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8713U -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8713U
CN217098713U CN202220069032.7U CN202220069032U CN217098713U CN 217098713 U CN217098713 U CN 217098713U CN 202220069032 U CN202220069032 U CN 202220069032U CN 217098713 U CN217098713 U CN 217098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lateral
plate
assembly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90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顺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eike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eike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eike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eike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90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8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8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8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设置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之间的模芯组件,模芯组件包括模芯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模芯座固定在后模组件上并具有一成型腔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的侧向开口;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外侧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并经模芯座的侧向开口插入成型腔的侧向成型板;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侧向成型板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安装座与前模组件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或侧向插入成型腔。适用性广,缩减了模具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中注塑模具用于塑料产品的成型。成型不同外表的柱形产品时,每种产品均需要固定的模具来制备,模具之间通用性差,开发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通用性好,能够有效的缩减模具开发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设置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之间的模芯组件,所述模芯组件包括模芯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所述模芯座固定在后模组件上并具有一成型腔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的侧向开口;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外侧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并经模芯座的侧向开口插入成型腔的侧向成型板;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所述侧向成型板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前模组件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或侧向插入成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成型板包括外框板和至少一个内板,所述外框板具有一个侧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内板插设于外框板的中空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侧向成型板卡接固定在安装座的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斜导孔,所述前模组件上设置有斜导柱,并通过斜导柱插设于安装座的斜导孔内实现斜导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为倾斜设置的斜导配合面,所述前模组件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座的外侧面相配合的斜导块,模具的合模使斜导块抵接在安装座的外侧面上并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座设置有二个成型腔;所述前模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前模板、第二前模板和第三前模板,所述第一前模板和第二前模板上设置有主流道,所述第三前模板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具有连通主流道的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分别连通二个成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一个分流板和二组流道组合组件,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二个侧向贯通的容纳槽、连通二个容纳槽的第一分流流道以及连通容纳槽和成型腔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分流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二组流道组合组件分别装配在分流板的二个容纳槽内,且每组流道组合组件均包括二个并排设置的组合块,二个组合块相拼接并共同组合形成第二分流流道,所述第二分流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流流道和连通孔。
进一步的,每组流道组合组件的组合块均与第二前模板形成斜导配合,所述第二前模板靠近或远离第三前模板而带动二个组合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块与第三前模板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组合块施加一侧向方向且向外的弹力。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上还开设有对应第一分流流道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顶出件,所述第二前模板上设置有对应弹性顶出件的抵压件。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分别在成型腔的左右两侧插入侧向成型板,用于成型产品,如此,可以更换不同的侧向成型板来满足不同产品的注塑成型,适用性广,且极大的缩减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模芯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外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分流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10、后模组件20和设置在前模组件10和后模组件20之间的模芯组件30,所述模芯组件30包括模芯座31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31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所述模芯座31固定在后模组件20上并具有一成型腔301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301的侧向开口311;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31外侧的安装座32和固定在安装座32上并经模芯座31的侧向开口311插入成型腔301的侧向成型板33;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所述侧向成型板33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3301;本具体实施例中,侧向成型板33上设置有圆弧形缺口331,二个侧向成型板33相拼接后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型过孔3301,用于成型产品。
所述安装座32与所述前模组件10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301或侧向插入成型腔301。即模具开模(后模组件20远离前模组件10)时,通过斜导配合结构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301,实现侧向脱芯。模具合模(后模组件20靠近前模组件10)时,通过斜导配合结构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301。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分别在成型腔301的左右两侧插入侧向成型板33,用于成型产品,如此,可以更换不同的侧向成型板33来满足不同产品的注塑成型,如本实施中二个侧向成型板33组合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型过孔3301,当需要成型不同的形状(如方形、六角形等)或不同尺寸(如更大直径的圆形)的成型过孔时,可以更换不同的侧向成型板33来满足,不需要对其它结构(如前模组件10、后模组件20、模芯座31以及安装座32等)进行更换;适用性广,且极大的缩减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向成型板33包括外框板3311和至少一个内板(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二个内板),所述外框板3311具有一个侧向贯通的中空腔体3312,所述内板插设于外框板3311的中空腔体3312内,在成型过孔3301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即不用更换外框板3311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内板,可以改变成型过孔3301的内壁形状,如将直线型的内壁改成内凹或外凸的弧形内壁等等。从而更好的适用不同的产品的成型。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侧向成型板33也可以是单独一块板材。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32上开设有卡槽322,所述侧向成型板33卡接固定在安装座32的卡槽322内,便于拆卸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32上开设有斜导孔321,所述前模组件10上设置有斜导柱,并通过斜导柱插设于安装座32的斜导孔321内实现斜导配合,结构简单。再具体的,为了使侧向成型组件能够更平稳的推入,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32的外侧面为倾斜设置的斜导配合面,所述前模组件10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座32的外侧面相配合的斜导块131,模具的合模使斜导块131抵接在安装座32的外侧面上并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如此,受力面积广,能够将侧向成型组件平稳的推入。
