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0204U - 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0204U
CN217020204U CN202220236016.2U CN202220236016U CN217020204U CN 217020204 U CN217020204 U CN 217020204U CN 202220236016 U CN202220236016 U CN 202220236016U CN 217020204 U CN217020204 U CN 217020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liding
seat
produc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60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强
张一健
谢嘉伟
李世友
龙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60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0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0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0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压合装置,用以将物料压合入产品中,该压合装置包括:基台,基台上设置有产品放置位;及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物料并将物料压合入产品内,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基台上;滑动座,滑动座与固定座连接;挡板,设置于滑动座远离固定座的一侧;翻转块,翻转块与滑动座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夹头,设置于翻转块远离滑动座的一端;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杆的中部与滑动座转动连接,第一端与翻转块转动连接;拉簧,拉簧的一端与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挡板连接。本申请可实现夹头在产品装配位和物料装夹位间切换,且在配位时,夹头能够在竖直方向压紧物料,以提高压合的精准度,进而提高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产品与小件进行装配时,需要将小件压合入产品当中的对应位置。然而,现有的压合装置仅是将小件放置到对应位置,但是没有办法保证压合的精准度,使得组装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合装置,用以提高压合的精准度,进而提高组装效率。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压合装置,用以将物料压合入产品中,所述压合装置包括:
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产品放置位,所述产品放置位用于放置所述产品;及
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物料并压合入所述产品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基台上;
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挡板,设置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
翻转块,所述翻转块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
夹头,设置于所述翻转块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
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翻转块转动连接;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动座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座;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固定座内的一端,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安装座,设置于滑动板伸出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及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挡板向远离所述翻转块的一侧运动;及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杆转动,以使得所述翻转块相对所述滑动座翻转。
可选地,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挡板的下方;及第一顶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顶块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簧的一侧,所述第一顶块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方;及阻挡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输出端,所述阻挡气缸包括一滚轮,所述滚轮对应所述第二端设置。
可选地,所述夹头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翻转块连接,用于抵持所述物料的至少一侧;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设置,所述活动块用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配合,以夹持所述物料;及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块。
可选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拉簧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翻转块位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翻转块位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侧推气缸,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夹头对应设置;及第二顶块,设置于所述侧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顶块对应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活动块设置,所述第二顶块用于抵持所述活动块,并将所述活动块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方向推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呈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开设有条形槽,所述翻转块包括主体部及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延伸部垂直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夹头连接,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所述连接轴的周壁与所述条形槽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产品大致呈长方形,所述基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的一侧;第二定位销,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销位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相邻的两侧上;第一顶紧块,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与所述第一定位销相对的一侧,能够活动调节以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销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顶紧所述产品;及第二顶紧块,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对的一侧,能够活动调节以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销在第二水平方向上顶紧所述产品;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本申请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所述固定座、滑动座、挡板、翻转块、夹头、连接杆及拉簧的配合,可实现所述夹头在产品装配位和物料装夹位之间进行切换,且在产品装配位时,夹头能够在竖直方向压紧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产品与物料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压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压合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压合装置中的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夹持机构沿V-V方向的半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夹持机构沿VI-VI方向的半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夹持机构中的翻转块与夹头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压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压合装置中第一驱动机构工作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压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压合装置中第三驱动机构工作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压合装置 100
