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5831U -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5831U
CN217045831U CN202123341561.2U CN202123341561U CN217045831U CN 217045831 U CN217045831 U CN 217045831U CN 202123341561 U CN202123341561 U CN 202123341561U CN 217045831 U CN217045831 U CN 217045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trol rod
bevel gear
contro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15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分队
王传金
杨盼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Yuanfang Mod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Yuanfang Mod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Yuanfang Mode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Yuanfang Mod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15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5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5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5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工作台板,工作台板下端面的前端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支撑板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手工调节工作台水平时,手工调节麻烦,不够方便和轻松等问题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对工作台进行调节水平工作时,调节方便和轻松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利龙模具加工工作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背景技术
在保利龙模具加工中,在模具通过雕刻机雕刻加工完毕后,需要通过手工打磨完成最后一步工序,而手工打磨时,需要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进行测量打磨,工作台需要保持水平,从而提高打磨精度。
现有技术中,保利龙手工打磨工作台在调节水平度时,一般都是通过在四个角位置设置有螺杆,因此工作人员通过水平尺测量,参照水平尺手工转动螺杆进行调节水平度,而由于工作台具有一定的重量,并且需要在四个角位置进行轮流调节,从而手工调节会使得工作过于麻烦。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对工作台进行调节水平工作时,调节方便和轻松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手工调节工作台水平时,手工调节麻烦,不够方便和轻松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对工作台进行调节水平工作时,调节方便和轻松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工作台板,工作台板下端面的前端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底座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至少设置有两个,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调节丝杆,且调节丝杆设置有四个,四个调节丝杆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四角位置,调节丝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支撑板转动连接,调节丝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通过滑孔延伸至支撑板的上方,且支撑柱位于支撑板上方的一端与工作台板固定连接,滑孔开设在支撑板的内部,调节丝杆位于支撑板上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锥齿轮,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支撑板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座、驱动电机、第一锥齿轮、转动筒、第二锥齿轮、第一轴承座、第一滑动槽、第一控制杆和第一定位套,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上端面,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座的上方,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筒位于驱动电机的前端,转动筒通过第一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上方,第二锥齿轮固定套接在转动筒的外部,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转动筒的内部横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且第一滑动槽为方形,第一滑动槽贯穿转动筒的两侧端面,第一控制杆滑动插接在第一滑动槽的内部,第一控制杆的外壁与第一滑动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第一控制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定位套,且第一定位套位于转动筒的外部。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一传动筒、第一传动插槽和第一控制锥齿轮,第二轴承座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轴承座分别位于第一控制杆的两侧,且第二轴承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筒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传动筒分别位于第一控制杆的两侧,第一传动筒与第二轴承座固定安装,第一控制杆两侧的第一传动筒相向的一侧端面均开设有第一传动插槽,第一控制杆两侧的第一传动筒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控制锥齿轮。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杆的外壁与第一传动插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且第一控制杆的一端插接在第一传动插槽的内部,第一控制杆的另一端与相对应一侧的第一传动插槽分离。
