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4490U -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4490U
CN217124490U CN202221054505.2U CN202221054505U CN217124490U CN 217124490 U CN217124490 U CN 217124490U CN 202221054505 U CN202221054505 U CN 202221054505U CN 217124490 U CN217124490 U CN 217124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hell
duc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45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旺松
马健
付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45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4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4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4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风装置以及车辆,出风装置包括:进风风道组件,进风风道组件形成有进风口和进风风道,进风口位于进风风道的一端;出风风道组件,出风风道组件设置于进风风道组件的上方,出风风道组件形成有出风风道和出风口,出风风道的一端与进风风道的另一端相连通,出风口位于出风风道的另一端,出风风道组件相对进风风道组件可绕水平轴线和/或竖向轴线转动,以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无需在出风口处增加扇叶或扇叶圈,避免出风方向的调节受到扇叶或扇叶圈的空间限制,使出风方向可以更大角度的调节,而且也可以避免扇叶或扇叶圈对出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出风口处的出风量,这样出风装置的造型发挥空间大,可个性化设计。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车辆出风口调节吹风方向的操作方式多为通过控制拨钮来调节扇叶旋转,或在圆形出风口处翻转扇叶圈的方式来改变出风方向。
但是,扇叶或扇叶圈的旋转角度受壳体、拨钮和拨钮拨叉传动结构的空间限制,导致对出风方向调节有限制,而且扇叶或扇叶圈一般布置在出风区域,从而影响实际出风面积,另外,扇叶或扇叶圈的操作结构固定,这样会影响整体的造型设计,造型发挥空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出风装置,该出风口的出风装置可以避免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调节受到扇叶或扇叶圈的空间限制,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更大角度的调节,而且也可以避免扇叶或扇叶圈的遮挡对出风口的出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出风口处的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包括:进风风道组件,所述进风风道组件形成有进风口和进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出风风道组件,所述出风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的上方,所述出风风道组件形成有出风风道和出风口,所述出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另一端,所述出风风道组件相对所述进风风道组件可绕水平轴线和/或竖向轴线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无需在出风口处增加扇叶或扇叶圈来改变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从而可以避免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调节受到扇叶或扇叶圈的空间限制,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更大角度的调节,而且也可以避免扇叶或扇叶圈的遮挡对出风口的出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出风口处的出风量,另外,出风风道组件可以转动,这样对于出风装置的造型发挥空间大,可个性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和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壳和所述第二风道壳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壳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壳相对所述第二风道壳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一个转动,所述第二风道壳相对进风风道组件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另一个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二风道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底部和所述第二风道壳的顶部套设配合,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相配合,以允许所述第一风道壳绕竖向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弧形导向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能够以竖直方向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风道壳相对所述第二风道壳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弧形导向槽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壳和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风道壳设置有第三旋转配合部,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设置有第四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三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四旋转配合部中的一个为转轴,所述第三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四旋转配合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轴孔,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轴孔内,所述转轴的轴线为水平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成条形状,多个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道壳和第四风道壳,所述第三风道壳设置于所述第四风道壳的上方,所述第三风道壳和所述第四风道壳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四风道壳的底部