基台 10
通孔 11
固定机构 20
第一定位销 21
第二定位销 22
第一顶紧块 23
第二顶紧块 24
夹持机构 30
固定座 31
导轨 311
限位块 312
滑动座 32
滑动板 321
滑动块 322
安装座 323
第一压簧 324
挡板 33
第一斜面 331
翻转轴 34
翻转块 35
主体部 351
延伸部 352
连接轴 353
夹头 36
第一固定块 361
第一阻挡面 3611
第二阻挡面 3612
第二固定块 362
活动块 363
第三阻挡面 3631
连接杆 37
第一杆体 371
条形槽 3711
第二杆体 372
转动轴 373
拉簧 38
第一驱动机构 40
第一顶升气缸 41
第一顶块 42
第二斜面 421
第二驱动机构 50
第二顶升气缸 51
阻挡气缸 52
滚轮 521
第三驱动机构 60
固定架 601
侧推气缸 61
第二顶块 62
产品 200
物料 30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所有的和任意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上方”、“下方”、“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合装置100。所述压合装置100用于将物料300压合入产品200的对应间隙中。所述压合装置100包括:基台10、夹持机构30、第一驱动机构40及第二驱动机构50。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基台10设置于一工作台(图未示)上,所述基台10上设置有产品放置位(图未标),所述产品放置位用于放置产品200。所述基台10上开设有通孔11。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所述夹持机构30用于夹持所述物料300并将所述物料300压合入所述产品200内。所述夹持机构30包括固定座31、滑动座32、挡板33、翻转块35、夹头36、连接杆37及拉簧38。
所述固定座31设置于所述基台10上。所述固定座31靠近所述基台1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图未标)。所述滑动座32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座32与所述固定座31滑动连接。所述挡板33设置于所述滑动座32远离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所述挡板33通过所述基台10上的一开口(图未示)伸向所述基台10的下方,所述挡板33能够在外力驱动下带动所述滑动座32在所述滑槽内沿图中所示X轴方向滑动。
所述翻转块35包括主体部351及延伸部352。所述主体部351与所述延伸部352垂直或近似垂直。所述主体部351一端与所述滑动座32远离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通过一翻转轴34转动连接,所述主体部351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352连接。所述延伸部352远离所述主体部351的一端与所述夹头36连接。可以理解,所述夹头36设置于所述翻转块35远离所述滑动座32的一端。所述夹头36用于直接接触并夹持所述物料300。
所述连接杆37包括第一杆体371及第二杆体372,所述第一杆体371与所述第二杆体372呈一预设角度设置,以大致形成L形。所述第一杆体371与所述第二杆体372的连接处,例如所述第一杆体371靠近所述第二杆体372的一端,通过一转动轴373与所述滑动座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371及第二杆体372之间夹角优选朝向远离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设置。所述连接杆37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体371远离转动轴373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杆体372远离所述第一杆体371的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翻转块35转动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371上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3711,所述主体部351上的连接轴353设置在所述条形槽3711内。所述连接轴353的周壁与所述条形槽3711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杆体371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杆37与所述翻转块35转动连接。所述拉簧3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拉簧38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33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位于所述挡板33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挡板33向远离所述翻转块35的一侧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对应所述连接杆37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位于所述连接杆37(例如所述第二端)的下方,且对应所述通孔11(参图3)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杆37转动,以使得所述翻转块35相对所述滑动座32翻转。
可以理解,所述连接杆37远离所述翻转块35的一端(例如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拉簧38的作用力下向所述固定座31的方向转动。如此,所述翻转块35受到沿图中Z轴方向向下,即朝向所述基台10方向的压力,使得所述夹头36能够在竖直方向压紧物料300(参图1)。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装置100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拉簧38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翻转块35位于所述滑动座32远离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拉簧38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翻转块35位于所述滑动座32靠近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可以理解,所述连接杆37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的作用下,绕所述转动轴373转动,以带动所述翻转块35绕所述翻转轴34翻转,进而使得所述夹头36翻转到一合适位置便于进行物料300的夹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翻转块35翻转180度,使得原本朝向所述基台10的夹头36朝向背离所述基台10的方向放置。
可以理解,所述滑动座3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91,所述固定座3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392。所述第一限位柱39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392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柱391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块35的两侧,用于当所述压合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卡持住所述翻转块35,以确保所述夹头36的位置精确,以便于进行产品200与物料300的装配。所述第二限位柱392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块35的两侧,用于当所述压合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卡持住所述翻转块35,以确保所述夹头36的位置精确,以进行物料300的装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31的滑槽内设置有导轨311。所述滑动座32包括滑动板321、滑动块322及安装座323。所述滑动板32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1的滑槽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座31。所述滑动块322设置于所述滑动板321位于所述滑槽内的一端。所述滑动块322与所述导轨311滑动配合。所述安装座323设置于滑动板321伸出所述固定座31的一端。所述固定座31内开设的滑槽远离所述安装座32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12,所述限位块312与所述固定座3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机构30还包括第一压簧324。所述第一压簧32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31远离所述安装座323的一端(例如所述限位块3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321连接。