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2077U - 定位治具 - Google Patents

定位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2077U
CN217072077U CN202123290645.8U CN202123290645U CN217072077U CN 217072077 U CN217072077 U CN 217072077U CN 202123290645 U CN202123290645 U CN 202123290645U CN 217072077 U CN217072077 U CN 217072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lamping
piece
assembl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06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向阳
张兴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06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2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2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2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治具,包括: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相邻两侧;第二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另一相邻两侧;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工件转动;及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不易碰刮伤工件,且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定位效率。

Description

定位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夹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工件的加工生成过程中,通过人工送料至加工设备处,以便加工设备加工该工件。
工件加工前,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通常的定位方式是,产品放在工作台上,先将产品相邻两侧抵持工作台的固定边,然后另一个相邻两侧通过某一部件靠近并夹持,然而通过这种方式固定产品后,若产品需要旋转一定角度或者放反,则需要旋转工作台以让工件旋转一定的角度或者旋转至正确的方向。然而,在旋转工作台时,由于固定边的存在,会导致在旋转时工件与固定边干涉,从而碰刮伤产品。进而影响定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治具,以解决上述的易碰刮伤产品及定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治具,包括: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相邻两侧;第二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另一相邻两侧;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工件转动;及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一抵推件及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一抵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抵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推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运动,并驱动所述第二抵推件带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三侧,所述第一侧到所述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侧到所述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异于所述工件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异于所述工件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背离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用于给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导向;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背离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用于给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第一夹持件,穿过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所述相邻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一检测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是否承载所述工件,和/或第二检测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正反朝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另一所述工件;第三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及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承载件及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中,由于具有第二驱动组件,因此当工件方向放反或者其他需要调整方向的时候,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相互远离,第一驱动组件再驱动承载台旋转进而让工件转到所需要的方向,因此不会造成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对工件的干涉进而碰刮伤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定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治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承载件、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承载件、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定位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定位治具 100
第一承载件 10
第二承载件 11
第一定位机构 20
第一夹持组件 21
第一滑动件 211
第一夹持件 212
第一固定件 22
第一滑轨 23
第二定位机构 30
第二夹持组件 31
第二滑动件 311
第二夹持件 312
第二固定件 32
第二滑轨 33
第二驱动组件 40
第二驱动件 41
中心轴线 411
第一宽度值 412
第二宽度值 413
第一抵推件 42
第一间隙 421
连接部 422
调节部 423
第二抵推件 43
第二间隙 431
第一弹性件 50
第二弹性件 60
第一检测件 70
第二检测件 71
第一驱动组件 80
承载平台 81
支撑件 82
第一驱动件 83
第三驱动组件 90
第三滑轨 91
第一连接件 92
第二连接件 93
第三驱动件 94
工件 200
第一侧 201
第二侧 202
第三侧 203
第四侧 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治具,包括: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相邻两侧;第二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另一相邻两侧;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工件转动;及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中,由于具有第二驱动组件,因此当工件方向放反或者其他需要调整方向的时候,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相互远离,第一驱动组件再驱动承载台旋转进而让工件转到所需要的方向,因此不会造成第一夹持组件及第二夹持组件对工件的干涉进而碰刮伤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定位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治具100,用于夹持定位工件200,以便外部加工设备准确加工工件200或机械手准确抓取工件200。定位治具100包括第一承载件10、第一定位机构20、第二定位机构30、第一驱动组件80、第二驱动组件40、第一弹性件50和第二弹性件60。
请参阅图2,工件200包括第一侧201、第二侧202、第三侧203和第四侧204,第一侧201和第三侧203相对设置,第一侧201和第三侧20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第二侧202和第四侧204。示例性的,工件20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壳、手机中框、手机前盖、后盖或中板等。第一承载件10用于承载工件200。第一定位机构2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1,第一夹持组件21滑动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第一夹持组件21用于夹持第一承载件10所承载工件200的相邻两侧,即第一夹持组件21用于夹持工件200的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
