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68031U -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68031U CN217168031U CN202123433362.4U CN202123433362U CN217168031U CN 217168031 U CN217168031 U CN 217168031U CN 202123433362 U CN202123433362 U CN 202123433362U CN 217168031 U CN217168031 U CN 217168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ipe
- wall
- bidirectional screw
- motor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涉及钢管抛光技术领域,改善在针对不同规格的钢管进行抛光时,钢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包括底座、钢管、固定座、第一双向螺杆、移动块和夹持框,所述夹持框内壁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夹块,两个所述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V型槽。本申请通过第一电机、第一双向螺杆、移动块和夹持框的设置,可调节两个夹持框的间距,以便针对不同长度的钢管两端进行夹持,提高钢管夹持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电机、第二双向螺杆、夹块和V型槽的设置,可对不同直径的钢管进行夹持,进一步提高钢管的夹持效果,提高抛光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管抛光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钢管由于其本身化学性能稳定、耐寒、耐热、耐压、耐腐蚀和耐火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管道领域。而在钢管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存在热轧、冷轧等制造工艺,因此钢管的内表面不可避免的形成分布不均匀的毛刺,从而致使钢管的内表面平整度较差。因此需要对钢管表面的毛刺进行处理。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因此可将抛光技术应用于钢管内壁,用于去除钢管内壁毛刺,从而使得钢管内壁表面平整、光亮。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用于固定钢管的夹持结构较为单一,在针对不同规格的钢管进行抛光时,钢管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影响抛光质量,因此,现在提出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在针对不同规格的钢管进行抛光时,钢管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本申请提供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包括底座和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钢管,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夹持框,所述夹持框内壁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夹块,两个所述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V型槽,所述钢管设在两个V型槽之间;
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靠近固定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钢管相平行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底部靠近钢管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与钢管同心的转杆,所述转杆靠近钢管的一端可拆卸式安装有抛光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钢管穿过两个夹持框,通过第一双向螺杆带动两个移动块相对或相反运动,将两个夹持框移动到钢管的两端,然后,通过第二双向螺杆带动两个夹块相互靠近,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夹持,提高钢管抛光时的稳定性,然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转杆转动,使转杆带动抛光轮转动,再启动电动推杆带动移动座向钢管靠近,使转杆带动抛光轮逐渐进入到钢管内,对钢管的内壁进行抛光,提高抛光质量。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双向螺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可带动第一双向螺杆转动,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双向螺杆转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顶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能够对移动块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的,所述夹持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向螺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可带动第二双向螺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夹持框内壁远离第二双向螺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双向螺杆相平行的导杆,所述夹块滑动套接在导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块移动时,在导杆的作用下,夹块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导杆能够对夹块起到导向限位作用。
可选的,所述移动座远离转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电机可带动转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顶板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能够提高移动座移动时的平滑性。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靠近抛光轮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套,所述转杆滑动贯穿在轴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套能够对转杆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转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抛光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第一电机、第一双向螺杆、移动块和夹持框的设置,可使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双向螺杆转动时,使第一双向螺杆带动两个移动块相对或相反运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框相互靠近或远离,调节两个夹持框的间距,以便针对不同长度的钢管两端进行夹持,提高钢管夹持时的稳定性,提高抛光质量;
2.本申请通过第二电机、第二双向螺杆、夹块和V型槽的设置,可使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双向螺杆转动,使两个夹块沿第二双向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调节两个夹块的间距,再配合V型槽的设计,可对不同直径的钢管进行夹持,且能够使钢管的轴心保持在同一位置,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钢管的夹持效果,提高抛光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夹持框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钢管;3、固定座;4、第一双向螺杆;5、移动块;6、夹持框;7、第二双向螺杆;8、夹块;9、V型槽;10、支撑柱;11、顶板;12、电动推杆;13、移动座;14、转杆;15、抛光轮;16、第一电机;17、限位槽;18、限位块;19、第二电机;20、导杆;21、第三电机;22、滑槽;23、滑块;24、支撑座;25、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3,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1上的钢管2,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双向螺杆4,第一双向螺杆4为水平布置,固定座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一双向螺杆4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16可带动第一双向螺杆4转动,第一双向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块5,移动块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夹持框6,在第一双向螺杆4转动时,两个移动块5会沿第一双向螺杆4的长度方向相对或相反运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框6相互靠近或远离,调节两个夹持框6的间距,以便针对不同长度的钢管2两端进行夹持,提高钢管2夹持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固定座3的内顶壁开设有限位槽17,限位槽17与第一双向螺杆4呈平行布置,移动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7内,通过限位槽17与限位块18的配合,能够对移动块5起到限位作用。