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滑动板321、滑动块322、导轨311及第一压簧324,使得所述翻转块35受到沿图中X轴方向向左,即朝远离所述固定座31方向的力,进而使得所述夹头36能够在产品200内在水平方向顶紧物料300。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33(参图5)靠近所述拉簧3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33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顶升气缸41及第一顶块42。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1设置于所述挡板33(参图4)的下方。所述第一顶块42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顶块42位于所述挡板33靠近所述拉簧38的一侧,所述第一顶块42靠近所述挡板3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421。所述第二斜面421与所述第一斜面33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顶块42靠近所述挡板33的一侧与所述挡板33靠近所述第一顶块42的一侧交错设置。当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1的输出端伸出时,所述第一顶块42的所述第二斜面421与所述挡板33上的第一斜面331接触。如此,所述挡板33受到所述第一顶块42的挤压,带动给所述滑动座32向靠近所述固定座31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第二顶升气缸51及阻挡气缸52。所述第二顶升气缸51设置于所述通孔11的下方。所述阻挡气缸52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51的输出端。所述阻挡气缸52包括一滚轮521,所述滚轮521对应第二杆体372(例如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顶升气缸51用于向上顶起所述阻挡气缸52,所述阻挡气缸52利用所述滚轮521的转动驱动所述连接杆3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翻转块35及所述夹头36转动。如此,所述夹头36从产品装配位移动到另一位置,例如物料装夹位,以便于对所述物料300(参图1)进行装夹。
请继续参阅图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机构20。所述固定机构20包括第一定位销21、第二定位销22、第一顶紧块23及第二顶紧块24。可以理解,所述产品200大致呈长方形,所述产品放置位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产品20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销21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销22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相邻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一顶紧块23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与所述第一定位销21相对的一侧,能够活动调节以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销2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顶紧所述产品。所述第二顶紧块24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与所述第二定位销22相对的一侧,能够活动调节以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销22在第二水平方向上顶紧所述产品200。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请参阅图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头36包括第一固定块361、第二固定块362、活动块363及第二压簧364。所述第一固定块361与所述翻转块35连接,用于抵持所述物料300(参图1)的至少一侧。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固定块361上设置有根据所述物料300的形状对应设置的凸块(图未标),用于抵持所述物料300的侧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块361上形成有第一阻挡面3611及第二阻挡面3612,用以分别抵持物料30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固定块362与所述第一固定块361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固定块36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与翻转块35连接。
所述活动块363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62活动连接。且,所述活动块363与所述第一固定块361相对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块361配合,以夹持所述物料300,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块362上形成有第三阻挡面3631。所述第三阻挡面3631与所述第二阻挡面3612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三阻挡面3631与所述第二阻挡面3612分别抵持物料300相对的两个侧面。
所述第二压簧36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62,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块363。所述活动块363可在外力作用下向所述第二固定块362的方向靠拢,并压缩所述第二压簧364,以撑开所述第一固定块361与活动块363之间的间隙,进而便于所述物料300的放置。当施加在所述活动块363上的外力撤去后,所述活动块363在第二压簧364的反作用力向所述第二阻挡面3612靠拢,以将所述物料300夹紧。
请一并参阅图2,可以理解,所述压合装置100相应的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6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置于以固定架601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包括侧推气缸61及第二顶块62。所述侧推气缸61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夹头36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顶块62设置于所述侧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顶块62对应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活动块363设置。所述第二顶块62用于抵持所述活动块363,并将所述活动块363向所述第二固定块362的方向推动。当所述侧推气缸61的输出端缩回时,所述第二顶块62即可从所述活动块363上撤去。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与所述夹头36的配合,可实现所述夹头36对物料300的装夹。
下面将结合图8至图11详细说明所述压合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请参阅图8,所示为所述压合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1的输出端及第二顶升气缸51的输出端均未伸出。所述拉簧38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翻转块35位于所述滑动座32远离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
同时,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夹持机构30的呈压紧和顶紧姿态。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拉簧38给所述连接杆37的第二端一个拉力,以使得所述连接杆37通过所述连接轴353向下压所述夹头36,使得所述夹头36能够在竖直方向压紧所述物料300(参图1)。所述滑动座32在所述第一压簧324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夹头36在水平方向产品200中的间隙出顶紧所述物料300。可以理解,在所述物料300处于被压紧和顶紧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物料300压合的精确。
请参阅图9,所示为第一驱动机构40工作的示意图。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1的输出端伸出,所述挡板33在所述第一顶块42的作用下向后退一段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该距离优选为1mm。如此,所述夹持机构30不再呈顶紧姿态,以便于所述夹头36从产品装配位移开。
请参阅图10,所示为所述压合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第二顶升气缸51的输出端伸出,所述阻挡气缸52的滚轮521在与所述第二杆体372的配合下,所述连接杆37绕所述转动轴37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翻转块35实现翻转,使得所述夹头36移动到物料装夹位。可以理解,在所述连接杆37转动到位时,所述拉簧38处于拉伸状态。