第二定位机构30包括第二夹持组件31,第二夹持组件31滑动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且第二夹持组件31与第一夹持组件21相对设置,第二夹持组件31用于夹持第一承载件10所承载的工件200的另一相邻两侧,即第二夹持组件31用于夹持工件200的第三侧203和第四侧204。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31相配合,以稳定夹持工件200并定位工件200。
第一驱动组件80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用于带动第一承载件10转动进而带动工件200转动,以调整工件200的朝向。
第二驱动组件40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机构20及第二定位机构30,第二驱动组件40用于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靠近或远离工件200。
第一弹性件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第一弹性件5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组件21。第二弹性件6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第二弹性件6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组件31,在第一夹持组件21与第一承载件1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50,以及在第二夹持组件31与第一承载件10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60,可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与工件200浮动接触,进一步减小与工件200接触时对工件200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0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60的弹性系数。当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远离时,第一夹持组件21挤压第一弹性件50,第二夹持组件31挤压第二弹性件60,待工件200放置于第一承载件10上,第一弹性件50和第二弹性件60提供反作用弹力以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靠近,由于第一弹性件50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60的弹性系数,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1先与工件200的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接触并形成定位基准,第二夹持组件31后与工件200的第三侧203和第四侧204接触,并推动工件200朝向第一夹持组件21移动,即第二夹持组件31推动工件200朝向定位基准方向移动,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31相配合稳定夹持工件200于第一承载件10上。
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驱动组件40包括第二驱动件41、第一抵推件42及第二抵推件43。第一抵推件42设于第二驱动件41及第一夹持组件21之间,第一抵推件4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41,且第一抵推件42与第一夹持组件21形成一第一间隙421。第二抵推件43与第一抵推件42间隔设置,且第二抵推件43设于第二驱动件41及第二夹持组件31之间,第二抵推件43连接于第二驱动件41,并与第二夹持组件31形成一第二间隙431。第二驱动组件40通过第二驱动件41驱动第一抵推件42带动第一夹持组件21运动,并驱动第二抵推件43带动第二夹持组件31运动,以使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靠近或远离工件200。示例性的,第二驱动件41为二爪气缸或者四爪气缸。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41具有一中心轴线411,工件200的第一侧201到中心轴线411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宽度值412,工件200的第三侧203到中心轴线411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宽度值413,第一宽度值412大于第二宽度值413,使得当外部加工设备对被夹持的工件200完成加工后,第二驱动件41先通过第二抵推件43推动第二夹持组件31远离工件200运动,后通过第二抵推件43推动第一夹持组件21远离工件200运动,以使第二夹持组件31先与第三侧203和第四侧204脱离,此时第一夹持组件21仍与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接触形成定位基准,因此不会使工件200发生晃动或偏移定位位置,然后第一夹持组件21再与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脱离,以使机械手准确抓取该工件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推件42和第二抵推件43均包括连接部422和调节部423,连接部42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41的输出端,调节部423螺纹连接于连接部422,一调节部423与第一夹持组件21形成第一间隙421,另一调节部423与第二夹持组件31形成第二间隙431,转动调节部423以调整第一间隙421或第二间隙431的大小。
请参阅图4,第一定位机构2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22,第一固定件22设于第一承载件10异于工件200的一侧,且与第一夹持组件21相对设置,第一固定件22和第一夹持组件21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50的两端,以使第一弹性件50带动第一夹持组件21朝向工件200的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移动。第二定位机构3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32设于第一承载件10异于工件200的一侧,且与第二夹持组件31相对设置,第二固定件32和第二夹持组件31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60的两端,以使第二弹性件60带动第二夹持组件31朝向工件200的第三侧203和第四侧204移动。第一固定件22及第二固定件32分别作为第一弹性件50及第二弹性件60的固定基准块,使得第一弹性件50及第二弹性件60不至于在弹力的作用下移动,而只是抵推在第一固定件22及第二固定件3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0及第二弹性件6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承载件10背离工件200的一侧的凹槽内。
第一定位机构20还包括第一滑轨23,第一滑轨23设于第一承载件10背离工件200的一侧,第一夹持组件2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23,第一滑轨23用于给第一夹持组件21导向,以使第一夹持组件21准确夹持于工件200的第一侧201和第二侧202。第二定位机构30还包括第二滑轨33,第二滑轨33设于第一承载件10背离工件200的一侧,且第二滑轨33与第一滑轨23间隔设置,第二夹持组件3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33,第二滑轨33用于给第二夹持组件31导向,以使第二夹持组件31准确夹持于工件200的第三侧203和第四侧204。
第一夹持组件21包括第一滑动件211和第一夹持件212,第一滑动件211的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23,第一滑动件211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一弹性件50。第一夹持件212穿过第一承载件10,第一夹持件21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件211,第一夹持件212的另一端用于夹持工件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211和第一夹持件212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第一夹持件212用于夹持工件200的第一侧201,另一第一夹持件212用于夹持工件200的第二侧202。示例性的,由于第一承载件10的结构空间有限,为节省定位治具100的空间,其中一第一夹持件212为连杆,即长板状,而与该第一夹持件212所对应的连接部422可不连接调节部423。
第二夹持组件31包括第二滑动件311和第二夹持件312,第二滑动件311与第一滑动件211间隔设置,第二滑动件311的一侧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33,第二滑动件311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弹性件60。第二夹持件312穿过第一承载件10,第二夹持件31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动件311,第二夹持件312的另一端用于夹持工件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件311和第二夹持件312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第二夹持件312用于夹持工件200的第三侧203,另一第二夹持件312用于夹持工件200的第四侧204。
请继续参阅图1,定位治具100还包括第一检测件70和第二检测件71,第一检测件70穿设于第一承载件10,且靠近第二夹持组件31,第一检测件70用于检测第一承载件10是否承载工件200,以便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31准确夹持第一承载件10所承载的工件200。第二检测件71穿设于第一承载件10,且第二检测件71与第一检测件70间隔设置,工件200的相对两端的结构不同,若工件200放置于第一承载件10的朝向不符合预设朝向,则加工设备加工定位治具100所夹持的工件200时,使得加工位置偏离预设加工位置,从而使得工件200及加工设备损坏,第二检测件71用于检测工件200的正反朝向或角度,以便调整第一承载件10所承载的工件200的朝向,从而使工件200符合预设朝向,进而便于加工设备准确加工该工件200的待加工位置。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80包括承载平台81、支撑件82和第一驱动件83。承载平台81连接于第二驱动件41背离第一承载件10的一侧,承载平台81用于承载第二驱动件41。支撑件82的一端连接于承载平台81,支撑件8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支撑件82用于支撑第一承载件10。第一驱动件83连接于承载平台81背离第二驱动件41的一侧,当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31夹持工件200于第一承载件10上时,第二检测件71检测所夹持的工件200的朝向与预设朝向相反,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远离工件200,第一驱动件83带动承载平台81转动,以调整第一承载件10上所承载的工件200的朝向,从而使工件200符合预设朝向。