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座31设置有二个成型腔301;所述前模组件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前模板11、第二前模板12和第三前模板13,所述第一前模板11和第二前模板12上设置有主流道,所述第三前模板13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具有连通主流道的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分别连通二个成型腔301。注塑时,液体从第一前模板11的注胶口注入,经过主流道流入分流流道,再由分流流道分别流入二个成型腔301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一个分流板41和二组流道组合组件,所述分流板41上开设有二个侧向贯通的容纳槽413、连通二个容纳槽413的第一分流流道411以及连通容纳槽413和成型腔301的连通孔414;其中,第一分流流道411为开设于分流板41表面的槽体。二组流道组合组件分别装配在分流板41的二个容纳槽413内,且每组流道组合组件均包括二个并排设置的组合块42,二个组合块42相拼接并共同组合形成第二分流流道,所述第二分流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流流道411和连通孔414。即第一分流流道411和第二分流流道共同组成所述分流流道。
第一分流流道411直接对应主流道,经主流道流出的液体首先流入第一分流流道411,再由第一分流流道411分别流入二组流道组合组件内的第二分流流道,再由第二分流流道流出至连通孔414,直至到达成型腔301。如此设置,可以将每组流道组合组件的二个组合块42分开,从而可以将第二分流流道内的废料排出。
再具体的,每组流道组合组件的组合块42均与第二前模板12形成斜导配合,所述第二前模板12靠近或远离第三前模板13而带动二个组合块4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即模具合模时,第二前模板12靠近第三前模板13,并通过斜导配合结构带动二个组合块42相互靠近,最终组成第二分流流道;当模具开模时,第二前模板12远离第三前模板13,带动二个组合块42相互远离。如此,通过模具的开模和合模动作来实现同步带动,无需再额外操作。
再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块42与第三前模板13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组合块42施加一侧向方向且向外的弹力,即带动组合块42相互远离的弹力。开模时,弹性件对二个组合块42的分离具有辅助作用,分离效果更好。再具体的,组合块42的外端部连接有导杆44,所述导杆44穿出第三前模板13,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定义为第一弹簧43),所述第一弹簧43套接在导杆44上,第一弹簧43的外端抵接在导杆44的外端部,第一弹簧43的内端抵接在第三前模板13的外侧面。
同时,所述分流板41上还开设有对应第一分流流道411的通孔412,所述通孔412内设置有弹性顶出件,该弹性顶出件的设置,在开模后,能够将位于第一分流流道411内的废料顶出。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顶出件包括顶出件45和位于顶出件下方的弹簧(定义为第二弹簧,未示出),第二弹簧对顶出件45施加一个向前的弹力。合模时,第二前模板12上设置有抵压件,并通过抵压件将顶出件45压下,开模后,顶出件45失去抵压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顶出。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设置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之间的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组件包括模芯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所述模芯座固定在后模组件上并具有一成型腔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的侧向开口;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外侧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并经模芯座的侧向开口插入成型腔的侧向成型板;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所述侧向成型板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前模组件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或侧向插入成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成型板包括外框板和至少一个内板,所述外框板具有一个侧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内板插设于外框板的中空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侧向成型板卡接固定在安装座的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斜导孔,所述前模组件上设置有斜导柱,并通过斜导柱插设于安装座的斜导孔内实现斜导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为倾斜设置的斜导配合面,所述前模组件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座的外侧面相配合的斜导块,模具的合模使斜导块抵接在安装座的外侧面上并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座设置有二个成型腔;所述前模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前模板、第二前模板和第三前模板,所述第一前模板和第二前模板上设置有主流道,所述第三前模板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具有连通主流道的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分别连通二个成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一个分流板和二组流道组合组件,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二个侧向贯通的容纳槽、连通二个容纳槽的第一分流流道以及连通容纳槽和成型腔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分流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二组流道组合组件分别装配在分流板的二个容纳槽内,且每组流道组合组件均包括二个并排设置的组合块,二个组合块相拼接并共同组合形成第二分流流道,所述第二分流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流流道和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流道组合组件的组合块均与第二前模板形成斜导配合,所述第二前模板靠近或远离第三前模板而带动二个组合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块与第三前模板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组合块施加一侧向方向且向外的弹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上还开设有对应第一分流流道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顶出件,所述第二前模板上设置有对应弹性顶出件的抵压件。
CN202220069032.7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17098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9032.7U CN217098713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9032.7U CN217098713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8713U true CN217098713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9032.7U Active CN217098713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8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67115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and injection mold assembly
CN110142934B (zh) 一种三通管及其注塑模具和方法
AU2005294075A1 (en) Multiple-level stack mold apparatus
CN113510900A (zh) 一种模内快速成型的水桶注塑模具
CN217098713U (zh)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17098697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5703624U (zh) 层叠注塑模具
JP2002347085A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218366342U (zh) 一种注塑设备
CN215039799U (zh) 一种模内快速成型的水桶注塑模具
CN215550576U (zh) 用于制造医疗雾化器的模具
CN215703683U (zh) 一种成型质量好的扇叶注塑模具
CN213288625U (zh) 压铸机的废料取出机构
CN219213962U (zh) 齿形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20219506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余料清除结构总成
CN215283188U (zh) 汽车橡胶减震衬套模具
CN215703708U (zh) 一种双向注塑机成型模具
CN218429702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4419472U (zh) 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CN112976496B (zh) 一种高质量脱模的注射成型模具
CN216683195U (zh) 一种顶出机构及模具
CN214773622U (zh) 一种用于同步带轮的注塑模具
CN219466837U (zh) 一种按键成型模具
CN214239283U (zh) 一种车载音响面板注塑模具
CN220784728U (zh) 一种结构精简的二次顶出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