请参阅图11,所示为第三驱动机构60工作的示意图。所述侧推气缸61的输出端伸出,所述第二顶块62抵持所述活动块363。所述第一阻挡面3611、第二阻挡面3612及第三阻挡面3631围成的间隙变大。此时,通过外部机械手或人工放置所述物料300。待物料300放置完毕后,所述侧推气缸61的输出端缩回,所述第二顶块62施加在所述活动块363上的力撤去。所述活动块363在第二压簧364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阻挡面3612靠拢,最终使得所述第一阻挡面3611、第二阻挡面3612及第三阻挡面3631共同夹持柱物料300,完成物料300的装夹。
请再次参阅图8,可以理解,当所述物料300装夹完毕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51的输出端将缩回。所述连接杆37在所述拉簧38的作用力绕所述转动轴373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翻转块35在翻转到如图8所示的位置,即产品装配位。此时,装夹有所述物料300的所述夹头36将物料300对准所述产品200的间隙放置并压紧物料300。所述第一顶升气缸41的输出端缩回,所述挡板33撤去所述第一顶块42施加的力。在所述第一压簧324(参图2)作用下,所述夹持机构30再次呈顶紧姿态,以在水平方向顶紧物料300。
本申请通过所述固定座31、滑动座32、挡板33、翻转块35、夹头36、连接杆37及拉簧38的配合,可实现所述夹头36在产品装配位和物料装夹位之间进行切换,且在产品装配位时,夹头36能够在竖直方向压紧物料3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合装置,用以将物料压合入产品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
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产品放置位,所述产品放置位用于放置所述产品;及
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物料并压合入所述产品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基台上;
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挡板,设置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
翻转块,所述翻转块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
夹头,设置于所述翻转块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
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翻转块转动连接;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动座包括: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座;
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固定座内的一端,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安装座,设置于滑动板伸出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及
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挡板向远离所述翻转块的一侧运动;及
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杆转动,以使得所述翻转块相对所述滑动座翻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挡板的下方;及
第一顶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顶块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簧的一侧,所述第一顶块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方;及
阻挡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输出端,所述阻挡气缸包括一滚轮,所述滚轮对应所述第二端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包括:
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翻转块连接,用于抵持所述物料的至少一侧;
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
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设置,所述活动块用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配合,以夹持所述物料;及
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拉簧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翻转块位于所述滑动座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翻转块位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
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侧推气缸,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夹头对应设置;及
第二顶块,设置于所述侧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顶块对应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活动块设置,所述第二顶块用于抵持所述活动块,并将所述活动块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方向推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呈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开设有条形槽,
所述翻转块包括主体部及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延伸部垂直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夹头连接,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条形槽内,所述连接轴的周壁与所述条形槽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大致呈长方形,所述基台上设置有:
第一定位销,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的一侧;
第二定位销,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销位于所述产品放置位相邻的两侧上;
第一顶紧块,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与所述第一定位销相对的一侧,能够活动调节以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销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顶紧所述产品;及
第二顶紧块,设置于所述产品放置位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对的一侧,能够活动调节以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销在第二水平方向上顶紧所述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CN202220236016.2U 2022-01-28 2022-01-28 压合装置 Active CN217020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6016.2U CN217020204U (zh) 2022-01-28 2022-01-28 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6016.2U CN217020204U (zh) 2022-01-28 2022-01-28 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0204U true CN217020204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6016.2U Active CN217020204U (zh) 2022-01-28 2022-01-28 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0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6550B (zh) 一种用于导电pad的装配设备
CN217020204U (zh) 压合装置
CN113976684A (zh) 一种钣金面板折弯工装
CN210668573U (zh) 新型电池翻转扣盖机
CN110466995B (zh) 上料及贴附设备
JP3087590B2 (ja) キャビネット組立装置
JP4965933B2 (ja) 金型装置
CN208895937U (zh) 单方向定位两个方向的治具
CN213858896U (zh) 夹持治具
CN111730322B (zh) 一种智能辅助装配机器人以及辅助装配方法
CN213795177U (zh) 一种钢带对焊装置
CN212553113U (zh) 一种磨合治具
CN217968478U (zh) 一种平面注塑件自动化组装治具
CN215394874U (zh) 一种元件与外壳保压夹具
CN110893530A (zh) 一种卸料门焊接定位装置
CN216883586U (zh) 固持装置
CN220970535U (zh) 折料装置
CN219635624U (zh) 一种多工位锁扣设备
CN214419737U (zh) 一种便捷的自动钉箱机
CN218315325U (zh) 一种塑料焊接夹具
CN216862083U (zh) 撕膜装置
CN218905064U (zh) 适用于板材的全方位定位机构
CN215847795U (zh) 一种小片产品侧推定位载具
CN219195341U (zh) 一种气囊袋缝制用缝制台
CN217433506U (zh) 一种板材焊接辅助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