进一步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筒、第三轴承座、第二控制锥齿轮、第二滑动槽、第二控制杆、连接筒、第三控制锥齿轮和第二传动插槽,第二传动筒位于第一传动筒的一侧,第二传动筒通过第三轴承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筒与第三轴承座转动连接,第二控制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筒的外部,且第二控制锥齿轮与第一控制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滑动槽开设在第二传动筒的内部,且第二滑动槽贯穿第二传动筒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第二控制杆插接在第二滑动槽的内部,且第二控制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滑动槽的外部,连接筒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筒分别位于第二控制杆的前端与后端,且连接筒通过第三轴承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三控制锥齿轮固定设置在连接筒的一端,且第三控制锥齿轮与传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控制杆前端与后端的连接筒相向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二传动插槽。
进一步的,第二控制杆的外壁与第二传动插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第二控制杆的一端插接在第二传动插槽的内部,且第二控制杆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传动插槽分离,第二控制杆前端与后端连接筒一端的第三控制锥齿轮安装方向相同,第二控制杆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二定位套,且第二定位套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插槽和第二滑动槽的尺寸。
进一步的,第二控制杆、第二滑动槽和第二传动插槽均为方形,第一控制杆与第二控制杆一端的第一定位套与第二定位套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承,连接轴承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杆,转动筒的前端与连接筒的一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支撑板、调节丝杆、调节块、支撑柱、工作台板、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从而使得在需要调节水平度时,可以根据水平尺进行观察水平度,之后对工作台板下方相对应的支撑柱进行上移或下降,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通过第一滑动槽带动第一控制杆转动,之后第一控制杆通过第一传动插槽带动第一传动筒转动,第一传动筒通过第一控制锥齿轮和第二控制锥齿轮带动第二传动筒转动,第二传动筒通过第二控制杆和第二传动插槽带动连接筒传动,连接筒通过第三控制锥齿轮带动传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调节丝杆转动,通过螺纹传递的原理使得调节块上下移动,因此使得支撑柱上下移动,从而对工作台板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更加方便和轻松,只需启动驱动电机就能完成调节工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从而使得在需要调节水平度时,可以通过单个驱动电机就能完成四个边角的独立调节,无需通过多个驱动电机调节,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与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杆与第一定位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传动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板;3、工作台板;4、水平尺;5、支撑杆;6、调节丝杆;7、调节块;8、支撑柱;9、滑孔;10、传动锥齿轮;11、驱动机构;12、第一传动机构;13、第二传动机构;14、第二定位套;15、连接轴承;16、连接杆;17、电动推杆;111、电机座;112、驱动电机;113、第一锥齿轮;114、转动筒;115、第二锥齿轮;116、第一轴承座;117、第一滑动槽;118、第一控制杆;119、第一定位套;121、第二轴承座;122、第一传动筒;123、第一传动插槽;124、第一控制锥齿轮;131、第二传动筒;132、第三轴承座;133、第二控制锥齿轮;134、第二滑动槽;135、第二控制杆;136、连接筒;137、第三控制锥齿轮;138、第二传动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类似于“前”、“后”、“左”、“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包括底座1,如图1所示,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工作台板3,工作台板3下端面的前端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4,通过设置水平尺4,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工作台板3的水平度进行随时观察,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5,且支撑杆5至少设置有两个,具体的,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的支撑杆5设置有八个,通过设置支撑杆5,从而通过支撑杆5对底座1和支撑板2之间进行支撑,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调节丝杆6,且调节丝杆6设置有四个,四个调节丝杆6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四角位置,调节丝杆6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支撑板2转动连接,具体的,调节丝杆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撑板2和底座1转动连接,从而可以使得调节丝杆6的转动更加稳定,调节丝杆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7,具体的,调节块7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调节块7通过螺纹孔螺纹套接在调节丝杆6的外部,调节块7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8,支撑柱8通过滑孔9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且支撑柱8位于支撑板2上方的一端与工作台板3固定连接,滑孔9开设在支撑板2的内部,具体的,支撑柱8的外壁与滑孔9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调节丝杆6位于支撑板2上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锥齿轮10,支撑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机构11,驱动机构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12,支撑板2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13;
