼子板1、轮罩边梁2、翼子板支架3、紧固件4和隔音垫5。
翼子板1竖向设置;轮罩边梁2具有第一竖直部201、倾斜部202第二竖直部203,倾斜部20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一竖直部201的上端和第二竖直部203的下端连接;翼子板支架3的下部具有第一竖直段301、第一倾斜段302和第二竖直段303,第一倾斜段30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一竖直段301的上端和第二竖直段303的下端连接;翼子板支架3位于翼子板1和轮罩边梁2之间;第一竖直段301、第一倾斜段302和第二竖直段303分别与第一竖直部201、倾斜部202和第二竖直部203配合,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焊接固定,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焊接固定;翼子板支架3的上部包括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横向设置的支架安装耳306,第三竖直段305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二倾斜段304的上端和支架安装耳306的一端连接,使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支架安装耳306围成凹框,凹框的凹口背对翼子板1;第二倾斜段304的下端与第二竖直段303的上端相连,第一竖直段301、第一倾斜段302、第二竖直段303、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支架安装耳306形成“弓”字形。
紧固件4穿过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支架安装耳306,将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支架安装耳306固定;翼子板安装耳101与紧固件4之间存在供翼子板安装耳101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节的间隙,以使翼子板1的位置相对于翼子板支架3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第一竖直段301与第一竖直部201之间以及第二竖直段303与第二竖直部203之间分别有多个焊接区308。每个翼子板支架3上均设有两个焊接定位孔309。
隔音垫5适配地嵌设在由翼子板1和翼子板支架3围成的空间中,翼子板支架3的后端设有固定耳307,固定耳307与隔音垫5的后侧面通过粘结固定。
该具体例子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中的各功能部件与上文中对应的功能部件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该具体例子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通过使翼子板支架3的竖直段组件B和轮罩边梁2的竖向部A相连,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竖直段组件B和竖向部A的相对位置,实现对翼子板支架3在上下方向上的调节,并且由于翼子板1与翼子板支架3的连接组件C是可拆卸连接的,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翼子板支架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来对翼子板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翼子板间隙面差在上下方向上的调整,保证翼子板1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同时,由于翼子板1的位置相对于翼子板支架3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因此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对翼子板间隙面差进行调整,保证翼子板1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在设计值范围内。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上对翼子板1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翼子板间隙面差不同的调整需求,使翼子板1与车前盖之间的缝隙尺寸处于设计值范围内,保证汽车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1000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翼子板(1);
轮罩边梁(2),所述轮罩边梁(2)包括竖向部(A);
翼子板支架(3),所述翼子板支架(3)包括竖直段组件(B)和连接组件(C),所述竖直段组件(B)的上端部与所述连接组件(C)的一端相连,所述竖直段组件(B)与所述竖向部(A)相连,所述连接组件(C)的另一端与所述翼子板(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翼子板(1)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翼子板支架(3)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部(A)包括相连的竖直部和倾斜部(202);所述竖直段组件(B)包括相连的竖直段和第一倾斜段(302);所述第一倾斜段(302)与所述倾斜部(202)适配,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竖直部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支架(3)位于所述翼子板(1)和所述轮罩边梁(2)之间;所述连接组件(C)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倾斜段(304)、第三竖直段(305)和横向设置的支架安装耳(306),所述第二倾斜段(304)、所述第三竖直段(305)和所述支架安装耳(306)围成凹框,所述凹框的凹口背对所述翼子板(1);所述第二倾斜段(304)的下端与所述竖直段组件(B)的上端部相连,所述支架安装耳(306)与所述翼子板(1)的上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1)的上端具有横向设置的翼子板安装耳(101);所述翼子板安装耳(101)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所述支架安装耳(30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4),所述紧固件(4)穿过所述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所述支架安装耳(306),将所述翼子板安装耳(101)和所述支架安装耳(306)固定;所述翼子板安装耳(101)与所述紧固件(4)之间存在供所述翼子板安装耳(101)在水平方向上位置可调节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音垫(5),所述隔音垫(5)适配地嵌设在由所述翼子板(1)和所述翼子板支架(3)围成的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支架(3)的后端设有固定耳(307),所述固定耳(307)与所述隔音垫(5)的后侧面粘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竖直部之间设有多个焊接区(308)。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支架(3)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焊接定位孔(309)。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
CN202220882463.5U 2022-04-14 2022-04-14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7227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2463.5U CN217227715U (zh) 2022-04-14 2022-04-14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2463.5U CN217227715U (zh) 2022-04-14 2022-04-14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7715U true CN217227715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2463.5U Active CN217227715U (zh) 2022-04-14 2022-04-14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7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00956B1 (en)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 of automobile
KR101046170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JPH11208508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03237508A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US6155633A (en) Bumper-mounting structure for frame-mounted-body vehicle
JP322921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4742767B2 (ja) 車体前部構造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JP4880112B2 (ja) 自動車用フロントエンド
CN217227715U (zh) 汽车翼子板支架区域的结构及汽车
KR101328396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JP3788237B2 (ja) 車両前部の構造
JP485207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3254344B2 (ja) 自動車用グリルガード装置
CN214057187U (zh) 一种车门结构及汽车
JP3281310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KR100579954B1 (ko) 차량의 리어 범퍼 연결 구조
CN220009542U (zh) 横梁结构及车辆
KR100552180B1 (ko) 버스 리어바디의 필라부 범퍼 마운팅 구조
CN214138436U (zh) 一种汽车雨流槽支架
JP2000001150A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装置
JP4176207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取付構造
KR100275151B1 (ko) 프런트 범퍼 임팩트 빔의 취부구조_
JP3666070B2 (ja) フレーム付車両の車体構造
JP4657504B2 (ja) 前部車体構造
JP2024031348A (ja) 車載機器の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