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1317U -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1317U
CN217021317U CN202220105405.1U CN202220105405U CN217021317U CN 217021317 U CN217021317 U CN 217021317U CN 202220105405 U CN202220105405 U CN 202220105405U CN 217021317 U CN217021317 U CN 217021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sleeve
ejector
inner needle
sleev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54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力维
苗晓飞
杨芬平
李龙华
张光普
吴俊治
卢兵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hui Precision Plastic Mol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hui Precision Plastic Mo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hui Precision Plastic Mol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hui Precision Plastic Mo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54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1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1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1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包括司筒组件以及与司筒组件配合使用的B板、方铁、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底板、司筒压板,其中司筒组件包括司筒内针、司筒外针、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以及行程弹簧,所述司筒外针、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均套设在所述司筒内针上,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位于所述司筒外针下方,在顶出前,其下端顶住所述司筒内针,所述行程弹簧设于所述司筒外针底部,工作时,司筒外针行程大于司筒内针的行程,实现二次顶出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产品柱位薄壁在顶出过程的中拉伤,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司筒组件是在产品上有圆形的通孔或盲孔(常见的有柱位孔),而胶位又必须设置顶出所采用的一种顶出装置的金属配件。现有的常规的司筒组件为基本都是由司筒和司筒针组成,司筒装在顶针板上,司筒针装在底板上,开模后由司筒顶出包在司筒针上的胶位。但存在一些产品100如图1所示,具有超薄高胶柱1001,采用现有的司筒组件进行顶出动作,其超薄高胶柱1001很容易被拉伤,进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产品不良率。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具体方案如下:
包括司筒组件以及与司筒组件配合使用的B板、方铁、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底板、司筒压板;
所述B板配合司筒组件形成产品胶位,注塑形成产品;所述B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底板、司筒压板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司筒组件下端抵住所述司筒压板并向上依次穿过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方铁、B板至产品下端,用于顶出二次顶出产品;所述方铁于所述顶针面板、顶针底板的侧面设于B板与底板之间,维持B板与底板的相对位置不变;
所述司筒组件包括司筒内针、司筒外针、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以及行程弹簧,所述司筒外针、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均套设在所述司筒内针上,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位于所述司筒外针下方,在顶出前,其下端顶住所述司筒内针,所述行程弹簧设于所述司筒外针底部;
所述司筒外针、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均相对于所述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固定安装,在顶出复位过程中随着顶针面板、顶针底板的升降而升降;
所述行程弹簧下端抵住所述司筒压板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司筒内针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司筒压板限位安装,实现所述司筒内针具有一定的升降空间,使得司筒内针在产品顶出过程中在行程弹簧的作用下随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的上升同步上升,直至行程走完,受到底板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司筒内针内针下端设有内针限位台阶,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下端抵住所述内针限位台阶的上表面;所述内针限位台阶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司筒压板之间,并具有一定的升降空间即司筒内针的升降空间。
优选地,所述司筒外针下端设有外针限位台阶,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司筒外针相适应的外针安装孔,用于向上插入安装所述司筒外针,并对其向上的运动进行限位;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上端设有套杆限位台阶所述顶针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相适应的套杆安装孔,用于向下插入安装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并入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的向下运动实现限位;所述顶针面板、顶针底板贴合安装后实现对所述司筒外针、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的完全限位。
优选地,所述司筒外针的厚度等于产品柱位壁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结构,实现产品的二次顶出,能够有效避免产品柱位薄壁在顶出过程的中拉伤,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有超薄高胶柱的注塑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在产品未顶出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司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视图;
图5为图2中B处放大视图;
图6为图2中C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在产品第一次顶出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放大视图;
图9为图7中E处放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在产品完全顶出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包括司筒组件1以及与司筒组件1配合使用的B板2、方铁3、顶针面板4、顶针底板5、底板6、司筒压板7;所述B板2配合司筒组件1形成产品胶位,注塑形成产品100;所述B板2、顶针面板4、顶针底板5、底板6、司筒压板7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司筒组件1下端抵住所述司筒压板7并向上依次穿过底板6、顶针底板5、顶针面板4、方铁3、B板2至产品100下端,用于顶出二次顶出产品;所述方铁3于所述顶针面板4、顶针底板5的侧面设于B板2与底板6之间,维持B板2与底板6的相对位置不变。
参照图2和图3,所述司筒组件1包括司筒内针11、司筒外针12、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以及行程弹簧14,所述司筒外针12、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均套设在所述司筒内针11上,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位于所述司筒外针12下方,所述行程弹簧14设于所述司筒外针12底部;所述司筒内针11内针下端设有内针限位台阶111,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下端抵住所述内针限位台阶111的上表面;所述司筒外针12下端设有外针限位台阶121,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上端设有套杆限位台阶131。