如图2-4所示,驱动机构11包括电机座111、驱动电机112、第一锥齿轮113、转动筒114、第二锥齿轮115、第一轴承座116、第一滑动槽117、第一控制杆118和第一定位套119,电机座11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的上端面,驱动电机112固定安装在电机座111的上方,第一锥齿轮113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112的输出端,转动筒114位于驱动电机112的前端,转动筒114通过第一轴承座116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上方,具体的,第一轴承座116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转动筒114安装在第一轴承座116的内部,且转动筒114与第一轴承座11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15固定套接在转动筒114的外部,且第二锥齿轮115与第一锥齿轮113啮合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113和第二锥齿轮115,从而使得驱动电机112可以通过第一锥齿轮113和第二锥齿轮115的配合带动转动筒114转动,转动筒114的内部横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117,且第一滑动槽117为方形,第一滑动槽117贯穿转动筒114的两侧端面,第一控制杆118滑动插接在第一滑动槽117的内部,第一控制杆118的外壁与第一滑动槽11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通过将第一滑动槽117设置为方形,且第一控制杆118的外壁与第一滑动槽11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从而使得在转动筒114转动时,转动筒114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槽117带动第一控制杆118转动,因此使得第一控制杆118既可以在转动筒114内部横向滑动又可以随着转动筒114转动,第一控制杆118的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定位套119,且第一定位套119位于转动筒114的外部,具体的,第一控制杆118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定位套119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套119,从而通过第一定位套119对第一控制杆118的两端进行定位;
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第二轴承座121、第一传动筒122、第一传动插槽123和第一控制锥齿轮124,第二轴承座12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轴承座121分别位于第一控制杆118的两侧,且第二轴承座121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筒12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传动筒122分别位于第一控制杆118的两侧,第一传动筒122与第二轴承座121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121,从而使得第一传动筒122可以通过第二轴承座121在支撑板2的上方进行转动,第一控制杆118两侧的第一传动筒122相向的一侧端面均开设有第一传动插槽123,通过设置第一传动插槽123,从而使得在第一控制杆118插接至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部时,可以使得转动筒114通过第一控制杆118与第一传动插槽123的配合带动第一传动筒122转动,第一控制杆118两侧的第一传动筒122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控制锥齿轮124;
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杆118的外壁与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通过将第一控制杆118的外壁与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壁设置为贴合且滑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控制杆118可以通过第一传动插槽123带动第一传动筒122转动,且第一控制杆118的一端插接在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部,第一控制杆118的另一端与相对应一侧的第一传动插槽123分离;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二传动机构13包括第二传动筒131、第三轴承座132、第二控制锥齿轮133、第二滑动槽134、第二控制杆135、连接筒136、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和第二传动插槽138,第二传动筒131位于第一传动筒122的一侧,第二传动筒131通过第三轴承座132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筒131与第三轴承座132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三轴承座132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筒131安装在第三轴承座132的内部,第二传动筒131与第三轴承座13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控制锥齿轮133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筒131的外部,且第二控制锥齿轮133与第一控制锥齿轮124啮合连接,通过将第二控制锥齿轮133与第一控制锥齿轮124设置为啮合连接,从而使得当第一传动筒122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传动筒131转动,第二滑动槽134开设在第二传动筒131的内部,且第二滑动槽134贯穿第二传动筒13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第二控制杆135插接在第二滑动槽134的内部,且第二控制杆13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滑动槽134的外部,连接筒136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筒136分别位于第二控制杆135的前端与后端,且连接筒136通过第三轴承座132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筒136与第三轴承座13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固定设置在连接筒136的一端,且第三控制锥齿轮137与传动锥齿轮10啮合连接,通过将第三控制锥齿轮137与传动锥齿轮10设置为啮合连接,从而使得当连接筒136转动时,连接筒136可以带动调节丝杆6进行转动,第二控制杆135前端与后端的连接筒136相向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二传动插槽138;
如图2和图7所示,第二控制杆135的外壁与第二传动插槽138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第二控制杆135的一端插接在第二传动插槽138的内部,且第二控制杆135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传动插槽138分离,第二控制杆135前端与后端连接筒136一端的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安装方向相同,第二控制杆135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二定位套14,且第二定位套14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插槽138和第二滑动槽134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二定位套14,从而可以通过第二定位套14对第二控制杆135进行定位;