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壳相对所述第三风道壳可绕水平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壳和所述第三风道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出风装置还包括:进风调节组件,所述进风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所述进风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风道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包括:控制件、传动组件和调节阀门,所述控制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上,所述调节阀门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调节阀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件为拨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拨轮连杆和曲柄连杆,所述拨轮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拨轮,所述拨轮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曲柄连杆的一端,所述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阀门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柄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调节阀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扣,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卡槽,所述卡扣配合在所述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道壳和第四风道壳,所述第三风道壳设置于所述第四风道壳的上方,所述第三风道壳和所述第四风道壳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四风道壳的底部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四风道壳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有第五旋转配合部,所述控制件设置有第六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五旋转配合部配合在所述第六旋转配合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第四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拨轮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曲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调节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出风装置;
10、进风风道组件;11、进风口;12、进风风道;13、第四旋转配合部;130、轴孔;14、第三风道壳;15、第四风道壳;150、凸台;151、第五旋转配合部;16、第二密封件;20、出风风道组件;21、出风风道;22、出风口;23、第一风道壳;230、第一旋转配合部;24、第二风道壳;240、第二旋转配合部;241、第三旋转配合部;25、第一密封件;30、进风调节组件;31、控制件;310、第六旋转配合部;32、传动组件;320、拨轮连杆;321、曲柄连杆;322、第一卡接部;323、球头;324、球头孔;33、调节阀门;330、第二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当出风装置1应用于车辆上时,出风装置1可以与车载空调器相连通,实现车载空调器的出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包括:进风风道组件10和出风风道组件20。进风风道组件10主要用于进风,进风风道组件10可以与风源连通,例如:可以与车辆的车载空调器连接,车载空调器换热后的风和车辆外部的新风可以通入到进风风道组件10,而出风风道组件20则主要用于出风,而且出风风道组件20与进风风道组件10相连通,如上,车载空调器换热后的风和车辆外部的新风通入到进风风道组件10后,可以继续通入到出风风道组件20,最终通过出风风道组件20释放到车辆内。
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风道组件10形成有进风口11和进风风道12,进风口11位于进风风道12的一端,出风风道组件20设置于进风风道组件10的上方,出风风道组件20形成有出风风道21和出风口22,出风风道21的一端与进风风道12的另一端相连通,出风口22位于出风风道21的另一端,也就是说,风源中的风会先通过进风风道12下方的进风口11通入到进风风道12,然后继续向上进入到出风风道21,最终通过上方的出风口22进行释放,这样设置,当出风装置1设置于车辆时,可以使出风装置1的整体结构更符合车辆的结构,而且也便于出风装置1与车载空调器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风道组件20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可绕水平轴线和/或竖向轴线转动,以改变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也就是说,出风风道组件20可以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进行竖向方向和/或水平方向的转动,可以理解地,水平方向的转动可以类似于左右摇头的动作,而竖向方向的转动可以类似于上下点头抬头的动作,当进风风道组件10固定不动,而出风风道组件20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时,出风风道组件20可以改变出风口22左右水平方向上出风方向,同理,当进风风道组件10固定不动,而出风风道组件20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进行竖向方向的转动时,出风风道组件20可以改变出风口22上下竖向方向上出风方向。
由此,通过出风风道组件20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可绕水平轴线和/或竖向轴线转动,可以调节出风口22左右水平方向和上下竖向方向的出风方向,如此,无需在出风口22处增加扇叶或扇叶圈来改变出风口22处的出风方向,从而可以避免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调节受到扇叶或扇叶圈的空间限制,使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可以更大角度的调节,而且也可以避免扇叶或扇叶圈的遮挡对出风口22的出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出风口22处的出风量,另外,出风风道组件20可以转动,这样对于出风装置1的造型发挥空间大,可个性化设计。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风道组件20包括: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第一风道壳23设置于第二风道壳24的上方,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共同限定出出风风道21,第一风道壳23形成有出风口22,第一风道壳23相对第二风道壳24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一个转动,第二风道壳24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另一个转动。