定位治具100还包括第二承载件11和第三驱动组件90。第二承载件11与第一承载件10间隔设置,第二承载件11用于承载另一工件200。第三驱动组件90连接第一承载件10及第二承载件11,用于调节第一承载件10及第二承载件1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第一承载件10所承载的工件200和第二承载件11所承载的工件200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第三驱动组件90包括第三滑轨91、第一连接件92、第二连接件93和第三驱动件94。第三滑轨91设于第一承载件10的相对两侧,且第三滑轨9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件9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承载件10所对应的第一驱动件83,第一连接件9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91。第二连接件9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承载件11所对应的第一驱动件83,第二连接件9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91。第三驱动件94连接于第一连接件92和第二连接件93,第三驱动件94驱动第一连接件92和第二连接件93沿第三滑轨91相对或相背运动,以调整第一承载件10所承载的工件200和第二承载件11所承载的工件20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
本实施例的定位过程为:第二驱动组件40先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远离工件200,再将工件200放置于第一承载件10上,然后第二驱动组件4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靠近工件200,以完成工件200的定位。
在需要调整工件200的角度或者因工件200的位置放反后,第二驱动组件40先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1及第二夹持组件31相互远离工件200,此时工件200与第一夹持组件21以及第二夹持组件3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第一驱动组件80驱动第一承载件10旋转以带动工件200旋转,因此可防止工件200与第一夹持组件21,或工件200与第二夹持组件31进行硬碰干涉进而碰刮伤工件200。
以上已经出于说明的目的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但并不意图是穷举的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形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最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使本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具有各种适合于预期的特定用途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
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相邻两侧;
第二定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另一相邻两侧;
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承载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工件转动;及
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件、第一抵推件及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一抵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抵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推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运动,并驱动所述第二抵推件带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三侧,所述第一侧到所述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侧到所述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异于所述工件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一端;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异于所述工件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背离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用于给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导向;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背离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用于给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导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
第一夹持件,穿过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所述相邻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
第一检测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是否承载所述工件,和/或
第二检测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正反朝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
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另一所述工件;
第三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件及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承载件及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的距离。
CN202123290645.8U 2021-12-25 2021-12-25 定位治具 Active CN217072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0645.8U CN217072077U (zh) 2021-12-25 2021-12-25 定位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0645.8U CN217072077U (zh) 2021-12-25 2021-12-25 定位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2077U true CN217072077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1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0645.8U Active CN217072077U (zh) 2021-12-25 2021-12-25 定位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2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81039U (zh) 一种便于装夹的夹具装置
JP2009220262A (ja) 板材の加工装置
CN111015541A (zh) 定位装置
JPH11300562A (ja) ワークバイス及びワークバイスの丸棒用ワーク受台
CN217072077U (zh) 定位治具
CN211805995U (zh) 翻转定位装置
US5149072A (en) Sheet workpiece positioning device
CN218016641U (zh) 焊接装置
CN211997668U (zh) 变距机构及采用该变距机构的上料装置
CN211805068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其加工设备
CN108015583B (zh) 固定装置
CN217433709U (zh) 装夹装置
CN220561301U (zh) 承载组件及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0677885U (zh) 一种车床加工用固定夹具
CN111375832A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棒料的倒角设备
CN213135668U (zh) 一种泛用型电子产品焊接载具
CN217224281U (zh) 焊接定位装置
CN212470623U (zh) 一种汽车轻质前保防撞梁工装夹具
CN217860022U (zh) 夹持装置
CN218144056U (zh) 定位装置
CN210081172U (zh)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滑座
CN218253943U (zh) 燕尾槽工装夹具
CN217453576U (zh) 夹持定位装置
CN210704711U (zh) 工件定位平台
CN216000156U (zh) 工件夹紧装置及自动化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