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660U - 电动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660U
CN217074660U CN202123452705.1U CN202123452705U CN217074660U CN 217074660 U CN217074660 U CN 217074660U CN 202123452705 U CN202123452705 U CN 202123452705U CN 217074660 U CN217074660 U CN 217074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spension
middle support
electric motorcyc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27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啟明
屠泽鹏
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27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形成有容纳空间并至少部分安装于车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包括前轮与后轮,用于带动电动摩托车移动;悬挂组件,悬挂组件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前悬架连接于车架前侧,前轮连接于前悬架上,后悬架连接于车架后侧,后轮连接于后悬架上;后悬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设置有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中撑,中撑通过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转动连接至后平叉;中撑位于后平叉下方,且中撑能使后轮离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中撑安装在后平叉上,提高左右安装点位精度,同时减小车架的重量。

Description

电动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传统摩托车中撑安装在车架上,会造成对车架精度控制点位增加,且左右安装点距离远尺寸精度控制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中撑安装在车架上,会造成对车架精度控制点位增加,且左右安装点距离远尺寸精度控制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可以将中撑安装在后平叉上,提高左右安装点位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形成有容纳空间并至少部分安装于车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包括前轮与后轮,用于带动电动摩托车移动;悬挂组件,悬挂组件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前悬架连接于车架前侧,前轮连接于前悬架上,后悬架连接于车架后侧,后轮连接于后悬架上;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用于带动前轮和/或后轮运行;鞍座组件,鞍座组件包括鞍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电源装置,用于提供电能;后悬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设置有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中撑,中撑通过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转动连接至后平叉;中撑位于后平叉下方,且中撑能使后轮离地。
进一步地,中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中撑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后轮落下;中撑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后轮抬起。
进一步地,后悬架上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连接于后悬架上,中撑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块锁定中撑。
进一步地,中撑上还设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于中撑上,弹簧另一端连接于后悬架上,弹簧具有带动中撑贴近后悬架的趋势,中撑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弹簧配合限位块锁定中撑。
进一步地,弹簧与后悬架的连接位置位于中撑转动中心的前侧。
进一步地,中撑的转动中心位于电动摩托车重心的后侧。
进一步地,中撑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呈平板状,支撑座用于抵接地面。
进一步地,中撑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一连接梁,第一支撑架连接于第一连接梁的一端,第二支撑架连接于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支点,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支点。
进一步地,后悬架尾部设有挡泥板结构。
进一步地,挡泥板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挡泥板骨架,且第一管一端连接于后悬架上,第一管另一端连接至挡泥板骨架上,第二管一端连接于后悬架上,第二管另一端连接至挡泥板骨架上,且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连接有第一钣金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中撑安装在后平叉上,提高左右安装点位精度,同时减小车架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摩托车的示意图。
图2为车架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后悬架的示意图。
图4为后悬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挡泥板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电动摩托车100,该电动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车轮组件13、悬挂组件14、鞍座组件15、照明组件16。为清楚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其中,车架11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车身覆盖件12形成有容纳空间且至少部分安装于车架11上。车轮组件13位于车架11下方,且车轮组件13连接至悬挂组件14,车轮组件13通过悬挂组件14安装至车架11上。车轮组件13包括前轮131与后轮132。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前轮131作为电动摩托车100的转向从动轮,后轮132作为电动摩托车100的驱动轮。悬挂组件14包括前悬架141与后悬架142,前悬架141安装于车架11前侧,且前轮131安装于前悬架141上,后悬架142安装于所述车架 11后侧,后轮132安装于后悬架142上。鞍座组件15包括鞍座151,鞍座 151安装于车架11上,鞍座151供驾驶员乘坐。照明组件16部分安装于车架11上,照明组件16用于提供照明和警示作用。
如图2至图6所示,车架11包括前架111、后架112和连接件113。后架112包括第三管1121c和第四管1122c,第三管1121c和第四管1122c位于车架11的尾部,且第三管1121c和第四管1122c位于车架11下方。
连接件113包括第一板1133a和第二板1133b,第一板1133a和第二板 1133b位于车架11的尾部,且第一板1133a和第二板1133b位于车架11和后悬架142之间。
参照图2至图6,后悬架142包括后平叉1421、中撑1422、挡泥板结构1423。后平叉1421连接于后架112后侧,且后轮132连接于后平叉1421上,中撑1422连接于后平叉1421下方,且中撑1422用于抬升电动摩托车100重心高度,并使后轮132离地,挡泥板结构1423用于连接挡泥板至后平叉1421 上方。