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共同限定出出风风道21,这样风进入到出风风道组件20后,就会进入到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之间的出风风道21,第一风道壳23设置于第二风道壳24的上方,而且第一风道壳23形成有出风口22,这样风会先通过第二风道壳24,然后再通过第一风道壳23的出风口22释放。第一风道壳23相对第二风道壳24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一个转动,而第二风道壳24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另一个转动,例如,第一风道壳23相对第二风道壳24绕竖向轴线转动,第二风道壳24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绕水平轴线转动,而第二风道壳24与第一风道壳23连接,这样就可以使第一风道壳23在改变出风口22左右水平方向上的出风方向时,可以同时改变出风口22上下竖向方向上的出风方向,使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更加广泛,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风道壳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旋转配合部230,第二风道壳2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旋转配合部240,第一风道壳23的底部和第二风道壳24的顶部套设配合,第二旋转配合部240与第一旋转配合部230相配合,以允许第一风道壳23绕竖向轴线转动。也就是说,在将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进行安装时,第一风道壳23的底部可以和第二风道壳24的顶部套设配合,从而可以使第二风道壳24顶部的第二旋转配合部240与第一风道壳23底部的第一旋转配合部230相配合,这样设置,第一风道壳23可以通过第一旋转配合部230与第二旋转配合部240的旋转配合相对第二风道壳24绕竖向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在左右水平方向的转动,调节出风口22左右水平方向的出风方向。
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旋转配合部230和第二旋转配合部240中的一个为弧形导向槽,第一旋转配合部230和第二旋转配合部240中的另一个为限位块,限位块和弧形导向槽配合,以使第一旋转配合部230和第二旋转配合部240能够以竖直方向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转动,其中,在第一风道壳23相对第二风道壳24转动时,限位块与弧形导向槽限位配合。例如:第一旋转配合部230为弧形导向槽,第二旋转配合部240为限位块,限位块配合在弧形导向槽内,这样第一风道壳23相对第二风道壳24转动时,第一旋转配合部230和第二旋转配合部240能够以竖直方向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转动,限位块会沿着弧形导向槽转动,从而实现在左右水平方向的转动,调节出风口22左右水平方向的出风方向,而且限位块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限位块与弧形导向槽限位配合,可以限定第一风道壳23在一定角度内转动,符合用户的吹风需求。另外,限位块可以设置成楔形结构,这样便于限位块配合于弧形导向槽内。
此外,如图2所示,出风风道组件2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5,第一密封件25设置于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之间,第一密封件25位于第一旋转配合部230的上方。在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5,第一密封件25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第一风道壳23相对第二风道壳24转动时,出风风道21内的风会从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之间的缝隙泄漏出,从而造成风量的损失。而第一密封件25位于第一旋转配合部230的上方,这样在第一风道壳23和第二风道壳24进行安装时,可以避免第一密封件25对第一旋转配合部230与第二旋转配合部240之间的配合产生干涉。第一密封件25可以为橡胶材质,通过压缩变形后可以防止气流外露。
当然,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风道壳24设置有第三旋转配合部241,进风风道组件10设置有第四旋转配合部13,第三旋转配合部241和第四旋转配合部13中的一个为转轴,第三旋转配合部241和第四旋转配合部13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轴孔130,转轴配合在轴孔130内,转轴的轴线为水平轴线。
例如:第三旋转配合部241为轴孔130,第四旋转配合部13设置有轴孔130,在第二风道壳24与进风风道组件10安装配合时,可以将转轴配合在轴孔130内,而且转轴的轴线为水平轴线,这样第二风道壳24可以通过第三旋转配合部241与第四旋转配合部13的旋转配合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绕水平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在上下竖向方向的转动,调节出风口22左右上下方向的出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旋转配合部241在相对第四旋转配合部13转动后,第二风道壳24与进风风道组件10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固定,而在需要旋转时,则驱动的力需要大于第二风道壳24与进风风道组件10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风道壳24相对进风风道组件1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出风口22为多个,多个出风口22均设置成条形状,多个出风口22间隔设置于第一风道壳23。设置有多个出风口22,并且将多个出风口22均设置成条形状,这样在保证风量的前提下,可以使出风口22的出风更好地作用于用户,而且这样可以增大出风面积,便于出风扩散,而多个出风口22间隔设置于第一风道壳23,而且多个出风口22均朝向一个方向,并且该方向可以尽可能地朝向用户的方向,这样便于对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整体调节。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风道组件10还包括:第三风道壳14和第四风道壳15,第三风道壳14设置于第四风道壳15的上方,第三风道壳14和第四风道壳15共同限定出进风风道12,第四风道壳15的底部形成有进风口11,第二风道壳24相对第三风道壳14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第三风道壳14和第四风道壳15共同限定出进风风道12,这样风进入到进风风道组件10后,就会进入到第三风道壳14和第四风道壳15之间的进风风道12,第三风道壳14设置于第四风道壳15的上方,而且第四风道壳15的底部形成有进风口11,这样风会先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第四风道壳15,然后再通入到第三风道壳14。