参照图4,夹持框6内壁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双向螺杆7,第二双向螺杆7为竖向布置,夹持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向螺杆7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电机19可带动第二双向螺杆7转动。第二双向螺杆7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夹块8,两个夹块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V型槽9,钢管2设在两个V型槽9之间,在第二双向螺杆7转动时,两个夹块8会沿第二双向螺杆7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再配合V型槽9的设计,可对不同直径的钢管2进行夹持,且能够使钢管2的轴心保持在同一位置,从而可提高钢管2的夹持效果。
参照图4,夹持框6内壁远离第二双向螺杆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双向螺杆7相平行的导杆20,夹块8滑动套接在导杆20上,导杆20能够对夹块8起到导向限位作用。
参照图1和图2,底座1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1,顶板11底部靠近固定座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钢管2相平行的电动推杆12,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座13,移动座13底部靠近钢管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与钢管2同心的转杆14,移动座13远离转杆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与转杆14固定连接,通过第三电机21可带动转杆14转动,转杆14靠近钢管2的一端可拆卸式安装有抛光轮15,在使用时,通过转杆14带动抛光轮15转动,启动电动推杆12带动移动座13向钢管2靠近,使转杆14带动抛光轮15逐渐进入到钢管2内,对钢管2的内壁进行抛光。通过更换抛光轮15可对不同直径的钢管2进行抛光。
参照图2和图3,顶板11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与电动推杆12呈水平布置,移动座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23,滑块23滑动连接在滑槽22内,通过滑槽22与滑块23的配合,能够提高移动座13移动时的平滑性。
参照图2和图3,底座1上表面靠近抛光轮1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4,支撑座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套25,转杆14滑动贯穿在轴套25内,轴套25能够对转杆14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转杆14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抛光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钢管2穿过两个夹持框6,启动第一电机16带动第一双向螺杆4转动,使第一双向螺杆4带动两个移动块5相对或相反运动,将两个夹持框6移动到钢管2的两端,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9带动第二双向螺杆7转动,使第二双向螺杆7带动两个夹块8相互靠近,对钢管2的两端进行夹持,提高钢管2抛光时的稳定性,然后,启动第三电机21带动转杆14转动,使转杆14带动抛光轮15转动,再启动电动推杆12带动移动座13向钢管2靠近,使转杆14带动抛光轮15逐渐进入到钢管2内,对钢管2的内壁进行抛光,提高抛光质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包括底座(1)和设在所述底座(1)上的钢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双向螺杆(4),所述第一双向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夹持框(6),所述夹持框(6)内壁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双向螺杆(7),所述第二双向螺杆(7)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夹块(8),两个所述夹块(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V型槽(9),所述钢管(2)设在两个V型槽(9)之间;
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靠近固定座(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钢管(2)相平行的电动推杆(12),所述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座(13),所述移动座(13)底部靠近钢管(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与钢管(2)同心的转杆(14),所述转杆(14)靠近钢管(2)的一端可拆卸式安装有抛光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一双向螺杆(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的内顶壁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移动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向螺杆(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框(6)内壁远离第二双向螺杆(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双向螺杆(7)相平行的导杆(20),所述夹块(8)滑动套接在导杆(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13)远离转杆(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1),所述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与转杆(1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内顶壁开设有滑槽(22),所述移动座(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滑动连接在滑槽(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靠近抛光轮(1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4),所述支撑座(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轴套(25),所述转杆(14)滑动贯穿在轴套(25)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33362.4U CN217168031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33362.4U CN217168031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68031U true CN217168031U (zh) | 2022-08-12 |
Family
ID=8273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33362.4U Active CN217168031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68031U (zh)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23433362.4U patent/CN2171680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32923B (zh) | 一种金属波纹管外壁除锈打磨机械 | |
CN112828697B (zh) | 一种可适应不同管径大小的管件打磨设备 | |
CN217224849U (zh) | 一种不锈钢板去毛刺设备 | |
CN201136118Y (zh) | 钢管砂带抛光机 | |
CN217168031U (zh) | 用于钢管内壁的抛光机 | |
CN211163441U (zh) | 一种钢管表面镀锌用抛光装置 | |
CN220007073U (zh) | 一种铝合金压铸件表面打磨装置 | |
CN219582378U (zh) | 一种方便打磨的不锈钢管道内壁打磨装置 | |
CN219521702U (zh) | 一种自动钢管抛光机 | |
CN217966544U (zh) |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抛光机 | |
CN217475660U (zh) | 一种缸筒内孔自动抛光研磨设备 | |
CN218194196U (zh) | 一种具有夹持固定功能的去毛刺辅助装置 | |
CN218984343U (zh) | 一种金属表面抛光处理用打磨设备 | |
CN219900279U (zh) | 一种沉没辊车削加工夹具 | |
CN219598998U (zh) | 一种门窗生产用的边框打磨装置 | |
CN220863472U (zh) | 一种气缸缸体打磨装置 | |
CN218875027U (zh) | 一种抛光机 | |
CN215903286U (zh) | 一种桥梁施工用的钢管除锈设备 | |
CN221455495U (zh) | 一种弧面抛光机 | |
CN220660458U (zh) | 一种超声波水表壳体抛光定位工装 | |
CN222095630U (zh) | 一种装配机构及手持和固定两用打磨机 | |
CN220881621U (zh) | 一种新型打磨装置 | |
CN221211192U (zh) | 一种金属弯管抛光加工机 | |
CN221936280U (zh) | 一种五金件打磨装置 | |
CN220372947U (zh) | 一种板材抛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