后平叉1421包括第三板1421a、第四板1421b以及第一连接梁1421c。第一连接梁1421c位于第三板1421a与第四板1421b之间,且第一连接梁 1421c基本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连接梁1421c的一端基本连接至第三板1421a的中心处,第一连接梁1421c的另一端基本连接至第四板1421b的中心处。第一连接梁1421c能提高后平叉1421刚性。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连接梁1421c的一端与第三板1421a焊接,第一连接梁1421c的另一端与第四板1421b焊接。第三板1421a转动连接于第一板1133a上,第四板1421b 转动连接于第二板1133b上,即后平叉1421转动连接于第一板1133a和第二板1133b上。且第三板1421a与第三管1121c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器1421d,第四板1421b与第四管1122c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器1421e。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减震器1421d的一端铰接于第三板1421a的尾部,第一减震器1421d 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管1121c。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减震器1421e的一端铰接于第四板1421b的尾部,第二减震器1421e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管1122c。第一减震器1421d与第二减震器1421e相同,第一减震器1421d和第二减震器1421e的拉伸范围限制后平叉1421转动范围。
中撑1422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中撑1422位于第一位置时,后轮132接触地面,且中撑1422靠近后平叉1421,当中撑1422位于第二位置时,后轮132远离地面,中撑1422支撑起电动摩托车100。
中撑1422包括第一支撑架1422a、第二支撑架1422b与第二连接梁1422c。第二连接梁1422c位于第一支撑架1422a与第二支撑架1422b之间,第二连接梁1422c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二连接梁1422c的一端基本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422a中心处,第二连接梁1422c的另一端基本连接于第二支撑架 1422b中心处。第二连接梁1422c提高第一支撑架1422a和第二支撑架1422b 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中撑1422的刚性。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连接梁1422c与第一支撑架1422a焊接,第二连接梁1422c与第二支撑架1422b焊接。第三板1421a上设有第一转动支点1421f,第四板1421b上设有第二转动支点1421g,第一转动支点1421f与第二转动支点1421g的连接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转动支点1421f与第二转动支点1421g均位于后平叉1421下侧。第一支撑架1422a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支点1421f上,第二支撑架1422b 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支点1421g上。传统的电动摩托车中,中撑位于电动摩托车重心后侧,即车架向后延伸并连接中撑,中撑支撑起电动摩托车后,使后轮离地。如图2所示,后架112还包括第一边管1121和第二边管1122。第一边管1121下方设有第十九板1422i,第二边管1122下方设有第二十板 1422j,第十九板1422i与第二十板1422j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梁1422k,中撑1422安装于第三连接梁1422k上。本实施例中,中撑1422安装于后平叉 1421上,中撑1422前后位置与传统摩托车的中撑1422前后位置基本一致。且本实施例的车架11减少连接中撑1422所需焊接的零件数量,降低车架11 的报废率。中撑1422安装于后平叉1421上能降低中撑1422的安装难度,变相提高车架11生产的工作效率。
中撑1422还包括支撑座1422d和缓冲块1422e。支撑座1422d位于第一支撑架1422a和第二支撑架1422b上,且支撑座1422d远离后平叉1421。支撑座1422d呈平板状,扩大中撑1422d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减小支撑座1422d 受到的压强,中撑1422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座1422d与地面抵接并支撑电动摩托车100。缓冲块1422e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1422a和第二支撑架1422b 上。缓冲块1422e具有弹性,中撑142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缓冲块1422e能避免中撑1422与后平叉1421的碰撞。
中撑1422还包括踏板1422f和限位块1422g。踏板1422f位于第一支撑架1422a上,第一支撑架1422a位于电动摩托车100左侧,且踏板1422f可向外延伸。驾驶员通过足部踩踏踏板1422f,使中撑1422转动,支撑座1422d 接触地面,且同时通过手部向后拉动电动摩托车100,以支撑座1422d为转动中心带动电动摩托车100转动。限位块1422g设于第三板1421a和第四板 1421b上,且限位块1422g位于第一转动支点1421f和第二转动支点1421g 的前侧,限位块1422g能限制中撑1422的转动范围。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限位块1422g焊接于第三板1421a和第四板1421b上。中撑142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中,中撑1422绕第一转动支点1421f和第二转动支点1421g 进行周向转动,由于中撑1422位于后平叉1421下方,支撑座1422d向下移动,支撑座1422d也向前移动。支撑座1422d移动至最下方位置后,即支撑座1422d接触地面后,中撑1422继续朝前方转动直至第二位置,限位块1422g 接触并抵接第一支撑架1422a和第二支撑架1422b,阻止中撑1422的转动,从而维持中撑1422第二位置的状态。中撑1422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座 1422d抵接地面,电动摩托车100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于限位块1422g对中撑1422的限位作用,中撑1422不受外力作用情况下,相对电动摩托车100 静止。
中撑1422还包括弹簧1422h,弹簧1422h连接于后平叉1421与中撑 1422之间。中撑142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弹簧1422h处于自然状态,弹簧 1422h辅助限位块1422g限制中撑1422的位置。中撑142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即支撑座1422d最靠近后平叉1421的位置时,弹簧1422h处于自然状态,弹簧1422h限制中撑1422的转动,使中撑1422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时,贴合于后平叉1421下侧。