第二风道壳24相对第三风道壳14可绕水平轴线转动,而第二风道壳24与第一风道壳23连接,这样第一风道壳23可以通过第二风道壳24相对第三风道壳14在竖向方向上的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在上下竖向方向上的转动,调节出风口22上下竖向方向的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进风风道组件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6,第二密封件16设置于第二风道壳24和第三风道壳14之间。在第二风道壳24和第三风道壳14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6,第二密封件16也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第二风道壳24相对第三风道壳14转动时,气流会从第二风道壳24和第三风道壳14之间的缝隙泄漏出,从而造成风量的损失。第二密封件16可以为PU材质(聚氨基甲酸酯),通过压缩变形后可以防止气流外露。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装置1还包括:进风调节组件30,进风调节组件30设置于进风风道组件10,进风调节组件30用于调节进风风道12的流量。在进风风道组件10处还设置有进风调节组件30,进风调节组件30可以用于调节进风风道12的流量,从而可以用户的需求调节出风口22的出风量,当然,进风调节组件30也可以打开和关闭进风风道12,从而实现出风装置1的打开和关闭。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调节组件30包括:控制件31、传动组件32和调节阀门33,控制件31可转动地设置于进风风道组件10上,调节阀门33设置于进风风道12内,传动组件32设置于控制件31和调节阀门33之间。将控制件31可转动地设置于进风风道组件10上,用户可以用手控制控制件31的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出风口22处的出风量,调节阀门33设置于进风风道12内,而且调节阀门33可以在进风风道12内转动,从而可以控制进风风道12内的风量,而传动组件32设置于控制件31和调节阀门33之间,具体来说,用户先转动控制件31,控制件31可以带动传动组件32运动,而传动组件32的运动又可以带动调节阀门33的转动,从而可以使调节阀门33在进风风道12内转动,调节进风风道12内的风量,而进风风道12与出风风道21相连通,从而可以控制出风口22处的出风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控制件31为拨轮,传动组件32包括:拨轮连杆320和曲柄连杆321,拨轮连杆320的一端铰接于拨轮,拨轮连杆320的另一端铰接于曲柄连杆321的一端,曲柄连杆321的另一端与调节阀门33相连接。将控制件31设置为拨轮,用户可以拨动拨轮,这样在操作时简单方便。拨轮连杆320的两端均设置有球头323,而拨轮和曲柄连杆321的一端均设置有球头孔324,拨轮连杆320两端的球头323分别与拨轮的球头孔324和曲柄连杆321一端的球头孔324过盈配合,也就是铰接配合,这样可以保证拨轮连杆320与拨轮,以及拨轮连杆320与曲柄连杆3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曲柄连杆321的另一端与调节阀门33相连接,这样曲柄连杆321的运动可以带动调节阀门33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进风风道12内的风量。
其中,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曲柄连杆3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22,调节阀门33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30,第一卡接部322和第二卡接部330中的一个为卡扣,第一卡接部322和第二卡接部330中的另一个为卡槽,卡扣配合在卡槽内。例如:第一卡接部322为卡扣,第二卡接部330卡槽,通过卡扣配合在卡槽内,可以使曲柄连杆321与调节阀门33的连接更加稳固,提升曲柄连杆321与调节阀门3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卡扣和卡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而且在安装时也简单方便。
除此之外,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四风道壳15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台150,凸台150设置有第五旋转配合部151,控制件31设置有第六旋转配合部310,第五旋转配合部151配合在第六旋转配合部310上。也就是说,在将第四风道壳15和控制件31进行安装时,可以使第六旋转配合部310与凸台150上的第五旋转配合部151相配合,这样设置,控制件31可以通过第五旋转配合部151与第六旋转配合部310的旋转配合相对凸台150转动,从而可以对调节阀门33进行控制,进而可以控制出风口22处的出风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旋转配合部151可以为卡扣,第六旋转配合部310可以为卡槽,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可以相对固定控制件31,使控制件31无法在轴向上运动,而控制件31可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出风装置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风道组件,所述进风风道组件形成有进风口和进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
出风风道组件,所述出风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的上方,所述出风风道组件形成有出风风道和出风口,所述出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另一端,所述出风风道组件相对所述进风风道组件可绕水平轴线和/或竖向轴线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壳和第二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壳和所述第二风道壳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壳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壳相对所述第二风道壳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一个转动,所述第二风道壳相对进风风道组件可绕水平轴线和竖向轴线中的另一个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二风道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底部和所述第二风道壳的顶部套设配合,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相配合,以允许所述第一风道壳绕竖向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弧形导向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部能够以竖直方向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风道壳相对所述第二风道壳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弧形导向槽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壳和所述第二风道壳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配合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壳设置有第三旋转配合部,