如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控制杆135、第二滑动槽134和第二传动插槽138均为方形,通过将第二控制杆135、第二滑动槽134和第二传动插槽138均设置为方形,且第二控制杆135的外壁与第二传动插槽138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因此,可以使得当第二传动筒131转动时,第二传动筒131可以通过第二滑动槽134带动第二控制杆135转动,第二控制杆135通过第二传动插槽138带动连接筒136转动,从而使得连接筒136通过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和传动锥齿轮10带动调节丝杆6进行转动,第一控制杆118与第二控制杆135一端的第一定位套119与第二定位套14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承15,连接轴承15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6,转动筒114的前端与连接筒136的一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17,且电动推杆17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电动推杆17的一端与连接杆16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动推杆17和连接杆16,从而使得在需要将第一控制杆118或者第二控制杆135进行移动时,只需通过电动推杆17进行控制,使得操作更加轻松,并且通过电动推杆17可以将第一控制杆118和第二控制杆135的位置进行固定,而通过设置连接轴承15,从而使得在第一控制杆118和第二控制杆135进行转动时,第一控制杆118和第二控制杆135可以通过连接轴承15与连接杆16实现活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控制杆118和第二控制杆135转动时不会带动连接杆16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在需要调节工作台板3的水平度时,首先根据水平尺4进行参照,当需要调节工作台板3单个边角的位置高度时,首先通过电动推杆17将第一控制杆118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控制杆118在第一滑动槽117的内部进行滑动,使得第一控制杆118的一端插入至需要调节方向的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部,而第一控制杆118的另一端与另一方向的第一传动插槽123分离,从而使得在驱动电机112启动时,只有调节方向一侧的第一传动筒122会转动,之后在通过电动推杆17将调节方向的第二控制杆135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控制杆135在第二滑动槽134的内部进行滑动,使得第二控制杆135的一端插入至需要调节的边角位置的第二传动插槽138的内部,从而使得需要调节的一角位置的连接筒136随着驱动电机112的转动而转动,之后启动驱动电机112,启动驱动电机112,驱动电机112带动第一锥齿轮113转动,第一锥齿轮113通过第二锥齿轮115带动转动筒114转动,转动筒114通过第一滑动槽117的形状带动第一控制杆118转动,之后第一控制杆118通过第一传动插槽123带动第一传动筒122转动,第一传动筒122通过第一控制锥齿轮124和第二控制锥齿轮133带动第二传动筒131转动,第二传动筒131通过第二控制杆135和第二传动插槽138带动连接筒136传动,连接筒136通过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带动传动锥齿轮10转动,从而使得调节丝杆6转动,通过螺纹传递的原理使得调节块7上下移动,因此使得支撑柱8上下移动,从而对工作台板3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更加方便和轻松。

Claims (7)

1.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工作台板(3),所述工作台板(3)下端面的前端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水平尺(4),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杆(5),且支撑杆(5)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调节丝杆(6),且调节丝杆(6)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调节丝杆(6)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四角位置,所述调节丝杆(6)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丝杆(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块(7),所述调节块(7)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通过滑孔(9)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且支撑柱(8)位于支撑板(2)上方的一端与工作台板(3)固定连接,所述滑孔(9)开设在支撑板(2)的内部,所述调节丝杆(6)位于支撑板(2)上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锥齿轮(10),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机构(11),所述驱动机构(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12),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包括电机座(111)、驱动电机(112)、第一锥齿轮(113)、转动筒(114)、第二锥齿轮(115)、第一轴承座(116)、第一滑动槽(117)、第一控制杆(118)和第一定位套(119),所述电机座(11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的上端面,所述驱动电机(112)固定安装在电机座(111)的上方,所述第一锥齿轮(113)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112)的输出端,所述转动筒(114)位于驱动电机(112)的前端,所述转动筒(114)通过第一轴承座(116)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上方,所述第二锥齿轮(115)固定套接在转动筒(114)的外部,且第二锥齿轮(115)与第一锥齿轮(113)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筒(114)的内部横向开设有所述第一滑动槽(117),且第一滑动槽(117)为方形,所述第一滑动槽(117)贯穿转动筒(114)的两侧端面,所述第一控制杆(118)滑动插接在第一滑动槽(117)的内部,所述第一控制杆(118)的外壁与第一滑动槽(117)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控制杆(118)的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一定位套(119),且第一定位套(119)位于转动筒(114)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第二轴承座(121)、第一传动筒(122)、第一传动插槽(123)和第一控制锥齿轮(124),所述第二轴承座(1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121)分别位于第一控制杆(118)的两侧,且第二轴承座(121)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筒(12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传动筒(122)分别位于第一控制杆(118)的两侧,所述第一传动筒(122)与第二轴承座(121)