参照图2和图7,所述顶针面板4上设有与所述司筒外针12相适应的外针安装孔,用于向上插入安装所述司筒外针12,并对其向上的运动进行限位;所述顶针底板5上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相适应的套杆安装孔,用于向下插入安装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并入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的向下运动实现限位;所述顶针面板4、顶针底板5贴合安装后实现对所述司筒外针12、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的完全限位,使得所述司筒外针12、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在顶出复位过程中随着顶针面板4、顶针底板5的升降而升降;所述行程弹簧14下端抵住所述司筒压板7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内针限位台阶111位于所述底板6与所述司筒压板7之间,并具有一定的升降空间67,使得司筒内针11在产品顶出过程中在行程弹簧14的作用下随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的上升同步上升,直至行程走完,受到底板6的限制。
设计时,所述司筒外针12的厚度等于产品100柱位壁厚。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及原理:
产品100注塑完成,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开始开模动作,进行第一次顶出动作: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4同时上升,顶针底板5将司筒外针12顶升,同时行程弹簧14将司筒内针11顶升,此过程司筒外针12及司筒内针11同步上升,直至司筒内针11行程走完,受到底板6限位不在上升,如图7至图8所示;随后进行第二次顶出动作: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4带着继续上升,进而将产品100从司筒内针11上顶出,如图10和图11所示;随后取走产品100,顶针底板5和顶针面板4下降,司筒外针12、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在顶针面板4的下压作用下回到原位置,同时司筒内针复位套杆13下压司筒内针11回到原位置并压缩弹簧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本结构,实现产品的二次顶出,能够有效避免产品柱位薄壁在顶出过程的中拉伤,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良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司筒组件以及与司筒组件配合使用的B板、方铁、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底板、司筒压板;
所述B板配合司筒组件形成产品胶位,注塑形成产品;所述B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底板、司筒压板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所述司筒组件下端抵住所述司筒压板并向上依次穿过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方铁、B板至产品下端,用于顶出二次顶出产品;所述方铁于所述顶针面板、顶针底板的侧面设于B板与底板之间,维持B板与底板的相对位置不变;
所述司筒组件包括司筒内针、司筒外针、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以及行程弹簧,所述司筒外针、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均套设在所述司筒内针上,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位于所述司筒外针下方,在顶出前,其下端顶住所述司筒内针,所述行程弹簧设于所述司筒外针底部;
所述司筒外针、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均相对于所述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固定安装,在顶出复位过程中随着顶针面板、顶针底板的升降而升降;
所述行程弹簧下端抵住所述司筒压板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司筒内针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司筒压板限位安装,实现所述司筒内针具有一定的升降空间,使得司筒内针在产品顶出过程中在行程弹簧的作用下随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的上升同步上升,直至行程走完,受到底板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内针内针下端设有内针限位台阶,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下端抵住所述内针限位台阶的上表面;所述内针限位台阶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司筒压板之间,并具有一定的升降空间即司筒内针的升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外针下端设有外针限位台阶,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司筒外针相适应的外针安装孔,用于向上插入安装所述司筒外针,并对其向上的运动进行限位;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上端设有套杆限位台阶所述顶针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相适应的套杆安装孔,用于向下插入安装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并入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的向下运动实现限位;所述顶针面板、顶针底板贴合安装后实现对所述司筒外针、所述司筒内针复位套杆的完全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外针的厚度等于产品柱位壁厚。
CN202220105405.1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Active CN217021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5405.1U CN217021317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5405.1U CN217021317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1317U true CN217021317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5405.1U Active CN217021317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1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3950U (zh) 一种压pin治具
CN217021317U (zh) 一种用于加工超薄高胶柱的司筒二次顶出结构
KR20080016017A (ko) 잠금장치의 후크 성형용 단조 프레스
CN113199217B (zh) 一种鸳鸯锅的制作工艺及设备
CN213763882U (zh) 一种导轨螺钉锻造模具
CN208467083U (zh) 冲压模具自动退料机构
CN216138051U (zh) 一种锻压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4188273U (zh) 一种前模顶出结构
CN214517112U (zh) 一种挤尖角模具
CN208696082U (zh) 带负角侧整斜楔机构的整形模具
CN108297339B (zh) 一种防弹簧卡死的挂布机构
CN208277365U (zh) 滑块潜进胶顶出机构
CN212764601U (zh) 一种单顶针板组合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18803675U (zh) 一种司筒式顶出模具
CN217018151U (zh) 具有自动弹出功能的五金配件制造用冲压机
CN219968722U (zh) 一种司筒二次顶出机构
CN211993990U (zh)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
CN220700303U (zh) 模具顶出机构
JP2006043760A (ja) プレス装置及びプレス方法
CN214290650U (zh) 一种汽车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CN213564157U (zh) 一种斜顶出装置
CN217531543U (zh) 一种用于模具生产中防粘模的司筒结构
CN219968569U (zh) 一种延时顶出机构
CN218134348U (zh) 一种浮动式模具
CN220742012U (zh)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结构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