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设置有第四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三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四旋转配合部中的一个为转轴,所述第三旋转配合部和所述第四旋转配合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轴孔,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轴孔内,所述转轴的轴线为水平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成条形状,多个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道壳和第四风道壳,所述第三风道壳设置于所述第四风道壳的上方,所述第三风道壳和所述第四风道壳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四风道壳的底部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壳相对所述第三风道壳可绕水平轴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壳和所述第三风道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调节组件,所述进风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所述进风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风道的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包括:控制件、传动组件和调节阀门,所述控制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上,所述调节阀门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调节阀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为拨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拨轮连杆和曲柄连杆,所述拨轮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拨轮,所述拨轮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曲柄连杆的一端,所述曲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阀门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调节阀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扣,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卡槽,所述卡扣配合在所述卡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风道壳和第四风道壳,所述第三风道壳设置于所述第四风道壳的上方,所述第三风道壳和所述第四风道壳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四风道壳的底部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四风道壳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有第五旋转配合部,所述控制件设置有第六旋转配合部,所述第五旋转配合部配合在所述第六旋转配合部上。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CN202221054505.2U 2022-04-29 2022-04-29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7124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4505.2U CN217124490U (zh) 2022-04-29 2022-04-29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4505.2U CN217124490U (zh) 2022-04-29 2022-04-29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4490U true CN217124490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5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4505.2U Active CN217124490U (zh) 2022-04-29 2022-04-29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44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114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可变推力方向的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8114A1 (zh) * 2022-10-26 2024-05-02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可变推力方向的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24490U (zh) 出风装置以及车辆
US6840852B2 (en) Air duct outlets with manual and automatic air stream direction control
CN104340007B (zh) 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
CN216424023U (zh) 窄型空调出风口
CN107116995A (zh) 一种多向平顺阻尼器及圆形空调出风口
CN207661212U (zh) 密封圈及密封组件
CN110549821A (zh) 出风口总成、扶手箱及车辆
CN206734017U (zh) 一种多向平顺阻尼器及圆形空调出风口
US11173770B2 (en) Register
CN209689021U (zh) 空调器
CN201476234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水平叶片与拨钮配合结构
JP2527559Y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ドア
CN210688646U (zh)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0680336U (zh) 出风口总成、扶手箱及车辆
KR102150641B1 (ko) 테프론 재질을 이용하여 감성을 향상시킨 차량용 송풍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858973B2 (ja) 車両用ルーバ
CN212529256U (zh) 一种出风口的风门配合结构
CN220764028U (zh) 车辆的出风口总成和车辆
JP3550738B2 (ja) 空気流路切替装置
CN113635744B (zh) 一种可调节的出风口结构及出风口总成
CN217396164U (zh) 车辆的出风装置和车辆
CN219243738U (zh) 空调器
CN220562514U (zh) 车载空调的出风组件
JP3603408B2 (ja) 空調装置
JPS60228751A (ja) 可変ベンチユリ型気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