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控制杆(118)两侧的第一传动筒(122)相向的一侧端面均开设有所述第一传动插槽(123),所述第一控制杆(118)两侧的第一传动筒(122)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控制锥齿轮(12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杆(118)的外壁与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且第一控制杆(118)的一端插接在第一传动插槽(123)的内部,所述第一控制杆(118)的另一端与相对应一侧的第一传动插槽(123)分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13)包括第二传动筒(131)、第三轴承座(132)、第二控制锥齿轮(133)、第二滑动槽(134)、第二控制杆(135)、连接筒(136)、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和第二传动插槽(138),所述第二传动筒(131)位于第一传动筒(122)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筒(131)通过第三轴承座(132)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筒(131)与第三轴承座(1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锥齿轮(133)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筒(131)的外部,且第二控制锥齿轮(133)与第一控制锥齿轮(12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槽(134)开设在第二传动筒(131)的内部,且第二滑动槽(134)贯穿第二传动筒(13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第二控制杆(135)插接在第二滑动槽(134)的内部,且第二控制杆(13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滑动槽(134)的外部,所述连接筒(13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筒(136)分别位于第二控制杆(135)的前端与后端,且连接筒(136)通过第三轴承座(132)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固定设置在连接筒(136)的一端,且第三控制锥齿轮(137)与传动锥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杆(135)前端与后端的连接筒(136)相向的端面均开设有所述第二传动插槽(13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杆(135)的外壁与第二传动插槽(138)的内壁贴合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控制杆(135)的一端插接在第二传动插槽(138)的内部,且第二控制杆(135)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传动插槽(138)分离,所述第二控制杆(135)前端与后端连接筒(136)一端的第三控制锥齿轮(137)安装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控制杆(135)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二定位套(14),且第二定位套(14)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插槽(138)和第二滑动槽(134)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杆(135)、第二滑动槽(134)和第二传动插槽(138)均为方形,所述第一控制杆(118)与第二控制杆(135)一端的第一定位套(119)与第二定位套(14)外壁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承(15),所述连接轴承(15)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转动筒(114)的前端与连接筒(136)的一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17),且电动推杆(17)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7)的一端与连接杆(16)固定连接。
CN202123341561.2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Active CN217045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1561.2U CN21704583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1561.2U CN21704583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5831U true CN21704583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79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1561.2U Active CN21704583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5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8830B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机械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4291918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车削打磨一体机
CN110014183A (zh) 一种数控深孔键槽铣床
CN110842599B (zh) 一种便于对工件进行固定的铣床
CN217045831U (zh) 一种便于调节水平度的保利龙模具手工打磨用工作台
CN213320020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旋转工作台
CN211489778U (zh) 一种数控设备制造用加工装置
CN211867128U (zh) 一种龙门式加工中心的多角度加工台
CN218051426U (zh) 一种具有精准定位的精密机械加工定位装置
CN110977211A (zh) 一种激光雕刻机用固定夹持装置
CN214869661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的超精密抛光设备
CN212762288U (zh) 移动型车磨一体式机床
CN213165269U (zh) 一种机械非标设备加工调试工作台
CN213970313U (zh) 高精度卧轴圆台平面磨床
CN219075779U (zh) 一种可调节切口角度的切纸机
CN217513549U (zh) 一种光学镜片定位削边装置
CN218891693U (zh) 一种亚克力工艺品的表面抛光装置
CN219444403U (zh) 用于龙门机床校正装置
CN218312693U (zh) 一种精密五金制品表面自动精磨装置
CN220782364U (zh) 一种金属件斜孔槽铣刀加工装置
CN221048249U (zh) 一种测试工装
CN218426831U (zh) 一种车铣复合数控机床
CN216730697U (zh) 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
CN214292097U (zh) 一种金属铣削加工用夹紧固定装置
CN218745086U (zh) 减速机输出轴表面键槽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