参照图3、图4和图6,挡泥板结构1423安装于后平叉1421尾部,即挡泥板结构1423安装于第三板1421a或第四板1421b上。挡泥板结构1423包括第一管1423a、第二管1423b、第一钣金件1423c和挡泥板骨架1423d。第三板1421a上设有第三安装位置1421h以及第四安装位置1421i,或第四板1421b上设有第三安装位置1421h以及第四安装位置1421i。第一管1423a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位置1421h上,第二管1423b转动连接于第四安装位置 1421i上,且第一管1423a能绕第三安装位置1421h转动,第二管1423b能绕第四安装位置1421i转动。第一管1423a与第二管1423b平行设置,第一钣金件1423c位于第一管1423a与第二管1423b之间,第一钣金件1423c的一侧与第一管1423a连接,第一钣金件1423c的另一侧与第二管1423b连接。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钣金件1423c的一侧焊接于第一管1423a上,第一钣金件1423c的另一侧焊接于第二管1423b上。挡泥板骨架1423d位于第一钣金件1423c的上方,挡泥板骨架1423d连接于第一管1423a的上端,挡泥板骨架1423d连接于第二管1423b的上端。挡泥板骨架1423d用于安装挡泥板。传统的摩托车中,后平叉上具有三处安装位置与挡泥板结构连接,且三处安装位置呈三角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位置1421h、第四安装位置 1421i和第一钣金件1423c呈抽象的三角结构,提高挡泥板结构1423的刚性,并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挡泥板结构1423受挤压情况下,第一管 1423a或第二管1423b受压趋于围绕第三安装位置1421h或第四安装位置 1421i转动,施于第一管1423a或第二管1423b上的压力通过力传递原理施加至第一钣金件1423c上,施加于第一管1423a或第二管1423b上的压力传递至第一钣金件1423c上后,其压力方向垂直于第一管1423a和第二管1423b。第一钣金件1423c钣金与第一管1423a的连接长度长于第一钣金件1423c的宽度,第一钣金件1423c钣金与第二管1423b的连接长度长于第一钣金件 1423c的宽度,针对垂直于钢管的压力,第一钣金件1423c具有强抗变性。
现有技术中,中撑连接于车架上,导致车架结构臃肿,报废率高,且挡泥板结构安装于后平叉上需要占用三个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中撑1422连接于后平叉1421上,有利于车架11轻量化的实现,降低材料成本,降低车架11的报废率,提高车架11的生产效率,且挡泥板结构1423安装于后平叉1421上占用二个安装位置,降低后平叉1421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形成有容纳空间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前轮与后轮,用于带动所述电动摩托车移动;
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所述前悬架连接于所述车架前侧,所述前轮连接于所述前悬架上,所述后悬架连接于所述车架后侧,所述后轮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前轮和/或所述后轮运行;
鞍座组件,所述鞍座组件包括鞍座;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电源装置,用于提供电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悬架包括:
后平叉,所述后平叉设置有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
中撑,所述中撑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支点和所述第二转动支点转动连接至所述后平叉;
所述中撑位于所述后平叉下方,且所述中撑能使所述后轮离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后轮落下;
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轮抬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锁定所述中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上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撑上,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弹簧具有带动所述中撑贴近所述后悬架的趋势,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簧配合所述限位块锁定所述中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所述后悬架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中撑转动中心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电动摩托车重心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平板状,所述支撑座用于抵接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支点,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支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尾部设有挡泥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挡泥板骨架,且所述第一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第一管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挡泥板骨架上,第二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第二管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挡泥板骨架上,且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连接有第一钣金件。
CN202123452705.1U 2021-12-30 2021-12-30 电动摩托车 Active CN217074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2705.1U CN217074660U (zh) 2021-12-30 2021-12-30 电动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2705.1U CN217074660U (zh) 2021-12-30 2021-12-30 电动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660U true CN217074660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2705.1U Active CN217074660U (zh) 2021-12-30 2021-12-30 电动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74660U (zh) 电动摩托车
CN103129666B (zh)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636818A (zh) 护罩的支承结构及组装方法
JP4146552B2 (ja) 車両用スタビライザ取付構造
JP2999331B2 (ja) 自動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CN21789242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结构
KR100192419B1 (ko) 태양광자동차의 리어서스펜션용 쇽업소바의 설치구조
JP4808164B2 (ja) カウリング取付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114013507A (zh) 一种非框式型材铸造的铝前副车架
CN111216796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
JP5320194B2 (ja) スイング式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懸架装置
CN218343598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一体化压铸副车架结构
CN216660159U (zh) 电动摩托车
JP4595799B2 (ja) アーム部材の取り付け装置
CN211055299U (zh) 一种车架
JP2006027316A (ja) 作業車両
JPH038318B2 (zh)
JPH0784190B2 (ja) 自動二輪車等の車両におけるフレ−ム構造
CN217260495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212555724U (zh) 一种空气悬架导向臂的固定组件
CN218967096U (zh) 电动摩托车
CN214930385U (zh) 一种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连接结构
CN116278507A (zh) 一种车辆悬挂系统
CN218316091U (zh) 一种驱动桥桥壳总成与车架总成的连接结构
CN21367701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